1970年农历七月十三八字算命(1970年农历七月十三八字算命详解)

未及挽留 2023-08-23 21:38:56 网友分享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的故事

视频加载中...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他是用毕生努力发展杂交水稻的追梦人;他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他,就是袁隆平。

今年的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让我们一起重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动人故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亲历过饥馑岁月的袁隆平选择农业报国。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袁隆平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工作,一心扑在农学研究上。袁隆平认为,杂种优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可是在传统理论中,水稻恰恰没有杂交优势,它是一种自花授粉作物。一株水稻只要一开花,雄花自然就会给同株上同时开放的雌蕊柱头授粉。

1961年7月,袁隆平在安江农校周边的田里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水稻播种后,高产的性状没有再现,反而出现严重的性状分离。他根据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推测,发现的这株水稻是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有了这个分析以后,他就认为既然自然界能够长出天然杂交稻,在自然界应该也可以找到雄花是败育的、雌花是正常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那么人工也可以培育出杂交稻。

为了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水稻,1964年到1965年,在安江农校附近的稻田里,袁隆平一垄垄、一行行地检查了几十万株稻穗。他冒着高温,在田里晕倒了爬起来继续找,坚持不懈地找了两年,终于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稻株。他立刻利用它们反复试验、反复论证。

此后,袁隆平与他的学生李必湖、尹华奇成立“三人科研小组”,开始了水稻雄性不孕性的研究。1964年到1970年间,袁隆平师徒几人用栽培稻的雄性不育株,先后与近1000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试验,以期在后代中获得稳定的雄性不育水稻。但结果却不太令人满意,达不到始终保持不育。这也意味着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

袁隆平反复思索、比较,敏锐地意识到,他们所用的杂交材料,亲缘关系还是比较近,如果再把杂交材料的亲缘关系拉大,用一种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效果也许会更好。

1970年,袁隆平的助手在海南南红农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在当地一处沼泽中发现了后来被称为“野败”的雄性不育野生稻。袁隆平以它为母本,培育出了200多粒“野败”的第二代不育株稻种种子。从第一株天然杂交稻到“野败”,经历了将近十年时间,杂交水稻研究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像袁隆平一样,我国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前赴后继、接续奋斗,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总监制:袁炳忠

监 制:孙承斌、李拯宇

出品人:孙志平

制片人:樊华、张平锋

统 筹:韩珅、王志斌

编 导:刘畅、甄晓博、李俞辉

记 者:刘畅、丁春雨、周勉、程济安、史凯丽

包 装:夏勇、贾洪光(实习)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读书分享《铭言二首(其一)》+感悟

铭言二首(其一)

在生活的海洋里,

应扶正船舵,

不能为顺风,

而卷入漩涡。

且把搁浅,

当作宝贵的小憩,

静看那得意的帆影,

去随浪逐波。

1970年7月,十三岁

感悟:生活就像海洋,没有人航行其中可以永远一帆风顺,而我们不能仅仅为了顺风而把自己置身危险的旋涡之中,正如生活处处充满坎坷、困苦和诱惑,我们不能为了渡过坎坷困苦而放弃抵挡诱惑,这样会让我们陷入危险境地,遇到这样的时刻,不如停下来,静心思考,也许会有不一样的认识。

钱正英同志生平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钱正英同志生平

中国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水利和电力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钱正英同志,因病于2022年10月22日21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钱正英同志,曾用名钱美端,1923年7月生,浙江嘉兴人。1941年9月加入中国并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至1942年在上海大同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其间积极参加,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开展革命斗争,为大同大学群众团体党团成员、任工学院分党支部书记。1942年至1944年,先后任淮北区党委机关文化教员,淮北泗五灵凤县中学浍南分校教员、训导员、教导员、党支部书记,一边进行战斗,一边教授文化和发展革命有生力量。1944年至1947年,先后任淮北行署建设处水利科科长、苏皖边区政府水利局工程科科长,参与淮河修堤工作,从此走上水利工作岗位。1947年至1950年,先后任华东军区兵站部交通科副科长、前方工程处处长,山东省黄河河务局副局长、党委书记等职。参加了孟良崮、南麻、临朐等战役战斗,组织群众为华东野战军修路架桥,提供战斗保障。领导解放区黄河河务工作,为保证两岸的安全和交通作出了贡献。1949年作为山东省优秀妇女代表,出席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0年至1952年,钱正英同志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副部长兼治淮委员会工程部副部长。她积极投身治淮工作,参与编制新中国第一部流域治理规划《治淮方略》。作为青年学生投身革命的先进典型,先后到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以亲身经历教育动员广大青年学生参加新中国建设,在青年学生中产生较大影响。1952年至1967年,先后任水利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水利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67年至1970年在“”中受到冲击,但她对党、对主义的坚定信念从未动摇。1970年至1974年,先后任水利电力部革委会副主任、副部长。她贯彻“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指导思想,参与规划和组织实施了新中国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她参与审定葛洲坝、丹江口、刘家峡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专家,在许多重大工程的关键技术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4年至1988年,钱正英同志先后任水利电力部部长、党组书记,水利部部长、党组书记,水利电力部部长、党组书记,为把我国建成水利电力强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主持制定了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办法,推动制定新中国第一部水法,启动水土保持法起草工作,使我国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保护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主持编制我国大江大河的流域治理规划和全国水利建设长远发展纲要,明确了我国江河开发与治理的方向和具体实施步骤。大力加强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工作,先后两次主持三门峡水库改建工程,有效解决了水库严重淤沙问题。领导制定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有力促进了长江流域的发展与保护。担任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全国各领域专家历时三年完成可行性论证报告,为三峡工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获得通过并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参与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历次重大决策,严格履行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的职责,严把工程质量关,推动提高三峡工程发电机组设备的国产化率。重视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工作,多次实地调研移民外迁安置方案。参与审核《南水北调工程论证报告》,主持研究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引江济汉等工程。作为我国电力工业和核电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她坚决贯彻、国务院确立的“电力要先行”的重要战略,推进电力工业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利用外资办电,参与组织建设广东与澳门的输变电工程、大亚湾核电站等重大电力工程,倡导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电力发展,为改革开放后的电力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作为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首任院长,她始终关心水利人才培养,经常到学校为师生授课。推动设立水电科学基金,在全国开展水利水电基础研究,推动在中国成立第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机构“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参与组织编写《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等多部重要水利著作。

1988年至2003年,钱正英同志先后担任全国政协第七届、八届、九届副主席、党组成员,并先后兼任全国政协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主任、社会与法制委员会主任。她坚持党的领导,积极促进人民政协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团结合作,为巩固和加强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积极贡献。她广泛联系社会各界人士,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国家建言献策,在推动水利扶贫、粮食安全、精神文明建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她围绕团结和两大主题,积极参与祖国和平统一和海外联谊工作,推动人民政协制度建设,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她兼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期间,推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成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创建全国区域性备灾中心。她兼任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理事长期间,积极提高教师地位,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她兼任中国老科协会长期间,团结引导广大老科技工作者老有所为,发挥智力优势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她多次牵头组织院士和专家开展重大项目咨询活动,主持完成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和西北、东北、江苏沿海、新疆、浙江沿海等6个战略咨询研究项目,提出长江口治理、塔里木河治理、西电东送等重要建议,对推动水利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成就奖。

钱正英同志退出领导岗位后,坚决维护总书记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关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关注和思考水利水电建设与发展,心系人民群众生活,表现出一名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

钱正英同志是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第一届、二届、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钱正英同志在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忠于党、忠于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她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性强、讲政治、顾大局,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保持高度一致。她坚持原则、光明磊落,求真务实、勇挑重担,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人的政治本色,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爱戴。

钱正英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是为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一生。她的逝世,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是我国水利电力战线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学习她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同心同德、埋头苦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钱正英同志永垂不朽!(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