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讲重妻是什么意思(八字中两个孤是什么意思)

依稀久忆 2023-12-03 05:30:19 网友分享

离休干部、上将夫人姜青萍逝世,享年90岁

与夫人姜青萍 湛江日报 资料图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专业技术五级离休干部、海军总医院医生、原总参谋部管理局第二服务处副主任医师、中央军委原副主席上将夫人姜青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6月4日上午逝世,享年90岁。

根据媒体刊发的文章《的传奇爱情与温馨的家》介绍,1953年春的一天,驻苏州的解放军第一〇〇医院,来了一位治疗眼疾的青年军官。虽然他左眼戴着眼罩,却掩饰不住脸上那股英武之气。医生开好处方,护士姜青萍为他清理伤口、用药治疗。姜青萍翻开他眼睛一看,不禁惊呆了——只见眼睛严重化脓、眼眶高高肿起。

对这个坚强的军官,姜青萍充满了好奇心。她了解到,这个年轻军官叫,山东招远人,15岁就参加了革命,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多次立下战功,刚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凯旋,是79师235团的政治处副主任。他的眼睛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战场上被炮弹炸伤,一块弹片飞入左眼角。他忍痛拔掉弹片,不顾伤口流血,继续冲杀,终因失血过多而昏倒在阵地上。在团卫生队进行简单的包扎治疗后,戴着眼套回到部队,继续征战四方。后来,受伤的左眼时好时坏,经常感染,但他一直不肯住院治疗。直到抗美援朝胜利后,他随部队归来驻扎苏州,才到一〇〇医院进行治疗。此时,他的左眼已几近失明……

姜青萍是江苏金坛人,漂亮、文静,一双弯弯的笑眼,给人甜甜的感觉。姜青萍与认识后,两人渐渐地熟络起来。姜青萍发现,不但事业心强,而且心地善良、为人厚道,就连医院里的小孩子都喜欢缠着他讲故事。因此,她开始对有了美好的印象。

……

把战斗经历讲给姜青萍听,然后推心置腹地说:“我受过这么重的伤,也许会影响到今后的生活……”听着听着,姜青萍的心被震撼了:这是一个多么坚忍、倔强的人啊!虽然他满身战伤,多处落下残疾,可他的生命却是那么顽强,他的心灵是那么善良!姜青萍紧紧抓住了的手,哽咽着说:“天道酬善,虽然你受过重伤,但老天一定会眷顾你的,我愿和你一辈子相依相守,不管今后的人生有怎样的风雨,我都陪你一起度过!”姜青萍简单质朴的回答,让感动不已,两双手握得更紧了,两颗年轻的心从此紧紧相连……

两人决定在1956年底登记结婚。

儿子星北和女儿星红的相继出生,给这个温馨的家庭又增添了幸福和快乐。由于军人的特殊职业,常常被一纸命令突然调到新的工作单位。姜青萍已经记不清成家后搬过了多少次家,但每次总是无怨无悔地跟着丈夫。只要命令一到,她总是二话不说,收拾好东西,带上孩子,跟着丈夫就走。有时,生活刚刚安定下来,孩子上学刚刚熟悉了环境,工作单位又要调动,姜青萍也毫不抱怨。姜青萍像一根坚强的家庭台柱子,支撑着家里的一切,让丈夫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1977年,调任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兼总参政治部主任,1985年任济南军区政治委员,1987年任总参谋长,1993年接替秦基伟担任国防部部长,1995年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军委副主席。

从一名普通士兵逐步成长为军队高级领导,但他依然保留着农民儿子勤俭节约的本色。在生活上,他们夫妻俩一直是低标准,吃、穿、住都十分节俭,甚至还不如普通人家。

身居高位之后,尤其注意对家人的严格要求,从不让家人享受任何特殊照顾。妻子姜青萍虽然有50年的党龄、军龄,却一直在基层勤勤恳恳工作,直到退休也只是海军医院放射科主任,她从没想过靠丈夫的关系去谋求官更大、工作更舒服、钱更多的位子。

对两个儿女,也从不放松对他们的要求,儿子迟星北在部队当了几年兵,办理复员时,部队中竟无一人知道他是的儿子。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军校,重新穿上军装,走进了军营,成为一名通信兵军官。女儿星红当兵复员后,在一家街道工厂里当普通工人,后来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然后到一家公司当职员。

也说《红楼梦》的作者问题——从钗黛结局谈

作者:傅承洲(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

钗黛结局见于程本《红楼梦》第九十七回、九十八回,写宝玉从娘胎里带来的那块通灵宝玉迷失,随后昏聩糊涂,只知傻笑。又赶上贾政放了江西粮道,即日启程。贾母心疼孙子宝玉,要赶在贾政离家之前,为宝玉成亲冲喜。贾府家长已为宝玉选定了结婚对象宝钗。他们清楚地知道,宝玉深爱黛玉,为了让宝玉答应成亲,王熙凤想出了调包计,欺骗宝玉说为他娶林妹妹。双方家长都认可,只是瞒着宝玉和黛玉。不料黛玉偶遇贾母屋里的丫鬟傻大姐儿,将宝玉娶宝钗的事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黛玉,本来体弱多病的黛玉受到致命打击,回到潇湘馆便口吐鲜血,旧病复发,一病不起。就在贾府为宝玉、宝钗成亲的当晚,黛玉焚稿断痴情,凄凉地离开了人世。这是《红楼梦》中的最为关键的情节,《红楼梦》的主要线索和中心情节是宝黛钗的恋爱婚姻悲剧,这是紧密关联的两出悲剧,一出是宝玉与黛玉的恋爱悲剧,一出是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悲剧。黛死是第一出悲剧的结局,也是这出悲剧的高潮。钗嫁是第二出悲剧的关键环节,又是第一出悲剧的诱因之一。没有钗黛结局,宝黛钗的恋爱婚姻悲剧就不成立。

钗黛结局是《红楼梦》中最感人的情节之一。清代评点家陈其泰说:“古语云:读《出师表》而不流涕者,非忠臣。读《陈情表》而不流涕者,非孝子。仆谓读此回而不流涕者,非人情也。昔杜默下第,至项王庙中痛哭,泥神为之下泪。夫下第之怨,何至于此?若此回焚绢子,焚诗稿,虽铁石心肠,亦应断绝矣。屈子吟骚,江郎赋恨,其为沉痛,庶几近之。”(陈其泰《桐花凤阁评〈红楼梦〉》)这段评语为《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回评,在陈其泰看来,黛玉焚稿的情节与屈原的《离骚》、江淹的《恨赋》一样感人至深。现代读者对钗黛结局的情节认可度也极高。1935年,复旦大学教授赵景深曾在“中国小说研究”课堂上做过一次测验,班上学生六十六人,除完全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九人及只读过一小部分的四人外,参加测验的共五十三人,均全本通读过《红楼梦》。此测验第一题是“《红楼梦》中哪几个人的性格写得最成功?”得票最多的前五名是:黛玉,五十票。宝钗,四十一票。凤姐,四十票。宝玉,三十七票。刘姥姥,十七票。第二题是,《红楼梦》中“哪几段情节至今犹有深刻的印象?”得票最高的前五段是:黛玉焚稿,二十票。黛玉归天,二十票。黛玉葬花,十九票。刘姥姥,十五票。戏贾瑞,六票。初试云雨,六票。(见马幼垣《小说的测验》)其实黛玉焚稿和黛玉归天可以并为一段情节,如果这样统计,黛玉之死得票四十,遥遥领先。

钗黛结局的三位当事人无一不是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黛玉是宝玉的知心恋人,多少次,宝玉对黛玉山盟海誓,到头来,宝玉结婚,新娘不是黛玉。为宝玉娶亲一事,家长们虽然瞒着黛玉,不料贾母屋里的丫鬟傻大姐无意中走漏了风声。对黛玉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父母双亡,寄居在唯一的亲人外婆家,就是外婆生生地拆散了这对鸳鸯。黛玉的伤心、凄凉、孤独、无助,难以言表。连一个安慰、开导她的人也没有。她想找宝玉问问,到贾母房间见到宝玉,一个疯疯傻傻,一个恍恍惚惚,只是对着脸傻笑。黛玉知道:“我这就是回去的时候儿了。”回到潇湘馆中,使尽最后一点力气,将诗绢、诗稿撂进火盆,焚烧了青春与爱情的记忆与象征,在一个冷清的夜晚泪尽而逝。黛玉断气时,贾府众家长正在为二宝操办婚事,只有孀居不能参加婚礼的李纨和年龄尚小的三小姐探春见了黛玉最后一面。

宝钗是一个为了家族利益愿意牺牲个人幸福的孝顺女,即便知道宝玉深爱着黛玉,也愿意当贾府里的宝二奶奶。但要她做冲喜的工具,也会感到委屈,母亲跟她谈论婚事时,“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新婚之夜,揭开盖头,宝玉当着宝钗的面说:“我才刚看见林姑娘了么,还有雪雁呢。怎么说没有?你们这都是做什么玩呢?”口口声声要去找林妹妹。即使是再孝顺守礼,沉默不语,其内心里有多苦楚、难堪,只有她本人知道。这种婚姻是喜是悲,不言自明。最后宝玉出家、宝钗寡居,婚礼上已经埋下了伏笔。

宝玉丢失通灵宝玉而昏聩是非常巧妙的构想,既维护了宝玉对黛玉的一片痴情,保持了人物性格的一贯性,又使家长的调包计得以成功,宝玉在不知情的前提下娶宝钗为妻。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两全其美。宝玉一直相信父母为他娶的是林妹妹,即便糊涂,也满心欢喜。直到揭开盖头,才知道娶的是宝钗。一向怜香惜玉的贾宝玉,也顾不得宝钗的难堪,执意要去找林妹妹。甚至向袭人提出,“不如腾一处空房子,趁早把我和林妹妹两个抬到那里,活着也好一处医治、服侍,死了也好一处停放”。后来从宝钗口中得知黛玉亡故,不禁放声大哭,眼前漆黑,倒在床上,昏死过去。宝玉病势稍有好转,立刻到潇湘馆,看到黛玉灵柩,哭得死去活来。恋人的死亡、婚姻的不幸,宝玉失去了在贾府生活下去的希望与寄托,最终离家出走。

宝黛钗恋爱婚姻悲剧的直接制造者是贾府中的权势人物——贾母、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成亲冲喜最早是由贾母提出,贾政和王夫人附和,薛姨妈只得答应,二宝成亲的事儿就这么定了。袭人得知此事后,直接给王夫人下跪,说出了宝玉和黛玉相爱的真相,贾母听了,叹了一口气:“别的事都好说。林丫头倒没有什么,若宝玉真是这样,这可叫人作了难了。”黛玉的生死,贾母并不在意,只关心怎样为宝玉成亲。凤姐提出调包计,王夫人点头称赞,贾母也无奈接受。三个人的命运就这样被家长们决定了。造成宝黛钗恋爱婚姻悲剧深层的原因就是封建婚姻制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儿女的婚姻大权掌握在家长的手中。家长决定儿女婚姻的时候,更多地考虑家族的利益,很少关心年轻人的意愿。关于二宝的婚事,贾府和薛家各有盘算。结婚冲喜不是主要原因,二宝成亲可以冲喜,二玉结婚同样可以冲喜,贾府选择宝钗,是因为她能满足贾府对宝二奶奶的所有期望,可以相夫教子,将一向叛逆的宝玉拉回传统的人生正道;可以理家主事,成为贾母次子一支的理想的内务管理者。尽管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与其溺爱的亲孙子和贾府的未来相比,孰重孰轻,不言而喻。黛玉死后,贾母明确说过:“并不是我忍心不来送你,只为有个亲疏。你是我的外孙女儿,是亲的了;若与宝玉比起来,可是宝玉比你更亲些。”为了家族的复兴,可以连外孙女的性命也不顾。薛家为皇商,富而不贵,攀上既是国公府、又是朝廷命官的这门亲家,便找到了一个重要的靠山,让两家的亲戚关系得以延续,更加密切。何况薛家的宝贝儿子薛蟠再犯命案,关在狱中,还等着贾府出面营救。

钗黛结局是谁写的?这就涉及《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根据张问陶的《赠高兰墅同年》诗,认定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这种观点一度为红学界广泛接受。不过,高鹗续书说与《红楼梦》的首次摆印者程伟元的说法完全不同,他说:“(《红楼梦》)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只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间称有全部者,及检阅仍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憾。不佞以是书既有百廿卷之目,岂无全璧?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然翻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榫,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红楼梦》全书始至是告成矣。”(程甲本《红楼梦》序)按程伟元的说法,《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并无原著与续书之分,只是搜集到的时间与地点有别。这一说法还得到高鹗的认可:“予闻《红楼梦》脍炙人口者,几二十余年,然无全璧,无定本。向曾从友人借观,窃以染指尝鼎为憾。今年春,友人程子小泉过予,以其所购全书见示。”(高鹗《红楼梦》序)如果高鹗辛辛苦苦续补了四十回,大概不会这么轻易放弃自己的著作权。清代读者一直将《红楼梦》一百二十回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认为出自一人之手。著名评点家姚燮说:“雪芹先生不欲以暧昧之事糟蹋闺房,故于黛玉临终时标出‘身子干净’四字,使人默喻其意;前晴雯将死,亦云‘悔不当初’,皆作者极力处。”(姚燮《增评补图石头记》第九十八回回评)姚燮评的就是黛玉之死,认为出自曹雪芹之手。张新之说:“有谓此书止八十回,其余四十回,乃出另手,吾不能知。但观其通体结构,如常山蛇首尾相应,安根伏线,有牵一发全身动之妙,且词句笔气,前后全无差别。则所增之四十回,从中后增入耶?抑参差夹杂增入耶?觉其难有甚于作书百倍者。虽重以父兄命,万金赏,使闲人增半回不能也。何以耳以目,随声附和者之多?”(张新之《红楼梦读法》)清人早有后四十回为他人所续之说,张新之驳斥了这种观点,斩钉截铁,底气十足。现代读者阅读《红楼梦》也都是读一百二十回本,1921年亚东图书馆首次标点整理《红楼梦》便采用的程伟元本,此后的各出版社整理出版《红楼梦》,绝大多数都采用程本,即便是用庚辰本作底本,也将程本后四十回接续其后。

钗黛结局的情节完全符合小说第五回《红楼梦曲子》所暗示的悲剧结局。“[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所谓“金玉良缘”,是指宝玉和宝钗的婚姻,宝玉有通灵宝玉,宝钗有金锁,两人将来会结为姻缘。所谓“木石前盟”,即《红楼梦》第一回所写绛珠仙草为神瑛侍者还泪的故事,喻指林黛玉(木)与贾宝玉(石)的爱情悲剧。“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是说宝玉娶宝钗为妻,尽管宝钗对宝玉温柔体贴,但宝玉并不幸福,始终忘不了死去的林黛玉。一曲[终身误],犹如明清传奇的副末开场,所概述的情节与后四十回中钗黛结局的悲剧完全吻合。我们没有理由将一部完整的《红楼梦》拆为两个残本,连早年主张高鹗续写后四十回的俞平伯,晚年也深刻反省。“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大是大非!千秋功罪,难于辞达!”(木示《俞平伯的晚年生活》)俞平伯晚年是否放弃高鹗续书说,学界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俞平伯晚年也认为,《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是一个整体,不应该将它斩为两截。所以,我们阅读《红楼梦》,就应该读程伟元、高鹗整理、摆印的一百二十回本,最好是修订本程乙本。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08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知否》原著:为何说家族遭难,宠妻狂魔顾廷烨也会停妻再娶?

顾廷煜曾问过顾廷烨:若今日,家逢大难,要你休妻另娶,你当如何?

对此,顾廷烨曾讽刺地回答:大哥问的真有趣。

可是,顾廷煜再次追问:若是父亲呢?如今若为了救父亲性命,要你休妻另娶,你当如何?

听了此话,顾廷烨心头大震,猛然退了一步,随即立刻稳住。

所有人都知道,明兰与顾廷烨不仅是官配,更是患难见真情的夫妻。所以,顾廷烨自然不会休妻另娶。

为什么提着一段呢?

因为,小仙儿在重温原著时发现,如果顾廷烨真的遇到了父亲顾偃开那样的祸事,他对明兰也会停妻另娶!

离家出走的顾廷烨,逆袭回来的军功章,有顾家人一半。

顾廷烨与宁远侯府闹掰后,就离家出走了。

就是现代,交通和通讯发达。一个离家出走的人,只要他不想与家人联系,恐怕家人也会为他的安危日夜担心。

但是,顾廷烨离家出走是没人关心的。因为,他的母亲早亡,父亲与他吵架。而其他的亲戚根本不关心他的死活。

所以,对于顾廷烨离家出走时,身上带了多少银子?出去可有人投靠?江湖人好勇斗狠,他可平安?那么些年,他在哪里,在做什么?是无人问津的。

甚至,这些各怀鬼胎的亲戚,都希望顾廷烨早些挂掉,他们才能拿光明正大的享用顾廷烨母亲白氏留下来的巨额嫁妆。

所以,顾廷烨逆袭回来,是顾家人最不想看到的结局。而顾廷烨也不想和顾家人扯上关系。但是,顾廷烨却不得不承认,他能立下赫赫战功,是沾了宁远侯府的光。

虽然,大家不愿意听到这个。但这却事实。所以,顾廷煜对顾廷烨说:

你以为你为什么能得重任?当初新帝刚登基,你便只带了一队人马去接防,江都大营也服帖的听你号令;皇帝身边那么多潜邸的亲信,一样领了兵符圣旨去接军务的,除了皇帝的小舅子还给点面子外,哪个有你这么顺遂的?你比旁人快出兵,比旁人更早服众,所以你才能建功立业!我来告诉你,因为你姓顾!顾家几辈子人都埋在军里了!因你姓顾!

美剧《兄弟连》中,E连原来的连长是索贝尔大哥,他一手把E连训练出来的,可是因为他极其糟糕的现场指挥能力,E连的士兵们宁可触犯军法,也要联名把他赶走,要求有能力的温特斯来带领。

可见,训练和上战场是两回事。毕竟,当兵求的是保命和升官发财。

所以,在顾廷烨所处的时代,突然空降一个将领下来。人们不知道道将领的底细,更不知道空降的他会不会把大家带向死亡,自然是不会配合。

可顾廷烨不一样,他来自开国辅臣宁远侯府,本就是将门虎子。而且,他家里上数几代都是带兵的,他的父亲顾偃开更是在战场上磨砺过。

所以,大家信任顾廷烨。

虽然,顾廷烨也是有真本事,但是,他一身好本领,也是顾偃开教出来的。

所以,说顾廷烨沾了宁远侯府的光,他的军功章上更有顾家人一半荣誉,也正确的。

若是家族遭了难,重妻狂魔顾廷烨也会停妻另娶!

原著中,小秦氏搬出宁远侯府时,顾廷烨抱着着儿团哥去了祠堂,屏退众人,独自在老侯爷的牌位前站了许久,直到怀中的团哥儿哭闹了,父子俩才出来。

至此,顾氏父子几十年的恩怨,早已烟消云散,而作了父亲,又有爵位在身的顾廷烨,此时方知父母恩。

虽然,早在团哥之前,顾廷烨已经有了昌哥。可是,昌哥与团哥是不同的,此时的顾廷烨也是不同的:

昌哥是外室所生,顾廷烨对昌哥未来的规划,也只是保他荣华富贵。而团哥是嫡子,将来要支撑家业。此时顾廷烨是朝中重臣,又承袭了爵位,之前的顾廷烨只是一个纨绔的世家子弟,安享富贵即可,爵位和仕途并不在他考虑范围内。

所以,顾廷烨的内心是复杂的。

后来,皇帝派顾廷烨和英国公出征,传来消息:英国公贪功冒进,致使孤军深入,后援断给,于黑水河一带中伏,折损了几员大将,现败退至和营山求涪岭。

这让明兰做了最坏的打算:自己要提早做寡妇了,好在有团哥儿和肚里这个,皇帝和沈氏等几家交好的,大约会看顾他们孤儿寡母罢。

而且,正是因为这个假消息,圣德太后派人假传圣旨时,邵氏怕自己惹了麻烦,让人传话给明兰:为免宫里贵人着恼,还请二夫人忍些委屈,进宫一趟才是。

更是在明兰安排妥当后,她竟然纵容任姨娘勾结小秦氏,还用一副手镯收买碧丝,差点害了团哥。

所以,顾廷烨得胜归来,带着内疚偷着进城探望明兰时,明兰只是淡淡地说:君不密,失国,臣不密,。

是啊,军国大事,总不能为了宽婆娘的心,就叫男人把军国大事的底细都说了。

后记:在大是大非面前,顾廷烨和明兰的大局观是一样的。

如果,宁远侯府真的遇上顾偃开那时候的祸事,夫妻俩会一同面对。甚至,明事理的明兰,会主动要求和离,为夫家解困。

不过,明兰是管家小能手,顾廷烨又很有责任心,他们两个的未来,是甜蜜且幸福的。

更不会遇到顾偃开那种停妻另娶的事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