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1月19日生(1984年11月19日出生)

听梦的风尘女 2023-07-28 14:58:23 网友投稿

3人同为1984年11月出生,为目前全国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

奋斗的人生最出彩!

据有关媒体报道,截至目前,全国最年轻的3位正厅级干部均出生于1984年11月,今年只有39岁。这3人分别是:共青团福建省委员会书记李腾,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乔礼,海南省委副秘书长、常委办公室主任周健。

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的有关情况:

第一位: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李腾

据共青团福建省委员会网站显示,共青团云南省委书记为李腾。除书记外,还有7位副书记,其中4人为挂职。

公开资料显示,李腾,男,汉族,1984年11月出生,今年39岁,山东泰安人,2005年6月加入中国,2012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

2023年5月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员会书记。

李腾

李腾履历

第二位: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乔礼

据共青团内蒙古区委员会网站显示,共青团内蒙古区委书记为乔礼。除书记外,还有5位副书记,其中2人为兼职副书记。

公开资料显示,乔礼,男,汉族,1984年11月生,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大学学历,工程硕士,工程师、政工师,党员。

2023年2月任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

乔礼履历

第三位:海南省委副秘书长、常委办公室主任周健

公开资料显示,周健,男,汉族,1984年11月出生,江苏建湖人,北京大学财政学毕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讲师,2008年7月参加工作,2004年12月加入中国。

周健

周健履历

查阅这3人的履历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履历丰富。李腾、乔礼、周健均有着较为扎实的基层工作经历。

二是学历高。李腾、乔礼、周健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李腾更是工学博士学位。学历高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历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意味着能够快速接受新事物,这在信息化时代是十分必要的。

三是年轻。俗话说:年轻就是资本。对李腾、乔礼、周健这3人来说,能有更多的时间为人民服务。

写在最后

深刻指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近年来,我们党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人才、帮助人才、造就人才、成就人才的浓厚氛围,人才迸发出了强大从创新创造活力。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事关解决党的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长远问题。

衷心希望李腾、乔礼、周健等年轻干部能够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要求,守住守牢拒腐防变的防线,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多做对人民群众有益的事情,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

他们很优秀,学习及工作经历都很励志。期待他们能行稳致远、砥砺前行!

想想自己,39岁科员,现在还是科员!

您39岁在做什么呢?欢迎留言!

#头条家时光##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现在支撑你继续奋斗的动力是什么#

历史上的今天——11月19日

历史上的11月19日

主要事件:

1:1816年11月19日——华沙大学建校

2:1863年11月19日——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发表著名的盖茨堡演说

3:1967年11月19日——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启播

4:1980年11月19日——大陆第一支时装表演队诞生

5:1984年11月19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出发

1816年11月19日——华沙大学建校

华沙大学(波兰文:Uniwersytet Warszawski;拉丁文:Universitas Varsoviensis;英文:University of Warsaw)简称华大(UW),坐落于波兰共和国首都暨最大城市华沙,是世界级著名研究型大学、中欧地区顶尖高等学府、世界三百强名校以及波兰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曾将华沙大学列为“欧洲最好的100所大学”之中。

华沙大学成立于1816年,拥有200多年建校史,是4EU+联盟、欧洲大学基金会、欧洲大学协会、欧洲首都大学联盟的重要学术成员,诞生了七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五位波兰总理,曾被欧洲委员会授予“人力资源研究成果奖”。

华沙大学在成立之初被命名为“华沙皇家大学”(Royal University of Warsaw),后更名为“华沙帝国大学”(Imperial University of Warsaw),最后学校正式命名为“华沙大学”。大学学部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华沙城市的各个角落,现有126栋教学建筑和18个学部。

建立于1861年的华沙大学是由1766年建立的华沙军校、1808年建立的法律学校和1809年建立的医学院合并而成。18世纪沙皇俄国、普鲁士及奥地利瓜分波兰,亚历山大一世授旨建立华沙大学。华大校徽-一个古老的头戴皇冠的波兰鹰,校徽上的五颗星分别代表当时的五大学科系:神学、法学、医学、 哲学及自由艺术。1830年至1856年沙皇政府关闭了大学。1870年大学重开,沙皇控制下的大学中很多员工来自俄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占领机构同意在华沙建立波兰的高等学府。华沙大学自此成为波兰第一个合法的国家学术机构。自1915至1918年学生人数从1000人发展到4500人。1918年波兰独立后,大学得以实现其成立以来最大的思想自由。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华大已经发展到拥有员工250人、学生10000人。二战期间,华大成了纳粹的军营,约有162名教工、30名行政人员失去生命,60%的建筑被毁。1945年12月,大学再次重开,成为斯大林变革的中心。 1968至1997年间,华沙大学的比亚韦斯托克分校发展迅速并于1998年成为独立大学。

于1989年再次恢复自治的华大,其权利机构由选举产生,新的政府划归给校方一些建筑。新的建筑还包括华大图书馆新区、1999年成立的法律及管理学院、2000年成立的生物学院。

华沙大学皇家音乐学院著名校友:肖邦

1863年11月19日——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发表著名的盖茨堡演说

1863年11月19日,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发表著名的盖茨堡演说。

美国在1776年独立,脱离英国的管制,不足一百年间,已发展成一个超级大国。由于国土辽阔,南北之间的分歧亦大。

美国北方依靠工商业,要求提高关税以保护他们产品的市场;南方依靠农业,需要自由贸易制度,以便他们的棉花、烟草和大米卖到欧洲各国。但双方更大的分歧在于是否解放黑奴。

1860年,林肯(Abraham Lincoln) 当选美国总统,尽管南方人也认同林肯的看法,奴隶制最终要从地球上消失,但黑奴种植棉花为他们带来经济繁荣,他们害怕改变。南方炮兵于1861年4月12日首先开火,美国开始了持续四年的内战。

盖茨堡战役是南北战争中的一次大规模的会战,战争的结果对整个内战进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战役,美国政府在此兴建了国家公墓,林肯在揭幕礼上向在场的一万人发表了著名的「盖茨堡演说」(Gettysburg Address),鼓励人民为人人平等的原则而战,时为1863年11月19日。

演讲词:八十七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在這大陸上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它孕育於自由,並且獻身給一種理念,即所有人都是生來平等的。

當前,我們正在從事一次偉大的內戰,我們在考驗,究竟這個國家,或任何一個有這種主張和這種信仰的國家,是否能長久存在。我們在那次戰爭的一個偉大的戰場上集合。我們來到這裡,奉獻那個戰場上的一部分土地,作為在此地為那個國家的生存而牺牲了自己生命的人永久眠息之所。我們這樣做,是十分合情合理的。

可是,就更深一层意義而言,我們是無從奉獻這片土地的-- 無從使它成為聖地--也不可能把它變為人們敬仰之所。那些在這裡戰鬥的勇士,活著地和死去的,已使這塊土地神聖化了,遠非我們的菲薄能力所能左右。世人會不大注意,更不會長久記得我們在此地所說的話,然而他們將永遠忘不了這些人在這裡所做的事。相反,我們活著的人應該獻身於那些曾在此作戰的人們所英勇推動而尚未完成的工作。我們應該在此獻身於我們面前所留存的偉大工作--由於他們的光榮牺牲,我們要更堅定地致力於他們曾作最後全部貢獻的那個事業--我們在此立志誓願,不能讓他們白白死去--要使這個國家在上帝庇佑之下,得到新生的自由--要使那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不致從地球上消失。

著名的演讲,为自由而战

1967年11月19日——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启播

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英文简称TVB;港交所:0511,OTCBB:TVBCY),创立于1967年11月19日,是香港首间无线电视台,与亚洲电视为仅有的两间无线频道之一,常被称为“无线电视”或“无线”,坊间又有“无记”、“三色台”之名。

无线电视由利孝和、祁德尊、邵逸夫等人创办,其经营的免费电视频道——翡翠台,启播至今一直处于领导地位,是香港普及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份。此外,无线的节目(尤其是电视剧)多为各地华人所熟悉,甚至会传播到其他东南亚地区,成为认识香港文化的一个窗口。

从香港的免费电视起步,无线最初只有员工约200人。发展至今,无线的业务已遍及各地,并涉足节目发行、收费电视、音乐、电影、出版等行业,属全球最大的华语节目供应商之一,拥有超过4500名全职雇员,在2007年的营业额就超过43亿港元。

1980年11月19日——大陆第一支时装表演队诞生

1991年4月,中国首届百名模特时装展示会在京举行。图为名模彭莉

1980年11月19日,中国大陆第一支时装表演队--上海市服装公司时装表演队悄然诞生。首批19名队员,12女7男便理所当然成为中国第一代模特儿,当时给予她们的定位是“时装演员”。

此次记者采访了这些中国第一代模特儿,当年的俊男靓女已人到中年,出人意外的是,她们中没有一个被“大款”包租,她们现在的丈夫或妻子基本都是当时从事时装表演前结识的上海市民。

据上海市服装公司时装表演队的创办人兼首任队长徐文渊回忆,这批模特儿全部是从服装公司下属78个企业近3万名职工中挑选出来的,

她们有的中学毕业直接进厂当工人,还有的曾经上山下乡,提过锄头,扛过镰刀,顺便提一下,首批模特儿的挑选标准是:身高165厘米以上,三围分别要达到80、60、80厘米,下身比上身长8厘米以上,男演员身高则要达到179厘米以上。

八十年代初成立时装表演队,其初衷鲜有纯艺术的追求,领导只不过想让漂亮的姑娘小伙穿上准备批量投产的服装登台亮相,以此增加内销或出口的订货量,这一职业的创始者们当时的月收入仅45元,参加一场演出的补贴也只有1.5元。

1981年2月9日晚7:30分,新中国首场时装表演在上海友谊电影院拉开序幕。这一天发生在舞台后面的一件事,颇能说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观念,女模特父母听说女儿要穿一件一只肩膀裸露在外的晚礼服,立刻赶到现场说:“这种袒胸露背的衣服我们女儿不能穿。”登台时间临近了,领导只好尊重家长的意见,让徐萍披上一条长长的飘带,以便在背对观众时可以部分地遮住后肩,当演出终于成功后,这对老派的父母依然心有余悸:“今天敢露一肩,明天可露双肩,后天就要露大腿和胸脯了,像话吗?”

中国第一位在国际时装模特大赛中获奖的彭莉小姐

1984年11月19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出发

向阳红10号载着第一支南极考察队队员行驶在太平洋上

1984年11月19日,中国南极考察委员会派出的第一支南极考察队从上海乘“向阳红10号”出发,赴南极洲和南太平洋进行综合性科学考察。

这支考察队由来自全国60多个单位的519人组成,经过20多天的海上航行,12月26日抵达南极洲。1985年2月25日,中国南极长城站建成,站址设在乔治岛南端的菲尔德斯半岛东岸,为常年越冬站,中国成为第十八个在南极洲建立科学考察站的国家。

考察队在南极洲和南太平洋进行了海洋生物、水文、地质、气象、地球物理、海洋环境等6个学科23个项目的考察,取得14项突破性的成绩,考察活动历时142天,航程4.9万公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