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一庚(八字一庚双辛的命运)

舍我其谁 2023-09-17 15:05:39 网友上传

古人结婚“合八字”,是怎么个讲究?

咱们常说什么什么事,还没眉目,常用到“八字还没一撇”,来形容。这里面的“八字”,其实就是古时候科技不昌名,古人为预测吉凶趋利避害所常用到的所谓“八字”。

生辰八字

要清楚何为“八字”,咱们先简单讲讲,不同于公元纪年的使用了上千年了的干支纪年法,干支就是天干地支。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还对应十二生肖。一个天干一个地支相互搭配就组成了六十甲子,再用六十甲子组成时间序列,如1984年就是甲子年,2019年就是己亥年,2020年就是庚子年,以此类推。

除了年,其实老前辈们也会用到天干地支来表示月和日。月干序=(所求年尾数+2)*2+月(份取尾数)。月支序=月份+2(大于12的时候同样减去12)——计算方法太复杂,点到为止。

天干地支相配法

古人最先用年月日天干地支组合,来算命占卜。

具体就是看天干地支各用俩字,年月日就是三注,合起来就是六字。要是算算的话,三注六字每注都有60种可能性的组合,排列组合,60的三次方,这便有了理论上的216000种可能性。

可是到了宋代,商品经济大发展,农业技术大进步,人口大爆发,数量那也是高峰期。如北宋公元1124年的1.26亿,南宋时1233年的8060万。

清明上河图

组合数216000,就有些不够用了,出现了很多很多重复的一模一样的三柱六字,以前,地广人稀,重了也就无所谓了,现在,人口密集,人一多,重复率太高,你们家左邻右舍就有孩子的名,跟你算下来一模一样,这怎么可能?所以,聪明的古人,又加入了一个计算的变量,这便是时辰,叫做时柱。

这样的话,三柱六字就成了四柱八字。一个时辰就相当于如今的两个小时,一日有12 时,时辰又被分为8刻,每刻等于15分钟,再把8个刻引进去,60×12×60×12×8就变成了4147200种,可能性。可是人口继续增加,今天都十几亿了,不怕,古人早就预料到了,又加入到了父和母的生肖,还有兄弟姐妹的个数,从0~14,最多14,因为古代你再能生,一口气,能生14个孩子也是凤毛麟角了,命理一下子就有了8360755200种之巨,比现在全世界人口还多,这样,全世界都可以实现一人一命,同人不同命,算命大师们就又有饭吃了。

八字测算

知道了什么是“四柱八字”,你就该知道,八字说的就是这个。

古人干啥事拿不准都要算一算,尤其是古代非常注重人口繁衍,因为人多了,劳动力就多了,农业社会第一生产力就是劳动力,所以一直对无后为大非常看重,换言之,对于男女的婚姻问题非常重视,鼓励大家早结婚,多生孩子。要是男女二三十还不结婚,官府都替你着急,有的朝代会强行拉郎配。

但是,古代年轻人又不能自由恋爱,必须依媒妁之言,方可成婚。

八字合婚

那么,双方家长在订婚约前,就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要完成,这便是双方写有男女出生年月日时辰的庚帖互换,也就是四柱八字,先拿给算命师傅们掐指算一下,看合不合,毕竟能算出两个人的所谓命运,就能更直观的预测两人能不能过下去。大概就是若命中婚姻好的人,无论跟谁结婚,结果都不会太差;而命中婚姻不好的人,无论跟谁结婚,结果也不会太好。

五行相生相克

为了更加精准,又融入了“五行说”,像农历年的每个年份,根据天干地支,又分为金年木年水年火年土年,如甲子年,对应1924年、1984年、2044年为金中的海中金,戊戌年对应1958年、2018年、2078年为木中的桑拓木,等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相克等等,看男女双方属于五行中哪一个,是不是克或是生,又加上什么天干冲,地支冲,彼此冲不冲。

古代婚礼

如果“四柱八字”相互补充,结合着生肖,又是五行相生,那结婚后就会幸福美满。若四柱八字看,性格,职业,命运不和谐,五行又相克,夫妻不睦、会激烈争吵、感情事业的变动等等,那是否要结婚就得要想一想了。相冲不一定不好,还得分情况看。总之,古人很相信这个事。

但要说俩人要是合了八字,就一定婚姻生活不幸福吗?

周公之礼

看不少现代人还信这个,我就告诉你,当然不会,能不能走一块,走到最后,主要我认为还是要看双方的相处之道,是不是更能相互包容,除了包容另一半,还有他们的家人原因很多,但一定没有什么八字五行生肖克不克。

因为我身边就有不少,按那一套预测婚姻肯定玩完的,儿孙满堂,所以,我们就当一种文化了解了解就行了,万不可当真!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

说文解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为何作为纪年的方式?在对各个文字进行起源进行考究后,结合当时的农业水平和地理位置因素。

在综合考量后,天干十个字就是讲小麦从“种子、发芽、分蘖、成长、抽穗、成熟、收割、脱粒、选种、晾晒”等十个阶段,具体为:

①甲是指有外壳的种子;

② 乙是指种子发芽的样子;

③丙是指麦苗分蘖长出垂直的杆子,可参考“柄”字;

④丁是指麦苗长成很高了,可参考“壮丁”、“男丁”;

⑤戊是指麦苗开花的样子,即抽穗,可参考“茂”;

⑥己是指肚子,是指小麦灌浆,大肚子;

⑦庚是指用双手折断麦穗;

⑧辛是指用刀片把麦粒刮下来,辛是在奴隶或苦工身上刻字的刀,所以有“辛苦”一说;

⑨壬是挑选颗粒大的麦子,用来做来年的种子,可参考“妊”字;

⑩癸是指对着太阳晾晒,晒干脱水,可参考“向日葵”。所以,天干记录的是一年小麦的全过程,故将天干作为纪年的方法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今天我们最主要一起来认识一下天干:

天干一共只有十个字,拼音如下: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天干的含义: 《群书考异》中说:

甲是拆的意思, 指万物剖符而出.

乙是轧的意思, 指万物出生, 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 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 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 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 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 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 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 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 指万物可揆度.

按我个人的白话解释就是说万物由生到死循环往复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一个字一个字来解读天干:

(甲字形演变)

甲骨文字形作「

」,林義光《文源》說:「甲者,皮開裂也,十、象其裂文。」指「甲」字像草木萌芽時,外皮坼開之形。

《说文解字》:甲,在天干之中,甲代表最东边的方位,阳气萌发,运行于万物之间,字形像草木初生时头戴甲壳的样子。

(乙字形演变)

《说文解字》:乙,象初春草木弯弯曲曲长出地面,这时大地的阴气还很强大,草木只能艰难地破土冒出。古人用“乙”表示草木长出地面,这构思与用“|”表示引而向上相同。在天干顺序中,“乙”承续着“甲”;就字形看,“乙”像人的胫脖。

(丙字形演变)

甲骨文作

,以虛中線條呈現,像插旗幟的磐石。上像磐石的表面,下體挖空,便於搬移。

《说文解字》:丙,在天干诸位中,丙代表南方,南方代表四季中的夏天,这时万物长成,一派光明的样子。阴气初起,阳气將亏。字形采用“一、入、冂”三形会义。这里的“一”,表示阳气。丙承乙,象人肩。

(丁字形演变)

甲骨文作

,像人頭頂的樣子。刀刻甲骨,運作不便,圓形物體多以方形直筆呈現。

《说文解字》:丁,夏日万物都壮实。是象形字。在天干顺序中,丁承续丙,字形像人心。古人称持斧开凿者为“父”,称带着满筐刀具者为“匠”,称从事建筑劳役者为“丁”。

(戊字形演变)

甲骨文「戊」字像斧頭類兵器,刃部弧形內凹成彎月狀,也有向外凸出的。造字本义:名词,戈、斧组合的威猛长柄武器。戈、戊、戌形义相近,大戈为“戊”,超大的戈为“戌”。

《说文解字》:戊,在天干中位于中央。字形像六甲五龙相绞缠。戊承丁,像人胁。

(己字形演变)

“己”是“纪”的本字。己,甲骨文

像绳子系绕的样子。造字本义:动词,在绳子上系圈、打结,用以记数和记事,或标明物品的归属者。

《说文解字》:己,定位在中央。像万物因回避而收藏在土中弯弯曲曲的形状。己继承戊,字形像人腹。

(庚字形演变)

庚,甲骨文

(倒写的 “人”,即“屰”,逆向的人)

(倒写的“其”,簸箕),表示逆风扬箕。造字本义:动词,逆风扬箕,扬去或筛去谷物、粮食中的碎屑或糙壳。

《说文解字》:庚,在天干中,庚代表西方,西方是代表秋天的方位,像秋天万物坚硬有果实的样子。在天干中,“庚”序承“己”,字形像人的肚脐!

(辛字形演变)

辛,甲骨文

(像刀刃)

(木,原木),表示加刃于木,即用刀斧劈柴。

《说文解字》:辛,在四时中代表秋,入秋万物长成而熟落;辛在五行中代表金,金的特性刚硬;辛也代表辛味,辛辣痛苦就会流泪。

(壬形演变)

壬(rén)”与“工”同源,是“任”的本字。壬,甲骨文写作“工”

(巧具),表示聪明机智、善于使用巧具,善于办事。金文

在巧具

“工”

的握柄上加一点指事符号

,表示使用巧具。造字本义:动词,善于使用巧具,胜任事务。

(癸形演变)

《说文解字》:癸,代表冬令,这时水土平整,可以度量。

各位朋友清晰了吗?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