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0月29日丑时生辰八字(1974年2月14日5点生辰八字)

心软是病 2023-09-17 10:19:44 用户分享

1974年,除了彭德怀元帅,还有六位名将也一起去世了

1974年11月29日,备受敬重的彭德怀元帅不幸去世,享年76岁。

其实,就在这一年,还有六位名将也都跟着彭老总一起离开了,包括两位开国大将、两位开国上将,还有两位抗日名将。

第一位去世的开国大将,是王树声,时间是1974年1月7日。

王树声是湖北麻城市乘马岗人,22岁就参与领导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后来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太行军区副司令、中原军区副司令,建国后担任过国防部副部长、总军械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74年1月7日,王树声将军不幸病逝,享年69岁。

在王树声病重时,周总理去医院看望他,王树声说自己的一生“于革命无功则有过”,周总理说:“树声同志,、毛主席都知道你是一个好同志!战争年代,你是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长征途中的英勇战士;解放后你是我械工生产的功臣。你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二位去世的开国大将,是张云逸,时间是1974年11月19日。

张云逸是广东文昌县(今属海南)人,出生于1892年,是十位开国大将中年龄最大的,参加革命也是最早的,1909年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参加过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等。

在我军中,张云逸担任过中革军委副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新四军参谋长、华东军区副司令,是我军一位资历深厚、功勋卓著的名将,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张云逸将军德高望重,在军中备受尊敬,毛主席曾评价他“老成持重,威望颇高”,跟他长期共事的陈老总也评价他“有大海容人之量,高山仰止之德”。

而且,张云逸还是唯一一位拿元帅工资的大将,连粟裕都没有这个待遇。

1974年11月19日,张云逸将军去世,享年82岁。

第一位去世的开国上将,是陈伯钧,时间是1974年2月6日。

陈伯钧是四川达县(今达川区)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参加过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并跟着毛主席一起登上了井冈山,成为毛主席最早的一批老部下,毛主席曾评价他是“红军干才”。

陈伯钧在我军的地位也非常高,担任过红15军军长、红6军团军团长、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副司令等职,建国后担任过高等军事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74年2月6日,陈伯钧将军病逝,享年64岁。

第二位去世的开国上将,是陈明仁,时间是1974年5月21日。

陈明仁是湖南醴陵市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曾经是的得意门生,但因为性格耿直,屡次受到排挤。

陈明仁的主要战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率部参加过九江保卫战、昆仑关战役等等,还跟随中国远征军出国征战,扬威海外。

在解放战争中,陈明仁曾经在四平之战中,让久攻不克,连毛主席都对他说:“我看打仗就不如你。”

1949年8月4日,陈明仁率部起义,为和平解放长沙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74年5月21日,陈明仁将军在北京去世,享年71岁。

第一位去世的抗日名将,是傅作义,时间是1974年4月19日。

傅作义是山西荣河县人,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五期,是阎锡山晋系的一员名将。

傅作义是抗日名将,早在19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1936年又参加了绥远抗战,取得了著名的百灵庙大捷,极大地打击了日本人的嚣张气焰。

到了全面抗战时期,傅作义担任过第7集团军总司令、第12战区司令长官,创造过五原大捷等等影响深远的胜利。

1949年1月,傅作义顺应大势,宣布起义,让千年古城北平得以和平解放,功莫大焉。

建国后,傅作义担任过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长等职,如果参加授衔的话,足以授大将军衔。

1974年4月19日,傅作义将军在北京去世,享年79岁。

第二位去世的抗日名将,是李延年,时间是1974年11月17日。

李延年是山东乐安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与陈明仁是同期同学。

李延年的晋升比陈明仁快,全面抗战爆发时就已经是军长了,后来还担任过第34集团军总司令、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率部参加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等等重大战役,是一位响当当的抗日名将。

可惜,这位抗日名将却站在了的阵营,1949年又跟着去了台湾,结果被关押了10年,最后在1974年11月17日郁郁而终,终年70岁。

除了这六位名将,1974年还有不少名人去世,比如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外交部副部长的王稼祥,时间是1974年1月25日,享年68岁。

还有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曾担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于1974年2月7日去世,享年84岁。

还有充满争议的王明,曾经给中国革命带来了灾难,建国后以去苏联治病为名,一直留在苏联,于1974年3月27日在莫斯科去世,终年70岁。

还有铁道部长滕代远,曾担任过红一方面军副政委、中央军委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于1974年12月1日去世,享年70岁。

还有著名思想家、经济学家顾准,为国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于1974年12月3日去世,享年59岁。

另外,国外也有不少大人物在这一年去世,比如苏联元帅朱可夫、法国总统蓬皮杜、联合国秘书长吴丹、《辛德勒的名单》的原型人物奥斯卡·辛德勒、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等等。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1974年逝世的十位大人物,除中俄两位战神,其他八位都是谁?

1974年,是个哀伤的年份,这一年,十位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都离世了,众星陨落不免给人带来许多悲叹。

其中,两位世界著名“战神”的离世令人扼腕叹息。

一位就是我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彭德怀。彭德怀半生戎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为维护新中国和平安稳环境,立下了汗马功劳。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八路军副总指挥,在打击外来侵略势力,保卫民族时做出了突出贡献;解放战争时,他担任第一野战军司令员以及解放军副总司令,强有力反击了政府,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新中国刚刚建立之时,国家和平受到美事威胁,彭德怀勇担大任,作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挥师跨过鸭绿江,在环境极度艰苦的情况下,凭借着毅力与必胜的信心,粉碎了美国的战争意图,创造了共和国几十年的和平环境。

1974年春天,彭德怀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太舒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非但没有好转还每况愈下,但是当时他正处于被“打倒”的时期,身心遭受双重折磨,没有及时关注病情并加以治疗,很快就病重了。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后,立马帮助彭德怀联系医院,进行治疗,然而医院的确诊令人的心沉到了谷底,经过检查,彭德怀被确诊直肠癌晚期。此时,手术是治疗的最佳手段,医生希望通过手术让彭德怀的病情得到缓解,然而彭德怀得知自己的病情已到了晚期,普通治疗效果甚微后,倔强的不同意手术。直到医院的工作人员对彭德怀进行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后,他才有所动摇,提出想见一下自己的侄女彭梅魁。彭德怀一生为了革命事业奔波,自己没有留下一儿半女,侄女就成为了他最亲近的晚辈。彭梅魁很快赶到了医院,在侄女的劝说下,彭德怀终于同意手术。手术进行的十分顺利,术后彭德怀的身体状况确实好转了一些,然而他的病情实在过重,好景不长,彭德怀的病情就急剧恶化,到了医院也束手无策的地步。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因直肠癌医治无效,不幸逝世。彭德怀人生的最后十年过的十分艰难,他遭受着批判,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是抱着遗憾与无尽的失落离开了人世。专案组的人上报道:“受审人员彭德怀因患直肠癌,医治无效,与1974年11月29日病逝......彭德怀是分子,我们的意见是:不用原名,将其化名为“王川”,尸体火化后,骨灰将存放在成都普通的公墓中。”

当时被“打倒”的彭德怀处境危险,但是周恩来挺身而出,同样身患疾病的周恩来在彭德怀离世后,交代执行这项任务的人,在安放好他的骨灰后,一定不可以再次移动,以免日后找不到他的骨灰。虽然彭德怀当时的处境十分艰难,但是多年革命共事,周恩来深切的了解彭德怀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也许有一天,彭德怀能够摆脱身上的这些“枷锁”,那么他的骨灰一定会被正名。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了对彭德怀错误结论的审查与纠正,随后,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为彭德怀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彭德怀终于平反昭雪。紧接着,彭德怀的骨灰也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去。

不过,彭德怀在生前曾对侄女有过交代,他想要在去世之后,把骨灰同他两个弟弟放在一起,与家人团聚,可惜当时他正处于被打倒的时期,而两个弟弟都是革命烈士,这个愿望没能实现。彭德怀平反后,他的侄儿侄女联名向中央、中央军委等处写信,希望实现伯伯最后的遗愿,在1998年,也就是彭德怀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将其骨灰从八宝山革命公墓安迁到湖南湘潭故里,与两位同是烈士的弟弟团聚。中央也进行了批示,同意了这件事,就这样,彭德怀终于魂归故里。

另一位则是俄国伟大的军事家——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974年7月18日,朱可夫元帅溘然长逝,享年七十八岁。

同彭德怀很相似的是,朱可夫的晚年时期过得不是很如意,连葬礼都是冷冷清清,这一切还要从斯大林时期说起。当时,以克格勃局长阿巴库莫夫为首的一些人制造了一批有关于朱可夫的诽谤资料,污蔑他想要颠覆,这是项严重的指控,朱可夫被解除了陆军总司令的职务,被调往其他地方,连家中都被安上了监视器,遭到了搜查。斯大林去世后,朱可夫坚决支持对贝利亚的逮捕,帮助赫鲁晓夫当上了苏共第一书记。起初,赫鲁晓夫十分感激朱可夫, 重新起用他进入政局,担任国防部长,然而由于二人政见不同,分歧很大,再加上朱可夫权力比较大,还有威望,给中央造成了一定威胁。最终,赫鲁晓夫罢免了朱可夫的职务,还指控他妄图篡权夺位。

从此,朱可夫就赋闲在家,一生注重名节的他内心承受了巨大的痛苦,苏联建军节他无法参加,红场阅兵式也不在邀请之列,身边的朋友离他而去,这样失意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他去世。其间,他投入了大量心血去完成他的作品《回忆与思考》,然而这部寄托了他全部精神的书却被告知无法出版,只因有人从中作梗。朱可夫一下受不住刺激,患上了中风。此后,他的心脏也接连出现问题,接受了多年的治疗。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他的爱妻因乳腺癌离开了人世,这对朱可夫来说是个难以接受的噩耗,他的病情一再恶化,心肌梗塞复发、甚至发生了心脏停跳,直到被注射进药物才恢复了正常的跳动,然而脑供血却依旧无法恢复。他的医生站在病床前,终究是无能为力,这位叱咤一时的元帅带着呼吸机走完了最后的人生路。

说起来,彭德怀与朱可夫同是元帅,也都是各自国家战功赫赫的战神,还都担任过国防部长。二人还曾见过面,一次彭德怀前往苏联,与朱可夫见了一面。不过这次交谈并不是很和谐,二人的政治思想主张大有不同,朱可夫说他们苏联的军事思想是战略进攻,而彭德怀则表示中国的军事思想是战略防御,一时间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甚至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1974年,这二位命运相似的老帅走到了人生的终点,这样的巧合不免令人叹惋。

就在彭德怀去世的一天后,也就是12月1日,他的一位老战友也紧随其后,离开了人世。那就是滕代远,他是是彭德怀加入红军队伍后的首位搭档。1928年,滕代远和彭德怀共同领导了著名的平江起义,随后创立了红五军,彭德怀担任军长,滕代远担任党代表。红三军团成立后,彭德怀担任军团长,滕代远是政委,他们二人一起并肩战斗了多年,为中国革命奉献着青春与热血。建国后,滕代远是首任铁道部部长,可谓是新中国人民铁路事业的奠基人。两位老战友老搭档前后去世,仅仅隔了1天时间,让人无限怀念与悲叹。

1974年是一个多位将领离世的年份,除了彭德怀元帅,国内还有两位大将、两位上将过世。

这一年的年初,大将王树声逝世。

1972年时,王树声的儿子因车祸住院,王树声十分伤心,常常陪伴在病床前。谁知祸不单行,没过多久,王树声就被确诊癌症。但是王树声没有倒下,反而乐观的表示:“癌症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可以战胜它,党的很多工作还要我完成!”于是 ,在住院期间,他每日都在处理着繁多的工作,只用晚上的时间进行疾病的治疗,在病床上,他一边同病魔作者斗争,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一边满心都是党的工作,听广播、请人念报纸来了解当前国内外形势。

毛主席得知王树声的情况后,十分担心,就委托周恩来前去看望。周恩来看到病床上的王树声,心情十分沉重,他握着王树声的手,告诉他:“树声同志,我是受和毛主席的委托,特意看望你的。”王树声十分感动,连连说:“谢谢!谢谢毛主席!谢谢周总理!”周恩来回道:“树声同志,我们都知道你是革命的好同志!鄂豫皖根据地尼势创始人之一,红军长征你是英勇无畏的战士,你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付出了很多!”王树声听着周恩来的话,内心十分激动,严重不停地闪烁着泪光。

1974年1月7日,王树声在北京病逝,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一代大将离开了人世。

同年11月19日,大将张云逸病逝。

张云逸是百色起义的领导人,也是红七军的军长,他为新四军的建立做了重要的工作。在上将中,他的年龄是最大的。十六岁从军,长达几十年的军旅生涯对他身体的损耗十分大,新中国成立后,张云逸的身体就开始走下坡路。失眠、浮肿一直困扰着他,但他仍然坚持带病工作。这之后,张云逸的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很好,行走不便 ,日常出入都要靠轮椅代步,1971年的夏天,本在广东从化休养的他因胆结石发作回到北京治疗,在上飞机时,他甚至痛到无法直起腰来,在院治疗许久后,他才回到北京的家中继续调养。1974年,张云逸病情加重,再次住院,许多他平日里的战友都前来看望他,这一次,张云逸没能再回到家中,他的身体每况愈下,11月19日,中央的领导在他弥留之际前来看望,已经说不出话的张云逸握着对方的手,还在颔首致意,当晚张云逸就离开了人世,享年82岁。

还有两位开国上将,一位是陈明仁,和平起义将领,也是抗日名将,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人民解放军,1974年5月21日,因患癌症病逝于北京。

另一位是陈伯钧,先后参与过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战斗,是毛主席秋收起义的老部下,建国后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教育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等职,1974年2月6日于北京逝世。

拥护和平的原将领傅作义,于这一年的4月19日因病在京病逝。他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时期发起的百灵庙战役挫败了日军西侵绥远的意图;促成北平解放让古老京都的建筑与文化得以保存;建国后,傅作义担任新中国水利部部长,前后长达二十二年,创造了一个任职历史记录为新中国水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同年1月25日,王稼祥逝世。担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的正确主张,并且和、周恩来一起组成了军事三人指挥小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让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建国后,王稼祥改任外交工作,成为新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

3月27日,一位王稼祥的留苏同学也过世了,他就是王明,他们二人还是安徽老乡。不过,于王稼先所坚持的革命路线不同,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给中国革命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但是在七大上,在毛主席的坚持下,王明还是当选了中央委员。1956年,王明因治病去往莫斯科,后来一直留在了那里,直到去世仍是在苏联的首都莫斯科郊区。

1974年,有十位大人物去世,他们或许身在不同国家、秉持不同革命理念与理想,但是他们都曾在国家探索与进步的道路中奉献力量,愿他们在天国安息。

十大开国元帅、十位大将,他们年龄、职位及寿命

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不朽功勋的十大开国元帅、十位大将,他们的传奇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他们的丰功伟绩,人们久久传诵。

南昌起义

1955年9月27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授予1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我军历史上“十大元帅”从此确立。

在这次会议上,还授予1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按照军衔冠词规定,十名大将中,有大将七人,海军大将(萧劲光)一人,公安军大将(罗瑞卿)一人,装甲兵大将(许光达)一人。

十大元帅

十大元帅和十位大将,在人们的心中始终有着崇高的地位。

1955年《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中十大开国元帅的排名是:朱 德、彭德怀、林 彪、、贺 龙、陈 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

1955年《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中十位大将的排名是:粟 裕、徐海东、黄克诚、陈 赓、谭 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1955年十大元帅和十位大将的这次军衔评定,主要依据开国将帅们在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各个历史时期的资历、贡献、军功等,还要平衡和照顾到各大野战军,以及建国后的担任职务等情况,通过评定有利于各方面工作开展等等。

十大将

另外,在此次军衔评定时,一些重要将领已在地方有关部门工作,没有参与军衔评定。同时,由于作战任务完成,上百万的军人退出现役,但都没参加军衔评定,尽管如此,人民不会忘记革命前辈的历史性贡献。

十大元帅按照出生年月的排序是:朱德1886年出生、1892年出生、贺龙1896年出生、1897年出生、彭德怀1898年出生、聂荣臻1899年出生、陈毅1901年8月26日年出生、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年出生、罗荣桓1902年出生、1907年出生。

朱德出生最早,出生最晚,相差21岁,差了一代人。

十大元帅逝世的年份是:朱德1976年,彭德怀1974年,1971年,1986年,贺龙1969年,陈毅1972年,,徐向前1990年,聂荣臻1992年,1986年。

从十大元帅逝世的年份看,罗荣桓元帅1963年逝世,逝世的最早。聂荣臻元帅1992年逝世,逝世的最晚。

十大元帅寿命排行

十大元帅逝世时的最后职务:

1976年7月6日朱德元帅逝世,全国人大委员长。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元帅逝世。

1971年9月13日元帅坠机死亡。

1969年6月9日贺龙元帅逝世,除在军队任职外,还担任国家体委主任。

1986年10月7日元帅逝世,曾担任军事学院院长、军委战略小组组长、军委副主席。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逝世,外交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等职务。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逝世,抱病坚持工作。

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元帅逝世,军委副主席。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元帅逝世,军委副主席。。

1986年10月22日逝世,全国人大委员长。

十位大将寿命

而十位大将按照出生年月的排序是:张云逸1892年出生、徐海东1900年出生、黄克诚1902年出生、肖劲光1903年1月4日年出生、陈赓1903年2月27日年出生、王树声1905年出生、罗瑞卿1906年5月31日年出生、谭政1906年6月14日年出生、粟裕1907年出生、许光达1908年出生。

张云逸1892年出生,出生最早;许光达1908年出生,出生最晚,两人相差16岁,比十大元帅的年龄差小6岁。

十位大将逝世的年份是:

肖劲光1989年,、黄克诚1986年、张云逸1974年、谭 政1988年、粟 裕1984年、罗瑞卿1978年、徐海东1970年、王树声1974年、许光达1969年、陈 赓1961年。

年龄最大的是肖劲光大将,86岁逝世,年龄最小的是陈 赓大将,58岁逝世。

十大元帅和十位大将,均已离开了我们。名将虽已远去,功绩永垂历史,精神照耀千秋。人民军队已经96年光辉岁月,在此,向敬爱的十大元帅、十位大将致以深深的敬意!

十大元帅

将军离我们远去,功绩照耀千秋,精神永留人间,建军96周年、建党102周年即将来临,学习将帅功绩,向十大元帅、十位大将致敬!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