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命克母的八字(男命克子女的八字特点)

牛奶煮萝莉 2023-09-02 00:39:11 互联网

总经理迷信儿子“克母”影响财运,伪造出生证明过继给亲戚

周某是海南某公司的总经理,为人迷信,他找人给刚出生的儿子算了个命,算出了克母,只有过继给别人才能消灾。

在周某儿子出生的同月,他妻子的姐姐流产了,一度因此心情抑郁,便动了抱养外甥的念头。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决定过继孩子,但是没有走正规收养途径,而是选择了伪造出生证明为孩子上户口。近日,潇湘晨报(报料微信:xxcbbaoliao)记者从中国裁判文书网获悉,因犯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姜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周某有期徒刑六个月。

判决书显示,姜某,大学文化,是北京一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2018年8月14日,姜某诊断为胎停育,两天后进行人工流产。8月28日,姜某妹妹在海南妇产医院分娩,孩子出生以后其与丈夫周某一起办理了出生证明,父母栏写的是夫妻俩的名字。

姜某妹妹称,2018年9、10月,姜某因为流产心情不好,到海南来找她。自己的孩子刚刚出生,姜某很喜欢并且想要收养这个孩子。 “我老公在孩子出生后找人算命,说孩子命格与母亲相克,需要找个人寄养或过继给别人才能化解,而且这样对我俩财运比较好,对孩子也好,所以我和周某就答应把孩子过继给姜某。周某和我姐姜某参与办理这件事,姐夫佟某本来就不想要二胎,过继孩子这件事我们一直瞒着佟某。”

据姜某供述,其为了图方便省事,没有去办理正规的领养手续,而是要求周某重新去医院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将孩子的父母栏内容改成其与佟某。

周某表示,其在孩子出生的医院没有认识的关系,就没有去改出生证,而是委托曾经认识的一个缅甸籍华人“阿东”,去孩子出生的海南妇产医院改孩子的出生证明信息。过了两天“阿东”将改好的出生证明交给他,他再邮寄给了姜某。

2019年7月10日,姜某持伪造的出生证明在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德胜门外派出所为新生儿办理户籍登记。

△图源网络 图文无关

法院: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

新生儿办理户口需要进行后台再次审核,户籍警长赵某在审核过程中发现姜某提供的出生证明存在问题。经层层核实,海口市龙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确认此张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内容为假,但此编号的出生医学证明确实存在。

2021年4月20日,姜某、周某被电话通知到案。周某到案后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自愿认罪认罚,姜某不愿认罪。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姜某伙同周某伪造出生医学证明,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其行为均已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系共同犯罪,应依法惩处。周某具有自首情节,自愿认罪认罚,依法对其从轻处罚。法院一审判决姜某犯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周某犯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姜某不服提起上诉,辩称其以为涉案证件系正规医院出具,不明知涉案出生证明系伪造,一审因不懂法律,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构成犯罪,故未能认罪;原判刑期与周某相比差距太大,其二审期间认罪,请求对其从轻处罚。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姜某虽未亲自参与制作涉案证件,但将涉案出生证件中的父母信息由姜某妹妹、周某改为姜某、佟某系由其提议,并指使周某找人更改,明显与事实不符的虚件亦由其为孩子入北京户籍而实际使用,对其行为应以伪造国家机关证件论处。法院裁定驳回姜某的上诉,维持原判。

潇湘晨报记者周凌如 实习生郑怡琳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

老祖宗:“老人长寿克子孙”,过来人道出实情,做子女的要注意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我们的古语俗语中,好似很多话截然相反,却都能成为指点我们为人处世的信条,或作为老人的经验之谈而深信不疑。比如有的话说是我们做人要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这样才会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可是也有说法称必须先下手为强,不然就会失了先机。

再比如每次劝诫人们读书的时候大家就会说惟有读书高,可是真的读完了书,又有很多人嘲笑说是百无一用是书生。正话反话好像都被这些古话给说完了,这样我们无论身处什么情况都有对应的理由,可这些说法到底哪些是对的呢?尤其是碰到一些我们生活中肯定会碰到,且十分在意的内容时,这就需要好好辨一辨了。

比如俗话说的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是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的是老人长寿克子孙,每个人的家里都会有老人的,我们自然也都希望老人能够长命百岁,可为什么长寿克子孙的话语还能流传至今呢?有些过来人说明了这句话中的真实情况,或许做子女的可以看看,提防一下。

对立的古话费思量

其实更多的国人还是坚信着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古话的,毕竟我们的传统文化里素来注重一个孝道,一个家里有老年人可以说是非常有福气的一件事,他可以证明你的家庭情况是十分健康且和睦的。

而且也正是受这样的传统观念影响,中国老人的地位也是家中最高的,所有人都会优先考虑老人的需求,老人的教诲也都会认真聆听。人们把老人视为“珍宝”,一方面是因为老人确实有着更为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有更多的人生经验可以传授,也能让子孙后代少走弯路。而且这些人生经验也会赋予老人们更为敏锐的洞察力,有利于调节家庭矛盾,洞悉事件走向,察人观物……

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一个家庭中只要有老人,这个家庭的联系就在,不然等到老人离世,儿孙辈的都会经营自己的小家,彼此间也就渐行渐远。尤其是家大业大的家庭,没有老人作为主心骨,这些小家很可能因为利益冲突激化矛盾,除非有一个能力出众的后辈来稳定局势,不然这个家族很可能各自为政,进而让家族分崩离析,走向衰落。

也就是在这些原因的促使下,“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观念大行其道。这也让很多人几乎都忘了,古话中竟然还有一句“老人长寿克子孙”的说法了。前面不还说了老人健在的好处,怎么转头老人就成了克子孙的存在了?

老人长寿克子孙的哀叹

其实这句俗语的存在很符合事物本就对立而统一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古语中有那么多看似矛盾的内容,却还是会不断被人奉为经典的原因。老人长寿真的克子孙么?其实不尽然,但是我们不妨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比如这个说法到底是怎样来的。

首先,这句话是农业社会时期的产物,在古代,吃口饱饭是很难的,甚至就是近现代来看,人们吃饱饭也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就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古代可没有杂交水稻,而且古代不仅没有好种子,也缺乏好技术,很多时候又要靠天吃饭,以及缴纳繁重的赋税。

这样一年到头,庄稼人辛辛苦苦的收成可能也就够大家勉强度日。要是碰到家中耕地不足的,粮食都根本不够,还要靠挖野菜来填补家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家庭总会优先主要劳动力的衣食住行,这样才能确保一年的收成。

老人显然就不是主要劳动力了,相反,老人年纪大了病痛较多,食量也不小,碰到太平年和丰收年还好,碰到个灾年,老人们就会深感自己在拖累家庭,毕竟儿孙们出于孝道,很多还是会优先照顾老人,这会让难以投入生产的老人深感愧疚,而他们的一些经验在面对灾情的时候也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干脆说了老人长寿克子孙来哀叹时局。

如今的社会发展到了工业社会,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和很多家庭相距甚远,老人们也再也不必为吃喝问题感到愧疚,虽然部分贫困的家庭里老人还是会为自己一些身体欠佳的时候感到愧疚,但现在的社会福利也显著提升了,社会上有很多帮扶老人的渠道,这句话也自然渐渐被人淡忘。

过来人的经验

但是这句话虽然不可取如今也渐渐被人忘记,但有过来人表示,这其中其实还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子女赡养老人的问题。其实能说出老人长寿克子孙的话来,那些子孙显然也是十分薄凉的,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利益受到影响,却并没念及老人的恩情,这显然是非常错误的价值取向。

到了现在的我们确实是不用操心生存类问题了,可是子女赡养老人的问题仍在存在,即便是到了今朝,我们还是能看到大量报道儿女不孝,老父亲或者老母亲被赶出家门居无定所一类的报道,或者就是老人被送到了福利院、养老院等场所。

这里面会有一些客观因素存在,比如如今的生活压力确实很大,人们不得不为了生计去996,去加班加点,缺少了对老人的陪伴,这个时候送往养老院也是无奈之举。可是除了这些因素之外,子女是否真的把老人当做一个平等的人而不是包袱对待了呢?其实很多时候老人在乎的也不是生活的质量如何,在乎的就是儿女的一片心意。尤其是是否尊重,是否把自己放在心上。

总结

老人们都是有自己的诉求的,在能力范围内能满足的,不妨听一听,想一想。社会的压力是很大,可是老人那是陪伴了你多少岁月的亲人啊,千万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发生在自己或老人的身上。而且谁都会有老的那一天,千万别等自己老了,才后悔当初没做好表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