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容的八字和面相(婉容八字命理)

听梦的风尘女 2023-09-16 17:51:23 网友分享

大清12帝和他的皇后们,皇后的面相变迁是亮点,谁最旺夫?

清朝一共历经12帝,那么这12位皇帝究竟长啥样呢,今天庸夫就与大家谈谈大清12帝和他的皇后们,皇后的面相变迁是亮点,看着谁最旺夫?

清朝第一帝: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以及皇太极生母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孟古哲哲画像。

清朝第二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以及顺治帝生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画像。

清朝第三帝:清世祖(顺治):爱新觉罗·福临以及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画像。

清朝第四帝:清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以及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画像

清朝第五帝: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禛以及乾隆帝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画像。

清朝第六帝: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以及嘉庆帝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画像。

清朝第七帝:清仁宗(嘉庆):爱新觉罗·颙琰以及道光帝生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画像。

清朝第八帝:清宣宗(道光):爱新觉罗·旻宁以及咸丰帝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画像。

清朝第九帝:清文宗(咸丰):爱新觉罗·奕詝以及同治帝生母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画像和照片。

清朝第十帝:清穆宗(同治):爱新觉罗·载淳以及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画像。

清朝第十一帝:清德宗(光绪):爱新觉罗·载湉以及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静芬画像和照片。

清朝第十二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和末代皇后:郭布罗·婉容照片。

以上就是大清12帝和他们的皇后,看到这,不知各位是否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从乾隆皇帝开始,清朝的皇帝或者皇后们的面相,从之前的国字脸变成了锥子脸,没有了前几位皇帝皇后的那种富贵之相。不知各位觉得,大清哪一代帝后的面相看着最为尊贵,或者最为旺夫呢?是皇太极的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还是雍正皇帝的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呢?欢迎留言讨论。

(注: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宋光宗李皇后,史书中的形象如此凶悍,为何无法让儿子当上太子?

《宋史》中记载,南宋第3任皇帝宋光宗赵惇,有一位非常凶悍的妻子——李皇后。

这位李皇后出生的时候,她的父亲李道,看到有一只黑色的凤凰,停在他军营前的石头上,于是,就给女儿起了“凤娘”这个名字(为什么不叫李黑凤?)。

这情节,十有八九是后人杜撰的。有谁见过凤凰,还是黑色的?

李皇后的凶悍,在史书中,可不是一般级别的。

宋光宗有一回夸奖一个宫女的手很白,后来某一天,李皇后就让人送了个食盒给宋光宗。光宗打开一看,赫然见到一双女人的手。这就是那位被光宗夸奖过的宫女的手。

帝尝宫中浣手,睹宫人手白,悦之。他日,后遣人送食合于帝,启之,则宫人两手也。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二》

这个桥段,早就被安在了荆轲的头上。对,就是那个刺了秦王的荆轲。

说是荆轲在太子丹举办的宴席上,夸弹琴的美人好看,太子丹很大方“喜欢就拿去呗”,可荆轲却摆摆手,说“我只喜欢美人的手”。太子丹的脑回路也是奇葩,就命人将那美人的双手砍下来,装在玉盘里,端到荆轲面前。

太子为置酒华阳之台,酒中,太子出美人能琴者,轲曰:“好手琴者!”太子即进之。轲曰:“但爱其手耳。”太子即断其手,盛以玉盘奉之。

——《燕丹子》

太子丹为了笼络荆轲,做了还不止这一件事。

又有一回,荆轲顺口提了一嘴“听说千里马的肝,是个好东西”,太子丹就让人,将自己的一匹千里马给宰杀了,将马的肝送给了荆轲。

后,复共乘千里马,轲曰:“闻千里马肝美。”太子即杀马进肝。

——《燕丹子》

回到正题。李皇后既然如此彪悍,但奇怪的是,她却没有能力,让自己的儿子嘉王赵扩,成为皇太子。她的儿子,最后是被宰臣们、以及吴太皇太后(宋高宗皇后),给拱上皇位的。

另外,既然李皇后风评这样糟,那当时的宰臣们,为什么还要拥立李皇后所生的赵扩为皇帝呢?看史书中的意思,身为太上皇的宋孝宗赵昚,一直不肯立孙子赵扩当太子,貌似是他想将皇位,传给另一个孙子——赵抦(宋孝宗次子赵恺的儿子)。

今天就通过史料来看一下,李皇后到底是不是个坏皇后。

01

南宋皇后中,哪怕像宋宁宗杨皇后那样,勾结史弥远诛杀外戚韩侂胄、又在宋宁宗死后改换皇太子,史官对她的评价都颇高。为什么?因为杨皇后“颇涉书史,知古今”,是个难得的才女。

宋光宗李皇后,应该不太知书达理。太上皇宋高宗赵构对她的评价是:“这个女人到底是武将的后代。咱们被皇甫坦给坑了。”看来,宋朝“尚文轻武”的思想,即便是在“靖康之耻”之后,还是没有扭转过来。

性妒悍,尝诉太子左右于高、孝二宫。高宗不怿,谓吴后曰:“是妇将种,吾为皇甫坦所误。”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二》

宋高宗说的皇甫坦,是谁?他是个道士,还是个会看相的道士。

当年,李皇后的父亲李道,听说皇甫坦看相很准,就请他给自己的几个女儿占卜一下未来。当看到李皇后时,皇甫坦惊得不敢让她给自己行礼:“这是母仪天下之人啊,怎么敢受她一拜?”皇甫坦为李皇后相面的结果,传到了宫里,于是,李氏便被选为恭王赵惇的夫人。

慈懿李皇后,安阳人,父道为湖北帅,有相师皇甫坦者,至其第,道命诸女拜之,其中女慈懿后也,皇甫见之惊曰:“此天下人母,我奈何受其拜邪?”人皆以为狂,道心独喜。孝宗闻坦语,即为恭王聘之。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一甲集·上德·后妃王主宗室附》

赵惇,是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九月初一,被封为恭王的。这一年,赵惇16(虚)岁。

隆兴二年(1164年)四月十八日,李氏被封为荣国夫人,之后,又被封为定国夫人。

(光宗后李氏)隆兴二年四月十八日封荣国夫人,闰月十二日进封定国夫人。

——《宋会要辑稿·后妃一》

李皇后的丈夫赵惇(即宋光宗),是宋孝宗的第3个儿子。宋孝宗有4个儿子,且都是元配郭皇后所生。

乾道元年(1165年)六月初,宋孝宗长子邓王赵愭的第1个儿子降生。这个喜讯立刻被报给太上皇宋高宗,说这是太上皇的第一个孙子。但实际上,当时还是恭王夫人的李皇后,早在四月十五日,就已经生下一个儿子,只是没有通报上去。这时,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的王淮,就上报说,恭王夫人李氏生的儿子,才是宋高宗的“皇长嫡孙”。

当时行使丞相职权的,正是赵愭正妻钱氏的父亲——钱端礼。他看到王淮的奏报,很不高兴。

给赵愭生下长子的,正是钱端礼的女儿。钱端礼认为,自己的女婿,是宋孝宗的嫡长子、也是未来的太子,所以,只有赵愭的长子,才有资格被称为皇嫡孙。

道元年六月,邓王夫人钱氏生子,太上甚喜。先两月,恭王亦生子。于是,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王淮,携白札子见大臣,言恭王夫人李氏,四月十五日生皇长嫡孙。时孝宗未置相参知政事,钱端礼行丞相事,端礼,邓王夫人之父也,见之不悦。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二乙集·上德二》

顺便插一句,之前为恭王赵惇选妃的时候,原本定下的,是钱端礼的另一个女儿,谁曾想,突然冒出来一个有皇后命格的李氏。最终,钱端礼的女儿落选了。想必钱端礼对李氏,很是不喜欢。

时庄文太子妃妹钱氏,同选入宫,中外皆心拟钱氏。而后定选。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一甲集·上德·后妃王主宗室附》

乾道元年(1165年)八月初九,宋孝宗立长子赵愭,为皇太子。

乾道二年(1166年)七月,太子赵愭的长子,被赐名为赵挻(shān),封荣国公。而比赵挻早出生2个月的恭王赵惇长子,则被赐名为赵挺(tǐng),授予左千牛卫大将军。

明年七月,诏皇太子男、皇嫡孙赐名挻,除福州观察使,封荣国公。恭王男、皇孙赐名挺,除左千牛卫大将军。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二乙集·上德二》

可没想到,皇太子赵愭,在乾道三年(1167年)七月初十,薨逝了,只有24(虚)岁。

乙巳,皇太子薨,谥曰庄文。

——《宋史·卷三十四·本纪第三十四》

按顺序,应该轮到宋孝宗的次子赵恺,当太子了。但宋孝宗却更喜欢老三赵惇。于是,乾道七年(1171年)二月初八,皇三子赵惇被立为太子,而皇次子赵恺,则被封为魏王,迁往宁国府。

二月癸丑,诏立子惇为皇太子,大赦。以庆王恺为雄武、保宁军节度使、判宁国府,进封魏王。

——《宋史·卷三十四·本纪第三十四》

这样,乾道七年(1171年)三月初二,李氏就被封为皇太子妃。

丙子,立恭王夫人李氏为皇太子妃。

——《宋史·卷三十四·本纪第三十四》

02

赵惇当上太子之后,宋高宗见他身边伺候的女人太少,就将自己宫里的黄氏,赐给赵惇。这位黄氏,在淳熙六年(1179年)十月二十四日,被封为和义郡夫人。

淳熙末,上在东宫,旁无姬侍,高宗以和义郡夫人黄氏赐之。黄氏,淳熙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封郡夫人。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一甲集·上德·后妃王主宗室附》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初二,太子赵惇接受宋孝宗的禅位,是为宋光宗。太子妃李氏,也随即成为皇后。

根据《宋史·光宗本纪》记载,黄氏在淳熙十六年(1189年)五月十九日这天,被封为贵妃。但《宋会要》中却有载,淳熙十六年五月十八日,也有一位和义郡夫人黄氏,被封为宋孝宗的贵妃。

孝宗贵妃黄氏。淳熙十六年五月十八日,诏和义郡夫人黄氏,进封贵妃。

——《宋会要辑稿·后妃三》

宋光宗的这位黄贵妃,在绍熙二年(1191年)十一月薨逝,史书中几乎都认为,她是被李皇后给害死的。

又黄妃有宠,因帝亲郊,宿斋宫,后杀之,以暴卒闻。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二》

不过,南宋史学家李心传所撰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并没有写黄贵妃的死,与李皇后有关。

即便是《宋史·赵汝愚列传》中,也只是说,绍熙二年十一月,宋光宗去祭祀,遇上了狂风暴雨,他认为这不是个好兆头。之后,又听闻黄贵妃突然死亡,宋光宗就开始发病了。太上皇宋孝宗闻讯赶来,问了宋光宗发病的缘由,不但不安慰几句,还训斥上了。

是年冬十一月郊,有司已戒,而风雨暴至,光宗震惧,及斋宿青城,贵妃暴薨,驾还,闻之恚,是夕疾作。内侍驰白孝宗,孝宗仓卒至南内,问所以致疾之由,不免有所戒责。

——《宋史·卷三百九十二·列传第一百五十一》

如果李皇后真的害死了黄贵妃、又导致宋光宗生病,那她势必会受到宋孝宗的责罚。尽管史书中都是在谴责李皇后,可事实上,并没有李皇后得到惩罚的记载,最多就是被给予口头警告。

其实,翻翻史料,发现宋光宗的后宫人数,还是挺多的。

比如,宋光宗还有一位张贵妃,其最初的品级是“红霞帔”,光宗即位之后,在淳熙十六年(1189年)五月十八日,被封为婉仪,庆元三年(1197年)秋,又被封为贵妃。

淳熙十六年五月十八日,诏红霞帔张氏,进封婉仪。

——《宋会要辑稿·后妃四》

绍熙五年(1194年)二月二十一日,宋光宗又封了一位武才人。庆元六年(1200年)五月二十三日,这位武才人,被封为婉容。

(庆元六年)五月二十三日,诏:“恭奉圣安寿仁太上皇帝圣旨,寿康宫才人武氏进封婉容。”

——《宋会要辑稿·后妃四》

而在一个月前,即庆元六年(1200年)四月初一,宋光宗又新封了一位吴美人。

(庆元六年)四月一日,诏:“恭奉圣安寿仁太上皇帝圣旨,寿康宫宫人感义郡夫人吴氏特封美人。”

——《宋会要辑稿·后妃四》

《宋史·后妃传》中说,宋光宗有位符婕妤,“后出嫁于民间”。可根据《宁宗会要》中记载,这位符氏,在庆元六年(1200年)二月十三日,才由永宁郡夫人,晋位为婕妤,并且,也没有她后来出宫的记载。

(庆元)六年二月十三日,诏:“恭奉圣安寿仁太上皇帝圣旨,寿康宫宫人永宁郡夫人符氏,进封婕妤。”

——《宋会要辑稿·后妃四》

反倒是宋高宗赵构的后宫,有不少嫔妃被遣散回家。

例如,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七月十四日,宋高宗的冯美人、吴才人,就被通知出宫回家。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八月,又有刘婕妤,被高宗赶出了宫。

(绍兴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诏才人刘氏进封婕妤。十七年二月十八日转红霞帔,十九年十二月二十日转宜春郡夫人,二十二年五月十八日封才人。三十一年八月诏可令归家逐便。

——《宋会要辑稿·后妃四》

还有李才人、王才人,因为长得非常明艳动人,很受宋高宗的喜爱。宋高宗去世之后,吴皇后说,一见到这2位才人,就会“睹人思人”,想起去世的高宗。孝顺的宋孝宗,便将高宗的这2位才人送出了宫。在史书中,宋高宗吴皇后,那可是一代贤后啊。

淳熙末,又有李、王二才人,俱明艳,高宗爱之。及上宾,宪圣每见之,常感怆,孝宗闻,特许自便,盖非常制云。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一甲集·上德·后妃王主宗室附》

03

宋光宗虽然当上了皇帝,但大事,还是要由太上皇宋孝宗来决定,就比如,立太子。

宋光宗与李皇后,想立儿子嘉王赵扩为太子,但太上皇不同意。

立赵扩为太子,也不是李皇后一个人的意思。绍熙元年(1190年)春天,宰相留正,就有上奏,请求立赵扩为太子。

绍熙元年春,宰相留正请立帝(赵扩)为储嗣。

——《宋史·卷三十七·本纪第三十七》

赵扩,是宋光宗的次子,出生于乾道四年(1168年)十月十九日,与他的大哥赵挺一样,也是李皇后所生。赵挺早夭,在绍熙元年(1190年)十二月初一,被追赠为“保宁军节度使”。

十二月辛巳朔,赠左千牛卫大将军挺,为保宁军节度使。

——《宋史·卷三十六 本纪第三十六》

赵扩作为实质上的长子,又是嫡出,宋光宗也没有别的儿子了,怎么就不能当太子了呢?李皇后是个直肠子,直接就将她的这番心里话,对着宋孝宗,喊了出来。但她这样,不但没让太上皇宋孝宗改变主意,还适得其反。

李皇后又带着儿子赵扩,到丈夫面前哭诉,说太上皇不肯立赵扩为太子,肯定是想要立别人,没准还要废掉光宗。

顷之,内宴,后请立嘉王为太子,孝宗不许。后曰:"妾六礼所聘,嘉王,妾亲生也,何为不可?"孝宗大怒。后退,持嘉王泣诉于帝,谓寿皇有废立意。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二》

宋光宗原本就疑神疑鬼的,听妻子这样说,不禁想到:当年父亲宋孝宗,就是跳过老二赵恺,将皇位传给他的,现在,父亲也完全有可能,再次打破常规,不将皇位传给赵扩,而是传给别人,比如,老二的儿子赵抦。

《宋史》说,李皇后因为与宋孝宗赌气,才百般阻挠丈夫光宗,去给孝宗请安。

按照规矩,宋光宗每个月,要去重华宫看望宋孝宗4次。

绍熙三年(1192年)四月、十月,宋光宗都有去看望太上皇。十一月二十二日,宋光宗与李皇后,还一起到重华宫给太上皇请安。

辛卯,帝朝重华宫,皇后继至,都人大悦。

——《宋史·卷三十六·本纪第三十六》

绍熙四年(1193年)正月初一,宋光宗有去重华宫给太上皇拜年。三月初九,宋光宗夫妻俩,又去了一趟重华宫。到了九月,宋光宗的生日重明节到了,大家都提醒宋光宗,该去重华宫了,但他没去。

庚午,重明节,百官上寿。侍从、两省,请帝朝重华宫,不听。

——《宋史·卷三十六·本纪第三十六》

九月二十一日,宋光宗好不容易被朝臣说动,要去重华宫了,结果,被李皇后给截了胡。十月,宋光宗不肯去给父亲宋孝宗庆贺生日。十二月,他倒是去了一回。

绍熙五年(1194年)正月初一,宋光宗倒是有去重华宫拜年,但在这之后,直至六月初九这天宋孝宗驾崩,宋光宗都再也没去见过宋孝宗。

如果说,宋光宗之前不去见宋孝宗,是由于受了李皇后的挑唆、担心自己被废,那宋孝宗去世之后,他应该就没有顾虑了才对。可宋光宗甚至都不愿意到重华宫,去主持宋孝宗的葬礼。

以丞相留正为首的大臣们,只好反复要求宋光宗,赶紧立赵扩为皇太子,再让太子代替皇帝,去主持太上皇的葬礼。但当留正将拟好的诏书,交给宋光宗盖章时,宋光宗又反悔了,只递给留正8个字:“历事岁久,念欲退闲”。留正心想,宋光宗该不会是认为,他们着急立嘉王为太子,是想要逼他这个皇帝禅位吧?问题是,留正等人,正是这么打算的。

正始议,以上疾未克主丧,宜立皇太子监国;若终丧未倦勤,当复辟,设议内禅,太子可即位。

——《宋史·卷三百九十一·列传第一百五十》

留正害怕宋光宗旧疾一复发,就将他给“咔嚓”了,于是,在早朝时,故意摔了一跤,然后就以摔伤了为由,跑出城了。

是夕,御批付丞相云:“历事岁久,念欲退闲。”留正见之惧,因朝临佯仆于庭,密为去计。

——《宋史·卷三百九十二·列传第一百五十一》

史书中不是说,宋光宗病了之后,朝政都把持在李皇后手上吗?这不该轮到李皇后出场了吗?

但事实上,是与留正搭档的赵汝愚,通过外戚韩侂胄,将80(虚)岁高龄的吴太皇太后(宋高宗皇后)给请了出来,主持大局。

绍熙五年(1194年)七月初五,吴太皇太后以宋光宗御笔中的“念欲退闲”,作为宋光宗想要禅位的依据,让嘉王赵扩即皇帝位,是为宋宁宗。宋光宗随即被尊为太上皇,李皇后则被尊为太上皇后。

甲子,太皇太后以皇帝疾,未能执丧,命皇子嘉王即皇帝位于重华宫之素幄,尊皇帝为太上皇帝,皇后为寿仁太上皇后。

——《宋史·卷三十六·本纪第三十六》

结束语

宋光宗被迫禅位之后,李皇后在史书中,就“消停”了。庆元六年(1200年)六月初四,李皇后在寿康宫崩逝,享年56(虚)岁。宋宁宗给母亲上谥号“慈懿皇后”。

庆元六年六月,崩于寿康宫,年五十六。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一甲集·上德·后妃王主宗室附》

就在李皇后去世2个月后,即庆元六年(1200年)八月初八,宋光宗赵惇也驾崩了,享年54(虚)岁。

(注:本文由[头条@热爱瘦身的鱼]原创,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