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批八字好的(鞍山哪算命准)

伸手挽明月 2023-07-15 12:28:08 用户分享

辽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下篇)

六、《洛神赋图》

相传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曹操攻打邺城大败袁绍,甄宓成为曹军俘虏。甄宓长相美若天仙,三国时期曾有句俗语“江南大小乔,河北甄宓俏”,该句话比喻甄宓在当时被视为倾世佳人的情景,尤其曹氏父子皆为之倾倒。尔后,甄宓被俘进宫,由于年纪与曹植相当,朝夕相处,互动频繁,遂萌生情愫。

建安25年,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汉称帝,随即册封甄宓为后,并想藉机处死曹植。起初,曹丕对甄宓疼爱有加,而后却由爱生恨,曹丕嫉妒甄宓寄情曹植,于是怒火中烧,命曹植七步成诗,否则处死。甄宓纠葛其中,在曹氏兄弟二人之间受精神谴责,郁郁寡欢,其后,甄宓病逝。曹植思念过度,不言悲愤,于是对水悲吟《洛神赋》。文中道出了曹植南柯一梦的悲痛情景,在洛水河畔遇见洛神的场景,这位美若天仙的佳人就为曹植所爱甄宓。由于人神身分差距,最后仍被迫分开的情景。

也有传说曹植少时曾与上蔡(今河南汝南)县令甄逸之女相恋,后甄逸之女嫁给其兄曹丕为后,而甄后在生了明帝曹叡后又遭谗致死。曹植在获得甄后遗枕后感而生梦,因此写出《感甄赋》以作纪念,明帝曹叡将其改为《洛神赋》传世。《洛神赋》通篇言辞美丽,描写动情,神人之恋缠绵凄婉,动人心魄。顾恺之读后大为感动,遂凝神一挥而成《洛神赋图》。

顾恺之,字长康,东晋晋陵无锡人,其善作诗词,精通书法,尤擅绘画,多才多艺,因此时人美赞其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顾恺之是开创中国人物画的鼻祖,他的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被后世称为“铁线描",《洛神赋图》是经典传世作品之一。

原《洛神赋图》卷为设色绢本,横572.8cm,纵27.1cm。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于连环画的长卷。因为时代久远,真迹已经失传,仅存数套宋代摹本传世。辽宁本《洛神赋图》应是南宋高宗时期,大约1162年之前所做的摹本,忠实保留了六朝时期原本的构图、图像与图本部列的图貌。

辽博馆藏的《洛神赋图》属于宋人摹本中摹制水平最高的一件,也是唯一图文并茂的一件。被认作是顾恺之绘画的重要传世摹本,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时期佚名作品,绢本,设色。长近6.4米,高27㎝。整件长卷分为二十二段,通过山水、人物、龙鱼、车马、神物等元素,描绘了从曹植行临洛水,与洛神在梦中相会,曹植与洛神恋恋不舍,最终洛神无奈离去的情景。图卷中的小楷书赋文,分别题于画卷空白处,随着图卷延展,高低错落。

《洛神赋图》从右到左依次展开,可分为邂逅、定情和情变三大部分,每部分之间穿插小段画面,用树石作分隔。

该卷一开始两景"离京"和"休憩"已佚,现今所见的是一些简单树木与二十列小楷书,内容所抄录的是《洛神赋》题目和赋文开端的三十八句文字。“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余告之曰:“其形也,..."

画卷前段邂逅:

水滨林畔迎来了一群长途跋涉的人马。又是一天的奔波,马夫在料理疲倦的马匹。头戴梁冠、宽衣博带的君王(曹植)在侍从的簇拥下漫步洛水之畔。

曹植极目眺远,望见洛神飘然水上,凌波微步,忽而与惊鸿、游龙、荷花嬉闹,忽而飘逸于采旄、桂旗之间,玩得很开心。乍见此情形,曹植伸开双臂惊讶地扯住侍从。但侍从们都说,自己什么也没看到。

辽博《洛神赋图》

画卷中段定情:

曹植远望云髻峨峨的洛神,心神荡漾。但他很清楚人神有别,这段相恋注定不会有结果,于是极力自持,静坐水滨,怅然远望。终于,他情不自禁地解下配饰,作为信物赠予洛神。

洛神知悉曹植的情思,感伤起来。她惆怅地清歌,引来了众神。于是娥皇、女英和声,风神、水神收风敛波,河伯击鼓。大家都清楚这是一场注定要分别的相遇,气氛渐渐凝重起来。

画卷后段情变:

返回天庭的时间到了。洛神坐上六龙云车,在鲸鲵水禽的簇拥下翩然离去。神思恍惚中,曹植仿佛也乘坐舟船,紧随不舍。

忽然,曹植回到现实世界,才发现天色已晚,身旁已经燃起蜡烛。

回想这一切,万相皆空,了无痕迹,就像做了一场春梦。曹植怅然起身,离开这块给他带来爱与忧愁的水滨,登上马车,继续踏上漫漫归路。

辽宁省博物馆藏的《洛神赋图》是现存宋摹本中最完整、最古朴的一件。根据卷中所钤的八十方历代藏印看,此卷流传的时间顺序清晰。宋时藏于内府,明嘉靖为叶钶所有,明末被袁枢收藏,乾隆时入藏清内府,乾隆、嘉庆、宣统等都十分喜爱。清末代皇帝溥仪逊位将其携出清宫,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抗战胜利后被东北抗日联军收缴,后入藏东北博物馆(现在的辽宁省博物馆)。

辽博《洛神赋图》全图,请横屏欣赏

七、《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纵51.8厘米,横148厘米,绢本设色。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

张萱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元天宝间享有盛名的杰出画家。《虢国夫人游春图》描写的是唐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及其侍从春天出游的行列。

虢国夫人杨氏,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县)人,唐玄宗李隆基宠妃杨玉环的三姐 。早年随父居住在蜀中。初嫁裴氏为妻,裴氏早亡。杨贵妃得宠于唐玄宗以后,虢国夫人和杨贵妃的另两个姐姐一起迎入京师。唐玄宗称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为姨,并赐以住宅。安史之乱时在出逃中被迫自杀。此人生平骄奢淫逸,在杨贵妃的庇佑下显赫一时。

画作中一群骑马执鞭,徐徐前行的游人第一个是中年从监(一说男装骑者应为女性:面部细眉红唇,透过纱质的幞头,可看到挽起的发髻,鬓角是一缕长发丝,这是女性的鬓发),乘浅黄色骏马,戴乌纱冠,着虾青色窄袖侧领衫,袖口有描金的鸾凤团花。

第二人是个乘菊花青马的少女,乌黑的头发左右分开,梳成两个长长的发髻,这是当时仕女的一般发式。少女着胭脂红窄袖衫,下衬红花白锦裙。

在少女左方略后又一个乘黑色骏马的中年从监随行,粉白色的圆领窄袖衫,与黑马形成鲜明的对比。

疏朗的三骑成为前导,紧接着便是簇拥的五骑,其中前两骑,便是虢国夫人姐妹。她们并辔而行,都乘着浅黄雄健的骅骝。

虢国夫人在全画的中心点,她双手握缰,右手指间挂着的马鞭直线下垂。她那丰润的脸庞上,淡描娥眉,不施脂粉,保持了本来面目。她的鬓发浓黑如漆,高髻低垂,体态自若。她身着淡青色窄袖上衣,披白色花巾,穿描金团花的胭脂色大裙,裙下微露绣鞋,轻点在金镫上。(画面中哪位是女主角虢国夫人说法不一,成为了画家留给后世的千古之谜。)

在虢国夫人左面与其并辔前行的是秦国夫人,其装束一如虢国夫人,惟衣裙颜色与之不同。她侧向虢国夫人作似有所告状。在虢国夫人姐妹之后,横列为后卫三骑。居中的是老年侍姆,右手护着鞍前的,神情显得矜持,眉眼间流露着小心谨慎的表情。左手把住鞍桥,态度十分安详。侍姆右侧的中年人也是从监,装束与前一从监相同。左侧红衣少女装束与第二骑少女亦相仿佛。

其实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原作早已失传,现存的是宋代摹本。在北宋内府《宣和画谱》中,著录着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北宋宋徽宗时代,画院兴盛,宫廷绘画再次出现高峰。当时一位没能留下姓名的画院画家,精心临摹绘制了这幅《虢国夫人游春图》,从画中不失唐代绘画风韵特点看,临摹该画作时一定有原作为依据。史载北宋“靖康之难”之际,《虢国夫人游春图》与宋徽宗、钦宗一道被金人掳到北方。时隔六七十年后,《虢国夫人游春图》以交换的方式回到南宋,相继为宰相史弥远、贾似道收藏。后经台州榷场流入金内府,金章宗完颜琼在卷前隔水题签。(因金章宗完颜璟判断失误而题为宋徽宗摹本)

明末书画鉴藏家王鹏冲、清初藏书家梁清标曾鉴藏过,卷末有明末清初书画家王铎题跋。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因爱好书画,在位期间不遗余力将全国珍品收藏到清宫内府。清朝灭亡后,末代皇帝溥仪虽退位,但仍按退位优待条件居住在故宫原住所。溥仪担心北洋军阀终将无视先约将其赶出,为生计考虑,与弟弟溥杰将一批书画盗运出宫,后于1925年移居天津,1931年又被挟持至长春,1945年伪满洲国灭亡后,溥仪随身携带小部分书画,希望经沈阳前往日本,被逮捕入狱,随身书画被缴获,保存到银行。1948年,这批书画从银行拨交给当时的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后来转交给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其中就有《虢国夫人游春图》宋摹本。

《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高超技巧,以及它对真实历史人物和真实风俗图景的生动描绘,更在于它从特定角度显示了一个伟大艺术时代的风貌,以及那个时代精神的某种姿神。在张萱之前,很少有专画女性的人物画,而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类型画,多是宣扬封建道德的。由此可见,张萱将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作为题材,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且对后世影响很大。

《虢国夫人游春图》请横屏欣赏

八、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

元青花瓷又称元青花,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因为它的视觉效果、饱满的色彩深受人们的喜爱。遗憾的是元青花至如今的存世量非常少,其中有不少的精品,估价过亿。 特别是2005年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以1568.8万英镑(约2.45亿人民币)创下当时中国元青花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而辽宁博物馆此类元青花精品,目前全世界仅发现两件,另一件在泰国古都素可太塔基下出土。

辽博这件元青花松竹梅八棱罐高39.7厘米、口径15.3厘米,罐作八棱体,白瓷胎,胎体硕大厚重。

通体青花绘纹饰五层:口边饰几何花纹带;颈与肩部饰一束莲、牡丹、番莲、秋菊等折枝花卉组成的上下两层花纹带;

胫部饰变体莲瓣一周;腹部开光绘自然景色,依次为松、竹、梅、荷塘鸳鸯,衬以卷草纹,是为主体纹饰,纹饰相同者两两相对,正、背两面为荷塘鸳鸯。

肩部堆塑对称的兽头耳,兽首施铁彩斑,底足砂底无釉,修足不够规整。

这件元青花八棱罐,罐体满施白釉,釉色纯白,青花灰中泛紫,细砂底,纹饰受宋元时期文人画风影响,细腻繁密,质地晶洁,描绘生动,遒劲豪放,是元代青花瓷中的佼佼者。这件元青花八棱罐是在辽宁鞍山发现的,时间是1977年。那一年,鞍山文化部门向全市征集散落于民间的文物。一天,一位30多岁、穿着普通的中年男子来到文物站,从包裹里掏出一个老罐子,不太自信地问道:“这个你们要吗?值多少钱?”负责征收文物的干部只看了这罐子一眼,就怔住了,并立即判断出此罐为一件重要文物,但它究竟是什么,出自哪个时期,一时无从断定,因为之前学术界尚未发现与之类似的物品。

这名男子说,自己祖籍山东,后随父母来鞍山定居,这个青花罐是他家祖传的。那个年代,社会上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对老物件不仅不珍视,反而觉得碍手碍脚,怕惹麻烦。这件青花罐被该男子的母亲用来腌鸭蛋或盛米用,曾一度想砸了,但因是祖传之物,砸了怪可惜的。于是,该男子便奉母命将瓷罐包好,送到鞍山市文物收购站换钱。

因确定不了此青花罐的年代与实际价值,市收购站当时就按照征集一般文物的价钱给了卖主相应的报酬,估计也就几百元,但在当时,已相当于普通人的数月工资了。

收购完此罐后,文物站工作人员立即打电话向鞍山市文化局汇报此事。鞍山的考古专家看过器物后,非常惊讶,因为从胎质、造型、绘画、花纹布局等方面看,它都是较为罕见的文物。后经权威专家鉴定,证明该八棱罐为元代物品。元青花八棱罐在鞍山被发现,但它最终却没留在鞍山。因为当时鞍山没有成立博物馆,没有保管的条件。所以按规定,这件瓷器宝物必须交到省文化厅。但是省文化厅对于这件宝物转交给省文物厅还是省博物馆一直没有确定好。正在此时北京召开了全国收购文物展览。,经省文化厅同意,该八棱罐被取走参展。此罐甫一露面,便震惊了国内外的文博界!此元青花八棱罐在北京展出后,被直接运回沈阳。后经省文化厅决定,拨给省博物馆收藏,后成为该馆镇馆之宝之一。最后鞍山市文物收购站找到当初出售者并给他补了几百元钱。从收购到补钱,该男子一共得到的钱大概为1000元人民币。而这件完好无损的元青花松竹梅八棱罐,堪称国宝级的传世孤品,已被收录进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之“陶瓷卷”中了。

九、清代云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

我国的象牙雕刻和象牙制品起源非常早,约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初的象牙制品只是一种实用工具,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了装饰用品,并成为牙雕工艺的主流。

转心象牙球,又叫鬼工球,之所以如此命名,是说这种用象牙雕刻的多层球体堪称鬼斧神工,代表着古代最高的牙雕技术。

“鬼工球”又称“牙雕套球”、“牙雕球”,工匠们先将整块象牙车成球状,然后再镂通成多层次的球层,通过高超的镂空技艺,用整块象牙雕出层层象牙球,球内套球,且每层可以自由转动,球面再雕刻精细图案花孔,通透玲珑,以其精湛的手工艺与巧妙莫测的构思令人惊叹,是精美绝伦的中国工艺绝技。

据载,早在宋代就已出现三层套球,时称“鬼工球”。明人曹昭在《格古要论》中写道:“尝有象牙圆球儿一个,中直通一窍,内车数重,皆可转动,故谓之鬼工球,或高宗内院中作者。

不过,虽然曹昭所载鬼工球出自宋代,但宋时鬼工球并无存世之作,而明代也再无关于鬼工球的记录,更无实物留存印证。事实上,各大博物馆所藏鬼工球皆为清中期以来的作品。

辽宁博物馆的转心象牙球,全高52.2厘米,上为一直径12.9厘米的大球,镂雕祥云缭绕,十余条健龙或藏头露尾、或藏尾露首穿行于云层之间。

大球内分层透雕二十一个小球,球球相套,层层能转,满地纹饰。

三节台柱,上为六层透雕小象牙球,纹饰同顶上之大象牙球;下为透雕卷草云龙四足座,座上雕人物顶柱状承盘,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的雕刻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鬼工球本身取材自昂贵稀有的象牙,加之复杂、精致的制作工艺,19世纪末,当鬼工球传到国外后,被叫做“同心球”或“迷宫球”。欧洲人被这种精致而珍贵的鬼工球吸引,当做珍稀古玩来收藏,借此得以构建对于中国的想象。

时至今日,鬼工球的制作依然存在很多不解之谜。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与荷兰计算机科学研究机构合作,将两个18世纪早期的鬼工球进行扫描并3D成像,这两个球一个有9层,一个有12层,希望借此进一步推想出鬼工球制作的过程。然而,即便有细致的图像,依然存在很多疑问,比如,制作时要使用多少把L型刻刀?工匠是如何看清球体内部情况进行雕刻?球体的内部非常暗,肉眼都难看清,如何雕刻?

现在由于国际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市场上对象牙制品的管控,中国在2017年底也开始全面禁止象牙制品的生产和销售,鬼工球也在被禁之列。鬼工球也确实带给了人们困惑——这种精巧绝伦的物件确实让人叹为观止,但它的美丽却是用野生动物的生命换取的。而在今天,即便鬼工球雕刻可以用其他材质替代,但象牙雕刻的技艺需要时间的沉淀,能静下心学习的匠人微乎其微,鬼工球技艺日濒临失传,我们很难再制作出如此精巧细腻的鬼工球,这种比3D打印技术还要令人惊叹的雕刻技术正慢慢成为消失的传统工艺。

十、《姑苏繁华图》

《姑苏繁华图》原名《盛世滋生图》,是清代乾陵二十四年由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描绘苏州风物的巨幅画作。该作品完成于1759年,历时24年,是一幅长卷,全长1241厘米,画心高39厘米,纸本,设色。

清代前期,苏州是全国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 人称“吴阊至枫桥,列市二十里”。东南的财政赋税,姑苏最重;东南的水利,姑苏最为重要;东南的文人名士,姑苏最为显著。山海所产的各种珍奇特产,外国所流通的货币,来自于四面八方,千万里的商人,车马集聚。康熙帝为了了解地方情况,曾六次巡游江南,乾隆也六下江南,苏州素有“天堂”之称,人文荟萃,物产丰饶,风物佳丽,自然得到帝王的流连爱好。

乾隆每次南巡必在苏州停驻,逗留时间大大超过了康熙,但仍不能消解其对这座城市的相思之情,于是命自己属意的画师徐扬摹写留念,以便能随时瞧一眼这世间的繁华美景。

徐扬世居苏州,曾经参与过《苏州府志》、《苏州府城图》、《苏州府九邑全图》、《姑苏城图》等图书的编绘,并多次陪同皇帝下江南,对圣意自然心领神会,凭借自己对家乡历史、文化与地理的谙熟,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于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画成《姑苏繁华图》,进献给乾隆皇帝,并自书跋语说:“有感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是为“图写太平”,歌颂“帝治光昌”。

《姑苏繁华图》画面自灵岩山起,由山下的木渎镇东行,过横山,渡石湖,入姑苏城。再自荮门出阊门外,转入山塘街,至虎丘山止。作者自西向东,由乡入城,重点描绘了一村(山前)、一镇(苏州)、一街(山塘)的景物,画笔所至,连锦数十里内的湖光山色、水乡田园、村镇城池、社会风情跃然纸上。明清时期的苏州是江南著名的大都会,但可能是由于城区内的狭小和管理问题,当时苏州最发达的商贸中心并不在城内,而是阊门城外至枫桥镇的那一段地区。

《姑苏繁华图》将阊门作为重点加以描绘,并将这部分景致安排于图卷接近尾声的高潮位置。

在没有照相机的18世纪,《姑苏繁华图》非常可贵地为我们记录下了阊门商业繁茂的景象。粗略计算,全幅画有各色人物1.2万余人,各色房屋建筑约2140余栋,各种桥梁50余座,大小官船、货船、客船、杂货船、画舫以及竹筏等近400多条,各种商号招牌200余块,涵盖了珠宝、鞋帽、凉席、乐器、盆景和丝绸等50多个手工行业。除了经营本地土产,店铺里所经营的更多是来自外地的名产,有些甚至来自国外,真是“山海所产之珍奇,国外所通之货贝,四方往来,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完整地表现了古城苏州市井风貌。

《姑苏繁华图》是继《清明上河图》之后,中国绘画史上又一宏伟长卷,比《清明上河图》还长一倍多,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整幅画卷布局精妙严谨,气势恢宏,笔触细致,十分细腻地刻画出了江南的湖光山色、田园村舍、阊胥城墙、古渡行舟、沿河市镇、流水人家、民俗风情、官衙商肆,描绘了苏州城郊百里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完整地表现了原作中气势宏伟的古城苏州市井风貌,是研究250年前“乾隆盛世”的形象资料,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被后世誉为研究清代苏州的百科全书,也是研究250年前“乾隆盛世”的重要历史资料。

《姑苏繁华图》原藏于清宫,曾经被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仍居住在宫内的溥仪将一批字画文物以赏赐弟弟溥杰的名义偷运出宫,其中就包括《姑苏繁华图》。“九·一八”后,日本建立伪满洲国,溥仪将文物秘密运到长春,存放在伪皇宫的小白楼内。日本投降后,溥仪出逃。留在小白楼内的文物遭到卫官偷抢,《姑苏繁华图》流落民间,后被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收回。沈阳解放后的第二天即1948年11月3日,该批文物从哈尔滨运至沈阳,由东北博物馆收藏,即后来的辽宁省博物馆收藏。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北京建成,当时从辽宁借了4件文物,《姑苏繁华图》也在其中。这一借就是25年,直到1984年,才重新回到辽博,珍藏至今。

《姑苏繁华图》全景,请横屏欣赏。

辽阳鞍山街头真的有会算命的“神鸟”?让我用知识揭穿它!

近日辽鞍两地街头出现了几个奇怪摆算卦摊位,(二一九公园见到一个 辽阳县夜市见到一个)

与其他一般摆摊算卦的人不同

这个组合是一 人两鸟和一张张写满日期的卡片还有一个玄乎乎的八卦镜与一个写满日期的背景布

摊位前围满了人,于是就驻足观看了一会!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摊主称“你不用说话,神鸟就能算出你生日,职业,等等......不准不要钱”

很多围观群众觉得新奇就试试!竟然全部都准!很神奇吗!很悬吗!

其实从头到尾就是一个骗局

不信我解释给你看

首先,仔细观察地上写满日期的背景布,所有日期被分成30个方块区域,每个区域里有许多不同的日期,再加上要算命的人还要挑出印有自己生日日期的卡片并且把八卦镜放在同样有自己生日的方块区域上,重合的生日就是要算命的人的生日。没懂吗!我画个图给你们看!也就是数学的基本概念集合!两个区域的日期只有一个相同就是要算命人的生日!

你肯定要问!那“神鸟”用嘴巴叼出来的小包怎么解释!更好解释!且听我说来!

养过宠物的朋友应该都经历过!训练自己家的爱宠在固定的地方吃饭,便便!

慢慢的小动物就养成习惯!也就是生物学的条件反射!

摊主暗地里训练好小鸟,然后带出来表演!只要小鸟去叼出随便一个小包,摊主都能准确说出你的生日

因为!小鸟就是个幌子!故弄玄虚的幌子!小包不会给你看!上面写了什么你也不知道!就凭摊主的一张嘴!说到你乖乖给钱!

所以,

这是个骗局!这是个骗局!这是个骗局!

而且就在我们身边!大家小心!

别问我怎么清楚这些!!!

一年前河北!我也被他们骗了!

随手转发!让更多人知道这是个骗局!

不靠谱的算命

出门在外,经常遇到算命的。我从不找人算命,感觉没什么可算的,人就这短短几十年,有什么好算的?不过,倒也见识了一些算命的人。

第一次遇到算命的,是1981年12月在重庆的枇杷山。我们三人在逛公园时,园内路边一角坐着个戴墨镜的算命人。我们从他身边经过时,他突然说了一句:“先生好面相啊”。说谁呢?我们中间的老王感兴趣,走到他面前蹲下:“你说谁的面相好啊?”“就是先生你。”我们一听笑了,这算命也挺会说话,要是我问他,面相好的就是我了。

老王这家伙也很能开玩笑,就让他给算算婚姻,劳务费5角。那人念念有词,手指头还掐算了几下,然后慢吞吞地说:“你这一辈子要有三个老婆,有两个儿子。”“那我什么时候能结婚呢”。“你要谈三次对象,两年之后就能结婚了。”老王笑了起来:“你真是神仙”。说完,付了5角钱。他笑,我们也笑。因为此时,他已经结婚了,还有个可爱的女儿。算命的已经一半不准了。其他的预言呢?我们警告老王,回去告诉他老婆,让她小心你有三个老婆还有两个儿子。几十年过去了,老王还是一个老婆,一个女儿,他也退休了,估计再换老婆生孩子来不及了。

第二次算命是在鞍山,在千山游览的时候,陪同的朋友说千山算命很准。于是,一行几人就找人算命玩。这次找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她先看面相,突然指着一位北京朋友说:“你最近有财运。”这句话引起了这位朋友的兴趣,因为他最近刚刚在股市上赚了点钱。他接着问算命的这财运怎么回事,我当时不在场,据说算的还比较准。其他人也纷纷让她算命,有人不信算命,乱打岔,在算命过程中老给人家出难题。使算命者不太高兴,说你们这些人没诚心。因为是第一次到千山,我正拿架相机到处拍风景。大家叫我过去算命玩,我说我不信这个,大家说,都算过了,就剩你自己了就。我面无表情的走了过去。一位朋友说:“给他算算”。“算什么?”“算算他的性格”。算命者端详我,我也端详她,端详了一会儿,她说:“在你们几个中间,这位先生最稳重。”

话音刚落,就是一片笑声。只有我一个人没笑,很严肃地夸算命人:“这才是真人,半仙啊。一眼就看出来了。”

但是,根据我的经验,出门在外还是少与算命的接触。有一年,我到崂山去玩。在太清宫,有个道士拦住我,单手作揖说“先生好面相,与道家有缘,请到茶室一叙”我摇摇头说:“谢谢,没兴趣”。我同行的两个哥们儿却跟着道士走了,过了一会儿,他们一起出来了。看到我就骂了一句:“幸亏你没去,去了就忽悠要钱,200块钱没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