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算命看父母(八字算命看父母现场案例)

煮酒送别 2023-08-25 23:22:02 网友上传

从零开始学八字(五十四)--分类预测之父母看法

父星:不论男女命,以正偏财,官杀星为父亲,无财官时则不看原局,以大运看。

母星:不论男女命,以禄、食神、伤官当母亲星看,如无此可以比肩劫财看母。有的印星含比禄劫者,可当母亲。

八字里年月是父母亲的宫位。以宫为主,星为辅,所以看父母的情况一定要看年月宫位是否被坏,然后看父母星和父母宫的关系。

父母死亡:

克父母组合:

1.患父患母组合:父母星多现而且杂现,称作患。这种情况容易克父母。

2.父母星在年月宫位不能存在,无法立足,这是克父母的信息。

3.父母星在主位的日时宫位不能存在,无法立足,这也是克父母的信息。

4.财临墓地,父当早死。

5.父母星临三刑、夹刑,也是克父母。

6.父母星无帮扶,受他星冲克穿坏,克父母。

7.其他情形。

父母离异:

找到命中的父母之星,可以看到父母相克的信息,但看不出父母一方的死亡信息,那一定是离异。父星双合、伏吟,父另娶。母星双合、伏吟,母改嫁。

父母弃养:

一般是月令食神入墓,月令食神为母亲,入墓,不养自己了。财为养我之物,财合劫财,为不养我。穿倒食神,父母不养。食神被合,食神被收走,被坏了,财库被闭,表不养。

这个八字的母星当为申,父星则是戊土,甲子运庚寅年,地支寅卯辰会木局,旺了天干甲木,申子辰又会水局,生了木,甲木直克戊土,当年父亲病逝。同样还是甲子的戊戌年,母亲去世。可以看出,大运子未穿,穿到父母宫,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1959年,为父母扫墓:一句八字感言戳中所有人泪点

文/景桥先生 每周一文 温暖同行 全文3175字,阅读约需分6分钟

温馨提醒:景桥“乡愁”系列暖文已结集出版——《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有故乡》!

01

1959年6月25日下午,阔别故乡32年的,回到了韶山。

此刻,他一定想起了1927年1月,他在韶山农协会议上的宣言:

“我们的革命这才开始,要彻底消灭封建地主劣绅,打倒军阀,赶走帝国主义,还得二三十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也不回韶山来了”。

22年后,他开天辟地,完成了缔造新中国的历史壮举。

32年后,久违故乡的他,再次踏上这块魂牵梦萦的故土。

6月26日凌晨五时,向来习惯深夜工作早晨睡觉的,竟出乎意料起了个大早,然后径自朝附近一座小山走去。

工作人员不明所以,只得赶紧跟上。

等到了目的地,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给父母上坟扫墓来了。

由于事先未知,大家毫无准备,急中生智之下,连忙在路边采了一束松枝,递给了。

接过松枝,正了正身姿,神情肃穆,将松枝敬献在父母墓前,接着深深鞠了三个躬。

鞠躬完毕,他还轻声说了八个字感言:

“前人辛苦,后人幸福!”

当地干部见机便问:要不要把坟墓修一下。

立即回应:不要了,添一下土就行了。

影像资料:1959年在父母坟前鞠躬献松枝

当天,又兴致盎然看望了亲友、农户,亲切喊出了许多邻友的外号,到韶山学校看望师生。

晚上,用自己的稿费请乡亲们吃饭,真切体会了一回“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一路上,他的脸上时不时便露出“听得见的笑容”。

中间,还去了毛震公祠。

当地干部说里面没摆祖宗牌位了,却毫不在意,坚持进去鞠躬行礼,还边走边说:

“管他三七二十一,鞠三个躬再说”;

“菩萨是迷信,但烈士墓和祖宗牌子是个纪念。”

在上屋场旧居前,他的脚步变得更加缓慢,每个房间都走了一遍,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兴致昂然和身边人介绍这介绍那。

在主卧室,他看到了父母遗像,默然凝视许久后说:

“这是我父亲和母亲。我母亲颈上生了个包,穿了眼,只因在那个时候,要是在现在就不会死。”

神情落寞而遗憾。

在自己的卧室,他看到了一张合影,那还是1919年,他接母亲到长沙治病时,专程带母亲和两个弟弟去照相馆照的,这也是母亲唯一的照片。

坐者为的母亲,左边为两个弟弟

回到招待所后,意犹未尽,又同罗瑞卿讲道:

“我们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迷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还得承认。我下次来,还要去看看他们。”

这样的话,周恩来也说过。

1954年11月,周恩来执意为病逝的杨立三执绋抬棺,并说:

“我们人是无神论者,但不是无情论者,是杨立三把我从鬼门关抬出来的,我现在不送他一程,死人也会说话的。”

也说过类似的话。

他请求中央同意自己死后土葬在母亲身边,说:

“活着为国尽忠,死后为母尽孝”。

他们,都是坚定的主义者,同样也是不忘来处、至情至性的大地赤子。

与群众合影留念

02

显然,的故土情结和孝悌情怀,是极为浓厚的。

这一方水土,生他养他育他,恩泽绵绵,也凝结了他和土地及人民的血肉联系。

出走乡土后,他南征北战,离家乡越来越远,却从不曾忘记这里。

终其一生,阔别故乡多年,即便已成伟人,他仍固执保留着故土的方言和习惯,终生不改。

比如爱吃辣椒、红烧肉、马齿苋,爱用牙粉刷牙,爱穿长筒棉纱袜——幼时母亲给他缝制的款式。

1936年,在延安的窑洞里,他接受埃德加·斯诺的采访,开门见山就说:“我于一八九三年生于湖南湘潭县的韶山冲。”

故乡和父母,在他心中有着极重的分量。

在成为一名坚定的主义者前,这片水土,锻造了他强健的体魄,培育了他善良的品格,也予他对远方的无限向往。

影响最深的,无疑是他的母亲文素勤(又称文七妹)。

他的母亲,一生辛勤操持家务,乐善好施,极具同情心。在灾荒年月,母亲常常瞒着父亲,悄悄送米给逃荒的人,或者免除困难租户的谷子。

少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母亲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这种善良淳朴的品格,深深烙印进他的灵魂。

此后岁月漫漫,他将对故土的热爱,完全献给了中国人民。

由家及国,心系天下苍生,情满中华大地,的家国天下情怀,应是由此而萌生的。

事实上,在9岁时,他还跟母亲信过佛。15岁时,曾专程到南岳衡山进香,为病重的母亲许愿祈福。

虽忙于学业和革命,但为母亲治病,他同样是极力奔波的。

1918年夏,在长沙请一位老中医给母亲开了个方子,寄给舅父。次年春天,又专程将母亲接到长沙就医。

1919年10月,文素勤因病逝世。惊闻噩耗的,连夜赶回韶山,为母亲彻夜守灵,并泣泪写下《祭母文》: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他还给同学写信,动情说:

“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而利人的,我的母亲便属于第三种人。”

对于父亲毛顺生,因为他的期望和自己志向不同,产生过一些分歧争执。但父亲对自己求学多有资助,他也是极为感激的。

不幸的是,1920年,父亲也因病去世。27岁的,便痛失双亲。

从此,故乡于他而言,再无父母音信,只剩无限追忆。

与乡亲交谈

03

人,可能越老便越怀念故乡,越想要回到故乡吧。

晚年,故土情结愈加浓烈。

他归心切切,甚至渴盼回故乡颐养天年。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故人故事,他有着无穷的牵挂。也一直记着“还要去看看他们”的心愿,想再去给父母扫墓、鞠躬。

但操劳国事、日理万机的他,已不属于他个人了。

对此,他一定是深感遗憾的。他一定想起过1916年,那年他才23岁,给朋友箫子升写信,诉说因军阀骚扰不能回家探母的无奈:

“病母在庐,倚望为劳,游子何心,能不伤感!”

这也是目前史料中,唯一一次以“游子”自称。

1966年6月18日,他再次回到韶山,在“西方的一个山洞”(即滴水洞),住了十多天。

走的时候,他依依不舍,叮嘱工作人员小廖:“你要把我的房子看好呀,我还要回来的。”

汽车启动了,随从人员请他上车,他摆了摆手:“你们先走咯,我还要坐下哒”,又默默坐下喝了一杯茶,这才恋恋不舍地走出房子。

没成想,这一走,竟成了他和故乡的永别。

与乡亲交谈

1974年10月至次年2月,他在长沙养病114天,因身体原因,只能呆在故乡的边上。

1976年夏,病重昏迷之际,他再次向中央提出回韶山休养,想叶落归根。中央政治局为他身体考虑,没有同意,但还是通知了湖南方面。

1976年9月初,滴水洞管理人员紧张地收拾房间,做好接待准备。但不久,便传来了惊天噩耗。

晚年,虽然很少再回到故乡,但内心一直是装着故乡的,也始终牵挂着故乡的尊长,惦记着要去给父母扫墓、鞠躬。

他从未忘记初心,永葆赤子之心,慎终追远,将自己当作一个农民的儿子,终生本色不改。

1950年,他曾让毛岸英替自己回湖南省亲,给岸英的母亲杨开慧扫墓,给岸英的外祖母杨老太太80岁生辰贺寿,给韶山的父老乡亲问好。

对故乡,又深怀敬畏。

他要求毛岸英到湖南后,探望亲友不能坐车,并特别交代:

“到韶山时你不能骑马,一定要在离韶山10多里地远的银田寺下马,然后步行回家,这是我们对家乡、对家乡人民最起码的礼貌。”

1960年4月,杨老太太九十寿辰,再致贺寿信,并寄上200元。

1962年11月,杨老太太逝世,悲痛万分,发出吊唁函,并寄去了500元奠仪。

1975年7月,在病榻卧听北京大学芦荻教授诵读了东汉王粲的《登楼赋》后,可能是共鸣于“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等句,他动情地说:

“人对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过去的朋侣,感情总是很深的。写《到韶山》,就是想起了三十二年前的往事,对故乡是很怀念的。写《答友人》,说‘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就是怀念杨开慧的,开慧就是霞姑嘛!”

与乡亲合影留念

此刻,历史步伐迈到了2023年,中华大地已盛世如愿。

四月,梨花风起又清明。

此季的烟雨韶山,每年都有许多人自发到的故乡,瞻仰他的铜像、敬献花圈,那是发自内心的敬爱。

想必,虔诚的人民,还会再次诵读他的《七律·到韶山》。

那是1959年6月,回故乡后乘兴写的,他还特别加注小引:“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浓烈的故土情怀扑面而来。

诗曰: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主要参考资料:1、《传》,中央文献研究室编;2、《年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3、《别梦依稀:的故土情结》,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4、《五回韶山》,员网。图片源自互联网)

景桥,工作之余写温暖人间,写家国天下,坚持每周一文,冀望以文字捂暖岁月。多文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网、中国之声转载。著有新书《愿你出走半生 归来仍有故乡》正在各大平台热卖!

揭秘算命术的起源和发展,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你的命运前程?

大家好,我是雅风,上一期我们讲到天干地支和生辰八字。然后很多朋友就在评论区留言或者是私信我,想让我帮忙看一下八字。有要算命的,有要看运程的,还有想合婚的,但这些信息我都没有回复,为什么呢?看完本文您就明白答案了。

算命呢其实是民间的俗称,学术上的专业称谓叫做预测或测算,中国的算命术源远流长,而且种类繁多,理论核心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以及易经八卦,系统繁杂而深奥,狭义的算命即指的是对人的生辰八字进行批解和推断,并预测命主的六亲,性格,婚姻,事业,财运等是非与优劣。广义的算命则包含了紫薇斗数,面相手相,八卦六爻,奇门遁甲,地理风水等等,那么算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算命一般是指根据个人的生辰八字,面部,五官和手纹的特定规律来推断命运的一种特别的行业,原始算命的产生和流行主要是远古时期人类社会生产力和认知能力的不足所造成的结果,在人类社会的初期,畜牧业和农业高度依赖于自然条件,那个时候没有天气预报、也没有饲料化肥、更没有现代的一些防病抗灾的手段,人们把风霜,雨露、干旱、雷电等自然现象看作是天地的意志或是当作某种神灵的指示,所以就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极端崇拜,认为是上天安排着人类的一切,为了不让自身遭受灾难,古人就开始使用人为的方法来祈祷上天,比如祭祀、巫师、还有宗教,而巫师的占卜之术就是算命这个行业的雏形,在我国古代或者西方中世纪时,巫师以及宗教首领的地位可以说相当于今天的科学院院士,早在商周时期,天命这种说法就已经在一些人的心里扎根了。

孔夫子就是一个相信天命的人;然而像孔子这种知识渊博的圣人,按说是不应该相信命运的,而且孔子也说过君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同时孔子也说过五十而知天命这种话,为什么孔子也会相信命运呢?我们从孔子的经历中可以找到答案,我们知道孔子是单亲家庭,从小受尽磨难,命运多舛;但这同时养成了他好学习不服输的性格;最后在民间办学,形成了一股很有影响力的团体,并且后来成功地由在野党变成了执政党,进入统治集团,官居大司寇,行摄相事;相当于代理总理。

相传他在40岁的时候考虑要不要入仕做官,结果占了一个贲卦,以后我们会讲,山火贲,意思看起来光鲜,实际只是装饰而已;虽然孔子很有能力,但做官也不可能做到太高,国君不会给你实权的;所以孔子没有入仕,而是继续教书,到了孔子五十岁的时候,鲁国国君己被三桓架空,也就是鲁国三家最有势力的卿大夫,而三桓也被自己的家臣架空,由于国君需要新的政治力量来制约三桓,而三桓也需要孔子来制约家臣,所以邀请孔子入仕做官,于是入朝为官,行摄宰相之权,算是做到顶了;但是由于国君和三桓惧怕孔子做大做强,最后还是变相收回了权力,这时孔子又占得一卦,为火山旅,于是孔子离开了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在长达十四年的周游期间,运气好的时候被卫灵公奉为上宾,粟6万石,但还是山火贲、没有实权,而运气差的时候,在宋国被司马桓魋追杀;更惨的是在去楚国的路上占得一卦,为泽水困,结果被军队围困于陈蔡之间,断粮七日,险些饿死;在回鲁国之前被人称作累累若丧家之狗。

我们以后会讲到六爻之中初难知、上易知,所以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到五十岁以后不用算也知道了;踌躇满志的孔子带领弟子风尘仆仆奔走列国,四处推广自己的政治主张,很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可是却四处碰壁,后来才深深醒悟到,个人无论怎样优秀也无法改变冥冥之中左右他人生的手,他把这个看不见的手归结为命运,他不仅知天命,而且是一个畏天命的人。孔子为了宣扬伦理道德,还表达了: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的思想;所以孔子后来和弟子们在周易中加进了注解性质的十篇文章,统称为十翼,也就是易传;几乎与此同时、齐国大夫邹衍创立了五行学说,与易经的阴阳学说相结合、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致汉代再有董仲舒、京房等人的发扬光大,逐渐形成了一套有理论有方法的卜卦算命系统,这里有一大批学问家的参与和倡导,可以说盘根错节,阵容强大。

我国算命术的兴起大致于两汉,主要见于班固的《白虎通义》和王充的《论衡》,两部著作里提到有人利用干支推究命理,此后三国时的管辂lu,东晋的郭璞,南北朝时的竹陶、弘景等人都对算命术有所研究和补充,但理论粗糙,方法简单,范围也比较狭窄;到了唐朝,李虚中粗通阴阳五行,基本确定了以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的干支,推断其一生的富贵寿夭和吉凶祸福;经五代宋初的徐子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演化为以出生的年月日时、四柱八字算命法;算命术进入了成熟和完善阶段,可见八字算术从萌生到定型,始终依赖干支计时这个因素,这种算命术,适应了人类预知和掌握命运的心理愿望,自产生以来就受到了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的推崇,再加上历代文人学士的大力倡导推动,致使八字算命术不断得到加工整理,丰富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极为复杂的算命系统。

明清两代,八字算命术,更加普及,风靡朝野,并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难以把握,因此就很自然的信奉起那些大知识分子的观点了,而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也乐意接受这一套理论,并且不断地加以推广利用,从此以后那些时运不济的人,则习惯于乐天知命,而不是怨天尤人了。天命观经过大批学者的倡导,从统治者到平民百姓,信命之风,非常盛行。

算命学的出现是易经文化的一个派生,也使易经的太极阴阳文化与人的生老病死现象紧密结合起来,八字干支算命术,其实就是易经八卦,阴阳五行的具体应用,在当今社会、大家提到易经、周易,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算命,提起算命,很多人就等同于周易,其实两者并不是划等号的,从发展历史来看,周易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演算体系,而算命学真正意义上的出现是在唐朝中晚期,理论体系完备则是在北宋时期。而算命术,是以易经的天干地支、阴阳五行来推算的,但它只是易经术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层次,也可以说是创新应用,但并不是易经的全部。总结起来就是说易经包括算命学,而算命学只是易经文化的一小部分内容而已。

算命术是人类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它之所以深入一些人心中,并且长达千年之久,是因为它迎合了一些人的心理,人们期望能从算命先生那里得到自己未来的答案,即使不如人意,也希望算命先生可以告诉化解的办法,而真正化解的方法就在易经当中,易经其实就是古圣先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模拟天地万物运行规律而制定的。所以周易本身就是古人对天地自然规律的认识,于是古人就慢慢根据这些规律,总结出了最淳朴的经验预测方法,根据经验去判断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对于未来做出一个简单的预测,并参照以往的经验教训来尽可能地化解灾祸;

但为什么后世的算命就慢慢变了味道、传得神乎其神,而被认为是迷信呢,因为本身就是一个预测类的学术,很容易会发展成骗术,因为人们对变化莫测的浩瀚宇宙充满着恐惧和好奇、对自身的前途命运和吉凶祸福又充满了期待和担心,人们害怕灾难,希望自己一生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希望自己拥有更多金钱和权力等等,只要是能满足自己的欲望,人们总是希望自己长寿,能够享受荣华富贵;当然这种想法并没有错,因为人们需要一个心理寄托。现实生活中的磨难和挫折非常打击人们脆弱的心灵,时间长了就会觉得冥冥之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控制,于是就想把精神寄托在什么东西上,以求自己获得好运,而那些骗子正是利用了人内心的弱点进行行骗的,所以说易经这些知识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和生活智慧,在好人手中就是宝贝,在坏人手中就是骗术。

算命只能是在确实无能为力,无法抉择时的一种精神寄托,而真正想做的事,或者必须要做的事,又岂能因为凶祸而放弃呢?同样那些违背伦理道德的事,违背法律和原则的事,又怎么能因为有好处而肆意妄为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孔子周游列国14年,虽然受尽磨难,但他后来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不正说明了他乐天知命的伟大格局吗?

讲到这里,朋友们应该明白,为什么我没有回复一些粉丝和网友的留言了,八字测算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的人有很多,甚至包括很多双胞胎在内,八字相同,但命运并不相同,因为除了年月日时这四柱八字之外,有时还需要精确到分和秒,另外在地方时辰上,中原和边疆地区又有所不同,在季节上,冬令时和夏令时也有所不同,很可能父母有时也会记错时辰,还有就是性别以及兄弟姐妹当中的排行,甚至母亲怀孕时的地理位置、也就是先天风水,都是影响八字命理的关键因素,如果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在内,那么八字测算无疑是一项大数据工程,恐怕只有现在大型云计算才能处理这些数据了,况且,在你找人算命的时候,如果这个先生说你是好命,而另外一个先生说你是烂命,你又该相信谁呢?所以最重要的不是算先天的命,而是改后天的命,

《礼记·经解》篇中说: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易传·文言传·》中也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见,先天的命运虽然存在,但人们后天的种种修为,才是改变命运的必由之路;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个人和家庭,也必然会有更多的祸殃。所谓的趋吉避凶,趋福避祸,不是那些算命大师所能带给你的,而是通过你自己积德行善而改变的;我们之前讲过,易经的流派有道家易,儒家易和术家易,但无论哪一派,都离不开易经的阴阳变化,也都逃不开世事的因果轮回。所以说易经最大的功用不是算命,而是易理,阴阳相互转化,祸福相互依存,吉能转变为凶,凶也能转化为吉,所以把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经验以及教训上升为处世理论,归入哲学范畴,从而指导人们积德向善,要远比迷信吉凶的预测更能让人心安理得。

好,这里是雅风国学,如果您喜欢我的内容,敬请关注点赞评论和转发,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