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少年走绝运女命(八字少年走绝运女命好不好)

孤单的城 2023-09-02 10:46:11 网络

《跃动青春》:关于青春,那些微不足道却又无比重要的事

作者:王玉玊

改编自高松美咲创作的同名漫画的电视动画《跃动青春》于2023年4月起播出,成为今年春季日本电视动画中的一匹黑马,豆瓣评分高达9.5分。在这部青春校园群像剧中,女主人公岩仓美津未从石川县一个偏远小镇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东京重点高中燕西高中,并立志考上国内顶尖大学的法律专业,毕业后成为官员,造福家乡。然而踌躇满志的美津未在开学典礼当天迷失在东京复杂的地铁线路中,遭遇了高中生活的第一次失败,所幸偶遇同样迟到的同学志摩聪介,在聪介的帮助下勉强赶上开学典礼的新生代表发言。站到讲台上才发现自己忘带发言稿的美津未一字不差地背出了自己的发言,却在下台时因太过紧张而直接吐在了班主任身上。如此波澜起伏的开学典礼成为美津未东京高中生活的起点,也让观众成功记住了这个聪明、努力,却会在出乎意料的地方犯傻,对东京充满向往,对家乡满怀爱意的小镇姑娘。作品以美津未为中心展开,讲述她与同学聪介、村重接结月、江头美佳、久留米诚,学长高岭十贵子等人的青春与友谊。

整部作品几乎没有足以被称为“事件”的重大情节,美津未的朋友们也都是一群没有好到出类拔萃,也没有差到惨不忍睹,大都遵纪守法不出格,不会被老师家长特殊关照的普通人——正如现实中的每一个人在青春岁月中遇到的绝大多数同学一样。但每一个普通同学也都有着自己不足为外人道却又实实在在的青春困扰。成熟漂亮的海归少女结月曾因出众的外貌而被孤立,对于能否在高中顺利交到朋友感到焦虑;江头美佳对自己的形象感到自卑,于是努力打扮自己,时刻紧绷地希望将最好的状态展现给他人,与人交往时总在算计,嫉妒比她漂亮的结月、比她人缘好的美津未;米诚性格内向,说话又有点犀利刻板,因为担心失败,所以反而对交友格外挑剔……所有这些问题,在老师、家长或其他不太相熟的同学看来,也不过是“有点自卑”“有点内向”“有点敏感”,绝不值得郑重其事地进行干预。实际上饱受困扰的少男少女们也对自己的心结讳莫如深,假装成不在乎的样子。寻求帮助或者坦露心声都显得过分矫情和小题大做。所幸,他们遇到了美津未。

美津未最令人惊叹的能力在于,她总能在每一个灵魂中、在万事万物中,发现并且记住那些最美好的部分。美佳教美津未打排球的时候,恰好遇到高年级生违反学校规定占用体育馆打篮球。篮球砸在美佳身上,美津未鼓起勇气与高年级生争论,却被轻视和威吓。此时另一个学长路过,教训了打篮球的高年级生,为美津未和美佳解围。美佳把那两个打篮球的高年级生记在了心中的复仇小本本上,美津未却只记住了帮助她们的善良学长的名字。面对身边的人,美津未同样能够感受到他们最美好的特质,他们稚拙的努力、对爱的渴望、不经意间展露的温柔。来自美津未的友谊,安抚了他们不安的心,他们接受美津未的同时也接受了自己,那些羞于启齿却又沉甸甸地压在心头的焦虑也在不知不觉间烟消云散。

《跃动青春》似乎总是轻描淡写地绕过那些看起来更有戏剧张力的、更“重要”、更有传奇性的人物和事件。美津未在东京的姑姑小直是一位生理性别为男、自我认同为女的跨性别者。美佳初见小直时,小直恰好是男装,自称是“美津未的叔叔”,之后再恢复通常穿着的女装时,美佳也惊讶了一下。但这种惊讶转瞬即逝,美佳真正在乎的,是小直的成熟与从容,是小直一眼看穿了美佳敏感而自卑的灵魂,并给美佳分享了抓住友谊的小技巧。小直的人生中一定有着许多可想而知的艰难,但对于美津未而言,小直是可爱又可敬的姑姑,对于美津未的朋友们而言,小直是时尚又亲切的温柔大姐姐。跨性别者这样一个小直身上最显而易见、最“重要”的标签,对于美津未与她的朋友们而言恰恰是最无足轻重的;美津未们的这种不在意,或许正是小直最渴望的相处状态。

聪介因不想上学请了两天病假,美津未又恰好听到聪介与不良少年混在一起的谣言,于是告诫聪介作为学生应该好好学习,两人因此不欢而散。直到两人和解的时候,美津未才说出真心话:其实她真正在意的不是聪介有没有努力学习,而是如果聪介不来学校的话,她会感到无聊和寂寞。跨性别的标签,或者学生应该努力学习,这都是社会公认的“重要”的事,但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而言,一瞬间的心情,难以言说的雀跃、悸动、不安与焦虑,所有微不足道的小幸福与小痛苦,也都热切地盼望着被分享、被理解、被抚慰。绝大多数人的青春都称不上传奇,没有什么命运的转折或者突出的成就。恰恰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然而对于当时的自己而言无比重要的小事情、小情绪层层叠叠地累积起来,构成了闪闪发亮的青春岁月,构成了人与人之间最平凡也最深切的情感牵绊。

《跃动青春》的标题如果直译,应为“蹦蹦跳跳与乐福鞋”——两个并列的青春意象。每一集的小标题,则大多使用表达心理状态的拟态词,比如“战战兢兢 争分夺秒”(「ピリピリ カツカツ」)、“心神不宁 犹豫不决”(「そわそわ うろうろ」)。这种ABAB型的拟态词在日语中大量存在,很难直接翻译成中文,其音响效果常常以类似通感的方式使人直接联想到其所传达的情绪或知觉感受。《跃动青春》使用意象与拟态词作为标题,注重传达微妙的情绪与氛围,而非明确的事件或人物关系,也体现出与整部作品的内容指向的巧妙呼应。通过清新治愈的日常化叙事,《跃动青春》呈现的总是那些不够重要、不值得被郑重其事地讲述的少年心绪。但恰恰是在这些小小的心事里,观众看到美津未对于这个世界诚恳而热烈的爱,看到每一个稚嫩的灵魂努力生长。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人生“三戒”!原来,少年戒色,却是最容易的

#古籍守护人#

有人说,年少不读“红楼”,中年不看“水浒”,老年不详“三国”。在我看来,这话是得了孔子“君子三戒”的真传的。

年少若知红楼味,大概也只能为表象的色空所迷惑。而中年若是传染了水浒习气,那一定会有中年危机。年老若是执着参详三国之机要,当是无法享清福了。

这就像孔子在《论语·季氏》中言:“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其中深意,唯有经历者,能洞明。

01

少年戒色。

如果只是认为孔子说的是要戒“色”,大约就狭隘了。其实聊起来,很多人还是认为,年少时,不要被色所迷,不能沉迷美色,是取了“食色,性也”的路子。

实际上,所谓少年戒色,是年少心性未定,阅历太浅,认知狭窄,就容易为外界表象所迷惑。说到底,就是不知世事,容易被诱导,容易被一些切中人性弱点的东西所俘获。

因此,所谓色,即是能让心智尚未坚定之人沉迷、贪恋、执着的一切“相”。其中,包括色相。因此,你看那些为所谓爱情要死要活的,基本都是青年。

少年戒色,为什么说是“三戒”中最容易戒的?

只因,这些表象的东西,在少年逐渐经历世事,磨砺意志,日趋成熟的过程中,会慢慢看明白,弄清楚,然后,回头一看,不禁也笑话当年自己的幼稚,或无知。年少,总是有机会去探索,去修正。

就像《红楼梦》,整个就是个大幻境。红楼里的青春年少们,都做着自己的梦,或为情,或为爱,或为利,或为财,只是,到最后,大地一片白茫茫罢了。

只是,这一切,大部分的世人,大概都是要在经历人生重大的变故之后,才能明了。

02

中年戒斗。

《水浒传》,读多了,就会发现,这真的是一部“斗争”哲学,只是粗暴的情节之中,都是悲凉。

这个世界,没有人愿意“斗”。只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利益。有利益,就一定有争斗。

有时,不是你想斗,很多时候,是被推着去斗,里面有怂恿,有激愤,有快意。事实上,很多时候,是莫名其妙地就被卷进了争斗之中。

只因为,你步入了中年。

孔子说“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是说中年火气大,容易争斗,但是,一定要戒掉。

其实,也不是中年火气大,才斗。而是,中年,是利益、资源,流动变化的核心场域。

到了中年,很多地方,要是不升职,不晋升,不成功,那么,可能这辈子都没戏了。相当于,中年,是一个关口,因为很多资源,都会选择在中年人之间流动、分配、定型。这一截,说白了,是必争据点。

那为什么要戒呢?

第一,社会角色问题,上有老下有小,一旦斗败,牵连全家老少。这叫崩盘,必哀鸿遍野。就像《红楼梦》,中年支撑倒塌之际,便树倒猢狲散。

第二,斗,说到底是争夺资源比较下乘的手段,一般是两败俱伤。《孙子兵法》所谓“上兵伐谋”,就是要不动兵戈而胜之。

03

老年戒得。

孔子说,“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字面意思是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了,就应该戒掉的占有欲,戒掉世俗欲望,这样才能好好养老。

其实,还有一层意思是,到了一定年纪,就应该看淡、看透,要懂得放下,这样才能让年轻人有机会,才能让社会及时进步。这在古代,在帝王家叫让位,或者禅让,在臣子而言,有叫让贤,叫接受后生可畏。

当然,这是指智力的更新换代上。另外的,其实是要放下贪心,有些年纪大的人,总觉得自己没有多少来日,就会想要更多的东西,比如财富、声名、健康等等,总想要抓更多的东西在手里,觉得这样才踏实。但是,往往是手里东西越多,负累越多,与清福的距离越来越远。

人间,最难得,实为清福也。

但是,我们能看见的前面几代人,包括我们这代人,似乎绝大多数人,都是没有可能享受清福的。不管是做官的也好,还是普通老百姓也罢,清福似乎都是看不上的。这个大概也与我们近一个世纪的文化有关。

说白了,我们的谋生都是与文化相脱离的,或者说是学问相脱离的。我们读书是为了考试,考完试就不读书了,这是最最普遍的问题。

而古时候,做官的人,都是做学问的,做学问是一种日常。因此,下班回来,是有很多事的,搞训诂,搞诗词,搞书法,搞文化创新等等,是有书斋的,也是很忙的。因此,那时候做官的文人,即使被贬黜,被罢官之类的遭遇,都能在学问中找到精神寄托。现在,完全是两回事。

所以,孔子说老年戒得,这个“得”,是那些身外物。

老年要真正享到清福,就得身无负累,心有寄托,灵有所归,魂有所依。而不是,卸了位,退下来了,就好像魂不附体了。那么,说到底,之前的魂,都是靠外物堆出来的。

04

年少戒色,只要心性磨砺,便可逐渐看清人间色相。因此,是相对容易的,也是有颇多的机会去戒的。

而中年戒斗,如果不知“斗”的本质,不知“斗”的后果,没有足够的人生智慧,那么,一旦斗败,便会难以收拾。

中年戒斗之难,正在于中年,已经心性大定,改善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早年的积习,就会摆布他的情绪。又因,人到中年,社会角色颇多,就容易要面子,就容易被人拱火,这是很要不得的。

因此,中年要戒斗,必须掌握“生活正确”和“道德正确”的柔性尺度。

其实,最要命的还是年老了戒得。我们总说老顽固老顽固,为什么“顽固”之前要加一个“老”字,就是这个意思了。这个世界上最难劝的人,大概就两类,一类是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一类就是老顽固了。

你要让他们放下,不可能。因此,老年戒得,一定是这个老人,自己开悟了。

就像《易经》有“亢龙有悔”,孔子《易经·系辞传》解释为,“贵而无位,高而无民”,就是要的太多了,位置太高了,就没有人理你了,就没有位置可坐了,结局往往就不好。

但是,要参透这个道理,得有极高的智慧,因此,老年戒得最难。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