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啥补啥(缺啥补啥下一句)

浮生若梦 2023-07-03 23:38:30 网友上传

缺什么补什么 强短板增活力

来源:人民日报

离家步行15分钟,就能修拉链、配钥匙、钉鞋掌,买早点、修家电、寄快递……据调查,城市居民一半以上的日常消费支出,集中在这一范围内。

可以说,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增添了城市生活的“烟火气”,更满足了日常消费需求、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做好相关建设工作,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体现,也是保民生、促消费、畅通城市“微循环”的重要载体。

自《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发布以来,商务部积极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指导意见和建设指南,在全国确定两批共80个试点地区,指导推动试点工作加快落地。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社区消费的供给设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圈一策,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例如,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

二是推动社区消费的场景创新。顺应消费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发展一批智慧商店等新业态,引导便利店、社区超市“一店多能”,拓展便民服务,推广网订店送、即时零售等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打造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三是培育社区消费的经营主体。推动一刻钟消费服务圈、养老托育圈、休闲文化圈等各类服务功能更好融合,加快发展综合服务型的商业中心、邻里中心,鼓励连锁企业门店进社区,支持开展社区促消费活动,激发市场活力。

截至目前,80个试点地区共建设便民生活圈1402个,涉及商业网点28万个,覆盖居民社区2766个,试点地区生活圈的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均衡,设施业态更加丰富,服务功能更加全面,居民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力争到2025年让有条件的城市都行动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创建。对此,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认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补齐了设施短板,增强了社区活力,未来要继续推动社区商业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鼓励特色化、智慧化、体验化发展,提供适合不同社区消费群体的多层次、个性化商品和服务,让社区商业在服务基本民生、促进消费升级、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记者 王 珂)

《人民日报》(2023年05月07日02版)

公考冲刺考点!判断知识点梳理

今天来场【判断】知识点梳理

图形推理

分类:位置类、样式类、属性类、数量类、特殊规律、空间重构。

位置类

1

平移

如果元素组成相同,优先看位置,即平移、翻转、旋转。其中平移考的最多。

平移方向

①上下、左右;

②顺/逆时针,即转圈走/按表走。其中,从左-上-右,是顺时针;从右-上-左,是逆时针。

平移步数

①最常见的是恒定走法,即移动的步数一样。如果遇到九宫格、十六宫格,可以通过看两个黑块之间夹几个白格来秒杀,如果有不动的,优先看不动的。

②递增/递减:递减比较少见,更多的是递增,即走1步→走2步→走3步。

平移路径

①国联考中考查较多的是循环跑,即方向一致,要么一直向左移动,要么一直向右移动;

②反弹跑:比较少见,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反弹走都出现在上海市考中,其它地方很少考,了解即可。

粉笔小贴士

①识别黑白块的移动,采用临近假设法;

②做题时要注意,先观察整体,后观察局部。

2

翻转

解题技巧:找对称。

判断方法:时针法。即选择几个点,沿着同一个路径画箭头,判断时针方向,时针方向不同,必定发生翻转。比如:如下图所示,左侧图形从长边沿着直角方向往短边画时针,是顺时针;而右侧的图从长边开始沿着直角方向往短边画时针,发现是逆时针。时针方向发生改变,则图形一定发生了翻转。如果时针方向没变,说明图形发生的是旋转。

3

旋转

方向:顺时针、逆时针。

常见旋转角度:45°、90°、135°。

样式类

1

遍历

整体遍历:缺啥补啥。

数量遍历:缺几个,补几个。比如:缺2个三角形,补2个三角形即可;缺3个方块,补3个方块即可。

位置遍历:哪缺补哪。

2

运算

相加、相减

指线条之间相加减。

求异、求同(考的最多)

求异:两个图形之间去掉相同部分,保留不同的部分重新组合成为新的图形。比如:一个圆、一个三角,一个方块、一个三角,去掉相同的三角,保留圆和方块,组成新的图形。

求同:两个图形之间去掉不同的部分,保留相同的部分。

之所以求异、求同考查的比较多,是因为:

①现在的考试经常考查“求异/求同+位置”这一综合考点;

②在样式类规律中,求异、求同相对而言比较难,如果线条比较复杂,会有一定难度;

③考试中有可能会出现大小的变化,比如:第一组中,第一个图形有个大月亮、第二个图形有个小月亮、第三个图形中没有月亮;则第二组图形也要符合这一规律,如果第一个图形有个大五角星、第二个图形有个小五角星,均去掉。需要着重注意。

“黑白”运算

判断方法:一组图中如果轮廓相同,但内在的颜色或图形不同。

对应位置运算:比如左上+左上=左上,右上+右上=右上。

“黑白”运算现在基本只出现在九宫格或者两组图中,不太可能出现在一组图或者分组分类题中。

粉笔小贴士

①“白+黑”与“黑+白”不一定一样,要根据题目而定。

②在判断好此题一定是这个考点后,可以从选项的区别入手验证。

图形不同

出题人可以把“黑色”改为三角、把“白色”改为方块。比如:△+△=□,△+□=△。只要轮廓组成相同即可,可以把颜色改为△、□、☆、○。

属性类

1

对称性

国考2010-2016年每年都考,考到就不能做错。

轴对称

①考点:对称轴的方向,对称轴的数量;

②何时考虑轴对称?如果出现等腰三角形、或者类等腰三角形时,就可以考虑轴对称;如果出现等边三角形,要考虑对称轴的数量。

中心对称

①把试卷倒过来,如果与原图一样,就是中心对称图形;

②特征图:S、Z、N、平行四边形、类平行四边形。

2

曲直性

考的比较少,2012年考过一道题。考查曲直性的题目,绝大部分都是选择全直线图、或者全曲线图,考查“曲线+直线”的概率非常小。

3

封闭性

考的比较少,2015年考过一道题。

封闭图

线条围成的封闭面/无开口图形;

开放图

存在开口图形,不封闭。

粉笔小贴士

图形既有封闭部分,又有开放部分的,几乎不会考到封闭性。

数量类

1

点数量

数交点;如果图形组成元素凌乱,考虑属性没有规律,而且存在“大树杈”(线条之间相交叉),则考虑数点;

2

线数量

线条数

①直线:有多边形、单一直线存在的时候,优先数直线;

②曲线:有圆、月亮、单一曲线存在时,优先数曲线数量,2013年、2016年国考分别考过一道题;

③今年的趋势是比较喜欢考数量之间的运算,当单独数直线和曲线没有规律的时候考虑相加/相减。

粉笔小贴士

今年的趋势是比较喜欢考数量之间的运算,当单独数直线和曲线没有规律的时候考虑相加/相减。

笔画数

①2015年、2016年连续考了两年,需要清楚一笔画、多笔画。而且比较难,因为涉及的点比较。

②奇点:是指由一个点发散出奇数条线。

③一笔画:

线条之间连通:连通图是必要条件。正常而言图形外部都有一个框,如果这个框里有一个框、框里有一个“十”字,则该图形是三笔画。

奇点数=0或2。不存在奇数个奇点的图形,奇点数永远是偶数。

常见类型:日、日字变形、五角星。

④多笔画=奇点数/2。

3

面数量

含义:封闭区域。

国考目前为止还没有考查过“直线和直线构成的面”、“直线和曲线构成的面”、“曲线和曲线构成的面”。

特征:存在很多面、好数的时候,要优先数面。

4

素数量

元素种类

相同的元素算作一种,不分大小。比如:大三角形与小三角形是一种元素。

元素个数

①含义:不分元素的种类,只看数量的变化。

②很少单纯考查元素个数,要么与元素种类相结合,要么元素个数之间进行加减乘除。

部分数

①线条连在一起的叫一部分,不连在一起的算不同部分。

②粗线条图形:优先考虑部分;然后考虑对称:比如全黑的三角形▲可以考虑对称性;如果粗线条图形中间有窟窿,可以考查封闭性。

粉笔小贴士

当题干出现小元素分散排布的时候,优先考虑素数量。

特殊规律

1

功能元素

功能点

点与点的位置关系:分辨方向和区域;

点与其他元素的位置关系,靠近多边形的角或边;

两个黑点,考虑黑点的连线,考虑①与图形的对称轴垂直或平行;②与图形的短边/长边平行/垂直。

功能箭头

箭头指向作用;

两个箭头的平行/垂直关系。

2

图形拼接

无公共边

点点连接。

有公共边

线线连接:

①公共边的数量:单条/多条;

②公共边的样式:长短;曲直(国考没考查过);整体部分。

粉笔小贴士

如果面之间顶在一起或用线连在一起,首先考虑无公共边的情况。如果面之间是紧挨着的,首先考虑有公共边的情况。

3

图形间关系

相离

国考考查过。看是否分开。

相交

国考考查过2道题目:(相交、相离相间排列;功能元素,即黑点在不在同一区域内)。

(1)相交于点(相交、相切的位置);

(2)相交于线(类似于公共边的考查);

(3)相交于面(形状、面积),面积考查较少;

(4)相交面的形状和相交区域可以复合考查:

①黑点都在相交的三角形中和在相交的四边形中分为两组;

②有4个图黑点在同一区域内,有2个图黑点不在同一区域内,只考虑黑点所在区域的形状即可。

相压

如果两个部分是压在一起的,即有部分线条的遮盖,考虑上下关系,即谁压谁,如对称图压非对称图,直线压曲线等。

空间类(每年必考)

1

空间重构—相对面

判定法

①两个面中间夹了一个面,就是相对面;

②两个面在“Z”字型的两端,就是相对面;

应用

①两个相对面同时出现的选项——排除;

②两个相对面同时没出现的选项——排除;

粉笔小贴士

“Z”字形的两端一定是紧挨着“中间竖线”的,有的2个面看似为“Z”,但是没有紧邻中间竖线,不是相对面。

2

空间重构—相邻面

公共边法

①如果两个面是相邻面,选项与题干中的公共边不同的需要排除;

②构成直角的两条边是同一条边;

画边法

找到唯一的点或边,顺时针或逆时针画边,与选项匹配;

粉笔小贴士

所有的方法都是用来排除的,不要纠结正确选项为啥对。遇到小直角三角形,可以运用时针法,从长边向短边画时针,选项与题干的时针方向不一致则排除。

3

立体拼合

连续三年考查。

凹凸对应

有凹必有凸,有凸必有凹。

长度对应

凸出来的有多高,凹进去的就有多深。

形状对应

凸出来的是锥形,凹进去的也应该是锥形。

4

截面图

一般问法

找不能截出的;

复杂图形

常考考点,将其拆分为基础图形的组合;

基础图形的基础截面

①六面体可以截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斜着切)、梯形(从顶边中点切向底边对角线)和六边形(从每个棱的中点下刀即可截出);

②圆柱可以截出:圆(横着切)、椭圆(斜着切)、四边形(竖直切)、不规则图形(如从顶面直径出发斜着切);

③圆锥可以截出:圆(横着切)、椭圆(斜着切)、三角形(竖直切)、不规则图形。

定义判断

题型

1

单定义

只有一个定义,通过关键词(主体、原因、结果、方式、目的、解释说明等)排除;句号表示定义说完了,如果遇到句号,前面看懂了,可以不看后面。

2

多定义

分为总分式与并列式,问哪个看哪个。当出现选项纠结的时候,看看另外的定义。

解题思路

1

从题干入手正向推理,找关键词

主体

①动作的发出者(动物、个人、集体、企业、政府、团体组织等);

②选项中主体不符合定义的,一定不选;

③行政主体、政府:一般包括政府的XX局、人大、公安、法院、央行;

④学校、医院不是行政主体,也不是社会组织;

句式

①方式+目的:

A.方式引导词:运用、采取、按照、利用、通过;

B.目的引导词:为了、实现、使得、以、有利于;

②原因+结果:

A.原因引导词:因为、由于、在……之后、当……时;

B.结果引导词:导致、产生了、从而;

③补充说明:出现括号;或者A是指,也就是说……,后半句常常为明确的解释。

2

从选项入手,注重选项的比较

如果题干中问不属于,说明选项中有3个属于,那么这3个定义很相似,即同构选项,可以排除选择答案,但是考试过程中会存在心理的引导,按照此方法容易造成心理焦虑,因此可以凭借此方法选项待选选项,然后通过题干验证。

逻辑判断

翻译推理

1

题目特征

逻辑关系词

题干中或选项中存在明显的逻辑关联词(如果……那么……);

设问关键词

题目的设问关键词:

①可推出/可推知/据此可知/由此可见;

②不可推出/除了……

2

解题思维

先对题干或选项中的逻辑关系进行翻译

再根据推理规则对翻译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3

充分条件关联词及其翻译

充分条件关联词及其翻译,翻译形式都是前推后。

典型关联词

(1)如果A,那么B;

(2)为了A,一定(必须B);

(3)所有(凡是)A,都B;

(4)A是B的充分条件;

(5)只要A,就B;

(6)A是/就/则B;

(7)A离不开B。

翻译规则

(1)前推后:A→B,含义:A对,B一定对;

(2)当翻译中遇到“不”、“并非”这些否定词的时候,要把他们翻译成负号“-”。

4

必要条件关联词及其翻译

必要条件关联词及其翻译,翻译形式都是后推前。

典型关联词

(1)只有A,才B;

(2)不A,不B;

(3)除非A,否则不B(除非A,否则B,翻译成:-B→A)例:

①除非你来,否则我哭,翻译为:-哭→你来;

②我要哭了,除非你马上过来,翻译为:-哭→你来。两个例子意思一样,只是句子的位置变了;

(4)A是B的基础/假设/前提;

(5)A是B的必要(先决)条件;

(6)A是B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翻译规则

后推前:B→A,含义:B对,A一定对。

粉笔小贴士

谁是必要的,谁是前提、假设、基础,谁放在箭头后。关联词一定要背下来,理解不了不影响翻译规则的使用。

5

“和”

“和”的含义:两个要素同时存在(例如:我和你,可翻译成:我且你)。

典型关联词

(1)并列(和、且)例如:涛哥虽然声音粗,但是很帅。说明声音粗和帅这两件事是同时成立的,符合“和”的含义,翻译为:声音粗且帅;

(2)递进(不仅…而且),例如:今天不仅冷,而且下雪了。翻译为:冷且下雪;

(3)转折(虽然……但是)。判断中不考虑这些递进程度,都是且,表并列。

翻译规则

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1)例如:①A→C且D为真,则A→C也一定为真,前面为真,后面也为真。即A为真时,C且D为真,所以A→C也为真;②涛哥高且帅,这句话为真时,涛哥帅也为真。

(2)A→C且D,如果C为假,则C且D一定为假,A也为假。此时,-C→-A是对的,C为假时,无法得知D的真假。

6

“或”

含义

至少一个(≥1):只有A;只有B;A和B都有。例:A和B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答案,翻译形式:A或B。

典型关联词

“……或……”;“或者……或者……”;“A和B至少一个”。

翻译规则

(1)一真则真,全假则假。例如:A为真时,A或B为真。当A为假,B为假时,A或B才为假。题干已知条件A或B→C,A→C也是对的;

(2)否一推一:①前提是或命题为真;②A或B推出-A→B。

粉笔小贴士

区别:

(1)A和B至多有一个:翻译:-A或-B;

(2)A和B至少有一个,翻译:A或B。

“要么…要么…”

例:A和B只有一个……,翻译形式等同于“要么……要么……”。要么A,要么B,可以得到:A→-B。

7

推理规则

逆否定理

A→B,等价于-B→-A:

(1)肯前比肯后(A→B),否后必否前(-B→-A);

(2)肯后(B)或否前(-A)得出的都是不确定的结论,一切皆有可能。

递推定理

A→B,B→C,推出A→C;

摩根等价

(1)-(A且B)=-A或-B,要否定一个且命题,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2)-(A或B)=-A且-B,要否定一个或命题,全假则假,一真则真,两个全都得否掉;

(3)拆括号定理:逐项添负号:“且”变“或”,“或”变“且”。

组合排列

1

解题思维

排除法

通过已知条件确定某个选项一定错。

代入法

把选项代入题干中验证是否正确。(当选项信息充分的时候优先考虑排除法和代入法。例如:三个人分别为律师、教师和工人,选项A:甲是律师,乙是工人,丙是教师,选项B:甲不是律师,选项A就是信息充分的选项)。

最大信息法

从题干中提到次数最多的信息入手思考。

列表法/连线法

(1)如果单纯出现信息匹配,没有比较,可以连线,也可以用二维表;

(2)如果存在猜测题,猜的时候也用二维表(例如:有四个抽屉,四个人分别猜四个抽屉里有哪些东西)。

假设法

出现二选一时,用假设法(例如:甲这个人要么是工人,要么是农民,这是可以先假设甲是工人,如果推出的结论与假设矛盾,则假设为错,即甲不是工人)。

粉笔小贴士

假设法一般跟列表法一起用。

2

日常结论

日常结论题通常用排除法来做(能排除的选项一定是错的)。

识别方法

(1)题干为类言语的表述,无逻辑关联词;

(2)提问方式:“可以推出”、“不能推出”。

解题原则

(1)三不选:

①逻辑错误的不选:存在逻辑上的错误,一定不选;

②无生有的不选:题干中没提这件事,而选项中提了,不选;

③偷换概念的不选:题干中是人,而选项中是猫,属于偷换概念,不选;

(2)一慎选:有敏感词的慎选

①绝对化的词:一定、肯定、必须、所有;

②比较性的词:更、越来越……、比;

③表程度的词:主要、重要。

做题步骤

第一步:先通读(略读)题干;

第二步:读选项。如果选项中的信息,在题干中没有提到,那么选项就是无中生有,就可以直接排除。

削弱题型

1

识别方法

如果题目问的是不能削弱/质疑,则找削弱/质疑项,排除掉。

2

如何寻找论点

问什么看什么

比如:问的是“削弱反对者观点”,则找反对者观点。

关键词

因此、那么、显然、由此可见、简而言之这些表结论性的词后面一般跟的是论点。

首尾句原则

3

削弱论点

直接削弱

直接证明观点错误。

举例子

举个例证明观点错误。

削弱力度

矛盾命题>举例子。

4

削弱论证

拆桥

①直接拆桥:当论点与论据概念不一致时,直接拆;

②补范围:A.当论点与论据范围不一致时,考虑补范围;B.补论据的两种情况:即正补(补充的范围与论据的情况一致,比如:题干中是“上半年空气质量好”,补充“下半年空气质量也好”),反补(比如:题干中是“上半年空气质量好”,补充“下半年空气质量不好”)。

因果倒置

①因果倒置比较少见,如果出现了,一般都是正确答案。不要所有的题目都考虑因果倒置,但是,一般有因果倒置的选项,都是正确答案。

②属于削弱论证,因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不对。

削弱论据

证明论据是错的,比较少见。

他因削弱

(1)特征:题干中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2)存在原因1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可能导致该结论的原因2。考查的比较少。比如:题干中是“今天吃了韭菜,导致拉肚子”,他因削弱是“今天不仅吃了韭菜,还喝了凉水”。

削弱力度

削弱论点>削弱论证>削弱论据>他因削弱。

思维顺序

能用到比较削弱力度的题目非常少,而且≥50%的题目都是削弱论点。所以,如果有削弱论点的选项直接选;如果没有削弱论点的选项,首先找拆桥项,然后再找削弱论据、他因削弱。

削弱类题做题顺序

(1)找论点。

(2)思考自己想找个什么样的选项,比如论点是“今天天气好”,如果要削弱,就需要找个能证明天气不好的选项。因为①削弱论点的题目非常多,有超过一半的题目都是削弱论点;②虽然是削弱题,但学员经常错选为加强项。按照正确的思维顺序做题,可以减少错误率。

(3)找论据。

(4)找拆桥项、削弱论据项。

选项的比较

(1)经常有选项不明确的、模棱两可的,要比较选项,选择最优的。不明确项,即没有说清楚。比如:“大量资金投入楼市”,不知道楼价是变高,还是变低。

(2)表意明确的选项,选项中明确说明态度。即关键词在选项中出现,其中关键词指论点与论据的关键词。比如:论点讨论的是“心脏病”,那么一定要选择包含“心脏病”的选项。

(3)偷换论题、概念的不选:即无中生有。比如:题干讨论的是“如何患病”,而选项讨论的是“如何治愈”,选项与题干讨论的不是一个概念。

(4)对策类不选:比如,题干中是“……导致……”,而选项是“政府应该……”。

(5)整体削弱优于部分削弱。比如:题干中是“×班同学都不……”,一个选项是个例,一个选项是“×班同学都……”(削弱力度更强)。

无关项

(1)定义:和题干论证完全无关。

(2)背景的关键词出现在选项,属无关项。

加强题型

1

识别方法

设问中包含“支持、加强、前提/假设”的论证题目

如果是前提的题目,只能找两种选项

①搭桥:先找搭桥,没有搭桥,找必要条件。

②必要条件:没他不行。

问不能支持的

找加强的。

2

加强方式

搭桥

①搭桥:直接搭桥,论点与论据概念不一致;

②补全范围,论点与论据范围不一致。加强力度:直接搭桥>补范围。

补充论据

①必要条件,这个条件如果不成立,那么论点一定不成立;

②举例子,举出一个例子证明论点是正确的;

③解释,用理论解释论点为什么是正确的。

粉笔小贴士

搭桥是一种关系,既有论点关键词,又有论据关键词。必要条件不是关系。

类比推理

语义关系

类比题会有一些常识题,需要有平时的积累。

一级关系

(1)近义词,例如理想:梦想

(2)反义词,例如坚强:懦弱;

(3)象征义/比喻义,例如松柏:长寿;

二级关系

(1)感彩:褒义、贬义、中性;

(2)构词结构,例如璀璨荧屏、江河湖海;

(3)语义程度;

解题思维

先用一级关系排除,二级关系比较得最优。

粉笔小贴士

语义关系:没有更好的技巧去做,和客观知识累积有关,需要靠平时的积累做题。

逻辑关系

1

全同关系

例如老鼠:耗子。

2

并列关系

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区别,看有无小三,有小三是反对,没有小三是矛盾。

矛盾关系

除了A就是B,除了B就是A,没有第三种情况(没有小三),例如生:死;

反对关系

除了A和B还有C、D存在(有小三),例如黑:白;

3

交叉关系

AB有交叉的部分,用“有的”造句,不能用“所有”造句,例如学生:党员。

4

包容关系

组成关系与种属关系的区分,用“A是B”成立是种属。

(1)组成关系,……是……的一部分,例如发动机:汽车;

(2)种属关系,……是……的一种,例如葡萄:水果;

5

对应关系

对应是个框,啥都往里装。物品和功能、节日和习俗、物品和配套、必要条件、人物和工作地点、物品和材料、物品和工艺、属性关系、因果关系;

属性关系

属性关系分必然和或然,必然属性例如金刚石:硬;或然属性例如花:红;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分必然和或然,必然属性例如恐慌:地震;或然属性例如食物中毒:蘑菇。

语法关系

语法关系,记得造句子。

1

一级关系

主宾关系

主语(名词)+宾语(名词),例如农民:蔬菜;

谓宾关系

谓语(动词)+宾语(名词),例如讨论:方案;

主谓关系

主语(名词)+谓语(动词),例如工人:生产;

粉笔小贴士

对于语法关系可以造句子。结构一致。

2

二级关系

词性

①动词;

②名词;

③形容词,其中包括抽象词、实体词。

范畴

同一个领域、同一动作、类似的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