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9月21八字(1992年9月21日什么命)

心若向阳 2023-09-23 09:30:48 网友整理

通过八字的出生时辰看你的性格和爱情!

今天给大家推荐介绍一下通过出生时辰来大致看出自己的性格和爱情,快来看看自己出生时辰对于的爱情吧!

子时出生的人(23:00——0:59)

子为五行属水,子时出生的朋友人品比较好,相貌一般比较帅气漂亮,在异性面前表现的有魅力,深受异性喜欢,这个时间段出生的朋友桃花运很旺,随时随地就可能有异性喜欢,多人追求,爱情选择上机会比较多,能遇到投缘的爱情。

丑时出生的人(1:00——2:59)

丑五行属土,这类人比较实在,性格方面沉稳,在爱情上比较执着,认准的异性,一追到底,不管对方喜欢不喜欢自己,都会一直追下去,这个时间段出生的朋友,他们不求太多的桃花,只求专一的爱情。

寅时出生的人(3:00——4:59)

寅五行属木,阳木,高大树木,这类朋友在爱情上表现的比较大方,多智慧,不拘小节,男的则在女孩面前比较大男子主义,女性在男士面前则表现的比较体贴。

卯时出生的人(5:00——6:59)

卯五行属木,阴木,花草之木,男女在爱情上比较客气,男的绅士,女的温柔秀气。出生在这个时间段的朋友男女漂亮、帅气,举止潇洒端庄,异缘较好,桃花运旺,多异性追求。

辰时出生的人(7:00——8:59)

辰五行为土,水之库,恋爱时男女双方表现的比较沉稳,且很会传情表意,一个举止一个眼神,都会让对方心领神会,他们的爱情一般比较浪漫和睦。

巳时出生的人(9:00——10:59)

巳五行为火,性格上聪明伶俐,在恋爱时做事比较圆满,在恋人面前表现的比较通情达理,爱情上擅长运用智慧,不容易陷入爱情困境中。

午时出生的人(11:00——12:59)

午五行为火,为桃花星,男女相貌帅气亮丽,擅装扮,有文采,爱情上进入状态快,喜欢哪个人会大胆的表达出来,行就行,不行就发展下一个目标,不会陷入苦恋中。因为午为桃花星,这个时间段出生的人异性缘特别旺,多人追求。

未时出生的人(13:00——14:59)

未五行为土,未出生的人在爱情时最大的特点是比较顺从对方,不以自我为中心,多与对方商量,听从对方的意见和心声,他们在爱情运上不容易出现大的矛盾。

申时出生的人(15:00——16:59)

申五行为金,属阳性的金,刚强,在性格方面坚强,有爱情上执着,一旦爱上谁,会努力的想法设法获得对方的喜欢,凭借他们的执着,在爱情上会如他们所愿,能获得心目中的意中人。

酉时出生的人(17:00——18:59)

酉五行为金,属于阴金,性格温顺,平易近人。酉为桃花星,男女属于帅气和漂亮类型,招异性喜欢,异性缘较好,多人追求,在爱情运上比较浪漫。

戌时出生的人(19:00——20:59)

戌五行为土,为火之库,恋爱时表现的比较稳重,对爱情忠诚,对恋人会默默的付出,对方的开心是自己最大的快乐,他们的爱情往往会比较长久和稳定。

亥时出生的人(21:00——22:59)

亥五行为水,他们的性格朴实沉稳,内心比较善良,在恋情上不要求对方有富贵的条件,只求有一份真情就可,不求金钱荣华,只求爱情能天长地久,他们婚后的爱情生活往往比较幸福。

三十年!载人航天工程飞行任务大事记一览

1992年9月21日,这是一个载入中国航天史册的日子,这是一个值得被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正式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代号为“921”工程。三十年来,工程相继突破和掌握天地往返、空间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等载人航天领域关键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成功将14名、23人次航天员送入太空,牢牢占据了世界载人航天的重要一席。

中国载人航天30周年

飞行任务大事记

1992年9月21日: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

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

1999年11月20日: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考核了运载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验证了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包括发射、测控通信、着陆回收等地面设施在内的整个系统工作的协调性,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实现新的重大突破。

2001年—2002年:发射神舟二号到神舟四号无人试验飞船

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和2002年12月30日,先后发射了神舟二号、神舟三号和神舟四号飞船,通过系统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多项科学实(试)验的在轨完成,为实现载人飞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3年10月15日: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我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安全返回,实现了“成功发射、精确测控、正常运行、安全返回”的任务目标,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搭乘神舟六号飞船进入太空,于10月17日安全返回,实现了“成功发射、正常飞行、安全返回、航天员健康出舱”的任务目标,掌握了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飞行器控制、航天医学保障等载人飞船“多人多天”在轨飞行关键技术,首次开展了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工程通过实施四次无人飞行任务,以及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技术,使我国成为第三个具有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实现了工程第一步任务目标。

2008年9月25日: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搭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翟志刚于9月27日成功实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9月28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实现了“准确入轨、正常运行,出舱活动圆满、安全健康返回”的任务目标,突破和掌握了空间出舱活动技术,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2011年9月29日: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入轨,主要任务是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为空间站研制积累经验;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技术试验。在轨期间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了6次交会对接,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于2018年4月2日再入大气层。

2011年11月1日:发射神舟八号无人飞船

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于11月3日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11月14日成功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11月17日安全返回,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确交会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撤离返回”的任务目标,标志着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012年6月16日: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搭乘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于6月18日,与天宫一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6月24日,刘旺手动控制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6月29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健康返回”的任务目标,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技术,刘洋成为我国首飞女航天员。

2013年6月11日: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搭乘神舟十号飞船进入太空,于6月13日,与天宫一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6月20日,3名航天员成功开展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任务,王亚平成为首位太空教师;6月23日,聂海胜手动控制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6月2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健康在轨驻留、安全顺利返回”的任务目标,进一步考核了交会对接、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圆满完成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

工程通过实施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以及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交会对接任务,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建成我国首个试验性空间实验室,标志着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全面完成。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实现了“成功首飞”的任务目标,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开局之战,不仅为空间实验室任务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我国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6年9月15日: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号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入轨,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主要任务是接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接受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访问,考核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在轨期间开展了6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重大应用效益的成果,为空间站研制建设和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于2019年7月19日再入大气层。

2016年10月17日: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于10月19日,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工作和生活;11月18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实现了“稳定运行、健康驻留、安全返回、成果丰硕”的任务目标,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了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

2017年4月20日: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

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于4月22日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于4月27日完成对天宫二号的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试验,于6月19日完成与天宫二号绕飞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突破和验证了空间站货物运输、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巩固了航天器多方位空间交会技术。

工程通过实施长征七号首飞任务,以及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交会对接任务,突破和掌握了空间站货物运输、航天员中长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地面长时间任务支持和保障等技术,并开展了一批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为我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空间实验室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取得全面胜利。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

2021年4月29日: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为后续关键技术验证和空间站组装建造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5月29日: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

天舟二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首艘货运飞船,也是天舟货运飞船的首次应用性飞行。在轨运行期间先后与核心舱进行了4次交会对接,按计划完成了飞船绕飞、机械臂转位舱段验证、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等多项拓展应用试验,为空间站在轨建造和运营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2021年6月17日: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搭乘神舟十二号飞船进入太空,在空间站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驻留,于9月17日安全返回。在轨期间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首次检验了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

2021年9月20日:发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

天舟三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在轨运行期间先后与天和核心舱组合体进行了2次交会对接,进行了绕飞试验;与组合体分离后,还开展了空间技术试验,为空间站在轨建造和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

2021年10月16日: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进入太空,在空间站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驻留,于2022年4月16日安全返回,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在轨期间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开展了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等多项科学技术实(试)验,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关键技术,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

工程通过实施长征五号B首飞任务,以及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神舟十二号、天舟三号、神舟十三号共6次飞行任务,验证了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空间站组装建造等8项重大关键技术,创造了中国航天员最长连续在轨飞行183天的纪录,开展了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2022年4月,经全面系统评估,工程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2022年5月10日: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

天舟四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是空间站建设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入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

2022年6月5日: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搭乘神舟十四号飞船进入太空,在空间站进行为期6个月的驻留任务,将于12月返回东风着陆场。在轨期间已顺利实施2次出舱活动,后续将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等任务。

2022年7月24日: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

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第二个舱段,也是首个科学实验舱,主要用于支持航天员驻留、出舱活动和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同时可作为天和核心舱的备份,对空间站进行管理。

工程通过实施天舟四号、神舟十四号和问天实验舱3次飞行任务,形成空间站两舱“一”字构型。等待今年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完成空间站三舱基本构型的建造,全面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

一挥卅年,圆梦驻天

三步稳健,迈向更远

保密小故事 |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背后的保密往事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我国将于5月30日9时31分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这是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个乘组,更是我国航天员队伍“新成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亮相(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曾说,“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航天工程。”这个领域,代表了一个国家在科技和经济领域的实力,也被视为国力竞争中最具代表性的战略性工程之一。这是一份充满风险的伟大事业。

2023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这离不开航天工作者日以继夜的奋斗,也离不开航天工作者严谨的保密精神,保证了航天事业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中发展。在这过程中,曾有这样几组神秘代号,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航天往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背后的保密往事。

长征运载火箭系列模型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然而通往星辰大海的路途却是充满艰辛与神秘的。

载人航天领域涉密程度深、涉密事项杂、涉密人员多、协作范围广,涉及政府、军队、工业部门、企业单位等各行各业,其保密工作远比人们想象中更加复杂。“飞天”之梦虽然指向遥远太空,保密工作却稳稳扎根于大地。无数航天人在艰苦奋斗、攻关奉献的同时,以高度自觉维护着“国之重器”的秘密。

1961年,中国科学院在钱学森、赵九章等主持下,召开了历史上第一个“星际航行座谈会”,后又于1963年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正式对载人航天进行理论研究。1966年,国防科委和中科院在京西宾馆联合召开了一次持续20多天的会议,专门研讨宇宙飞船的发展规划。由于会议高度保密,内容没有对外公开,对内也只被笼统称为“宇宙飞船规划会议”。

1970年7月14日,毛主席亲自批准了一份提出研究载人飞船的秘密报告,也就是在当时被列为中国尖端领域的“曙光一号”计划,代号“714工程”。随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7所正式成立。正是这所在当时严格保密的研究院,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6年3月,一封联名信送到了,信中建议中央尽快制定规划,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同志很快批复:此事宜速做决断,不可拖延。这就是后来著名的“863计划”。这项计划使得停滞了十年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迎来了新的时代机遇。

1992年9月21日,中央批准实施一项高度保密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命名为“921工程”。这项工程确定了中国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第二步,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同时将新的航天飞船命名为“神舟号”。鉴于“921工程”在当时是一项大型保密工程,特别强调,此事要按照“多干、少说”“只干、不说”的原则,不报道、不宣传。于是,中国航天史在这一天而悄然地翻开了新的一页。

1997年12月,经中央军委批准,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世界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成立,杨利伟、景海鹏、翟志刚等如今如雷贯耳的名字就在其中。然而当时,在很多不知真相的朋友、同事眼中,这14人仿佛突然之间就从队伍中“消失”不见了。这是因为在神舟一号试验飞行前,中国航天员的培训都是处于保密状态的……

1999年11月20日凌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于次日凌晨成功返回。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考核了运载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验证了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包括发射、测控通信、着陆回收等地面设施在内的整个系统工作的协调性,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实现新的重大突破。自此,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将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顺利送入太空,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次载人空间飞行。

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

2008年9月27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完成出舱活动后顺利返回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执行出舱活动任务,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11月3日, 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顺利完成首次对接。

2020年5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先后将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送入预定轨道,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为确保万无一失,负责该火箭轨道设计的王建明,提前与空间站系统开展了几十次的轨道参数对接,并根据产品性能数据的复杂变化,在几千次的轨道仿真计算中选出了最好的一条。任务非常繁重,但他从没有因此就“走捷径”,每次提交含有涉密信息的轨道数据时,王建明都自觉按照规定方式传输,并积极联系对方反馈接收回执。整个空间站工程研制过程中,他传递的数据文件超过100个,但没有出现一次失泄密事件。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黄兵曾这样介绍销毁保密文件资料的:每次发射任务结束,在离开文昌发射场前,中国航天人会进行一项十分重要的传统工作,那就是销毁保密文件资料。我们会在海边找一个偏僻的地方,然后一把火把保密资料烧光。然后大家伙儿就围着篝火载歌载舞,这既是临走前对任务成功的庆祝,同时也是对下一发任务的美好祝愿。

20年来,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从单艘飞船到空间站,逐梦星辰大海,中国人探索宇宙的步履从未停止。未来,我们的保密事业将持续为中国人逐梦星辰大海的旅程一路保驾护航。

广州市赛正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提供专业的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涉密印刷资质、保密资格、三标体系认证、信息安全等认证咨询,免费评估条件,定制方案,流程简单,减少企业负担,让您更省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