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四柱八字书36o(四柱八字的书)

稳走感情路 2023-06-26 14:30:56 互联网

简介至上—场效应管打造小型发烧级甲类功放

A30是专门为高标准音乐重放而设计的高品质小功率功放,注重的是音响重放效果。甲类功放没有交越失真,对电路的稳定性要求很高,本人对听音要求较高,要求声音平衡性要好,表现比较全面,因此,电路设计和元件选取就显得非常关键。先考虑电路的形式,一般用对称的电路设计可以做得比较简单,性能也比较高。

输入级采用场效应管做互补放大,只要两个管子,不用另加恒流源偏置电路。电压放大级用简单的共射放大电路,输出级关键是功率管的选择,考虑到用双极型三极管要推动级,增加了元件,决定用场效应管做输出元件,这样省掉一级推动,电路就更简单一点,而且场效应管声音细腻甜美,也很讨人喜欢。

选取元件同样也很重要,先是输入级的场效应管,选用跨导大的场效应对管K366/J107,这样可以得到更好的线性和增益,还可以减轻电压放大级的负担。这对管和大名鼎鼎的K170/J74同是东芝的产品,各项性能相差不多,而且跨导还比K170/J74大一点,只是功率稍小了一点,但是用在输入级,200mW的功率已足够了,价钱却便宜不少。

输出级的元件选取是难中之难,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一般场效应管都有低频欠缺的特点,特别是听大动态的音乐时就脚软或低频下潜不够等。对比双极三极管和场效应管,可以看到,场效应管的跨导明显小很多,电流越小,跨导越小,这就造成了场效应管低频不足的缺点。一般音响用的场效应管都存在这个问题,最后只能放弃用一般音响用的场效应管,选用日立的超大电流场效应管K2586/J555,这对管的电流达到60A,跨导也比一般的场效应管大很多,这对管耐压只有60V,不过用来做功率不大的机器是足够了。

电压放大级用的三极管对声音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曾用很多对管进行实际听音对比,最后决定用东芝的A1145/C2705。这对管的声音很暖和,而且低频足,高音甜,非常耐听。

另外,要使功放稳定工作,温度补偿也非常重要,补偿过大和不足都会造成工作电流不稳定。鉴于场效应管的特性和双极型三极管不同,用一般三极管做补偿就容易补偿过度,造成负温度特性的假像,开机电流会比稳态电流大很多,这样很容易烧管,所以选择用性能基本相同的场效应管补偿就是最好的方法。选用场效应管2SK2232比较合适,它的开启电压跟K2586/J555的基本一样, 试验证实,用这个管做补偿时电流很稳定,散热器温度很高时都能比较稳定。

经过以上考虑,最后决定采用的功放电路如图1所示。

该电路采用纯直流放大形式,这样可以省掉耦合电容,而且电路更简单,性能更好。

该电路一共分三级,都是互补对称电路。第一级采用K366/J107,偏置方式为自给偏压,电流选:在1.6mA,电压放大倍数大约是1.6倍。第二级用三极管A1145/C2705做共射放大,射极电阻用50Q,本级电流是20mA,R7和R15是电压放大级的负载电阻,电压放大级的放大倍数约400倍。第三级用K2586/1107接成跟随器形式输出,整个电路的开环电压增益大约是1.6x400=640倍,闭环增益由R11和R13决定,约为50倍(34dB)。增益取得较大,这样可以省掉前级,可以直接做成合并机。2SK2232与R6、R10、R14共同组成功率管的偏置电路,R14 可以调节偏置电压大小,从而调节静态电流大小,R9可以调节中点电位。

为了使功放有更好的效果,所有元件都选用原装发烧件,主滤波电容是思碧36DE系列110000μF140V电容, 退耦电容选用化工电容,变压器选用的是300W、输出双15V环形变压器,整流桥选用的是35A原装整流桥,连线用西电麻线,电位器使用AL PS的小型电位器。

最后讲一下A30的应用,由于元件的耐压比较低,所以最高应用电压只有+26V,最低可以在土6V下工作,建议在+12~+25V下应用。在电源电压为土26V,负载8Q时可以得到大约30W的输出功率。

A30功放可以工作于甲类和甲乙类,同样都有很出色的表现。当静态电流不小于(VCC -3)/2RL时,功放工作于纯甲类状态下,不过这样要求散热器面积比较大。如果电流比较小,功放将工作于甲乙类,建议静态电流在200mA以上。变压器功率宜用大一点,最好在200W以上。

另外,建议两个声道独立供电,这样地线会容易处理。 整个功放电路简单,元件不多,而且调试容易,声音非常迷人,中、高音细腻甜美、低音浑厚有力,感觉不到是这么小功放发出的声音。用来听人声、小提琴、交响乐也有比较好的表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谢谢阅读,感兴趣的可关注一下

云南建筑大观:袅袅轻烟浮庙前

云南建筑蔚然大观

类型众多

多民族的融合

多元的地域风情

独特的地理位置

造就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

文(孔)庙

纪念孔子讲学的圣坛

这位哲士

为儒家学说的建树发展

创立了熠熠功勋

让我们一起看看云南的文(孔)庙吧!

昆明文庙

昆明文庙始建于1274年,康熙二十九年(1690)重建于文庙街。昆明文庙有典型的、形制完备的儒家建筑群,殿、门、堂、斋舍、祠宇,诸所具备。现古建筑仅存棂星门、礼门、义路坊和泮池等。近年来,通过再次修葺,这里既保持了环境清幽、林木葱茏的特色,又设立了许多高雅的文化活动项目,充满了浓郁的生活味文化味。

昆明文庙棂星门为四柱三门花岗石建筑,平顶,中置葫芦宝顶,抱鼓石夹冲天柱。中门稍高,枋额高约1.5米,分为三格,中格镌刻楷书棂星门三字,左右两格彩绘图案,门下加有蟠龙抱柱两根,抬双龙望日枋梁。礼门坊和义路坊与棂星门并排,分列于棂星门两侧,相距仅4米左右,均为石牌坊,其建筑形制与棂星门侧门相同,三格坊额中格镌字,左右两格为透雕。

安宁文庙

安宁文庙位于昆明安宁市连然镇,创建于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主体建筑大成殿和崇圣祠。大成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25平方米,位于文庙正中,是文庙中建筑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建筑,单檐歇山青色筒板瓦绿色琉璃瓦剪边,抬梁式土木结构。后檐及两山为墙体围护,前后檐设廊。此殿建筑之精华在于粗大疏朗的斗拱,外檐当心间有二朵斗拱,次间一朵,稍间无。前檐斗拱出双下昂五铺作计心造,里转六铺作重拱出三秒计心造。整座殿堂总高度与总面阔比值较小,外观似方形,显得稳固、庄重。殿内梁柱用材粗大,结构古朴稳定,给人以凝重之感。

安宁文庙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雨沧桑,虽然迭经重修,但大成殿现存主体构架依然为明代所建,显示了云南省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是昆明地区最辉煌的古建筑之一。安宁文庙还是元代中期至清朝末年的公学所在,与太极书院等义学、私塾共同构成古代安宁的教育系统。在此读书、出仕、造福乡里的云南名士数不胜数,其中不乏数辈皆具影响力的家族,是研究云南历史和教育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

建水文庙

建水文庙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内,始建于1285年。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宫殿式,大门太和元气坊三楹,中间一楹高约九米,石木结构,坊座上有石雕狮、象、麒麟和龙,顶部斗拱密集,与两侧的花砖短墙组成五檩三重檐牌楼顶,甚为美观。坊后为泮池,池中有一小岛,有堤和桥相通。东西两岸有路和红墙相围,路旁有林荫花木。从泮池后的台唇登上数级石阶,有“洙泗渊源”坊三楹,高九米,木石结构,龙、麟、狮、象巨型石雕高踞于坊座上,拱卫着木构架的牌楼。坊檐下密密层层地饰以精巧玲珑的斗拱,这些斗拱主要起装饰作用,牌坊两侧各有砖雕龙凤壁画一幅,其一为“二龙戏珠”,另一幅为“双凤朝阳”,亦甚精美。

入内为一庭院,庭院后部丹墀上为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门、殿和两庑组成一套方形建筑群体,气势宏阔。大成殿五开间,琉璃黄瓦,歇山顶,由二十根高五米的巨柱支撑,其中有二十二根青石大柱,全用整块石料凿磨而成。撑持左右前檐的两根石柱,中部镌刻成龙腾祥云状,“石龙抱柱”雕工精巧,甚是珍奇。二十二扇木屏门透雕出神采各异的生物图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大成殿下悬挂着“先师庙”三个鎏金大字匾,笔力雄浑遒劲,匾沿镶嵌着玲珑剔透的木雕龙凤。殿内悬挂着摹刻“万世师表”“斯文在兹”等贴金匾额。庭院两侧有东西明伦堂,西明伦堂前有高大奇异的榕柏共生树,环境清幽、引人入胜。

大理文庙

大理文庙始建于元代,1885年重建,重建后的大理文庙,规制完整,规模宏大,建筑群座西向东,整体为中轴线对称、合院逐台递进式平面布局,是当时大理古城独具特色的建筑群落。走进文庙,迎面便是万仞宫墙照壁,绕过照壁前方的中轴线上是棂星门牌坊,牌坊后便是一座汉白玉石桥,桥两侧为泮池,这是孔庙建筑群必不可少的元素。大成门,门面阔三间,连四周回廊,面阔14.35米, 通进深9.4米,屋架穿斗式木结构梁架,单檐歇山顶,斗拱挑檐。大成殿作为文明的主体建筑,雕梁画栋,黄琉璃瓦覆顶,金碧辉煌,宛如宫殿。

大理文庙的建筑造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晚清大理殿堂式建筑风格,具有大理白族建筑艺术的特点,是我国边疆文化与中原文化既一脉相传、又相互揉合的典范,院内建筑古朴,民族特色浓郁,古树名木繁荫遮盖,翠鸟欢唱飞跃其间,石桌旁、石椅上,庭廊间总是坐满了休闲的人们喝茶、聊天,这里成了一个古城居民和游客休闲的好去处。

鹤庆文庙

鹤庆文庙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对鹤庆文庙进行了记载,有“文庙宏整,甲于滇中”的赞语。鹤庆文庙始建于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建筑主体体现和保留了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的风格,整个建筑群规模较大,布局严谨,雄伟庄严,斗拱、彩画雕刻十分精细。在结构体系上突出了梁、檩、斗拱的直接结合,层层抬高,取得了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对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和风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鹤庆文庙建筑群从南至北还保留着大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文庙月台、文庙大成殿、讲堂、尊经阁,文庙月台东西两侧的东庑、西庑,莲池、石山、采芹亭等,现存建筑结构稳定,气势雄伟。主体建筑先师殿为二层重檐歇山顶屋面,雄伟庄严,飞檐斗拱,雕龙画栋,彩画雕刻非常精美。

鹤庆文庙内现存有三通碑刻,一是《尊经阁碑记》,立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焦韶、李华书丹,陆经篆盖;二是《重修鹤庆府学庙碑记》,立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三是《新修玉屏书院碑记》,立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杨金凯撰文,赵鹤龄书丹,杨朝卿篆盖;三通碑均为青石质地,正楷直行书,笔力劲拔,字体委逸,书法俊秀,保存基本完整。

石屏文庙

石屏文庙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始建于元至正年间。由石屏文庙临街左右两旁的“礼门”“义路”而进,就可以看到这座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木石结构牌坊,单檐歇山顶,大牌坊正面匾额书“棂星门”、背面书“洙泗渊源”四个鎏金正楷大字,大牌坊不单斗拱、额枋、雀替等构建雕刻精美,正中两根门柱前后的石基上的麒麟图和抱鼓石上的团龙图石雕也雕工精湛。棂星门两旁的一对青石石狮和大成殿前的各一对石狮、石麒麟,虽经六百年风雨侵蚀已失去棱角,却更加显得威严古朴。

由石屏文庙牌坊而进,即是泮池,池上建造有单孔石拱桥。泮池之后是大成殿,房顶铺青瓦,殿顶竖琉璃宝瓶和兽吻,角背、雀替、穿枋头等艺术构件雕工精细,色彩绮丽。再进为先师殿,建在有七级踏步的台基上,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台基四周有雕刻精美的石护栏,二十六块栏板双面浮雕。二十九根望柱柱头有各种圆雕石兽。樨台正中有步道,中间石雕纹一条石龙,祥云缭绕,十分威武。石屏文庙庄严肃穆,静静矗立在石屏古城。

澄江文庙

澄江文庙建筑群位于玉溪市澄江县,现保存完好的有泮池、三孔石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等。文庙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坐北向南,从石桥通棂星门穿过大成门至大成殿,均建于一条中轴线上。棂星门为三楹牌坊式重檐木石建筑,斗拱和檐枋上都绘有各种图案,龙凤、牡丹和金鸡等镂空木雕作为雀替或装饰,端庄俊秀,雕饰精细。大成门建于大成殿与棂星门之间,土木结构建筑,抬梁式构架,单檐硬山屋顶,中间四根檐柱前从屋檐下向外悬有方形垂步,两重檐枋均有精工雕刻的云龙图形。

大成殿高16米,系土木结构建筑,重檐歇山屋顶,不用斗拱。左右后三面系土墙,正面各间装有龙凤及云形雕花隔扇门32扇,檐枋刻各种木雕纹饰,工艺精美。屋顶铺菱形图案琉璃瓦。殿前悬有“斯文在兹”木匾一块,月台周围砌石栏,左右石砌花台中,种植各种花卉,凸显肃穆恬静之感。

墨江文庙

墨江文庙位于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进山门后,建筑随地形逐层上升,臻于峰顶,依山脚至山顶,第一台建有大门、泮池、泮宫;第二台建有道南书院、经蒙两馆;第三台建有奎星阁、棂星门、崇文阁;第四台建有乡贤祠、忠烈词、节孝祠;第五台建有杏坛和东西两庑;第六台建有大成殿与配殿,整个建筑布局精巧。

大成殿是整个文庙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它是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大殿前有用石栏围成的天子台,台子正中雕有栩栩如生的九条蟠龙。殿前横挂的中为“斯文在兹”,左为“德齐畴载”,右为“圣协时中”的楷体大字,大殿的前庭,八棵大柱子,两米宽的房檐后,正处是八扇雕花镂空屏门,在大成殿门前正中央的石阶上,镶嵌着一块长方形的青石雕龙石碑。

广南文庙

广南文庙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古建筑群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全庙地势高敞,由前往后依次增高,分五进院落,殿宇宏伟,是文山境内最大的庙宇。以大成殿为主体,殿前两侧有东、西二庑。中有大成门过厅,大成门前右设祭器室、乡贤祠,左为官厅、民宦祠,中有棂星门石坊,青石结构,为四柱四墩三开间,宽9.75米,通高6米。石坊正中上刻“棂星门”匾额,前两旁横刻“鱼跃、鸢飞”,后两旁横刻“龙腾、虎跃”,字迹隽秀遒劲,此坊钻刻技艺精良,结构严谨,比例匀称。最南面砌筑一堵青砖照壁,上镶嵌气势磅礴的“太和元气”石刻楷书,每字一石。

大成殿为三开间,系单檐歇山顶、26柱抬梁式木构架,用材粗大。台基高1.96米。前檐枋雕“双龙抢宝”“双凤朝阳”,昂、翘及装饰穿枋皆精雕龙、凤、象、花卉等图形,造形生动。大门依次安置刻工精细的雕花格扇门,殿四周为走道。整体建筑布局严谨,古朴典雅。1982年再次修缮,将原殿的雕花扇门重新拆换,在屋面正脊增置“双龙抢宝”,两侧垂脊前端各置一狮,檐下油漆彩绘。殿前筑长方形月台,左右侧和前沿装置石雕护栏,栏板刻有浮雕人物、鸟兽等图画,月台上植有两棵苍翠的桂花树,给大殿增添了雅静的景致。

牟定文庙

牟定文庙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是牟定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建筑。牟定文庙为宫廷式斗拱建筑,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建筑格局,主体建筑包括大成殿、大成门、泮池等,整座建筑宏伟壮美,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文庙院里植有古柏5棵,苍劲挺拔。

大成殿面阔五间,建筑体量大,用料考究,规格高雅,采用24棵硕大的柱子作为承重物构柱。大成殿正面五个开间26扇雕花隔扇门,雕刻精美。大成殿的左侧耳房后墙上立有红砂石碑记三块,分别是《楚雄府定远县新建儒学记》《重建学宫捐输题名碑》《重修学宫碑记》,这些碑碣对考证牟定儒学的情况十分重要,文庙也为人们研究牟定明确建筑风格和艺术提供难得的实物史料。

石羊孔庙

石羊镇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孔庙的建筑规模十分宏大,占地面积6584平方米,建筑面积1616.8平方米。其建筑格局完全按中国古代宫殿式衙署规模布置,纵横对称排列,主体建筑布置于中轴线上,附属建筑置于两侧。整个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主体,两侧有东庑、西庑、乡贤祠、名宦祠,外侧有朱子阁、仓圣阁等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匀称,宏伟端庄。

大成殿殿顶用黄、绿、蓝三色琉璃瓦覆盖,门窗、木柱用朱漆彩画,整座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成殿的门上方挂着历代皇帝、名人题的“与天地参”“圣集大成”“斯民在兹”等九块匾额,红底金字,光彩夺目。在大成殿内正中的1.6米高台上供有铸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孔子全身铜像。铜像头戴冕冠,手捧朝笏,仪态威严,正额端坐。在东西两庑供有孔子七十二贤人塑像,七十二贤人的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孔庙内还保存有一块著名的封世节井浮雕,浮雕由6块大理石直缝拼成,画中有人物80多个,马28匹,刻绘于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

景东文庙

景东文庙位于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以纵向建筑为主,是中轴对称的台阶式庭院,大门前边是半圆形的石阶,有五级,大门两侧是精细的石雕,一对小石狮子立于门槛,两扇朱红大门上方,是栩栩如生的木雕。踏进大门,是泮池,泮池呈月牙形,块石砌成,四周由四十五棵望柱和四十一块栏板组成石护栏。跨过石拱桥,沿石阶而上十五级,是块草地,草儿茵茵。走过草地,再上十三级,又是一块平坦的草地,有古椿、古梅、杨眼等参天大树,装缀着草地。古树下,有两个六角亭相对而立,像美人站在树下乘凉。六角亭于1985年新建,系穿斗式结构,重檐六方亭,总体设计严谨,式样小巧,玲珑耐看;亭内画栋雕梁,配有字画,游人可在亭内休息。

棂星门是文庙建筑的核心,它属抬梁式牌楼木构架,整个木构架立于高一点五五米的须弥座上。须弥座由巨石砌成,四周有各种浮雕,龙飞凤舞,鱼跃龙门,鸟儿花朵等,形象逼真。须弥座顶部前后分置一点八米高的滚墩石,房檐下是耀眼夺目的平身科斗拱,共有七层,置于额枋上承托檐檩屋顶。屋顶为歇山式,盖的是琉璃瓦,紫黄绿三色,组成方块图案。屋脊安有宝狮、宝龙、宝瓶等,檐角挂有风铃,转枋上安有五颜六色的彩灯,柱梁挂枋,诗画相配。走过天子台,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1984年修复,属抬梁式结构,歇山式屋顶,由二十八棵大圆柱支撑,柱基为石雕的鼓凳式及复盆式两种,用大跨度横梁,前檐有四层斗拱承檐檩,有两棵金龙抱住于大殿前中。整个大殿宽敞宏伟,气势非凡,给人予力量的美感和肃穆的神圣感。

步入文庙

古木参天

阁楼角亭

悠悠玉振伴书声

这让人不由想起

文庙中众人寻求真理之景

四柱八字预测的几本经典著作

自伏羲创造八卦以来,预测学逐渐传承和发展,鬼谷子创造六十甲子纳音给后学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唐代李虚中继承发展,形成了三柱论命之法,后经宋朝徐子平发展成为四柱,四柱预测学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也相继涌现出了众多预测书籍,较为经典的有以下几本。

1.《渊海子平》:这是第一部系统完整论述四柱学的著作,是四柱学的开山立派之学说,为宋代徐升根据当时著名的命理学家徐子平的批命方法记录而成的。这部书中第一次比较完整和系统地论述了“四柱算命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命书的一部集大成之作,深为后世研习命理的人士所宗奉。它也有其不完善之处,但其基本概括了四柱学的基础理论框架,书中的歌赋和诗决,为后世奠定了基础。

2.《三命通会》:此著作有着很高的官方地位,作者为明朝尚书万民英,清朝的四库全书将其收录,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书中除本人长篇高论外,还汇集了众多名家八字算命的精华论断,内容较为庞杂,是一本命理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3.《神峰通考》:该书原名《神峰张先生通考命理正宗辟谬大全》,为明朝中医郎中张楠所著,他生平研究子平命学四十余年,此书是他晚年七十多岁时才写的。该书和《渊海子平》《三命通会》《星平会海》《子平真诠》为传统子平命理学五大名著,是传统子平格局命理之正脉。

4.《穷通宝鉴》:《穷通宝鉴》原名《栏江网》,取“横江置网,一网打尽”之意。原书未署作者姓名和著作年代,但从书中大多列举明朝名人宰辅的命例分析,大致可以判断此书作于明朝末年。此书成书后,当时仅作为一种“私人密录式的抄本”在江湖上流传。后清朝南余春台进行编辑,并更名为《穷通宝鉴》。书中以阴阳五行为经,月令为纬,辅以寒暖调候来论命。此书如同字典一样,人们可以按图索骥找到答案,如“某日干生育某月,干透或支藏某物,即为富贵或贫贱”,这大多数根据实践经验总结而来,有一定的验应性,但要灵活运用需要深厚的功底。

5.《星平会海》:为明代人所写,但是未署撰写人姓名,只有一笔名“水中龙”。此书在明清时期即有很大的影响,全书所采不只一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五星禄命(卷一至卷五)和子平命理(卷六至卷十)两个体系,在卷十精论命局几十种,多是命学不传之秘,是术数学中少有的命学典籍。

6.《子平真诠》:是中国传统命理学著作,为清代乾隆进士沈孝瞻先生所著,全书共四十八章,现据考为明代《耕寸集》命理笔记。《子平真诠》是传统子平命理学“前三本”(子平真诠,渊海子平,三命通会)中分量最少,但是理论最为精辟,论述最为恰到好处的著作。此书算是一本完备的入门书,对命理理法讨论得非常细致。命理学大师徐乐吾说:“吾生平最服《滴天髓》《子平真诠》《穷通宝鉴》三书”。

7.《滴天髓》:相传为宋朝人京图撰,也有人说是明初刘基所作。四柱预测分为理法和技法两部分,此书算是理法的巅峰之作。《滴天髓》之名最初见于《明史》,其《艺文志》录有《三命奇谈滴天髓》一卷。后世能以严肃的治学精神,注解《滴天髓》的,功劳最大的当属任铁樵、徐乐吾。清代道光年间,任铁樵针对当时命理学偏离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正理,偏重于格局和神煞的问题,结合一生命理实践分篇增注,正本清源,并以大量的命例作为例证,内容更加成熟。

8.《千里命稿》:此书是时期上海的韦千里先生所著,作者复旦大学文学系毕业,有着深厚的命理学功底。该书是他主讲的命学培训班的讲义,成书时间在1935年。该书语言简练、述理清晰,是讲述子平命学概念的佼佼者,尤其是对五行、六神的性质讲解,让初学者非常容易理解、掌握。

对于命理爱好者,以上经典著作初学者可先看《千里命稿》,次看《子平真诠评注》,然后是《滴天髓》《渊海子平》《神峰通考》,然后融会贯通,再博采众家之长,定会有所收获。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