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算命金钱享(八字算钱数)

误到人间 2023-08-18 00:22:30 网友分享

揭秘算命术的起源和发展,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你的命运前程?

大家好,我是雅风,上一期我们讲到天干地支和生辰八字。然后很多朋友就在评论区留言或者是私信我,想让我帮忙看一下八字。有要算命的,有要看运程的,还有想合婚的,但这些信息我都没有回复,为什么呢?看完本文您就明白答案了。

算命呢其实是民间的俗称,学术上的专业称谓叫做预测或测算,中国的算命术源远流长,而且种类繁多,理论核心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以及易经八卦,系统繁杂而深奥,狭义的算命即指的是对人的生辰八字进行批解和推断,并预测命主的六亲,性格,婚姻,事业,财运等是非与优劣。广义的算命则包含了紫薇斗数,面相手相,八卦六爻,奇门遁甲,地理风水等等,那么算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算命一般是指根据个人的生辰八字,面部,五官和手纹的特定规律来推断命运的一种特别的行业,原始算命的产生和流行主要是远古时期人类社会生产力和认知能力的不足所造成的结果,在人类社会的初期,畜牧业和农业高度依赖于自然条件,那个时候没有天气预报、也没有饲料化肥、更没有现代的一些防病抗灾的手段,人们把风霜,雨露、干旱、雷电等自然现象看作是天地的意志或是当作某种神灵的指示,所以就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极端崇拜,认为是上天安排着人类的一切,为了不让自身遭受灾难,古人就开始使用人为的方法来祈祷上天,比如祭祀、巫师、还有宗教,而巫师的占卜之术就是算命这个行业的雏形,在我国古代或者西方中世纪时,巫师以及宗教首领的地位可以说相当于今天的科学院院士,早在商周时期,天命这种说法就已经在一些人的心里扎根了。

孔夫子就是一个相信天命的人;然而像孔子这种知识渊博的圣人,按说是不应该相信命运的,而且孔子也说过君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同时孔子也说过五十而知天命这种话,为什么孔子也会相信命运呢?我们从孔子的经历中可以找到答案,我们知道孔子是单亲家庭,从小受尽磨难,命运多舛;但这同时养成了他好学习不服输的性格;最后在民间办学,形成了一股很有影响力的团体,并且后来成功地由在野党变成了执政党,进入统治集团,官居大司寇,行摄相事;相当于代理总理。

相传他在40岁的时候考虑要不要入仕做官,结果占了一个贲卦,以后我们会讲,山火贲,意思看起来光鲜,实际只是装饰而已;虽然孔子很有能力,但做官也不可能做到太高,国君不会给你实权的;所以孔子没有入仕,而是继续教书,到了孔子五十岁的时候,鲁国国君己被三桓架空,也就是鲁国三家最有势力的卿大夫,而三桓也被自己的家臣架空,由于国君需要新的政治力量来制约三桓,而三桓也需要孔子来制约家臣,所以邀请孔子入仕做官,于是入朝为官,行摄宰相之权,算是做到顶了;但是由于国君和三桓惧怕孔子做大做强,最后还是变相收回了权力,这时孔子又占得一卦,为火山旅,于是孔子离开了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在长达十四年的周游期间,运气好的时候被卫灵公奉为上宾,粟6万石,但还是山火贲、没有实权,而运气差的时候,在宋国被司马桓魋追杀;更惨的是在去楚国的路上占得一卦,为泽水困,结果被军队围困于陈蔡之间,断粮七日,险些饿死;在回鲁国之前被人称作累累若丧家之狗。

我们以后会讲到六爻之中初难知、上易知,所以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到五十岁以后不用算也知道了;踌躇满志的孔子带领弟子风尘仆仆奔走列国,四处推广自己的政治主张,很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可是却四处碰壁,后来才深深醒悟到,个人无论怎样优秀也无法改变冥冥之中左右他人生的手,他把这个看不见的手归结为命运,他不仅知天命,而且是一个畏天命的人。孔子为了宣扬伦理道德,还表达了: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的思想;所以孔子后来和弟子们在周易中加进了注解性质的十篇文章,统称为十翼,也就是易传;几乎与此同时、齐国大夫邹衍创立了五行学说,与易经的阴阳学说相结合、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致汉代再有董仲舒、京房等人的发扬光大,逐渐形成了一套有理论有方法的卜卦算命系统,这里有一大批学问家的参与和倡导,可以说盘根错节,阵容强大。

我国算命术的兴起大致于两汉,主要见于班固的《白虎通义》和王充的《论衡》,两部著作里提到有人利用干支推究命理,此后三国时的管辂lu,东晋的郭璞,南北朝时的竹陶、弘景等人都对算命术有所研究和补充,但理论粗糙,方法简单,范围也比较狭窄;到了唐朝,李虚中粗通阴阳五行,基本确定了以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的干支,推断其一生的富贵寿夭和吉凶祸福;经五代宋初的徐子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演化为以出生的年月日时、四柱八字算命法;算命术进入了成熟和完善阶段,可见八字算术从萌生到定型,始终依赖干支计时这个因素,这种算命术,适应了人类预知和掌握命运的心理愿望,自产生以来就受到了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的推崇,再加上历代文人学士的大力倡导推动,致使八字算命术不断得到加工整理,丰富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极为复杂的算命系统。

明清两代,八字算命术,更加普及,风靡朝野,并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难以把握,因此就很自然的信奉起那些大知识分子的观点了,而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也乐意接受这一套理论,并且不断地加以推广利用,从此以后那些时运不济的人,则习惯于乐天知命,而不是怨天尤人了。天命观经过大批学者的倡导,从统治者到平民百姓,信命之风,非常盛行。

算命学的出现是易经文化的一个派生,也使易经的太极阴阳文化与人的生老病死现象紧密结合起来,八字干支算命术,其实就是易经八卦,阴阳五行的具体应用,在当今社会、大家提到易经、周易,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算命,提起算命,很多人就等同于周易,其实两者并不是划等号的,从发展历史来看,周易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演算体系,而算命学真正意义上的出现是在唐朝中晚期,理论体系完备则是在北宋时期。而算命术,是以易经的天干地支、阴阳五行来推算的,但它只是易经术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层次,也可以说是创新应用,但并不是易经的全部。总结起来就是说易经包括算命学,而算命学只是易经文化的一小部分内容而已。

算命术是人类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它之所以深入一些人心中,并且长达千年之久,是因为它迎合了一些人的心理,人们期望能从算命先生那里得到自己未来的答案,即使不如人意,也希望算命先生可以告诉化解的办法,而真正化解的方法就在易经当中,易经其实就是古圣先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模拟天地万物运行规律而制定的。所以周易本身就是古人对天地自然规律的认识,于是古人就慢慢根据这些规律,总结出了最淳朴的经验预测方法,根据经验去判断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对于未来做出一个简单的预测,并参照以往的经验教训来尽可能地化解灾祸;

但为什么后世的算命就慢慢变了味道、传得神乎其神,而被认为是迷信呢,因为本身就是一个预测类的学术,很容易会发展成骗术,因为人们对变化莫测的浩瀚宇宙充满着恐惧和好奇、对自身的前途命运和吉凶祸福又充满了期待和担心,人们害怕灾难,希望自己一生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希望自己拥有更多金钱和权力等等,只要是能满足自己的欲望,人们总是希望自己长寿,能够享受荣华富贵;当然这种想法并没有错,因为人们需要一个心理寄托。现实生活中的磨难和挫折非常打击人们脆弱的心灵,时间长了就会觉得冥冥之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控制,于是就想把精神寄托在什么东西上,以求自己获得好运,而那些骗子正是利用了人内心的弱点进行行骗的,所以说易经这些知识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和生活智慧,在好人手中就是宝贝,在坏人手中就是骗术。

算命只能是在确实无能为力,无法抉择时的一种精神寄托,而真正想做的事,或者必须要做的事,又岂能因为凶祸而放弃呢?同样那些违背伦理道德的事,违背法律和原则的事,又怎么能因为有好处而肆意妄为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孔子周游列国14年,虽然受尽磨难,但他后来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不正说明了他乐天知命的伟大格局吗?

讲到这里,朋友们应该明白,为什么我没有回复一些粉丝和网友的留言了,八字测算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的人有很多,甚至包括很多双胞胎在内,八字相同,但命运并不相同,因为除了年月日时这四柱八字之外,有时还需要精确到分和秒,另外在地方时辰上,中原和边疆地区又有所不同,在季节上,冬令时和夏令时也有所不同,很可能父母有时也会记错时辰,还有就是性别以及兄弟姐妹当中的排行,甚至母亲怀孕时的地理位置、也就是先天风水,都是影响八字命理的关键因素,如果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在内,那么八字测算无疑是一项大数据工程,恐怕只有现在大型云计算才能处理这些数据了,况且,在你找人算命的时候,如果这个先生说你是好命,而另外一个先生说你是烂命,你又该相信谁呢?所以最重要的不是算先天的命,而是改后天的命,

《礼记·经解》篇中说: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易传·文言传·》中也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见,先天的命运虽然存在,但人们后天的种种修为,才是改变命运的必由之路;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个人和家庭,也必然会有更多的祸殃。所谓的趋吉避凶,趋福避祸,不是那些算命大师所能带给你的,而是通过你自己积德行善而改变的;我们之前讲过,易经的流派有道家易,儒家易和术家易,但无论哪一派,都离不开易经的阴阳变化,也都逃不开世事的因果轮回。所以说易经最大的功用不是算命,而是易理,阴阳相互转化,祸福相互依存,吉能转变为凶,凶也能转化为吉,所以把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经验以及教训上升为处世理论,归入哲学范畴,从而指导人们积德向善,要远比迷信吉凶的预测更能让人心安理得。

好,这里是雅风国学,如果您喜欢我的内容,敬请关注点赞评论和转发,谢谢大家!

公历与干支历纪年转化的计算方法,学会后就可以自己测算生辰八字

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是一种阳历;干支历是一种用六十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纪年月日时的古老历法,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是一种星辰历。公历和星辰历经过计算可以进行转化。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

干支纪年月日时

干支纪年计算方法

公元前的算法:

记n为公元年除以10的余数,则天干为8-n(n﹤8)或8-n+10(n≧8),

记n为公元年除以12的余数,则地支为10-n(n<10)或10-n+12(n≧10)。

公元后的算法:

记n为公元年除以10的余数,则天干为n-3(n>3)或n-3+10(n≤3),

记n为公元年除以12的余数,则地支为n-3(n>3)或n-3+12(n≤3)。

以2021年为例,2021年为公元后的年份,用公元后纪年。2021除以10得余数1,天干为1-3+10=8,查天干次序(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得“辛”;再将2021除以12得余数为5,则地支为5-3=2,查地支次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得“丑”,故2021年为辛丑年。

干支纪月计算方法

天干推排方法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岁首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若言戊癸何方求,甲寅之上好追求。

十二地支按照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分别对应正月到十二月。

干支纪月表

以2021年5月为例,2021年为辛丑年,根据“丙辛岁首寻庚起”,天干正月为庚,按照循环顺序排到五月则为甲,五月对应地支为午,所以2021年5月为辛丑年甲午月。

干支纪日计算方法

高氏日柱公式

r日柱的母数,r除以60的余数即是日柱的干支序列数;s公元年数后两位数减1,s/4取整数值商;u为s除以4的余数;m为月基数,d为日期数,x为世纪常数;注意如为闰年2月之后,求出的r需要再加1。

17~26世纪的世纪常数x

月基数m

六十甲子表

由于公历与干支纪法的体系和周期完全不同,因此它们之间的换算问题比较复杂,尤其是求解公历任一日的日干支是十分困难的。高氏日柱公式采用插入世纪常数和月基数的方法,简捷准确而又科学实用,解决了由来已久的历法换算难题,在历法换算的具体问题上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由于干支纪日按照60日一轮回,为了简便可以依靠查询万年历解决。

用高氏日柱公式计算1949年10月1日即建国当日的日柱,则有s=49-1=48;u=0;m=33;d=1;x=15,将各项数据代入高氏日柱公式可得:r=12×6+5×(12×3+0)+33+1+15=301,故301除以60的余数为1,即当日的日柱为甲子。

干支纪时计算方法

干支纪时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从晚上23点整开始,从甲子这个干支开始标注第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之后每两个小时接着顺序标注,60组干支不断循环往复,地支只有12个是固定不变的。

天干纪时口诀如下:

甲己还加甲:逢日干是甲或己的日子,子时的时干从甲上起;

乙庚丙作初:逢日干是乙或庚的日子,子时的时干从丙上起;

丙辛从戊起:逢日干是丙或辛的日子,子时的时干从戊上起;

丁壬庚子居:逢日干是丁或壬的日子,子时的时干从庚上起;

戊癸起壬子:逢日干是戊或癸的日子,子时的时干从壬上起。

例如1949年10月1日的日柱为甲子,依据“甲己还加甲”,则上午6点即为丁卯时。

敬天爱人·无我无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