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正月14生成八字(1995正月十四阳历是多少号)

气宇轩昂 2023-09-29 18:50:35 互联网

4月14日白羊座#星座解析

4月14日白羊座。

我是南乙。今天是4月14日,我们继续来分享出生在今天的白羊座。白羊座的代表TAROT牌是皇帝牌,是节制牌。受到这两张TAROT牌的影响,出生在今天的白羊座也是非常积极努力朝着目标前进的一群人。他们的做事非常的有原则,有底线,对自己的自控力也是很强的,懂得什么时候该前进,什么时候该停止,很有分寸感。

在生活当中,他们的控制欲也是比较强烈的,喜欢掌控一些事情的发展的方向。出生在今天的白羊座,也是比较有规划的一群人,他们习惯事先策划。对于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基本上都会是达到目标的,属于心想事成的类型。有的时候容易因为这个过于的贪心,然后导致自己在务实和这个虚伪之间来回拉扯。

白羊座是一个开创型的星座,它是在12星座当中的第一个。它们其实经常表现出来非常的自我,然后做事情非常的积极努力,有冲劲。有的时候也会因为这个好奇心的驱使,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接受挑战,会让人感觉他们特别的有开创精神。受到火象的影响,白羊座是一个比较容易冲动,遇到事情缺乏耐心,有的时候非常的孩子气,做事情比较任性。但是他们是非常乐观的热情的一群人,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会非常积极努力的去面对,也总会去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所以他们有的时候会让人觉得非常的有冲劲,在一开始的时候投入的热情非常的高涨,但是在后续的事情上来讲,就容易陷入到这个乏力,有的时候精力跟不上,甚至有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危险的事情。

白羊座也是比较直接的一群人,他们不喜欢拐弯抹角,有话直说。然后他们其实在生活当中也不太喜欢去过多的去动脑子,更加的这个单纯一点。所以跟他们在相处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他们有任何的情绪上的表达都会直接的表现出来,喜怒哀乐都是挂在脸上的,所以有的时候可能会让人觉得就是总是长不大。

分别出生在1981年1989年2000年2008年2011年和2019年这几年的白羊座。他们的月亮是狮子座的,这类的白羊是最要面子的白羊,他们是非常的讲义气,重感情。然后做事情直来直去死要面子。对待自己身边的人,他们真的是属于可以,无论是什么样的朋友,都是可以两肋插刀的。而且他们是脾气比较暴躁的一群人,很容易生气,有控制欲。总之希望身边的人能够听他们,他们一旦发起脾气来也是非常这个。然后他们的影响力也是比较大的,就是说可能毁坏性也比较强,很有自己的主见。而且是比较不听劝的一群人。很多事情的时候,他们都会觉得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做法都是对的,而且遇事不太考虑后果。然后很简单的就冲在了前面。然后遇到了问题之后,他们也不太愿意去依赖别人,总是想自己独立的去解决。分别出生在1976年1984年1987年1995年,2006年和2014年这几年的白羊座。他们的月亮是天秤座的,就是最纠结的白羊。这类的白羊是非常典型的颜控,他们喜欢美好的事物,然后也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人。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希望按照自己理想的状态去发生的。一旦不能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发展的时候,他们就非常的容易生气。他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先先去有一些举动,在这个举动之后,他们又会考虑很多很多的问题,导致想要达到的程度是比较难的,甚至有的时候可能会鱼和熊掌都想兼得,欲望也是比较多的,很容易因为想要两全其美而让自己陷入到这个进退两难的程度。

白羊座在与白羊座相处过程当中,是很容易玩到一起去的,但是脾气上,都比较任性。所以经常会出现这个吵架和斗嘴的情况,而且两个人又不服输。所以相处在一起,白羊跟白羊在一起更适合当朋友。在工作当中或者生活当中的这种朋友之间的相处会非常的舒服,但是谈恋爱矛盾会非常的多。

今天的视频就分享到这里,点赞关注,还有更多内容。

“全国制霸”,这所县城中学凭什么?

新华社杭州5月17日电 题:“全国制霸”,这所县城中学凭什么?

新华社记者夏亮

承载一代人青春回忆的《灌篮高手》里,主人公们拼尽全力,最终也没能完成“全国制霸”的梦想。而在现实中,浙江省台州临海市回浦中学篮球队却实现了“湘北篮球队”在漫画里未竟的梦想。

没有生源优势,没有资金优势,在名校云集、强手如林的全国高中篮球联赛赛场上,这所来自东海之滨的县城中学到底是凭什么笑到了最后?

5月14日,回浦中学队球员张浩博(右二)在2022-2023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男子组决赛结束后庆祝夺冠。新华社记者 孟永民 摄

一凭“传统”

回浦中学的篮球传统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912年,回浦中学的前身回浦私立学校在临海成立。回浦创始人陆翰文在留洋期间深受“强身救国”思想的影响,回国后高度重视体育工作。

一手缔造了如今回浦中学篮球辉煌的回浦中学原副校长、现回浦教育集团运管中心主任蒋贤俊介绍说,在陆翰文的指导下,回浦从那时起,便将“运动不忘读书,读书不忘运动”作为学生们的座右铭。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回浦便有篮球队。据回浦中学校史记载,回浦室内篮球架建于1928年,是浙江省最早的室内篮球训练场地之一。

时光流转,虽三易其址,但回浦中学的篮球传统始终没有丢。走进回浦中学你会发现,篮球已经成为多数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大课间、午休、放学后,操场永远都有打篮球的学生。

在回浦中学,初中就有篮球选修课。到了高一,学习篮球基本技术、了解篮球的理论知识更是成为每一位学生的普修课。到了高二和高三,虽然也有其他体育项目可供自由选择,但篮球仍然是很多学生的第一选择。

资料图:2011年9月10日,当时的NBA球星卡尔·兰德里在回浦中学传授篮球技艺。孙金标 摄

教学之外,回浦还有各种篮球赛,每年学校还会承办各种省级以上的高水平篮球赛。在浓郁的篮球氛围熏陶之下,学生们潜移默化地有了篮球情结。

网友“在威尼斯看日落的北极熊”说,回浦逆转夺冠后,听到现场的呐喊声,发现自己的手一直在控制不住地颤抖,这让她想起了2017年读高一时坐在体育馆为球队加油时的场景。“现场一边哭一边喊,加油棒都不知道敲坏了几个。结束发现朋友圈太多已经毕业的回浦人在为球队呐喊,这场胜利回浦等了太久,这座冠军奖杯,回浦人与有荣焉!”

二凭“坚守”

要在竞技赛场上有所作为,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往往能够收到显著甚至立竿见影的效果。相比大城市的一些名校,偏居东南一隅的回浦中学先天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资源。

蒋贤俊1982年从原杭州大学体育系毕业回到母校回浦执教的时候,面对的是一支无专门教练、无固定球员、无专业场地的“三无”篮球队。为了重振旗鼓,他只能四处奔走,在全县各乡镇寻找优秀的篮球苗子。

5月14日,易建联(中)为2022-2023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回浦中学队淡厚然(左),雅礼中学队张博雅颁发奖杯。新华社记者 孟永民 摄

回忆起当时被蒋贤俊选上的场景,回浦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康乐颇为唏嘘:“1995年,那会我正在读初三,参加体育中考,他在操场上看到我,觉得我个子蛮高,然后就说可以了,我也没打过篮球。”

就这样“东拼西凑”,慢慢地,回浦中学从临海打到地市赛、省赛、全国赛。在这个过程中,回浦中学在篮球圈里的名气越来越响,才逐步形成了如今以本土球员为班底、陆续引进北方球员、建立梯队的培养模式。

2017年,成为全国高中篮球联赛总决赛常客的回浦中学终于捅破窗户纸,打破了清华附中多年垄断,问鼎冠军。2023年,蛰伏六年,回浦中学男篮再度登顶。

5月14日,回浦中学队球员庆祝夺冠。新华社记者 孟永民 摄

回浦中学的篮球长盛不衰,除了独到的培养模式,也离不开一代代教练员的传承和坚守。被蒋贤俊在田径场上选中的“门外汉”李康乐,后来毕业回到回浦担任初中男篮主教练长达16年。如今,李康乐的学生、“90后”的孙新亮、孙庚,也从他手中接过了回浦篮球的火炬。

“一代代回浦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这也让回浦中学篮球持续焕发生机。”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院长李启迪说。

三凭“精神”

回浦中学男篮自称“戚家军”。

距离回浦中学5公里的地方,就是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前线。历经岁月沧桑,当年抵抗倭寇入侵的“江南长城”仍然矗立。数百年前,戚继光曾在这里布下“鸳鸯阵”,在鸟铳、弓、弩的配合下,一举大败倭寇。自此,戚继光依靠“鸳鸯阵”大破倭寇于台州各地,九战九捷。

从那时起,顽强与坚韧便已刻入临海人的基因。

半决赛从上半场落后到逆转广东实验中学,总决赛从加时赛一度落后清华附中6分到绝杀夺冠;面对这些场上的困境,回浦中学最终都逆风翻盘。“加时赛落后6分追回来,我们靠的是意志力和对冠军的渴望。”赛后回浦中学男篮主教练罗伦说。

5月13日,2022-2023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男子组半决赛中,回浦中学队球员朱柏滔(右)在比赛中防守广东省实验中学队球员丁翰泽(中)。新华社记者 贺长山 摄

小城逐梦,百折不回。

李康乐清晰地记得,今年的这个全国高中联赛冠军是回浦中学历史上第五次全国冠军,而亚军等其他的名次,“掰着指头也数不过来”,“因为在冲击全国冠军的道路上,失败太多次了”。

“莽莽中原逐鹿场,登高感慨长。愿养锋锐歼强梁,蔚为我校光。”1917年,陆翰文写下这首《回浦校歌》;百年后,回浦人依然秉承校训,发扬着回浦精神。

16日,回浦中学篮球少年归来,临海全城相迎。

探索中国上古时期的年表

探索中国上古时期的年表

——《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发布

光明日报记者 韩寒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终于能向整个项目组、向社会、向广大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了。”在科学出版社举行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新书首发式上,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长舒了一口气。

记者见到,这是一本黄褐色的厚重大书,封面上印着西周青铜“利簋”,546页,共计83.6万字。

为了这本厚重的大书,不少人从青春年少熬到鬓髭皆白。于是,这本署名为“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的大书,不仅浸润着200余位专家的年华与心血,更象征着中国学者孜孜以求、不懈探索自身文明历程的态度与精神。

二里头遗址资料照片

久违了,这份答卷

为什么会有“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及这份随之而来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

这要从中华文明的特征说起。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具有独立起源的古文明之一,延绵流传、从未中断。然而,我国古书上记载的上古确切年代,只能上推到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的开端——西周晚期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前追溯就存在分歧。这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古史研究中的重大缺憾。

究竟有没有夏代?夏、商、周三代的分野在什么时刻?千百年来,历代学者不断努力解答这个问题。然而,由于研究材料和手段有限,一些关键点上始终没有突破。

《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科学出版社供图

西周青铜利簋,利簋上面的铭文记载了武王克商的信息。科学出版社供图

“20世纪初,疑古派率先对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史研究方法提出疑问。随后,以田野调查和发掘为特征的中国现古学建立,取代了传统的金石学研究,为夏商周文明的探索开辟了新途径。计算机发明后,天文历算进入了前人无法比拟的快捷精准时代。核物理引进考古学领域后,碳-14测年方法的应用对年代学研究是重大推动。”李伯谦回顾。

据悉,碳元素是生命的基本元素之一。具有放射性的碳-14元素随着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内,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衰变(经过5730±4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当生物死亡后,体内的碳-14得不到补充,只能按照规律进行衰变。因此,根据生物遗骸体内碳-14减少的程度,可以计算出生物死亡的年代。只要获得可靠的样本,就可以推断生物死亡时距今的年代。

随着年代数据校正手段的提升以及加速器质谱法(AMS)的出现,碳-14测年对高精度测量以及对微量样品的测量成为可能。由此,对商周历史纪年分歧作出科学的判断,重估整个中国古代文明的时机来临了。

1995年,系统科学、系统工程及控制论专家,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的宋健倡议,“组织科学界联合研究中国古代纪年问题”。次年5月16日,被列为“九五”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宣布启动。

作为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大型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方法充满了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交织的魅力。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仇士华告诉记者:“研究途径主要有两条。第一条,对传世文献和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进行搜集、整理、鉴定和研究,对其中有关的天文、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计算,推定其年代。第二条,对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址、墓葬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期研究,做必要的发掘,取得系列样品,进行常规法和AMS法的碳-14测年。”

于是,一个统摄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天文学和科技测年等学科的“超级”学术工程诞生了,参与人员是来自全国32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文博单位的200余位专家。

作为一个学术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于2000年结题,并发布了《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给出了西周列王年代、武王克商年份、商代后期武丁以下王年、夏商分界界标、夏代始年等结论。

那么,从“简本”到这本编修而成的“繁本”报告,结题后的20多年,专家们做了哪些工作呢?

“对夏、商前期和西周考古遗址进行进一步发掘,为先周文化和西周考古文化分期和编年提供新材料;建立河南龙山—新砦—二里头—二里岗考古年代序列;进一步深化殷墟甲骨分期研究;校验西周王年和金文历谱。”李伯谦答。

李伯谦回忆,根据简本写就的繁本报告初稿其实出来得很快,但将初稿交付给专家组,根据专家组意见对工程的9大课题、44个专题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补充,“时间就漫长了,大约从2005年进行到了2016年底。”拟出版的报告交给出版社时,时间已是2017年。经过对内容进行全面且精心的核实与校对,科学出版社才小心翼翼地将这本书交给大众。

因此,这份久违了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是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全面综合与总结,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和重要新进展。

穿越历史的迷雾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总目标,是制定出一份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代年表。

具体而言,有四个目标:其一,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包括西周早期、中期和晚期前半段共10个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其二,商代后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其三,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其四,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我们所做的就是穿越历史的迷雾,给夏、商、周的历史与分界划‘线’。”仇士华这样形容。

关于西周,文献记载颇为丰厚,而出土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无疑是划定王年的有力支撑。因此,工程专家们对西周列王在位时间的研究,内容颇为丰富。

关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之后的王年,学术界已有定论。共和之前,含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工程均给出了“拟年长历表”。

其中懿王元年的推定,较有代表性。古本《竹书纪年》有“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记载,学者们认为,“天再旦”是一次日出之际发生的日食,“郑”在西周都城镐京附近的华县。根据现代天文学方法,经对公元前1000—前840年的日食进行全面计算,发现只有在公元前899年4月21日的日食,可以在西周郑地造成“天再旦”的现场。由此,懿王元年被推定为公元前899年。

《史记·周本纪》中有这样一段惊心动魄的描述:“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距武王”“纣师皆倒兵以战”“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

这段描述,便是“武王克商”。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武王克商的年份,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谜题之一。它是商与周的分野,象征着一个王朝的终结和另一个王朝的开始。

先辈学者也曾对这一年份做出探究,所依据的主要是“历术推算”“证诸文献、金文历日”“累计王公之年”“回推天象”等方法,报告中以表格形式列出了44种推断。

“夏商周断代工程”主要依据的,是对丰镐遗址出土器物进行常规及AMS碳-14测年,与此同时,根据典籍记载进行天文推算,最后与青铜上的金文对照,得出最终结论。

丰镐遗址位于今西安市西南郊沣河两岸,是文王迁徙定下来的都城,一直沿用到平王东迁洛邑,作为都城的历史贯穿整个西周。

为了获得该遗址翔实的分期材料,承担“夏商周断代工程”“丰、镐址分期与年代测定”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沛西工作队,在当地进行了多次发掘,其中两个地层为考古学上划分商周界限提供了理想依据。经过对相应地层出土器物进行测年,武王克商之年被限定在公元前1060年—前1000年之间。

专家组在梳理了《尚书》《汉书》《国语》等典籍以及利簋上的铭文中关于武王克商的天象记载后,发现了“岁在鹑火”“岁星中天”等关键信息。根据天文计算逐层筛选,提出了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4年或公元前1027年三个方案。因公元前1046年与西周金文历谱衔接较好,也符合典籍中的多种描述,因此判断,公元前1046年为武王克商之年。

依照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思路,报告中专家组给出了一份“夏商周年表”,三代积年如下: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一定会有质疑,但我们坦然面对质疑。争议本身,也是学术向前发展的标志之一。”仇士华说。

中华文明从未断裂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刘庆柱看来,“夏商周断代工程”极其重要的一环,在于建立了有科学作为依据的夏代基本年代框架。

报告显示: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宫殿、墓葬和青铜冶制作坊,出土了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和骨角器。依据对出土文物进行常规碳-14测年,二里头遗址第一期在公元前1780—前1708年之间,第四期在公元前1557—前1512年之间。

专家组认为,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出土遗物来看,二里头遗址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当为一处都邑遗址,其延续时间,和典籍里提及的“斟鄩”作为夏代都邑的历史相符合。而且,学界对二里头文化是否代表了整个夏文化的发展过程尚无定论。换言之,二里头尚不是最早的夏文化。

依据典籍里关于夏代积年的记载和天文推算,以及对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新密新砦等遗址出土的文物进行AMS碳-14测年,“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夏代始于公元前2070年,终于公元前1600年。

这一结论,是对“夏代是否存在”等质疑的回应。

刘庆柱回顾,国际学界长期对中华文明存在偏见——在19世纪传教士足迹遍布中国时,他们认为中华文明是“西风东渐”的成果;在中国本土发现彩陶器后,他们认为彩陶是域外文明输入中国的成果,直至夏鼐先生证明河南的仰韶文化早于甘肃的齐家文化,彩陶并非从新疆、甘肃输入中原,这种观念才被推翻;在甲骨文发现之前,西方并不承认商代的存在;在甲骨文发现之后,又以没有发现更早的文字为由,否定早商和夏代的存在。

中国现古学百年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对自身文明不断发掘、证实,不断体认的过程,刘庆柱感慨。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因此,建立夏商周年代学“标尺”,于古文明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于建立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而言,意义也不言而喻。

“从现有的知识体系来看,工程使用的方法是科学的,得出的结论是公允的、值得信赖的。”刘庆柱强调。

因为常规碳-14测年、AMS碳-14测年、天文学推算、金文历谱推算、典籍印证等方式相互结合,是多重证据法的运用,是可以重复的,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而可以重复、可被证实或者证伪,正是科学的特征。

“‘夏商周断代工程’,为我们展示了一种科学的方,对中国考古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的建设,起到了好的示范作用。”刘庆柱说。

李伯谦说,他们希望,对夏、商、周文明的研究,能继续深入下去。对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意见,他们给予认真关注。对于新发现、新观念带来的认识上的突破和新的研究前进,他们寄予热切期待。

《光明日报》( 2022年08月24日09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