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出身牛人八字(73年出身牛人八字命运)

君心似我心 2023-09-11 17:02:17 用户分享

“寿有三不过,子孙福气多”,说的究竟是啥意思?

生日,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因为每个人无论是生,还是死,都只有一次。故此,从人性的角度考虑,我们把自己出生这一天当成很重要的日子,也就不足为怪了。从玄学的角度看,还有年、月、日、时四柱的说法。在中国古代,大户人家的孩子一出生,就会让懂玄学的文化人算一下孩子这一生的运程、前途和命运。

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就要给其婚配。婚配时,还要看两个孩子的八字,八字相合,才会得到父母的祝福。八字不合的婚姻,是不会得到双方父母祝福和赞成的。在婚配执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八字不合的婚姻,是很难成功的。

可见,生日对于我们每个人有一种异乎寻常的重要性,就很好理解了。

在如今的社会中,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日也越来越重视。小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家里的大人们就会为他们每年的生日庆祝费尽心思,煞费苦心。孩子长到一百天的时候,要吃百日宴,美其名曰百岁岁。寓意是希望孩子健康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

一周岁的时候,要过一岁生日。十二岁,是一个孩子的大生日,要大操大办,找饭店,发帖子,请亲朋好友来一起过十二岁生日,预示着孩子完成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进入少年时期。

记得小时候,过一岁生日时,家中父母还会给孩子们买一个银锁,银锁下面还有一个很大的云盘,这个银锁会一直戴着。一岁生日时,给孩子戴在脖子里,一直等到过十二岁生日时,这个银锁才会被父母拿钥匙打开。

孩子成年以后,是很少专门过生日的。最多的时候,是父母记着孩子的生日,在某一天,父母会说:“今天是某某生日,咱们做点好吃的吧。”这时,你才会想起,今天是你的生日。

成年人的世界,是没有那么多浪漫的,有的只是努力学习,增长知识、见识。还有更多的,是奋斗。

只有当一个人步入老年时,子女才会想起来给你过生日,当然,这样的生日,已经不被称为生日了,而被称为过寿。

不过,过寿也有过寿的规则和讲究,不能瞎过,更不能乱过。在民间习俗中,寿有三不过。那么,是哪三种寿不能过呢?

一、父母健在,子女不过寿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所谓寿,至少应该是六十岁生日大概才能被称为寿。子女已经六十岁了,按照古代十几岁结婚、现代二十多岁结婚的规定,子女六十岁,那父母至少也应该在八十岁以上了。

假如子女过寿,让父母怎么想,怎么看?父母八十岁了,没有人给他们过寿,而子女却在给自己过寿,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

另外,一个人的寿诞日,正是母亲的受难日。在子女欢天喜地给自己祝寿时,你让母亲作何感想?岂不有点目中无人?作为子女,绝不能只以自己的心情为准绳,不顾及父母的心情。

二、子女没有成家,不能过寿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孝道传承的国度。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抚养他们长大;父母老了,孩子们要供养父母后半生,所谓养老送终。

父母年龄大了,孩子们还没有成家,这自然是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这时候父母为自己过生日祝寿,显然于礼不通。在家里人看来,父母这么做,不像话。在外人看来,也不像个样子。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翻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全都没有成家,父母就要给自己祝寿,会让孩子们觉得这样的父母只顾自己,不管不顾孩子们的生活和感受。这样的父母往小了说,是自私自利,往大了说,就是不配为人父母。

在农村还有一种流传很久的说法,孩子们没有成家,父母就给自己过寿,有两种坏结果,一是对子孙后代不利,二是给自己折寿。

当然,纵观世界上所有父母,中国的父母是最伟大最无私的父母。他们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都是为了养育自己的子孙后代。只要能够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有出息,中国的父母愿意付出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故此,在子女们没有成家的时候,中国的父母是不会给自己过生日祝寿的。孩子们没有成家,他们只会有深深的忧虑,深深地责备自己无能,没有本事没有能力尽快让孩子们成家立业,他们怎么会只顾自己过生日祝寿?

三、七十三、八十四,不能过寿

我国古代一直有一句俗语流传较广:“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也就是说,在玄学理论的引申含义中,这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应该是人生不容易迈过去的两道坎。因此,一个人在这两个年龄段时,需要特别注意,切不可无事生非,给自己带来祸患和灾殃。

许多老人在这两个时间段,有人问他年龄,他们都会有意无意避开这两个数字,本来七十三岁,他可能会告诉你,他七十四岁。他本来八十四岁,他可能会说,他八十五岁了,这就是从主观上跳过这两个年龄段的意思。

四,结论

现代人动不动就拿现代科学说事,来验证古代一些事的真伪。只要不符合科学原理,就统统确定为迷信,这是非常可笑的。

不管上述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符合不符合科学,但既然我们的古人一直这么说,说了几千年,那肯定是有它一些道理的。至少不是空穴来风。你如果认为是迷信,是陋习,不值得相信,那只能随你。

为什么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古人智慧令人叹服

在人均寿命大幅提升的今天,“人活七十”再也不能被称为“古来稀”,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也并不罕见。

但是,有两个年龄,却像是中了死神的魔咒,一直让人惶恐不安,那就是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

中国有句盛行了2000多年的古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七十三和八十四,被中国人视为阳寿的两道大坎,这两个年龄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神秘而恐怖。

如果只是毫无根据的迷信,为什么身边的事实却一再证明,死于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的老人确实比例大增?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说隐藏在这两个死亡数字背后的故事来源和科学依据。

首先,七十三和八十四分别是孔子和孟子的辞世年纪,当然,古人用的都是虚岁。

孔子和孟子被誉为儒家“二圣”,人们敬仰他们,热爱他们,以至于把他们的死亡年纪也赋予了特殊含义。

再加上无论是七十三还是八十四,在古代都是绝对的高寿,所以人们认为,自己能活到“二圣”的年纪已经非常难得了。

虽说七十三和八十四这两个数字的来源有偶然的成分,却并非毫无根据。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生命活动确实是有周期规律的,大致是7—8年为一个周期。

周期的中间为高潮期,处于此年龄段的人免疫力较强,生命力较旺盛;而周期的两端为低潮期,处于此年龄段的人免疫力较差,生命力衰微。

对于周期为7年的人来说,他/她的低潮期年龄就是7、14、21、28直至84岁;对于周期为8年的人来说,他/她的低潮期年龄就是8、16、24、32至72岁。

所以,无论是73还是84,都是处于生命周期的低潮期,再加上此时年事已高,死亡率略高于其他年龄是很正常的。

也许你会有疑问,按照上面的周期数字看,72岁不是应该比73岁更危险吗?其实不然。

首先,周期的两端年龄都是低潮期,72和73都是比较危险的。73更危险的原因可以用八字命理解释——人在73岁和84岁的时候都是犯大凶太岁之年。(虽然笔者不信这个,但还是简单交代一下。)

不过,虽然人在73和84岁的时候死亡率会略有偏高,但这个偏高的幅度并不会夸张到令我们恐惧的地步,只要在低潮年龄段多注意保养即可。

而且,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对于现代人来说,来自73和84的死亡影响要远远低于古人,完全没必要过分惊恐。

同理,对于七八岁的小孩子,也应多注意身体保养,因为他们正处于生命中的第一个低潮期,打好基础很关键。

综上,73和84是古人反复推敲验证的年龄,其中凝结了令人叹服的古老智慧。其说法也确实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但并不需要过分担心,平常心对待就好。

那么,各位读者对“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又有何看法呢?你身边是否有在这两个年龄去世的人?或者,你知道哪些历史名人是在73或84岁时辞世的?欢迎留言探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