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对比八字(万年历八字和推算的不一样)

作茧自缚 2023-07-30 14:27:55 网友分享

属羊2018年运势详解

八字万年历,生活里的好帮手!

透过万年历,深度挖掘八字对应的宇宙规律

八字在汉族民俗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年干和年支组成年柱,月干和月支组成月柱,日干和日支组成日柱,时干和时支组成时柱;一共四柱,四个干和四个支共八个字,故又称四柱八字。

年干和年支,组成年柱,年柱的变化节点是每年的正月初一。

月干和月柱,组成月柱,月柱的变化节点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十二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日干和日支,组成日柱,日柱没有变化节点,而是按照六十甲子循环往复。

时干和时支,组成时柱,时柱也是按照六十甲子往复循环。

八字看上去都是六十甲子的组合,但是意义却大有不同。

时柱和日柱,这两套系统是恒定不变的,六十甲子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始终不变。《黄帝内经》有云: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日六竟”,就是十日(十天干)六次轮回为一个大循环,周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循环一周。六个大循环就是一岁,是360日,日柱循环严格按照这个规律变化。

月柱变化是根据节气,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月干支的变化是以十二节为变化节点,我们称为十二地支(十二月建)与十二月建对应。节气表示的是太阳与地球之间的位置关系,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则是根据北斗所指方向确定,所以月柱反应的是太阳、地球与北斗三者之间的关系。

年柱的变化根据寅月的时间来确定,每年立春为寅月开始,月亮在立春前、或者立春后出现的朔日(就是初一新月),我们中国人称之为春节,为年柱变化的时间节点。

四柱实际上是有其天文学意义的,所以在术数方面的运用,也一定要遵循这样的变化规律。所以日主(日干)和月建(月支)是八字命理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因为日柱的变化以“天十干”为主,而月柱的变化以“地十二支”命名,反应的是两个不同的能量场。

不同版本的黄历的宜忌为何不一样?黄历是不是迷信?

  黄历宜忌不一样带来的苦恼

  中国人历来讲究图吉利、喜庆,特别是挑选结婚的吉日,家住上海三林镇李大妈的儿子今年要结婚,为了给儿子挑选一个“良辰吉日”,李大妈可是没少费工夫。特意到集市上买了一本《狗年运程》,准备给儿子挑个吉日结婚。

  根据这本黄历的内容,张大娘选定10月2日这天给儿子办婚礼。结果在与女方父母沟通时,对方却称这一天“忌嫁娶”。原来,亲家张大娘也买了一本黄历,在10月2日这一天,明确写着“忌嫁娶”。这可让两位亲家犯了难,到底哪本黄历才是正确的呢?两位亲家坐到一起拿着两本黄历一翻,才发现不一致的地方还真是不少。

  名人也有因为黄历闹误会的事,说相声老师侯耀文入葬之日,是请了专人挑的“安葬”吉日。可是弟子郭德纲那天并没有现面,等到5天之后,挑了个“宜安葬”的吉日,才率德云社众人到恩师陵前祭拜,并说入葬那天其实“忌安葬”。大家看的黄历不同,各执一词说对方不懂挑日子。

  不同版本的黄历是怎么来的,应该信哪个?

  黄历相传是由轩辕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最初是用来指导人们如何根据不同的节气、不同的气候特点安排农业生产,后来逐渐衍生发展到日常生活。几千年下来,如同帝王八字(紫微斗数)与民间八字一样,分为宫廷传承和民间流传两脉。

  在宫中为帝王服务的黄历,有专门的天文官“钦天监”观测记录天象并计算和颁布,用于帝王大臣工作生活之参考,因而又称“皇历”。民间流传的黄历,则像八字一样随着时间推移出现各种不同的派别和版本,称为“通书”,又称“通胜”。

  相比较而言,宫廷的版本有观测天象和校正,逻辑严谨,准确度高。而民间的版本非常杂,每个择吉馆都有自己的吉凶宜忌,相互抄袭、谬传滥用者比比皆是,参考度比较有限。至于地摊上所买的书籍,则更是粗制滥造,漏洞百出,不仅毫无参考价值,甚至害人匪浅。

  乾隆四年,钦命庄亲王允禄等官员率钦天监对择吉通书进行一次全面的考订,历经三年完稿。乾隆皇帝将书定名为《协纪辨方书》,意为敬天之纪,敬地之方,是目前内容最完备,理论体系完整,价值最高的择吉官方版本。

  紫微黄历站的黄历,以乾隆皇帝御用的《钦定四库全书协纪辨方书》为基础进行编撰,并参考了其他择吉著作。同时,剔除了古书中过时的迷信腐朽内容和宜忌项目,新增了像买车、买房、安装家电等更多符合现代生活的择吉项目,让黄历这个历史悠久的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今社会,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黄历是迷信吗?如何用好黄历?

  黄历的核心思想,就是希望人们尊重自然,天人合一,按自然客观规律办事,得以事半功倍,趋吉避凶。

  但黄历之所以又称为“通书”,因为是大家通用的,即使再精确,也没办法结合到个体的实际情况,因而更多是大众民俗,而非真正的个体参考。

  因而大家在安排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大事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能够善用黄历锦上添花当然最好,可如果因为害怕忌讳而错失良机,那就得不偿失了。

  总而言之,一本好黄历是人生的重要参考,但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把黄历当成行事的唯一准则,那就变成迷信了。对于老祖宗遗留的文化财产,全盘接受是一种迷信,全盘否定也是一种迷信,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去芜存菁,才能更好地传承,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