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水克火的婚姻(八字中水克火)

隐身守侯 2023-09-13 23:07:42 网友整理

地支相冲的命理取象

一、地支相冲的表现形式

子午相冲、卯酉相冲、寅申相冲、

巳亥相冲、辰戌相冲、丑未相冲。

子午相冲,子中“癸”水克午中“丁”火,同时午中“己”土又克子中“癸”水;

卯酉相冲,酉中“辛”金克卯中“乙”木;

寅申相冲,寅中藏“甲”克申中“戊”土、申中“庚”金克寅中“甲”木、申中“壬”水克寅中“丙”火;

巳亥相冲,巳中“庚”金克亥中“甲”木、亥中“壬”水克巳中“丙”火;

辰戌相冲,辰中藏“癸”克戌中之“丁”、戌藏“辛”克辰中“乙”木;

丑未相冲,丑中“辛”金克未中“乙”木、“癸”水克未中“丁”火、未藏“丁”克丑中“辛”金。

地支相冲,是取地支中正相对的宫位为冲,是地支藏干之间相互战斗的过程。逢冲必生变,变吉变凶需看命局的喜忌而定。

二、地支相冲的命理取象

1、子、午、卯、酉相冲是四正位之冲,吉凶表现也较为突出

子午相冲,

事业方面,主人事变动、职务变迁等;

情感、社交方面,主为情困惑,易生纠葛等;

健康方面,多在心血管以及水灾、火灾出现意外。

卯酉相冲,

事业方面,主环境变动,如出差或异地工作;

情感、社交方面,主背信弃约、易生纠纷;

在健康方面,多主身体易留疤痕或易生肝、胆、肺部的疾病。

2、寅、申、巳、亥相冲是四长生之冲,冲力较前者相比要相对弱一些。

寅申相冲,

事业方面,主工作变动、工作性质变化;

情感、社交方面,易冲动、急功近利;

健康方面,多在肝胆、肺、头部、筋骨以及神经方面出现疾病。

巳亥相冲,

事业方面,主工作变动、工作性质多走动;

情感、社交方面,易心烦意乱、是非口舌;

健康方面,易出现心脑血管以及泌尿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3、辰、戌、丑、未相冲是四墓库之冲,墓库中的藏干都是财、官、印,因而最喜相冲。

辰戌相冲,

事业方面,主环境变动、职业变动或购置房产等方面的信息;

情感、社交方面,易出现官非、诉讼;

健康方面,多表现在脾、胃、肾、皮肤等方面的疾病。

丑未相冲,

事业方面,多主工作变动或居住地变动、事业易生阻逆;

情感、社交方面,主为人不善言辞,朋友不多;

健康方面,多在皮肤、脾胃以及心脏等方面出现疾病。

当命局中碰到地支相冲时,需结合日主的喜忌来判断其吉凶,喜神被冲则凶、凶神被冲则吉。虽说地支相冲的吉凶表现明显,而当八字中子、午、卯、酉或寅、申、巳、亥四字全见的时候,反而成大格,不以相冲论(辰、戌、丑、未四见为四合)。

中医五行的相生相克

五行之间,以季节为序,相资生、相养助、相促进,这叫五行的相生,也就是《春秋繁露》所说的“比相生”。春季木气的展放,为夏季火气的上升创造了条件,叫木生火;秋季金气的内收为冬季水气的潜降提供了前提,叫金生水;火气升至极点,必将停止上升而转为稳定,叫火生土;长夏土气的平稳,随着秋季的到来,则将转为金气的内收,叫土生金;而冬季水气潜降,生机闭藏,则为来年春季木气的疏泄展放蓄积保存了能量,这就是水生木。

五行之间,以季节相间的次序相制约、相抑制、相克制,叫五行的相克,也就是《春秋繁露》所说的“间相胜”。如木气的展放,抑制土气的过度平稳,以防其壅实内收倾向过早出现,叫木克土;土气的平稳,可制约水气的过度潜降,叫土克水;水气的潜降抑制着火气的过度上升,叫水克火;火气的上升,抑制着金气的过度内收,以防其过早沉降,叫火克金;金气的内收,制约着木气的过度展放,叫金克木。

诚然对五行生克的解释,也有从五材之间的关系来论述的。如《素问· 宝命全形论》说:“木得金而伐,水得火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又如《五行大义》说:“木生火者,本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 … ”等等。表面看来,很是机械,甚至十分牵强,但从《素问》所言“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来看,应是以五材之间的关系来代言五行的生克规律。

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里说得十分明白:“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黄氏所说的“气”,就是指气的运动,“质”则指具体的材料或物质。故黄氏进一步说:“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气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掺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也。”虽然在有些细节上和前面的解释有所不同,但精神是一致的,皆是从气的运动形式之间的养助、制约关系来认识五行生克的本质。

五行之间,有相生则不至导致某行的不足,有相克则不致造成某行的太过。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制化,从而保证了一年之中气机变化的稳定状态。只有这样的稳定状态,经过几十亿年的氤氲衍化,才化育了万紫千红的生命世界,所以所有的生命都被打上了五行的烙印。于是植物有了生长化收藏的生命节律,动物有了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树木、马牛羊的牙齿、鱼的鳞片、乌龟背壳上的年轮,甚至南极洲冰层上的年轮,无一不是五行的杰作。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把五运也就是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伤寒卒病论集》说:“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尽管有人认为这段话可能是衍文,不一定是张仲景的原话,但肯定不是现代人的话,可见古人显然没有把五行当作地球上的5种具体材料、物质或元素,而把五行看成是化育和支配万事万物的气的运动规律,甚至称其为“五常” 。

由于五行学说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观点,甚至在运用五行对自然界以及人体脏腑器官的分类上,出现不同的认识,这完全可能并且客观存在,而且是可以理解的。何况道家、丹家、兵家、儒家、堪舆家,根据各自学派之所需,对五行学说进行附会改造,这也都是历史事实。但是,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原本是古代人类研究天地大自然气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说,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运动规律的古代自然科学学说。中医学是依据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来预防和诊治疾病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