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的八字命盘(高考状元八字有什么特征?)

简单的爱 2023-09-12 18:24:48 网友投稿

揭秘!您是否算过命?为什么算命先生说的那么准

在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都经历算命,那为什么算命这一行如此盛行?这些大师真的能预测未来吗?其实不是,真正改变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心态。

在赵本山的小品《卖拐》中,展示了一个骗子施加心理暗示的典型卖者利用了买者对自己健康的关切,让他着急,而当买者反复说明自己腿“没病”时,骗子就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说辞,让他感觉腿“不正常”。随着每种说法的奏效,本来就存有疑惑的买者自己不知不觉也会越来越感觉自己的确是瘸了。在他正不知所措时,骗子再抛出一个非常简单的解决方法拄拐,随后顺利地把拐卖了出去。

赵本山小品

生活中,也有很多骗子善于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行骗。骗术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暗示。骗子施加骗术的时候是有意为之,而被骗者接受时却往往是无意识的。也就是说,被骗者在与骗子交锋的时候,一开始心理是一种毫无防备的状态。

这两天,高三学生小胡心情很沉重,因为已经复读了一年的他即将第二次参加高考。父母担心儿子再次名落孙山。邻居的一个热心的大婶说:“你可以去找算命先生算算吉凶。我知道一个算命的先生,算得可准了。上次我女儿中考的时候,就是让他算的。”

父母一听这么神奇,就决定带着小胡去问问,于是带他去大婶说的那家算命公司“咨询”。经过预约,胡先生和儿子去了趟公司。报完儿子的生辰八字后,老板打开一个电脑软件,算出了他的“八字命盘”随后把命盘交给了一个“易学大师”。“大师”算了一会儿就开始摇头说小胡这10年的“大运”不大好,要到下一个10年才能发达。今年的考试运也不尽如人意,只是稍强于去年,应能考上大专;但明年的工作运却很好,可以考虑工作。最后,胡先生付了200元钱,带儿子黯然离去。

高考

虽然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科学,高扬理性的社会,但是各种各样的算命学说依然层出不穷。高考、就业、婚丧嫁娶选日子,都要算一算,挑一个黄道吉日。算卦的人,从没读过书,没见过世面的人,到知识分子、专家教授,各色人等,不ー而足。国外迷信算卦的人也不在少数。

为什么算命这一行业如此盛行?难道算命的方法也包含着合理的因素?

其实,这跟心理学有很大的关系。算命之所以准确,是因为我们受到了心理暗示的作用。

与此相类似,著名魔术师费尼尔司・泰勒・巴纳姆曾经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这一效应后来被心理学家总结如下:人们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针对这种效应做过一个实验。

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后,让参加实验的人从他们的自我评价及一份笼统的人格描述中选出真正符合自身性格特征的一份,结果所有参加实验的人都认为那份笼统的人格描述对自身性格特征的描述更加准确!这项研究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倾向于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而能够准确地揭示一个人的性格描述却很难引起人们的赞同。

根据这个效应,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实:人们平常总认为自己很了解真实的自己,而且也相信自己能够对自己的处境进行正确的判断,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人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或暗示,往往以外在的标准去判断和衡量自己,因此常常导致对自身的认识不准确如,当你和朋友一块从煤矿里面出来,然后你看到你的朋友脸上有块印,于是你也下意识地摸摸自己的脸,想知道脸上是不是也一样,即使你不曾摸过一点煤渣。这就是因为朋友脸上的印给了你影响或暗示,使你对自己的认识有了偏移。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明朝末年,有三个秀才一起结伴进京去赶考。在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个算命先生,因此三人就请教那位算命先生,三个人此次考试的结果如何。算命先生用手指掐算了半天,在三人面前伸出了一根手指晃了晃,弄的三人一头雾水。有个秀オ问道:“这是什么意思?”算准命先生说道:“天机不可泄露。”三个人见问不出来,也就只好走了。考试完以后公布成绩,三个秀才全部考中。于是秀才们都说算命先生非常厉害,算得太准了。

实际上,算命先生的一只手指可以有多种含义,既可以表示“一起中了”,又可表示“一起不中”“只有一个不中”或“只中一个”,三个秀才会出现的四种情况都包含其中了。因此,无论三个秀才最后的考试结果怎样,算命先生都会蒙对。如此看来,算命先生只是另外一个巴纳姆先生罢了。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自己并不了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于是我们更倾向于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正因如此,每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迷失在环境当中,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这也许就是算命术大行其道的原因。

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认识自己有多么的重要。唯有自知才能认清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扬长避短,使自己在社会中更好地赢得一席之地。但是,社会中也存在这样一个事实:人难有自知自明。所以有很多人经常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也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他们常常在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或人生道路上感到迷茫所以会常常伫立在十字街头徘徊。

心理学家提示:往往倾向于将别人的言行当作自己行动的参照极易受到身边信息的影响与暗示,这样的人最容易被别人所利用。在生活中,要学会认识自己,而不要把自己的未来托付给别人虚无缥缈的判断。

清朝末年,一考生仅写八字即高中状元

自打隋朝开创科举制以来,有无数的寒门子弟寒窗苦读几十载,就是为了能够一举考取功名,实现鲤鱼跃龙门的宏愿。十几年的心血就在一朝考试,所以要拼尽全力展示自己的所有水平,这样才有可能被选中金榜题名。但是有些另类,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还能引起关注。咱们今天要讲的科举状元就是这样的人。此人名叫骆成骧,四川资中人,清朝光绪年间,仅凭八个字就获得了光绪帝的青睐,成为新科状元。

骆成骧

骆成骧自小丧母,从7岁开始就和父亲相依为命。然而,骆成骧的父亲并不是一个有能耐的人,所以家里越来越穷,最后没办法,骆成骧就被送给一家姓骆的人家做养子。这家人可比骆成骧的生父要好很多,而且骆成骧养父十分重视教育,花大价钱供他上学,还把他送到当时著名的锦江书院,希望他能够学成归来光宗耀祖。骆成骧在养父母的栽培下,刻苦勤奋,努力学习,后来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张之洞筹办的尊经书院,尊经书院是四川近现代高等教育的源头之一,倡导的是“经世致用”的思想。骆成骧在这里学习了很多济世治国的知识。

光绪帝

1893年,骆成骧一举获得举人考试的第三名,然后全力备战,准备最后的会试,也就是状元的考试。但是天不遂人愿,隔年的考试骆成骧没有考中,直到两年后,他才又获得了殿试的资格。在殿试时,骆成骧对答如流,文思泉涌,很快就答完了试卷。这时还有很多的空闲时间,此时的骆成骧想起国家现状,心有所感,就在试卷上大笔一挥,写下了“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的8个大字。后来,光绪皇帝查看试卷,一眼就看见了这8个大字,当时就被骆成骧忠君爱国的深厚感情所感动,觉得遇到了知己,也遇到了真正体恤自己这个皇帝的好臣子,于是钦点骆成骧为新科状元。

慈禧太后

骆成骧仅凭8字就能成为新科状元,也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关。当时正是清朝末期,原本强盛一时的大清朝已经没落,外国列强对中国这块宝地虎视眈眈;再加上慈禧太后对朝政把持,对于光绪帝来说,这个皇帝做的是内忧外患,再加上自己的政策不能推行、想法不能实施,空有一腔抱负想做个好皇帝而不得。于是,这“主忧臣辱,主辱臣死”8个大字,对光绪帝来说是直戳心窝,引起共鸣,这样骆成骧自然能够被皇帝引为知己良臣。

骆成骧书法

可惜的是,骆成骧虽然凭借这八个字一举成名,但是当时的大清朝早已开始走下坡路。所以尽管后来他做官时一生清廉,为国家呕心沥血,但是因为天下大势不可改变,光绪皇帝又是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在朝廷说话没有分量,所以骆成骧并没有被清政府重用,他的名字到现在也鲜为人知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