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土功成(火土功成的条件)

倚势凌人 2023-07-27 22:57:24 网友整理

五行分阴阳,合为五行之神

金神——金分阴阳一个是庚金,一个是辛金。庚金为阳金,辛金为阴金,庚为斧钺之金,庚金带煞,刚健为最。得水而清,得火而锐。庚金乃天上之太白,带杀而刚健,庚为阳金。辛为首饰之金,辛金软弱,温润而清。畏土之迭,乐水之盈。能扶社稷,能救生灵。热则喜母,寒则喜丁,非珠玉之谓也。凡温软清润者,皆辛金也,辛金珠玉性通灵,最爱阳和沙水清;成就不劳炎火煆,资扶偏爱湿泥生,水冷金寒要丙丁;坐禄通根身旺地,何愁厚土没其形。辛乃阴金。申、酉、戌月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五色金也,黄为之长:金者五色,黄金、白银、赤铜、靑铅、黑铁。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刚柔相伤,火烂销金。 少昊氏以金德王,故号金天氏,四柱神煞之一。 金神者,为太白之精、 白虎之神,是岁中的恶神,分为天金神和地金神两种。冲犯天金神,有大灾祸降临;冲犯地金神,会遭受小灾祸。金神的位置要依据五虎遁表来判定。天金神指各旬与庚辛相配的地,金为少阴之气,五行神之一金神

水神——水有阴阳之分的,一种是柔中带刚的壬水,另一种是柔弱至极之葵水,壬为江河之水,大海之水,滔滔江河之水,奔流不息,最喜欢阳土(戊土)作为堤岸来控制水流,畏惧阴木(乙木)盗泄水气。它的相同象在天是云,在地是沼泽、湖泊、河流,壬称为阳水。癸为雨滴之水。癸水是温柔、缓慢的水,有清有浊,散布于天下四方,有滋润万物的德行,帮助土壤运化之功德。在天是雨露,在地是清泉水脉,癸称为。亥、子、丑月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水,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者万物之准也,诸生之淡也,违非得失之质也。是以无不满无不居也,集于天地而藏于万物。产于金石,集于诸生,故曰水神。莫不有水焉,不知其所,故谓之神也,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一生万物,万物之始,水蕴万物,水沐春,在北方,水为太阴之气,五行神之一水神

木神——木分阴阳。甲为阳,大林之木,有参天之势,其性坚质硬,为栋梁之材;乙为阴,花卉之木,有妖艳大地之美,其性柔质软,情满人间。甲为栋梁之木,甲木是十天干之首,主宰四时,生育万物。它的相同象在天是雷或龙,在地是梁或栋,甲木是干枯的木,就容易生火,火旺那么木必然焚灭,所以有灰飞烟灭的隐患。而且午属于离火,火依赖木生,木是火的生母,火是木所生的子,子旺母必然衰。所以甲木死在午,甲为阳木,乙为花果之木,乙木个性纤柔,巧忍,喜执拗,能有极强的容忍力和变通力。乙木最重要的是有一块可以盘根的泥土,有水及有太阳,便可以生得很好。因此太阳的丙火及雨露的癸水,三春乙木,支合寅卯辰透甲为上格,乙木阴柔,无用财官之法。春怕水旺阴湿,夏怕火土旺散气,秋怕合庚,冬怕水冬漂泊。乙为阴木。寅、卯、辰月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为春之神也被称木神,木为少阳之气,五行神之一木神。

火神——火分阴阳,丙火为阳,其性质是热烈的;相对的,丁火为阴,其性质是柔和的。丙为太阳之火,丙火堂堂皇皇于天下,普照六合;它的相同象在天是日和电,在地的是炉和冶,丙火猛烈,欺霜侮雪。能煅庚金,逢辛反怯。土众成慈,水猖显节。丙乃纯阳之火,其势猛烈,欺霜侮雪,有除寒解冻之功,丙称为阳火。丁为灯烛之火,丁火,十天干之一,属阴火。丁火需甲乙木来生旺,丁火柔中,内性昭融。抱乙而孝,合壬而忠。旺而不烈,衰而不穷,如有嫡母,可秋可冬,是万物的精华,有离火文明之象,丁为阴火。巳、午、未月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火为太阳之气,五行神之一火神。

土神——天下之土就分为两种,一种是戊土,另一种就是己土。戊为城墙之土,戊土承接天地混沌之气,戊土固重,既中且正。静翕动辟,万物司命。水润物生,火燥物病。若在艮坤,怕冲宜静土尽管四季、四方之交各有所旺的时、地,但土的本气却是“长夏”夏季将过未过的时候。这时候的土得火余气相生,最是厚实,所以土的长生运程以火为基准,随火而旺。大地之土厚载万物,聚于中央,散于四维(四方、四季之交)。它的相同象在天是雾,在地是山,戊称为阳土。己为田园之土,万物变化而生长。己土的长生运程与丁火完全一样,土尽管四季、四方之交各有所旺的时、地,但土的本气却是“长夏”——夏季将过未过的时候。这时候的土得火余气相生,最是厚实,所以土的长生运程以火为基准,随火而旺。阳土随阳火,阴土随阴火。己土就象征着田园,河边的湿土,是肥沃的,温润的,而且伸缩自如的。己为阴土,辰、未、戌、丑,单个而言都属土,吐生万物,土地为四方土,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在中央,土为阴阳杂气,五行神之一土神。

天文历法说《周易》之63:周易中的卦爻辞起源-上古历法月令

“诗”,是怎么来的?

从名字看,“诗”和“时”原本都写作“寺”——从战国时期的竹简上我们可以看到,“四时”写作了“四寺”,而“诗”也写作了“寺”。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诗与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呢?

没错!而且《周易》的卦爻辞,与诗一样,都有着极大的“时义”。

一、《七月》之诗

在《诗经》中,《七月》是最为明显的一首与“时”有关的诗。

诗中说“七月流火”,说的是夏历七月孟秋的傍晚,东宫青龙的大火星已经西偏,苍龙即将入地。

诗中说“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又说“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又说“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种种记载,无不准确地反映出当时的天象物候。

后世学者将此诗与《夏小正》对比,发现多有吻合之处。

而《夏小正》,正是我国最早的月令历法。

七月流火,苍龙西潜

七月流火

二、月令与采风

《诗经》中的诗,据说大部分都来自采风。

采风如何采?《汉书》里面是这样记载的:

“孟春三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汉书·食货志》

《说文解字》也说:“古之遒人,以木铎记诗言。”

自古以来,负责采风之人,手里都要摇着木铎。

巧的是,在宣传月令的时候,宣令人手里也要摇着木铎。郑玄就说:“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使明听也。”

用木铎来宣传月令,古籍多有记载,比如

《礼记》所说的:

先雷三日,奋木铎以令兆民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礼记.月令》

《周礼·秋官》也说,司烜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 。

因此,木铎的作用,与月令分不开。

这也意味着,采诗人通过木铎所采集到的“风”,实际上也与月令之“时”有关。

三、讽、颂、繇、谣

古代的月令,又称时训、时儆等,它们都是一些比较易于成诵的诗句,很可能大多来自于民间的歌谣谚语,也有一部分来自于专业的人士,最终经过王室乐师的整理加工后,再推广至民间。

比如《国语》中记载,单襄公路过陈国的时候,看到当时的人们不遵守月令,就引用了一大堆典故来感慨陈国的人不守先王教训:

《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

《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

《时儆》曰:“收而场功,待而畚梮,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

单襄公所引的这些句子,与《七月》诗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实非常相似。

也就是说,最早的诗,很可能就是时训月令一类的民谣。

比如今天民间至今流行的数九歌,亦是此类: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这些时令谚语,被采风人称为“风”,实际上就是“讽”——风与讽古相通。

讽,就是诵,《说文》曰:“讽,诵也。”诗,也叫做“诵”。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诗·大雅·烝民》

诵,又与“颂”字相通——巧的是,古代卜筮所用的占辞,就叫做“颂”。

太卜掌三兆之法:一日玉兆,二日瓦兆,三日原兆。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其颂皆千有二百。——《周礼》

民谣也同样是出自月令,大多与天文历法有关:

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左传》

巧的是,古谣字又作“繇”,而《周易》的卦爻辞和一些卜筮之书的占语一样,在《左传》中都称作“繇”。

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其繇曰‘利建侯’

其繇曰:‘士刲羊,亦无亡也。女承筐,亦无贶也。西邻责言,不可偿也。《归妹》之《睽》,犹无相也。’

由是可见,《周易》的卦爻辞和《诗经》中的很多诗句一样,都有着天文月令方面的来源。所以,《彖》的作者才会在解读《周易》的时候,反复感叹“易之时义大矣哉!”

可惜的是,《周易》卦爻辞中的“时义”,已经被淹没太久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