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日(癸卯日柱女命)

旧事重提 2023-09-01 23:43:59 网友分享

(星空有约)农历癸卯兔年“闰二月”,全年共有384天

新华社天津1月1日电(记者周润健)2022年已经过去,崭新的2023年开始走来。天文科普专家介绍,公历2023年为平年,2月有28天,全年共有365天。即将到来的农历癸卯兔年为闰年,全年共有384天。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公历和农历各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历法规制。公历每4年设一闰年。通常情况下,凡公历年数能被4除尽的年份为闰年,2月有29天;除不尽的年份为平年,2月有28天。2023年不能被4除尽,所以是平年,共有365天。

农历是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依据,一个朔望月为一个月,约29.53天,全年一般是354天或355天,比公历年(也称回归年、太阳年)的365天或366天少了11天。

为了使农历年的长度和公历年的长度接近,古人采用增加闰月的方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全年一般是384天或385天,叫作闰年。这样一来,19个农历年和19个公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

至于闰月具体安置在哪一个月,这和二十四节气的“中气”有关。二十四节气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两者相间排列。加闰月的规则是每个月中,凡含有中气的算正常月份,不含中气的就算上一个月的闰月。农历癸卯兔年的“闰二月”没有中气,所以就是上一个月二月的闰月。

记者在天文年历上看到,由于被安排了一个“闰二月”,农历癸卯兔年全年共有384天,从2023年1月22日开始,至2024年2月9日结束。

农历癸卯兔年天数较多,还使得这个农历年出现了两个立春的历法现象,即“一年两头春”,也称“双春年”。统计发现,19个农历年中有7个年头是“双春年”,有7个年头是“无春年”,其余的5个年头是正常的“单春年”。

“‘双春年’和‘无春年’都只是正常的历法现象,与吉凶祸福无关。”赵之珩强调。(完)

趣说“癸卯年”

2023年1月22日(正月初一)进入中国农历癸卯年。有人说,2023年的癸卯年是千年遇一回。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有三个不寻常之处:双春年、黑兔年和闰二月。下一次再出现如此年景则是在3283年了,可谓千年等一回。

双春年,即一年中有两个立春日。第一个立春日是在农历癸卯年的正月十四日;第二个立春日则是在农历癸卯年的腊月二十五。造成双春年的原因,是历法“阴差阳错”所致。阳历是按照太阳的运行轨迹计算的,而阴历是按照月亮的盈亏变化规律制定的。这样阴阳历就出现了偏差,于是就产生了 “双春年”的独特现象。民间有“双春双喜”之说,就是说双春年是吉利的,人们往往会选择在这一年娶妻嫁女。谚语说:“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年。”还有谚语说:“一年打两春,黄土变成金”。因为立春后阳气上升,象征着勃勃生机,预示着丰收的年景。谚语说:“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一年内两个立春节气,风调雨顺,田地里的农活多,耕牛都去劳作了,牛栏自然是空的。谚语又说:“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年初和年尾两个立春,冬季会比较寒冷,古人御寒多用皮衣,所以带毛的皮草特别贵。当然有的地方也有谚语说:“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就是说双春年春天时间要长,暖和的天气比较多,容易出现暖冬。这些现象都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景而言,不可一概而论。

黑兔年。古代历法以天干、地支相配而成,形成六十循环的纪元法,故而称之为“干支历”。干支历是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又称为“四柱”。“癸”是天干之一,“卯”是地支之一。五行中的 “癸”属性为“水”,传统文化中“水”代表黑色,“卯”即兔,所以癸卯年又称为“黑兔年”。谚语说:“黑兔来送财,黄牛起不来。” 古人用水比作财,黑兔年即水兔年,自然也是财年。财年必是丰收年,农事繁忙,耕牛自然累得起不来。有谚语说:“明年迎水兔,春秋不见天。”水兔年会迎来长时间的雨水天气,春秋两季降雨比较多,阴雨连绵,所以很难见到干燥的土地。

闰二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两三年置一闰,以此来保证每年农历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往后的月份也与节令相一致。谚语说:“双春闰二月,春寒逢秋旱。”双春年加上闰二月的年份,当年可能有“倒春寒”,出现春天比较寒冷、秋天比较干旱的情况。民间还有“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的说法。在一些地区民俗中,逢闰年闰月,儿女要给父母买双鞋,以报哺育之恩,祈求父母身体健康、福寿延年。这也是中华民族孝敬老人的传统文化的体现。

“虎奔千里展雄风,兔进万家报吉祥。”兔,作为祥瑞之物,必将在癸卯之年呈祥献瑞,给人民带来好运喜气、幸福安康!

“宁品读”专栏投稿请发至shcnwx@163,并注明姓名、联系电话,一经发布,稿费从优。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作者:郑学富

编辑:廖且为、张 理

癸卯兔年“一年两头春”!属正常历法现象,对生活不会产生特殊影响

辞“虎”迎“兔”,农历癸卯兔年到来。由于存在闰月,这一年是闰年,一年中将会出现两个立春节气,即“一年两头春”。

2023年1月22日进入农历癸卯年,到2024年的2月10日将迎来下一个农历新年——甲辰年。细心的公众会发现,农历癸卯年包含了两个立春节气,即癸卯年的正月十四立春(2023年2月4日)和同年腊月二十五立春(2024年2月4日)。民间称这种现象为“一年两头春”,也称“双春年”。

“一年两头春”是中国农历历法中闰年时出现的现象。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解释说,目前国际通用的公历和中国的二十四节气都是依据太阳运行规律,即回归年编制的,所以立春节气在公历年中的日期基本固定,绝大多数年份为2月4日,个别年份为2月3日或2月5日。因此从公历来说,不论是平年365天还是闰年366天,每年都会出现一次立春节气,24个节气也都只出现一次。

而农历是按照月亮朔望变化编制的,一年的天数是354天或355天,比公历一年的天数少11天左右,这样“经年累月”就会产生非常大的“时间差”。为了解决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调节问题,我国智慧的古人在每19个农历年中增加7个闰月,即19年7闰,闰月所在的年份称为闰年。闰年一般是384天或385天。

由于农历闰年一年的天数多于公历一年的天数,就可能会出现农历闰年一年中有25个节气,年初一个立春节气,年尾一个立春节气。即将到来的癸卯年就属于这种情况,这一年为闰年,有个“闰二月”,全年共有384天。

相对于“一年两头春”,还有“无春年”和“单春年”,即在农历的一年中没有立春节气或只有一个立春节气。

杨婧表示,“一年两头春”每隔几年便会出现一次,是正常的历法现象,对自然气候和季节没有影响,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更不会产生特殊影响。

转自 | 新华社

来源: 上海法治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