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通天地门户(通天八字app)

听梦的风尘女 2023-08-13 03:41:47 网友分享

易经中的“山泽通气”是什么意思?没想到,和这两个特殊方位有关

易经系辞中,关与八卦的方位有这样一段描述:“天地定位,雷风相搏,山泽通气,水火不相射”,今天我们就其中的“山泽通气”好好聊一聊,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意思。

山、泽分别是八卦中的艮卦和兑卦,在八大象中它代表山和泽,兑在东南,艮在西北,这是它们的先天八卦方位,这两个方位很特殊,今天我们就从它们的特殊方位来解释一下,易经中的“山泽通气”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山海经》:共工触不周山,使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不满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不周山就是昆仑山,传说是支撑天地的柱子,中有大绳子连接天地,就是\"地维“,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西北方撑天的柱子被共工撞折了,地上的大绳子也断了,再也拉不住上方的”天“了,于是西北方不断上升,太阳移到了西北把那儿烤成了不毛之地,你想,大地本来是一个平面,现在西北翘起来了,那东南肯定会下降啊,地面上水全都涌向了东南方,于是,那儿成了鱼米之乡。

虽然这只是神话传说,但是,我们也能从中看出这两个方位的特殊性,此动则彼动,双方是相连的,晓生觉得从这个方面来说,”山泽通气“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天罗、地网

如果把八卦方位和地支相结合,我们会发现,西北为地支戌、亥的方位,东南为地支辰、巳的位,这两个方位在八字命理中被称为天罗、地网,是《渊海子平》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难道这是巧合吗?我觉得不是,这充分说明这两个方位很特殊,而《渊海子平》等书籍是把这两个方位结合在一起来说的,那和八卦相结合的话是不是从侧面证明了”山泽通气“呢 ?

三、和乾卦、坤卦的关系

我们知道在先天八卦中是”天地定位“,乾卦在上,坤卦在下,乾卦逆转下一个是兑卦,坤卦顺转下一个是艮卦,我们再看看这四个卦的卦象,乾卦上爻动得到兑卦,坤卦上爻动得到艮卦,而上爻是我们说的外部条件,就是说乾坤两卦外部发生变化得到了代表山、泽的艮卦和兑卦。而我们还知道乾为父,坤为母,那乾卦和坤卦按前面说的那种特殊顺序变化得到了艮和兑,那得到的这两卦是不是有特殊关系呢?是不是能说明”山泽通气“呢?我觉得这个值得探讨一下。

四、西北为山林,东南为水乡

西北为我国山林,我国的山脉大部分在西北地区,而东南地区水量充足,是我国的”鱼米之乡“,也被称为”水乡“,那大家知道东南地区的水是来自哪儿吗?全部来自我国西北地区,而西北地区的水,大部分也是汇聚到了我国东南地区,最后通过黄海和东海流入太平洋,这样来说话”山泽通气“是不是就说得通了?晓生觉得这样来解释还是比较合理一些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山脉是大地的气口,大地通过山体来呼吸,经常有些又大又深的山洞,洞口会出现水雾状的气体,据说那就是大地在呼吸,这个没有科学依据,我们只当个茶余饭后的谈资就好了,不过,晓生觉得”山泽通气“,这儿”泽“应该不单指地面上的湖泊、水流,还应该包括地下水,地下水都在岩层中,而岩层和山体是一体的,也就是说水在”山“中,这更能说明”山泽通气“,古人在那个年代就能认识到这一点,确实挺了不起的。

易经中的“山泽通气”应该和它们所处的东南和西北这两个特殊方位有关系,以上只是一家之言,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更好的见解,欢迎讨论。

如果你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晓生会定期更新,你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清朝正黄旗人都有通天纹,通天纹是什么,为何古籍说通天纹开不得

通天纹,按照相学的解释,是传说中百年难遇的大富大贵手相。如果有人好奇问起,大多相士或者算命先生会指着手掌中间的部位,从腕部沿着手掌一直划向中指,然后说,如果这里有一条清晰的纹路,那便是传说中的通天纹了。

有人把通天纹和正黄旗联系在一起,说清朝正黄旗人都有通天纹,显然是没有任何根据的。那么这种可以一个旗几十万人“都有”的通天纹,到底是什么呢?

此通天纹,非彼通天纹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正黄旗。正黄旗是清代八旗之一,最早起源于女真的狩猎组织,努尔哈赤起兵以后,随着人员的不断扩充,用不同的颜色来整顿编制,就有了四旗到八旗,再到蒙八旗、汉八旗的发展进程。最早的八旗是平等的,直到顺治年间才有了上三旗下五旗,目的是加强皇权控制。

八旗并不是按血缘划分的,严格说起来,满八旗囊括了满族所有姓氏,单以正黄旗而言,就有爱新觉罗在内的好几十个姓氏。八旗是清廷的军事组织,就算遗传基因再强大,也没法传染到别家的后代去。

再说通天纹。通天纹说法的发酵,源自一次公交车上的不文明事件,但以当事人对北京的认识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情况而言,恐怕她对通天纹的理解也是存在错误的,因为额头上会出现的只有皱纹,都是由于经常做同一个表情造成肌肉组织被破坏而形成的。

以字面意思理解的话,额上的通天纹就应该跟手相中的一样,是竖纹。再对于手掌直通中指的部位,对应的应该就是眉间纹。那么,这个额头上的通天纹,其实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的眉间纹,确实是直至天灵盖,区别就是一竖,还是两竖,或者更多。

眉间纹的形成,跟皱眉有直接关系,经常愁眉紧锁的人,一定会形成眉间纹,对着镜子皱眉的话,可以看得很清楚。

而大清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的画像上,疑似有明显的眉间纹,这应该就是“正黄旗有通天纹”的所谓实例吧。

但努尔哈赤虽然是清太祖,却没有享受过大清皇帝待遇,他的一生过得着实不易。

由于母亲早逝,少年时很受继母欺压,青年时带着弟弟自力更生养活自己,率众起兵之后一直在四处征战,最后还在与大明的战斗中受伤,遗恨而终。

眉间的所谓“通天纹”,应该就是整日愁眉不展,为生计发愁,为国事焦虑而造成的吧。

这样的“通天纹”,既不能代表生活富足,更不能预示身份尊贵,只能作为后金开创过程的见证,向他的后人展示那是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罢了。

古籍说通天纹开不得?

通天纹在手上还是在额上其实都不重要,只要没有拿著名人物的某些特征来对号入座的想法,“通天纹”就只是一种普通纹路。任何著名人物的成功,跟他的生活环境、成长过程、心性品德,以及知识储备和所遇到的机会,都是密切相关的。

著名人物、成功人士的特征会被记住,是因为他们成功了,而不是因为拥有那些特殊的印记就能让他们成功。

只不过,成功的过程并不轻松,也不是谁都可以复制的,但随着他们的成功,代表他们与众不同的特征就会被放大,更容易被记住。

以努尔哈赤为例,作为后金的建立者、大清的奠基人,额上的皱纹作为他的明显特征被画下来,是因为清朝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取得了胜利。但他的“通天纹”、生辰八字、手相和面相,都只是他的特征,大清的胜利可是他和他的子孙经过漫长的斗争才拼到的。

过分方大特征,却忽略了这些特征被记住的原因,用一个专有名词来形容叫“本末倒置”。

而且因为努尔哈赤有“通天纹”,就以点概面说正黄旗人都有通天纹的话,对正黄旗中其他姓氏,以及其他旗中的爱新觉罗氏来说,是不是也应该给个足够合理的解释呢。

至于有古籍说通天纹开不得的说法,就更值得怀疑了。哪本古籍说的,在什么情境下说的,是哪种“开”法都不清楚,只是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实在不能说明什么。

而对于“通天纹开不得”的后果,完全可以有正反两个方面的猜测,因此不具备参考价值。

首先,古籍并不等同于经典,有价值且被流传下来的才能称之为经典。书都是人编写的,如果只因为年代足够久远,就不管编者的知识水平和编辑意图,以及所编著作的真伪,就拿来当“古籍”做证明或者教育世人,恐怕会有误人之嫌。

其次,假托古籍言事的例子并不少见。用古籍蒙人的把戏,孔融和苏轼早就玩过,孔融编了“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的故事来暗讽曹操,苏轼也学他编了一个“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的典故,结果唬住了主考官欧阳修。

第三,对于古籍的适用性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古人著书立说,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主张和学说,时过境迁之后是否还有参考价值,就需要读书的人自己把握。

孟子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于经典著作尚且需要灵活理解,更不用说其他书籍了。

通天纹是大富大贵相?

如果说“通天纹”是大富大贵相,那么用通天纹来判断能否大富大贵,跟大富大贵之人是否有通天纹,还是两个概念。

如努尔哈赤般经过苦难和奋斗之后拥有了富且贵的人设,额上的“通天纹”就是筚路蓝缕的记忆,每一次皱眉都是为创业艰难寻求突破而成。

田间的农民会为了庄稼皱眉,为的是努力寻找丰收的办法;工厂的工人会为产量而皱眉,为的是努力寻找改进的办法;讲台上的老师会因为学生皱眉,为的是更好地传授知识……他们的眉间纹虽然没有帝王般的“大富大贵”,但哪一条又不是功绩的证明。

作奸犯科的人也会因为担心被抓而愁眉紧锁,投机取巧的人也会因为内心不安而紧皱眉头,两面三刀的人也会因为害怕败露而紧张皱眉……他们也会因为长时间的皱眉长出眉间纹,这样的情况难道也是“通天纹”不成?

结语:

通过皱纹或掌纹来判断富贵很不靠谱,成功还是要靠头脑和双手去创造的。对此,你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

《清史稿》《后汉书》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