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换算时辰八字(时间换算时辰八字表)

舍我其谁 2023-10-02 18:40:00 网友投稿

公历与干支历纪年转化的计算方法,学会后就可以自己测算生辰八字

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是一种阳历;干支历是一种用六十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纪年月日时的古老历法,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是一种星辰历。公历和星辰历经过计算可以进行转化。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

干支纪年月日时

干支纪年计算方法

公元前的算法:

记n为公元年除以10的余数,则天干为8-n(n﹤8)或8-n+10(n≧8),

记n为公元年除以12的余数,则地支为10-n(n<10)或10-n+12(n≧10)。

公元后的算法:

记n为公元年除以10的余数,则天干为n-3(n>3)或n-3+10(n≤3),

记n为公元年除以12的余数,则地支为n-3(n>3)或n-3+12(n≤3)。

以2021年为例,2021年为公元后的年份,用公元后纪年。2021除以10得余数1,天干为1-3+10=8,查天干次序(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得“辛”;再将2021除以12得余数为5,则地支为5-3=2,查地支次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得“丑”,故2021年为辛丑年。

干支纪月计算方法

天干推排方法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岁首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若言戊癸何方求,甲寅之上好追求。

十二地支按照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分别对应正月到十二月。

干支纪月表

以2021年5月为例,2021年为辛丑年,根据“丙辛岁首寻庚起”,天干正月为庚,按照循环顺序排到五月则为甲,五月对应地支为午,所以2021年5月为辛丑年甲午月。

干支纪日计算方法

高氏日柱公式

r日柱的母数,r除以60的余数即是日柱的干支序列数;s公元年数后两位数减1,s/4取整数值商;u为s除以4的余数;m为月基数,d为日期数,x为世纪常数;注意如为闰年2月之后,求出的r需要再加1。

17~26世纪的世纪常数x

月基数m

六十甲子表

由于公历与干支纪法的体系和周期完全不同,因此它们之间的换算问题比较复杂,尤其是求解公历任一日的日干支是十分困难的。高氏日柱公式采用插入世纪常数和月基数的方法,简捷准确而又科学实用,解决了由来已久的历法换算难题,在历法换算的具体问题上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由于干支纪日按照60日一轮回,为了简便可以依靠查询万年历解决。

用高氏日柱公式计算1949年10月1日即建国当日的日柱,则有s=49-1=48;u=0;m=33;d=1;x=15,将各项数据代入高氏日柱公式可得:r=12×6+5×(12×3+0)+33+1+15=301,故301除以60的余数为1,即当日的日柱为甲子。

干支纪时计算方法

干支纪时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从晚上23点整开始,从甲子这个干支开始标注第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之后每两个小时接着顺序标注,60组干支不断循环往复,地支只有12个是固定不变的。

天干纪时口诀如下:

甲己还加甲:逢日干是甲或己的日子,子时的时干从甲上起;

乙庚丙作初:逢日干是乙或庚的日子,子时的时干从丙上起;

丙辛从戊起:逢日干是丙或辛的日子,子时的时干从戊上起;

丁壬庚子居:逢日干是丁或壬的日子,子时的时干从庚上起;

戊癸起壬子:逢日干是戊或癸的日子,子时的时干从壬上起。

例如1949年10月1日的日柱为甲子,依据“甲己还加甲”,则上午6点即为丁卯时。

敬天爱人·无我无为

第三章:古代时辰详解(科普类)

1、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  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2、二十四时辰制。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即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4、五时辰制。其名称为晨明、?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时辰  shíchen  [oneofthe12two-hourperiodsoftheday]  旧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用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时辰八字  又吃了半个时辰,算还了酒钱。――《水浒传》  [time]  泛指时间;时候  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也指预定的时刻。也指预定的时刻或时间  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元?关汉卿《窦娥冤》  增加点关于“时”与“刻”的知识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  43.2分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刻制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  一刻约15分钟。  时辰相等于现在的时间配上的动物及原因  子下午11时正至上午1时正  鼠鼠在这时间最跃。  丑上午1时正至上午3时正  牛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寅上午3时正至上午5时正  虎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上午5时正至上午7时正  兔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辰上午7时正至上午9时正  龙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上午9时正至上午11时正  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上午11时正至下午1时正  马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下午1  时正至下午3时整  羊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下午3时正至下午5时正  猴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下午5时正至下午7时正  于傍晚开始归巢  戌下午7时正至下午9时正  狗狗开始守门口  亥下午9时正至下午11时正  猪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