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正月二十五八字(1974年正月二十五八字命理详解)

超甜的布丁 2023-09-30 06:47:55 网友上传

1974年,除了彭德怀元帅,还有六位名将也一起去世了

1974年11月29日,备受敬重的彭德怀元帅不幸去世,享年76岁。

其实,就在这一年,还有六位名将也都跟着彭老总一起离开了,包括两位开国大将、两位开国上将,还有两位抗日名将。

第一位去世的开国大将,是王树声,时间是1974年1月7日。

王树声是湖北麻城市乘马岗人,22岁就参与领导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后来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太行军区副司令、中原军区副司令,建国后担任过国防部副部长、总军械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74年1月7日,王树声将军不幸病逝,享年69岁。

在王树声病重时,周总理去医院看望他,王树声说自己的一生“于革命无功则有过”,周总理说:“树声同志,、毛主席都知道你是一个好同志!战争年代,你是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长征途中的英勇战士;解放后你是我械工生产的功臣。你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二位去世的开国大将,是张云逸,时间是1974年11月19日。

张云逸是广东文昌县(今属海南)人,出生于1892年,是十位开国大将中年龄最大的,参加革命也是最早的,1909年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参加过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等。

在我军中,张云逸担任过中革军委副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新四军参谋长、华东军区副司令,是我军一位资历深厚、功勋卓著的名将,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张云逸将军德高望重,在军中备受尊敬,毛主席曾评价他“老成持重,威望颇高”,跟他长期共事的陈老总也评价他“有大海容人之量,高山仰止之德”。

而且,张云逸还是唯一一位拿元帅工资的大将,连粟裕都没有这个待遇。

1974年11月19日,张云逸将军去世,享年82岁。

第一位去世的开国上将,是陈伯钧,时间是1974年2月6日。

陈伯钧是四川达县(今达川区)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参加过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并跟着毛主席一起登上了井冈山,成为毛主席最早的一批老部下,毛主席曾评价他是“红军干才”。

陈伯钧在我军的地位也非常高,担任过红15军军长、红6军团军团长、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副司令等职,建国后担任过高等军事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74年2月6日,陈伯钧将军病逝,享年64岁。

第二位去世的开国上将,是陈明仁,时间是1974年5月21日。

陈明仁是湖南醴陵市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曾经是的得意门生,但因为性格耿直,屡次受到排挤。

陈明仁的主要战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率部参加过九江保卫战、昆仑关战役等等,还跟随中国远征军出国征战,扬威海外。

在解放战争中,陈明仁曾经在四平之战中,让久攻不克,连毛主席都对他说:“我看打仗就不如你。”

1949年8月4日,陈明仁率部起义,为和平解放长沙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74年5月21日,陈明仁将军在北京去世,享年71岁。

第一位去世的抗日名将,是傅作义,时间是1974年4月19日。

傅作义是山西荣河县人,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五期,是阎锡山晋系的一员名将。

傅作义是抗日名将,早在19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1936年又参加了绥远抗战,取得了著名的百灵庙大捷,极大地打击了日本人的嚣张气焰。

到了全面抗战时期,傅作义担任过第7集团军总司令、第12战区司令长官,创造过五原大捷等等影响深远的胜利。

1949年1月,傅作义顺应大势,宣布起义,让千年古城北平得以和平解放,功莫大焉。

建国后,傅作义担任过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长等职,如果参加授衔的话,足以授大将军衔。

1974年4月19日,傅作义将军在北京去世,享年79岁。

第二位去世的抗日名将,是李延年,时间是1974年11月17日。

李延年是山东乐安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与陈明仁是同期同学。

李延年的晋升比陈明仁快,全面抗战爆发时就已经是军长了,后来还担任过第34集团军总司令、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率部参加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等等重大战役,是一位响当当的抗日名将。

可惜,这位抗日名将却站在了的阵营,1949年又跟着去了台湾,结果被关押了10年,最后在1974年11月17日郁郁而终,终年70岁。

除了这六位名将,1974年还有不少名人去世,比如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外交部副部长的王稼祥,时间是1974年1月25日,享年68岁。

还有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曾担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于1974年2月7日去世,享年84岁。

还有充满争议的王明,曾经给中国革命带来了灾难,建国后以去苏联治病为名,一直留在苏联,于1974年3月27日在莫斯科去世,终年70岁。

还有铁道部长滕代远,曾担任过红一方面军副政委、中央军委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于1974年12月1日去世,享年70岁。

还有著名思想家、经济学家顾准,为国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于1974年12月3日去世,享年59岁。

另外,国外也有不少大人物在这一年去世,比如苏联元帅朱可夫、法国总统蓬皮杜、联合国秘书长吴丹、《辛德勒的名单》的原型人物奥斯卡·辛德勒、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等等。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

55年前,我患过十分严重的过敏性紫癜综合症。

我在母亲精心陪护鼓励下,积极主动配合军医治疗,从死亡的边缘走了回来,同时也搞懂了什么是过敏性紫癜病,应了俗话“久病成良医!”。

我治疗过敏性紫癜的135天过程,就是“向死求生”!

一.过敏性病因无法查明

我们驻湖北省孝感县花园镇的代号8199部队的第29师随军家属,和全军一样,享受统筹医疗保障,每名随军家属每个月缴0.3元医疗费,就能分级诊疗,住师医院、野战医院乃至军区总医院。

1968年1月10日,我母亲从花园买回来5斤荸荠,被外婆藏在床底下。吃过晚饭,我看见外婆在厨房洗碗,就溜进外婆房间从床底下拿出一盆带塘泥的荸荠,一口气就吃了半盆,吃得肚子鼓涨鼓涨。天冷,晚上8点多钟就上床睡觉了。

半夜,我肚子很不舒服,就起夜大便。大便拉了大半痰盂,全是没有消化的荸荠。

第二天,我没有吃稀饭早餐,就忍着隐隐作痛的肚子去上学。当时我在八一小学读6年级上学期。

中午回家,我不想吃饭。外婆问我:“是不是偷吃没有洗荸荠吃的肚子不舒服!”我点头回答。

下午2点多钟,母亲带我去师司令部管理科门诊部看病。军医陆胜给我开了三天的颠茄片,我又去上学。晚饭前,我服用1片颠茄片,没有吃晚饭就上床睡觉了。

吃了两天颠茄片,肚子还是隐隐作痛,不见好转! 10月12日下午,我有跑到门诊部,陆生医生又开了3天颠茄片,接着去上学,放学时,我和高我一年级的炮团学哥赵卫兵打了一架,把赵卫兵头打起一个包,炮团的男同学不服气,下战书,晚上在师大礼堂看“新疆地区革命派带着新疆歌舞团慰问武汉7.20事件保卫英雄8199部队演出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在今日头条搜索“1967年武汉7.20事件即知第29师在事件中的作用)

吃过晚饭,我把军用挎包里面的上学课本书都拿出来,放进一个铁将军大黑锁,准备打架用。书包里面放一个铁疙瘩一样的铁将军做武器,打在对手头上只起包,不流血。

我忍着隐隐作痛的肚子跑了3里路,从家走到师大礼堂。大礼堂已经座无虚席,当兵的已经坐好,只等芭蕾舞开演。

我猫着腰在大礼堂走了一圈,看见炮团几个要打架的同学在舞台左侧的边门,我在昏暗的灯光中就冲过去,扬起书包砸在一个同学背上,被砸的同学大声哭起来!

正在舞台上向新疆歌舞团致欢迎词的副师长卢化义看见台下子弟打架,就命令师警卫连值勤战士把我们赶出大礼堂!

卢化义副师长是在第45师坦克第45团任副团长,1958年5月27日转隶第29师,从河南明港到湖北孝感花园。他和我父亲是在45师的老战友。卢副师长在上甘岭战役开始任的45师侦察连连长,在537.7高地北山反复争夺及坑道中战斗立大功,在上甘岭战场被提拔为第45师司令部侦察科副科长。1968年9月3日,卢化义就任新组建坦克第11师师长,从花园带领坦克第45团移防河南省信阳市。

卢化义副师长看见我在舞台下面打架,就对着话筒喊:“马宪伟调皮蛋,告诉你爸爸揍你一顿!”我听见卢叔叔喊我名字,知道大事不妙,赶忙从大礼堂厕所边翻墙,跑到游泳池的路边趴着喘气,才感觉肚子疼得不舒服,就顶着寒风回家!

半夜,我肚子疼疼醒了,双腿关节也疼起来,不能下床走路起夜。

1月13日早上,我发现双腿关节疼的更厉害,腿肚子起了好多红点点,赶快告诉外婆,让值班的妈妈回来!

妈妈回来一看我到状态好不好,就连忙给师医院打电话,要来救护车接我去住院。

我爸爸妈妈送我去师医院一所检查,值班医生一看,就安排我到三所内科住院。

下午,主治医生看我腿上出红点点,以为是脑膜炎,就对红点点穿刺化验,排除了脑膜炎!

我在师医院三所住了三天。1月14日,我四肢出现大小不等的过敏性紫癜,双眼圈皮下出血象熊猫眼。

1月15日,我的双腿关节剧痛难忍,夜不能寐,四肢紫癜出得越来越多。

1月16日,三所所长来到病床前,对我妈妈说:“你儿子病得不轻,我们搞不清楚什么病也没有用药,明天转院到孝感190医院住院治疗。已经办理好转院医疗统筹手续。”

我妈妈连忙回家告诉外婆和爸爸我转院去孝感190医院,拿一些换洗衣服、20元钱就赶回师医院。

二.输血8000cc

1月17日上午11点,师医院救护车送躺在担架上的我和妈妈,还有一位办理转院的军医,两名抬担架的卫生员,到花园火车站坐161次北京至武昌直快列车,下午1点到达孝感火车站。

抬担架的两名卫生员把担架放在孝感火车站门口路边,就急急忙忙赶北上列车回花园归队。转院军医步行到孝感190医院要救护车到孝感火车站接我和妈妈去医院。

我住进190医院一内科急救室。主治医生詹怀林,他接诊以后,对我妈妈说:“你儿子得了过敏性紫癜病!”

从1月17日晚上开始,我开始大便拉血;我的四肢都扎针输液;腹部疼痛难忍;开始注射一针10毫升冬眠灵入睡,半个月以后,每天注射4次每次10毫升冬眠灵才能镇痛入睡。

到2月8日,我在190医院22天,输B型血每次500cc,16次输血一共8000cc!至今我都记得为我输血者挂在输血瓶标签上的一个名字袁四苟!

我的四肢静脉输液,每一次扎针我都数数,记得静脉被扎了5000多针!扎得肿起来只能敷硫酸镁消肿。

我妈妈一直陪护在我身边,通宵达旦。我不能吃东西,妈妈就熬红枣汤喂我。我肚子疼,妈妈就不停地按摩揉我肚子,让我舒服。

1968年1月29日是除夕,在我再三劝说下,妈妈去190医院医生食堂买了一只烧鸡,当年夜饭。

正月 初一,我妈妈在190医院的四川老乡战友们方荣、张秀阿姨到病房看望妈妈和我,给我们送来了汤圆!

2月1日,詹怀林医生对我妈妈说:“你儿子得过敏性紫癜的过敏源经过血液、大小便培养,没有查清楚结果,现在已经进入病危状态,医院正在联系军区总医院转院去武汉治疗!”

我事后才知道,190医院医务科已经电告29师医院转我父亲,让准备料理我的后事!我父亲给我准备好了一套藏蓝色毛笔叽衣服。这套毛料衣服我一直穿到1970年12月19日换上军装参军。

三.技高一筹的武汉军区总医院

2月8日上午,我和妈妈在詹怀林医生陪同,一起乘190医院派出的救护车一路在武汉两派武斗的枪炮声中,进武昌武珞路627号的武汉军区总医院。因为詹怀林医生是从总医院调到190医院的,在总医院人很熟悉。他看我还不满12岁,建议门诊医生安排我去小儿科住院,以方便我母亲陪我住院。

我一住进总医院住院部紧靠小洪山的小儿科,就被推进重症监护室抢救。年近50的科女主任梅主任一位医术精湛的原军中校军医参加对我的抢救。抢救我的主治医生唐柯媛身怀六甲也通宵达旦战斗在我身边。

在总医院第一天晚上经过抢救治疗,我止住了大便血,肚子和腿关节不疼了!但是,开始血尿!

通过对我的血和尿液生化检验,血色素3.5,尿蛋白5个+,尿红细胞5+,尿颗粒管型5+,肾功能酚红试验23%。血压180/110。

唐医生对我妈妈说:“190医院用药治疗方案没有错,就是用激素量少了!”

唐医生给我开的处方,一次服药56颗,足足装满一个酒杯。特别是加量服激素可的松!我四肢血管在190医院被打得不能扎针输液,护士就在颈部扎针输液。在重症监护室输血4次,5000cc,都是在头部太阳穴的细血管输血。

唐医生给我下的诊断是“过敏性紫癜合并慢性肾炎”!

我在重症监护室半个月,肠道已经止血不再便血。就是尿血尿蛋白都是5个+。唐医生安排我住进2号病房,我妈妈也和我住一起陪护,这是我在小儿科住院的优势!

梅主任对我特别关照。对我说:“治疗儿科肾炎要把喝牛奶当药养当饭吃!”我每天一日三餐无盐流食,加喝500毫升牛奶,吃得浑身没劲,躺在床上恶心呕吐!

和我一个病房先后住进两个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10岁小孩,没有两个月先后西去,让人痛心恐怖。其中一个是190医院的陆内坤,他妈妈和我妈妈是参加抗美援朝的战友。

1968年4月1日,我外婆来总医院陪护,妈妈回孝感花园29师电厂上班。

总医院把我作为重症过敏性紫癜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点,湖北医学院和湖北中医药学院派出实习生一批又一批,由梅主任带到病房会诊!

中医给我开的中药处方我记得三种:犀牛角、女长发和烧糊柏树皮一起熬药汤喝。喝得人呕吐翻江倒海!

这时,我的尿血尿蛋白有加重趋势。我异想天开地认为,喝白开水可以冲淡黄尿液,也能冲淡血尿和蛋白尿。

我就开始自我实验。第一天我喝了5瓶温开水!特别是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喝500毫升凉白开!第二天留尿检验,报告单出来:尿蛋白1+、尿红细胞微量、上皮细胞0、颗粒管型0。

我高兴的不得了!唐医生还在纳闷,怎么才一个星期,检验结果天差地别!

我告诉唐柯媛医生,我喝了大量温开水冲淡了尿液。

唐医生夸奖我有聪明出智慧!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天天喝大量温开水,尿蛋白和尿红细胞都是微量,无尿颗粒管型和上皮细胞。

唐医生给我开出热腊治疗关节炎疼痛!我自己坐轮椅去住院部第一排腊疗室,躺在床上,用毛巾被盖着关节,再把从蒸汽炉里面取出来的长方形腊块包住关节,让滚烫的腊块的热能直达关节,热得我浑身大汗淋淋,直到腊块温度不那么热了,需要2个小时,治疗才结束。

我做腊疗3次,关节炎就不疼了,我也能下床走路。近100天没有下床,我的腿细得不能支撑我吃激素虚胖的身体。我天天喝大量温开水,每天练习腿部力量,肾炎稳定恢复好快!

1968年5月12日,唐医生说,没有想到我的过敏性紫癜慢性肾炎恢复稳定,我已经过了13岁,要转科到四楼第一排的二内科继续恢复治疗。

我在二内科每天的尿化验单,已经没有尿蛋白和尿红细胞及颗粒管型、上皮细胞!血色素达到14.5,5次肾功能酚红试验63%-69%-71%-82%-93%主治军医赵伟决定让我出院。

1968年6月23日,我拿着军医赵伟开出、总医院政治委员陈明开具的《出院证明》,和外婆肖身吉一起坐人力三轮车到武昌火车站坐武昌至北京162次直达快车,返回花园。

我住医院治疗过敏性紫癜合并肾炎135天!同学们听说我回家康复,左运农、李丽、车佐其、冯军、李秀林、杨建强和韦胜利到家里看望我。

我的个子比女同学左运农、李丽矮半个头!同学们说我病得不轻!

同学们看见被大剂量可的松、强的松激素催胖的我,都笑得合不拢嘴!

这是我们向小学同学时代的告别!1968年秋季开学,他们都转学去了武汉付家坡上学了!因为1968年8月第29师移防武汉市。

1968年9月1日开学,我没有复课,还在家里养病。9月3日,就任坦克第11师师长的卢化义叔叔到家里向我父母告别。卢化义叔叔不知道我大病一场,摸着我肩膀说:“小伙子好好锻炼身体到我们坦克11师当兵!”我以后天天去发电厂锅炉帮助师傅们上煤,锻炼身体!

1968年10月28日,第29师政治部副主任张石臣回武汉付家坡师部,顺路我坐火车赴武汉,我单独去军区总医院复查,化验单尿蛋白和尿红细胞为0、肾功能酚红实验第一次排尿25%、第二次排尿20%、第三次排尿18%、第四次排尿8%,总计71%!

1969年3月1日,我和17军同学一起去花园三中上初中一年级!11月16日参加第55军在孝感花园征兵体检合格,因为年纪14岁,被接兵干部开导:“回家休息,明年再来!”可是,我同年同学韩克军却入伍参军去了广州军区第55军!

1970年11月23日,第1军第1师在孝感征兵,我如愿以偿地应征入伍,12月23日启程去河南许昌第1师高炮营。

参加5年在部队野营训练和辛苦的营房建设,我的身体经受了苛刻的考验!就是在任何情况下,我的水壶总是满满的,就是喝生水也不能身体缺水让肾功能受损!

1974年1月16日,我的关节突然疼痛,我自我诊断为关节炎型过敏性紫癜复发,赶紧去师医院三所住院半个月,痊愈!

55年过去了,我经常吃荸荠也没有发生过敏性反应!我的过敏性紫癜原因也没有查清楚,我十分注意饮食安全!

我归纳我配合军医治疗过敏性紫癜综合症:我患得是重型过敏性紫癜,包括关节炎型、消化道出血型和肾病型三种过敏性紫癜于一身!只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特别是肾炎治疗,要喝牛奶喝水就和吃药一样,坚持每一次每一天!

人在母亲子宫里面是躲避风风雨雨的安全港湾,无忧无虑!一旦出生,就是“向死而生走完一生!”

我母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走向未来

总医院病历

武汉军区总医院出院通知书

在新中国首都定都北京的过程中,他的意见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949年9月27日,在开国大典召开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最终一致通过定都北平,并将北平改为北京,由此新中国的首都就正式确定下来了,但是你知道吗?在确定北京之前,曾有10多个备选城市?那么最后为何选择北京?谁又给了关键性建议呢?

在百万红军渡过长江,占领了南京总统府的时刻,这时候可以说全国形势基本已经确定,这时候建国所需要考虑的各种问题就随之而来,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首都选址问题,毕竟这可是重中之重,而毛主席指定这个艰巨的任务,由当时时任东北局委员的王稼祥负责,而王稼祥最终考虑之后,确定11个城市作为备选城市,在和毛主席沟通之后,最终决定定都北京。

王稼祥,出生在安徽省一个普通农民家里,曾在苏联留学,是我党卓越的领导人,在遵义会议上,更是投出关键一票,对挽救党的事业、确立毛主席领导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伟人对王稼祥也是非常信任,因此在选址定都问题上,经常和王稼祥交流,并相互交换意见。

而王稼祥之所以认为北京可以作为首都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北平地理位置绝佳,北靠燕山、南陵、永定河等水系,地接南北,具有极其优异的地理与战略位置,其北接东北、南咸、中原,一旦局势有变,漫长的国境线能够给予一定的缓冲,而且东边所临近的渤海是内海,有辽宁与山东两个半岛拱卫,可无后顾之忧。

二是北平有一定历史底蕴,历史上也是有多个朝代在此定都,例如唐朝太原府、元代的大都,明代朱棣以后的首都,三是经过百年的发展,北平已经具备了大城市的基础,四是距苏联较近,距敌军较远,较为安全,结合以上因素,被王稼祥和主席一致看好的北平,最终成为了新中国的首都。

那么当时经过筛选之后剩下的6个城市分别是哈尔滨、西安、开封、洛阳、南京与北平。那么其他几个城市为何不适合定都呢?首先是西安,西安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可谓是十分落后,并且洪涝泛滥,且此时的经济中心已经逐步转移到沿海地区,因此西安此时是不适合定都的。

其次是河南,历史上河南洪水泛滥已经不是一次了,因为它距离黄河很近,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万一定都河南,整体提心吊胆首都总是被淹,也不现实。第三个呢就是南京,要知道我党推翻统治的地方,而且也是曾经的资本家的老家,而我国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人民转正,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基础,能因此定都南京也是不可能的。

另外一个呢就是哈尔滨,虽然哈尔滨当时的GDP可谓是非常高,但是哈尔滨的天气实在是太冷了,毕竟还要举行开国大典,无论是对于即将来参加的老者还是受不了严寒天气的人来说,这无疑都是一种考验,最终,在深思熟虑之后,毛主席拍板决定,定都北京,而此后北京所发挥的功能确实也没有让人失望,我们也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深谋远虑和王稼祥的细心!

而在走过这么多风雨历程之后,1974年1月25号,王稼祥逝世,享年68岁,虽然斯人已逝,但是他对新中国、对革命所做的贡献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王耀武有一疑问,70年后被台湾当局亲手解开:简直堪比卧底

1947年2月23日,华野十个纵队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向北线李仙洲兵团发动了总攻。仅仅四个小时后,李仙洲8个整编师5.6万人在顷刻间覆灭,以李仙洲为首的数十名将校以及数万士兵被华野俘虏,从俄创下了自国共内战开启以来最大的失败。

照说李仙洲的兵力极其雄厚,又背靠莱芜城,无论怎么说也不可能在4个小时内被全歼。对此,李仙洲的上司王耀武想破了脑袋也没想明白,于是他发出了一个著名的疑问:

“就是放五万头猪,就算花三天三夜也抓不完啊?”

一、在莱芜战败的原因

莱芜大败,军中谁到底该背这个锅?大家一直众说纷纭。按照内部的说法,主要有二。

在军“丢失”大陆之前,其高层皆认为,李仙洲理应负总责。1947年2月24日,亲自飞临济南为莱芜战役善后。说:“(莱芜战役失利)全在李仙洲指挥部署失误,是其指挥无方实有致之。”

为此还把王耀武大骂一顿,说他是“不知其人不可用而误国至此”。

然而在远赴台湾之后,情况又变了。原来,莱芜战役中的整编46师师长韩练成暴露了。原来早在抗战时期,韩练成就已经秘密入党,成为了我军的“卧底将军”。莱芜战役中,韩练成将所有的情报都提供给了我军。在战役开始之前,韩练成还故意脱离46师的指挥岗,使该师不战而崩,导致了李仙洲集团全局的失利。

因此韩练成被台湾方面扣上了“最危险共谍”的帽子。而莱芜战役的失败,又成了韩练成的“过失”。

然而整整七十年之后,也就是2017年,蔡英文公布了一批历史档案,其中就包括了一些的手令。其中一份手令充分证明,在莱芜战役中,除了韩练成这个“真卧底”,其实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超级卧底”。

要解释为何是“超级卧底”,就要先搞清楚啥叫“手令”。

自秦代以至于清代皇帝的下行文书统称为诏敕、谕旨,它们往往是皇帝不经正式机构程序,以皇帝个人名义下达的命令和意见。一般来说,这些手令墨敕具有和正式文书相等的效力,可谓是一言九鼎,接受者不得不执行。

到了时期,由于者连接出现,因此也有与帝国时期相同的“手令墨敕”。只不过这些手写的文书,一般被称为“手令”。

一方面,这些“手令”很少经过正规程序,经常越级发放;另一方面,所颁布的“手令”特别多,据一位曾长期任职于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以下简称侍从室)人士的估计。自1936年1月起,至1948年4月止。侍从室积累收藏蒋的手令,即有120余箱之多。

一直以“名将”自居,特别喜欢越级指挥,因此手令也成为了进行“遥制”的工具。对此,他的属下将领既深恶痛绝,也无可奈何。长期担任侍从室听员的王正元对此深有体会。他说: “在高级军事指挥官中,没有哪一个不知道喜欢用长途电话询问情况,下达命令,指挥战事的。”

冯玉祥在淞沪会战时注意到: “前方打仗的军队,指挥的权限不一,最高统帅,连一连炮兵他都指挥着。

自命不凡,但他的越级指挥往往起到反效果。李宗仁曾在回忆录中认为,抗战时期军事指挥系统的最大缺点,即为的越级亲自指挥:

抗战时,他常常直接指挥最前线的师长,抗战后对作战,他竟然连团长也指挥起来。”

“他只是坐在高级指挥部,全凭一时心血来潮,揣测行事,指挥系统就乱了”。

而在莱芜战役中,将“越级指挥”的破坏性发挥到了极致。

二、越级指挥,王耀武补天乏术

莱芜战役爆发前,原本打算一口气拿下我山东解放区。为此,聚集了40多万兵力。秉承的旨意,陈诚亲临前线,他将攻击部队编为南北两个攻击集团。南兵团为主攻集团,

南兵团为主攻兵团,由整编第 19 军军长欧震指挥整编第 11、 25、 59、 64、 74、 77、 83 师和第 7 军,由陇海路出发,沿沂河、沭河分 3 路直指华东区的中心所在地临沂;。

北兵团为助攻兵团,由第 2 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指挥第12、 73 军和整编第 46 师,由胶济路出莱芜、新泰,切断部队的后路。

按照陈诚的计划,南北集团将像一个核桃夹子一样,把华野这颗硬核桃碾碎。无论华野大军如何在山东转移腾挪,也逃不过被全歼的命运。

面对如此危局,陈毅和粟裕决定打一场大歼灭战,只能破敌一部,必能阻止的这次猛烈攻势。

负责战斗指挥的粟裕敏锐地发现,军这一次行动,似乎吸取了过去失利的教训,南线10余万兵力在宽不过几十里的战线上,以密集平推方式缓慢推进,稍遇抵抗就停滞不前,7天才走了70里。各部都互相观望,表现得十分谨慎。

相比之下,李仙洲的北线部队却表现得相当冒进。该集团下属的8个整编师,已经到达新泰、莱芜等地,摆出了一个一字长蛇阵。按照原计划,北线明明是助攻,如今却喧宾夺主,处于不利的地位。

原本华野准备对敌南集团实施诱敌深入,争取歼敌一部,但欧震十分谨慎,看不出破绽。于是陈毅通过粟裕的报告,想出了一条妙计:“我军为何不示形于南,攻击于北呢?”

因此陈毅提出:“我军主力急行北上,彻底解决北部敌人”。粟裕一听,拍着大腿赞叹道:“军长真是高明啊!”

说句题外话,有人认为陈毅擅长大兵团指挥,实际这是不准确的。就曾说过,陈毅是我军中的“狡猾之最”。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粟裕智计百出,陈毅同样足智多谋。华野的胜利,不能光算在粟裕头上。

陈粟定计之后,立即命令第1 、4 、6、 7纵自临沂北上,会合从胶济线南下的8 、9 、10纵队,围歼李仙洲部。留下陈士榘带领2、 3纵队伪装主力,担任牵制任务。

按照粟裕“壮大声势”的命令,陈士榘在临沂周围大修大建,建造了三道大阵地。一时间三道阵地到处红旗飘飘,锣鼓震天。粟裕就是要让陈诚误以为我军将会死守临沂,与决战。

陈诚不知是计,命令欧震猛攻临沂。而陈士榘则且战且走,最终放弃了这座首府。如此“大胜”,让陈诚狂喜不已。他对记者说:“陈毅所部之新四军,据官方估计,其损失总数已经有16个旅,7个纵队,约当总兵力的三分之二”。

对于这场“狂胜”,也颇为得意,他自信“此次战略可说完全成功”、“此心略慰”。他认为陈毅“失去老巢,不会有大作用了”。如今所要做的,就是堵住黄河渡口,以免陈毅“残部”向黄河北岸流窜。

然而军未经大战便占领临沂,使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起了疑心。虽然占领了临沂,但俘虏不多、缴获也不多,战斗的规模也不大,华野主力显然没有被歼灭。

因此王耀武加紧了侦察,并得到了解放军正在北移的消息。于是王耀武紧急向发电:

“由南向北急进之匪军,应为其主力之转用,显有打击北路兵团之企图。”

至少在此时,王耀武已经知晓了李仙洲正处于危险之中。于是他在致电南京的同时,又命令李仙洲赶紧收缩。

然而对于王耀武的判断却不屑一顾。他说在临沂搜出了重武器,就可以知道华野撤离临沂,并非有计划之行动。解放军主力之所以北移,正说明他们遭受了严重打击,无力与南线主力争锋,故而做出北渡黄河以避战的穷途末路之举。

按照的判断,李仙洲不仅不应该收缩,反而应该主动向南迎敌,进而歼灭“陈毅之残部”。

因此电令王耀武,必须严格执行原南北夹击之作战方案。“勿使其继续北窜”。对王耀武下了命令,但仍觉得不放心。于是他故技重施,再次来个“越级指挥”。他派遣空军向李仙洲空投手令,严令其回防,否则以抗命论处。

本来李仙洲接到王耀武的命令,于2月16日撤离颜庄,73军自颜庄后撤莱芜,12军自莱后撤胶济公路。结果到了2月17日,却命令各部重回原地。部队如此来回运动,疲于奔命。而就在这时,华野十个纵队已经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

王耀武见势不妙,于是不等批准,命令李仙洲部火速后撤。然而由于先前的错误,导致李仙洲延误数日,如今再想撤已经来不及了。

然而即使在这时,局势仍有转圜的余地。李仙洲意识到自己的部队被围之后,于是将部队猬集于莱芜城周围,准备凭借城防工事负隅顽抗。李仙洲认为,华野缺乏重型武器,一时间肯定奈何不了莱芜的城墙。与其攻出去,不如固守待援。

实话实说,如果李仙洲真的据城死守,华野可能还真拿他没办法。8个整编师死守坚城,如果没有足够的重武器,是没那么容易拿下的。

然而就在这时,又来坏事了。

三、最大卧底

前文提到,蔡英文公布了一些的手令,其中一条就是关于莱芜战役的。(如上图所示)

在这封手令中,不仅痛骂李仙洲不敢正面迎敌,缺乏勇气,还要求李仙洲全力出击:

“今日拂晓全线行总攻,攻击敌军主力在此于一点,即不难迎刃而解……”

原来此时,依然坚定地认为,莱芜城周围的华野部队是“败军之师”,可以轻易击破。

在此前,他命令空军司令周至柔乘机亲自侦查我军动向,结果发现了我军在运河上架的浮桥。由此上当了,他误以为陈毅、粟裕将向西逃跑,北部出现的解放军必然不是什么“攻击主力”。

然而实际上,我军之所以向西架浮桥,不过是粟裕的“疑兵之计”,就是让误以为我军要向西行动。

因此认为李仙洲非但不应该死守,反而应该打出去,要让我军知道的“军威”,同时不准让我军“一人漏网”。

的指挥脱离实际明明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但对于这个极其荒唐的手令,李仙洲又偏偏不得不从。因为他明白,如果不听的手令打了败仗,面对他的将是严厉地惩罚。中央军的将领都知道,奉行蒋先生的命令,往往要吃败仗,但是如不听他的命令,出了乱子,便更不得了。所以大家索性不出主意,让委员长直接指挥,吃了败仗由最高统帅自己负责,大家落得没责任。

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李仙洲虽然觉得不对劲,但仍蒙着脑袋服从了命令。

由于空投手令是临时行为,因此作为李仙洲上司的王耀武可能压根都不知道。

2月23日,李仙洲的五万大军杀出了城外。李部后尾刚刚脱离莱芜,华野便占领了莱芜城,随后从四面八方杀出,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势。因北撤路线位于一狭长地带,空间有限,无法展开。因此李部被迫向内收缩,互相拥挤、队形大乱,实际已经无法指挥。短短4个小时内,5.6万大军完全瓦解,军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大败。

王耀武听闻李仙洲等五万人被俘,不禁发出疑问:“就是放五万头猪,就算花三天三夜也抓不完啊?”他实在无法理解,李仙洲部兵强马壮,为何败得如此之快。

但从蔡英文所公布的手令来看,其最大责任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

如果说韩练成是“真卧底”,那么就是之中的“超级卧底”。李仙洲至少有2次机会能够逃出生天,但在的瞎指挥之下,一切都化为了乌有。若不绕开王耀武,越级指挥,也不会有如此的大败。

莱芜之败,让受到了莫大的打击,毕竟他全程指挥此役,其结果却是“如此重大失败为生平未有之惨败”。“实为无上之耻辱。”

然而却不承认自己指挥有什么失误,反而将责任推给下属,说李仙洲指挥无方,王耀武用人不当。不仅如此,还拿徐州绥属主任薛岳做替罪羊,夺了他的兵权,改由顾祝同统一指挥华东战事。

粟裕听闻薛岳下台后,高兴地说:

“薛岳用兵尚机敏果断,而顾祝同历来是我军手下败将。这无异以庸才代替干才。在高级军事指挥人员的更迭上。正象征着的日暮途穷,必然走向崩溃。”

四、越级指挥之根源

那么为何会越级指挥呢?

按照自己的说法,他只有在部属的能力不足时,才会越级指挥。按照现代的说法,是个“爹味”非常重的人,他对于手下的管教,每多出于家长式的管教。手下的黄埔生,本就是他的学生,他总是以校长自居,总把这些学生视为小孩,老是觉得这些毛头小子会出乱子而不放心……什么事情都不放心他们去做,而事实干预他们,而且干预的厉害。

在开会上,他经常对属下将领说:“你们总觉得我这个老头子絮絮叨叨,不听我的话。但实际上不听我的话,你们都会被抓去。”

不仅看不起黄埔学生,甚至连李宗仁、白崇禧、陈诚、薛岳这些宿将也看不起,常常采取介入其指挥的行动,让人不胜其恼。

对于喜欢越级指挥的真正原因,李宗仁的评价一针见血。他认为暴得大名,只担任过中下级别的军官,缺乏历练。因此非常缺乏大兵团指挥的能力,只能以指挥小兵团的方式来指挥大规模作战,其集中表现就是爱发手令。

面对的漫天手令,像李宗仁这样的地方实力派干脆选择拒收,你说什么都不听。

而像薛岳这样半独立的地方实力派,则选择躲避。比如1941年长沙会战时,薛岳本来打得很好,结果在战局紧张之时,一个电话将军队调乱,薛岳一时无法补救,被打得大败。薛岳一气之下,竟不听统帅部要求将部队撤往湘西的命令,反而将部队撤退到了江西。有人问薛岳为何这么做,薛岳说:“跑得远一点,蒋委员长的电话就打不通了。”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国共势力的消长,的威信逐渐丧失,他的手令也逐渐失去了效力,将领那是能不听就不听,能躲就躲。

然而在淮海战役中,的手令还是坏了大事。当淮海战役进入最后阶段后,杜聿明带领20多万大军南撤。为了安心打仗,他故意关闭电台,拒守一切电报和文件,就是担心会瞎指挥。

谁知人算不如天算,见电报打不通,竟故伎重演,将自己的手令丢给了杜聿明。这一次,杜聿明是想躲都躲不掉。无奈之下,杜聿明只好硬着头皮与我军硬顶。他绝望地说:“罢了,反正天下也是他的,随他怎么折腾吧。”果不其然,杜聿明的20多万大军全军覆没,杜聿明自己也被俘虏,主力从此丧尽。

因此可以说,的失败固然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的越级指挥是最大的原因之一。做重大决策时,总是先征询下级意见,甚至进行往返多次的研商,最终由中央军委作出定案。往往给部下赋予了极大的独断权力,各野战军可按照自己的判断和战场现况指挥作战,因此我军在指挥上具有极大的弹性和机动性,进而每次都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