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会(三合会是什么组织)

孤独是毒 2023-07-09 02:27:53 网友投稿

为什么香港有那么多黑帮?1997年香港回归,黑帮到底去哪了?

“黑社会就是政治的夜壶。”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的繁荣期,除了精彩的武打片和爱情片之外,描写黑帮题材的电影也在香港电影中占据着一席之地。

但“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却在时时刻刻地提醒着人们:黑帮,不只存在于电影中。

他们非常讲兄弟情义,出门要拜黑鞋关公求平安,在香港横行霸道,开歌厅卖,常因争地盘一事大打出手,无恶不作,无财不敛。

三百年前,他们被称为洪门义士,为兄弟打抱不平,三百年后,他们又刺上了纹身,拿上了刀棒,在香港电影中的形象是“古惑仔”。

然而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这些黑帮分子却像失了魂一般纷纷向海外逃去,中国人民驻香港部队的进入让这些黑帮分子再无犯罪的可能。

据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报道,香港黑帮担心生存空间会被驻香港部队打压,秉持着“反正都要走、晚走不如早走”的思想,九七年,香港回归前夕,一大波黑帮人士纷纷逃往海外。

那么,九十年代的香港黑帮分子究竟有多么猖獗?九七年之后他们又去向了何方?

香港黑帮“和胜和”的起源

“和胜和”是香港的大型黑帮之一,最初创建于1846年,“反清复明“的洪门子弟就是和胜和的前身。

当时“反清复明”势力为了躲过清军的追捕,成立了“洪门”,他们以香港中环的“和记客栈”为据点,秘密地传递组织上的消息。

后来,这股势力不断发展壮大,人数也越来越多。洪门元老们在这时生出了别样的心思,他们纷纷脱离洪门,自立门户。

这些分散出去的子弟们也带着各自的势力谋求发展,其中一个势力被称为“和字系”,似乎是遵循了某种特定规律,“和字系”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也终于走向了。

“和字系”其中一个支流就是今天的“和胜和”帮派。

19世纪90年代,香港的繁华远超广东,一部分广东人为了谋求自己的发展或者为了养家糊口,便连夜乘船来到了香港打工。

因为都是广东人,初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自然会和老乡走得越来越近,这些打工者还因此创立了“工人自助帮会”,抱团取暖。

随着广东人陆陆续续地迁入,这些同乡会的规模越来越大,渐渐地已经脱离了原本的“自助帮会”性质,成为了一个个小团体。

1909年,勇义堂的头目黑骨红将这些小团体组织了起来,教他们洪拳,制定了帮规,还喊出了“和平共存、以和为贵”的口号。

就这样,“和胜和”黑帮走上了历史舞台。

1925年,军阀混战,各方势力相互勾结,民不聊生,“和胜和”帮派也趁此机会拉拢人才,扩大自己的势力,借此机会急剧扩张。

1949年,溃败,逃到了台湾,而戴笠为了阻碍中央和毛主席的工作,特意命令军统特务“14k”进驻香港。

为了达到“”的目的,可谓是煞费苦心,又是给“14k”武器支援,又是给其经济支持,还时不时地派遣特务前去指导工作。

当时我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对于香港黑帮的问题,中央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这上面。

这也就导致了“和胜和”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们肆无忌惮地在香港港横行霸道,极尽风光。

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的三个黑帮分别为14k、和胜和以及新义安,这三股势力相互敌对,相互打压,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其中以和胜和为最,力压其他两个帮派。

但常言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和胜和还没风光多久,就被新义安绊了一脚,大批骨干转而投向新义安。

失去了骨干的和胜和实力大不如前,只能蜗居在新义安与14k这两个帮派之下。

其实和胜和算是香港众多帮派中,为数不多的帮派之一,他们帮派的“老大”不是内定出来的,而是“选举”产生的。

到了选举之日,和胜和高层里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投票权,为了考察候选人,和胜和帮派一般会将选期延长至一年。

在这一年之内,投票人会对候选人做各种测试和考验,而候选人也要向这二十名元老寻求支持,当然,拉票时不可避免地会起各种各样的冲突。

和胜和的其中一任当家人“肥坚”就是在选举中获胜的,当时他和另一名同样是候选人的黑老人因为拉票一事起了剧烈冲突,双方还因此大打出手。

肥坚当上帮派大哥的时候,才三十几岁,正当壮年,在当上帮派大佬之前,肥坚在佐敦的“楼上吧”从事行业,他不善言辞,话少心狠。

之所以选择肥坚成为帮派大哥,是因为元老们希望肥坚能够将“楼上吧”的业务扩大,带领帮派迈上新台阶。

不得不说,和胜和元老们的眼光都很毒辣,“楼上吧”在当时是新兴产业,较为吸引年轻人,楼上吧故名思意,就是建在楼上的酒吧。

这种新型酒吧隐蔽性好,盈利高,是当时黑帮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令元老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肥坚在当选为新老大之后,还没来得及上任,就被警方抓获了。

据资料统计,1994年时,和胜和黑帮的势力一度飙升到最高,会员人数甚至超过了3万。

香港黑帮“三合会”

在香港,类似和胜和的黑帮一般被称为“三合会”,这些帮派涉足酒吧、领域、等领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这些黑帮的势力更是达到了顶峰,甚至大型帮派的势力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人。

与和胜和并称为“香港三大势力”的黑帮分别为14k和新义安,新义安因为会员中以潮州人居多,所以这个帮派又被称为“潮州帮”。

新义安的人数相对少一些,有2.5万人左右。组织内纪律严明,等级分别森严,新义安的龙头老大是将领向前。

新义安组织内部只遵从一个龙头大哥,由创办者家族的后代世袭,有点类似于封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

围绕着龙头老大为中心,新义安内部,负责各个领域的核心主管人们又一层层地将任务传递给下级,一级管一级。

相比于和胜和,新义安就没那么“”了,只要创立者家族有后代存在,那么新义安龙头老大的位置就绝不能让与他人。

所以新义安内部的矛盾也不小,几乎每一代新上任的“龙头老大”,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排挤,但是新义安毕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管理秩序,所以也没出什么大乱子。

说完了和胜和与新义安,再说一说另外一股势力“14k”。

14k是军官葛肇皇创立的,创立这个帮派的目的就是为了“”,就和建国之初的西南匪帮一样。

14k帮派的原名叫做“洪门忠义会”,建国之初,洪门忠义会一度在香港黑帮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但是相当于其他两个帮派,14k的最大缺点就是管理较为松散,帮派成员不喜欢遵守一定的帮派秩序,较为散漫。

因此,14k内部也经常出现争抢地盘、争取利益的冲突事件,他们拉起了一个个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又自成一派体系,各自为战。

因此当其他帮派来14k的地盘争抢时,这些小团体只顾得自保,很难会相互支援,所以发展到后期,14k的地盘已经越来越少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黑帮一直从事着非法生意,譬如开设黄色场所、开设酒吧,提供交易等等。

这些黑帮们以地盘为界限,互不干涉,平日里以正经营生作为幌子,但是一旦出现了有利可图的事物,这些黑帮就会喊打喊杀,时常挑起恶性斗殴事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两个分属不同黑帮的小弟因为一件小事争吵,都不服气,各自回去叫人来帮忙,结果架越打越大,甚至到了后来还出现了舞刀弄棒的恶性斗殴事件。

所以,香港黑帮一直是干扰香港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这些黑帮分子就像一颗定时炸弹,稍有不慎就会爆炸,给社会带来危害。

1956年,香港曾发生了“九龙大暴动”,当时政府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纸旗垃圾,没想到14k的成员居然站出来阻止,双方发生了口角。

香港14k黑帮其他帮会趁乱制造骚乱,严重危害了香港社会的稳定,其实这场和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流亡在香港的残余分子,在双十节那天将插在了街上的民居、商铺中,这是对香港政府的。

所以香港政府就命人拆去了这些旗帜,没想到这些黑帮分子居然以此为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正是这次,让香港政府意识到,香港黑帮分子必须要惩治了,这之后,香港警方明显加大了对黑帮势力的管控。

后来,随着祖国的强大,香港黑帮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地改善,这些黑帮一代比一代规模小,直到有一天,会完全消失殆尽。

香港黑帮的落幕

香港警察对黑帮的打击越来越严苛,自然引起了黑帮分子的不满,为了表达对政府的“反抗”,他们又是持步枪抢劫银行、又是身绑炸药绑架富豪。

总之,凡是让警察疲于奔命的事,他们都乐意干。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些黑帮猖獗行为达到了最高峰。

几乎每天都会制造各种各样的事端,给香港警察添麻烦,看见警察们东奔西走,处理事情,他们反而乐得哈哈大笑。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香港回归之后,黑帮分子也走向了末路,他们很少会出现舞刀弄枪的时候,甚至当时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媒体报道来说明黑帮的“佛系”行为。

据说当时黑帮之间出现冲突时,两个帮派的元老级人物会事先商量好,谈论时扔几个杯子,拍几下桌子,等等。

到了正式谈判的时候,他们就会假装闹得特别凶,不停地加大嗓门吆喝,但是绝不动手,“吵”到激烈处,还会摔几个杯子,请几个小姐惊恐的叫几声。

一切达成之后,双方又会握手和好。

香港一位社会学者曾这样介绍黑帮,说黑帮们会用“晒马”的方式决胜负,“晒马”顾名思义,就是将帮派中的小弟们叫出来比比。

但是这个比比不是电影上演的那样,打打杀杀,而是根据双方人数的多寡来分胜负,看看哪方叫的人多,哪方阵容最齐整,小弟最精神,那这个帮派就赢得了最终胜利。

很难想象,一众小弟们怒目而视,数人头,比精神气的场景。

不过即便如此,香港黑帮也绝无再次“崛起”之机。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香港黑帮分子们害怕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后会对他们展开清理。

便连夜乘船,坐飞机离开了香港,中央对待香港黑帮问题的态度一直很明确,这些黑恶势力是一定要铲除殆尽的。

因此,为了阻止香港黑帮分子逃离,香港警方和大陆警方强强联手,将这些逃离的黑帮分子一网打尽。

而剩下的黑帮分子,也没有逃警方的打击,他们针对黑帮分子赖以为生的非法产业,实行一系列的打击。

同时,对于香港地区出现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香港警方一定会追踪到底,因此14k的小弟胡须勇面对媒体采访时,还说道:“现在的香港,就算是砍伤人也很难脱身。”

现在的香港黑帮为了谋求生存,接受警方的改造,办起了正经的企业,电影业、餐饮业等等都有香港黑帮转型人员的参与。

与其同时,黑帮的规模和他们参与社会的次数也在逐步减少,并且1香港的犯罪率也在逐年降低。

相信早晚有一天,这些黑帮势力会完全消失在光明之下。

为什么香港有那么多黑帮?1997年香港回归,黑帮到底去哪了?

“黑社会就是政治的夜壶。”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的繁荣期,除了精彩的武打片和爱情片之外,描写黑帮题材的电影也在香港电影中占据着一席之地。

但“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却在时时刻刻地提醒着人们:黑帮,不只存在于电影中。

他们非常讲兄弟情义,出门要拜黑鞋关公求平安,在香港横行霸道,开歌厅卖,常因争地盘一事大打出手,无恶不作,无财不敛。

三百年前,他们被称为洪门义士,为兄弟打抱不平,三百年后,他们又刺上了纹身,拿上了刀棒,在香港电影中的形象是“古惑仔”。

然而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这些黑帮分子却像失了魂一般纷纷向海外逃去,中国人民驻香港部队的进入让这些黑帮分子再无犯罪的可能。

据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报道,香港黑帮担心生存空间会被驻香港部队打压,秉持着“反正都要走、晚走不如早走”的思想,九七年,香港回归前夕,一大波黑帮人士纷纷逃往海外。

那么,九十年代的香港黑帮分子究竟有多么猖獗?九七年之后他们又去向了何方?

香港黑帮“和胜和”的起源

“和胜和”是香港的大型黑帮之一,最初创建于1846年,“反清复明“的洪门子弟就是和胜和的前身。

当时“反清复明”势力为了躲过清军的追捕,成立了“洪门”,他们以香港中环的“和记客栈”为据点,秘密地传递组织上的消息。

后来,这股势力不断发展壮大,人数也越来越多。洪门元老们在这时生出了别样的心思,他们纷纷脱离洪门,自立门户。

这些分散出去的子弟们也带着各自的势力谋求发展,其中一个势力被称为“和字系”,似乎是遵循了某种特定规律,“和字系”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也终于走向了。

“和字系”其中一个支流就是今天的“和胜和”帮派。

19世纪90年代,香港的繁华远超广东,一部分广东人为了谋求自己的发展或者为了养家糊口,便连夜乘船来到了香港打工。

因为都是广东人,初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自然会和老乡走得越来越近,这些打工者还因此创立了“工人自助帮会”,抱团取暖。

随着广东人陆陆续续地迁入,这些同乡会的规模越来越大,渐渐地已经脱离了原本的“自助帮会”性质,成为了一个个小团体。

1909年,勇义堂的头目黑骨红将这些小团体组织了起来,教他们洪拳,制定了帮规,还喊出了“和平共存、以和为贵”的口号。

就这样,“和胜和”黑帮走上了历史舞台。

1925年,军阀混战,各方势力相互勾结,民不聊生,“和胜和”帮派也趁此机会拉拢人才,扩大自己的势力,借此机会急剧扩张。

1949年,溃败,逃到了台湾,而戴笠为了阻碍中央和毛主席的工作,特意命令军统特务“14k”进驻香港。

为了达到“”的目的,可谓是煞费苦心,又是给“14k”武器支援,又是给其经济支持,还时不时地派遣特务前去指导工作。

当时我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对于香港黑帮的问题,中央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这上面。

这也就导致了“和胜和”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们肆无忌惮地在香港港横行霸道,极尽风光。

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的三个黑帮分别为14k、和胜和以及新义安,这三股势力相互敌对,相互打压,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其中以和胜和为最,力压其他两个帮派。

但常言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和胜和还没风光多久,就被新义安绊了一脚,大批骨干转而投向新义安。

失去了骨干的和胜和实力大不如前,只能蜗居在新义安与14k这两个帮派之下。

其实和胜和算是香港众多帮派中,为数不多的帮派之一,他们帮派的“老大”不是内定出来的,而是“选举”产生的。

到了选举之日,和胜和高层里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投票权,为了考察候选人,和胜和帮派一般会将选期延长至一年。

在这一年之内,投票人会对候选人做各种测试和考验,而候选人也要向这二十名元老寻求支持,当然,拉票时不可避免地会起各种各样的冲突。

和胜和的其中一任当家人“肥坚”就是在选举中获胜的,当时他和另一名同样是候选人的黑老人因为拉票一事起了剧烈冲突,双方还因此大打出手。

肥坚当上帮派大哥的时候,才三十几岁,正当壮年,在当上帮派大佬之前,肥坚在佐敦的“楼上吧”从事行业,他不善言辞,话少心狠。

之所以选择肥坚成为帮派大哥,是因为元老们希望肥坚能够将“楼上吧”的业务扩大,带领帮派迈上新台阶。

不得不说,和胜和元老们的眼光都很毒辣,“楼上吧”在当时是新兴产业,较为吸引年轻人,楼上吧故名思意,就是建在楼上的酒吧。

这种新型酒吧隐蔽性好,盈利高,是当时黑帮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令元老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肥坚在当选为新老大之后,还没来得及上任,就被警方抓获了。

据资料统计,1994年时,和胜和黑帮的势力一度飙升到最高,会员人数甚至超过了3万。

香港黑帮“三合会”

在香港,类似和胜和的黑帮一般被称为“三合会”,这些帮派涉足酒吧、领域、等领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这些黑帮的势力更是达到了顶峰,甚至大型帮派的势力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人。

与和胜和并称为“香港三大势力”的黑帮分别为14k和新义安,新义安因为会员中以潮州人居多,所以这个帮派又被称为“潮州帮”。

新义安的人数相对少一些,有2.5万人左右。组织内纪律严明,等级分别森严,新义安的龙头老大是将领向前。

新义安组织内部只遵从一个龙头大哥,由创办者家族的后代世袭,有点类似于封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

围绕着龙头老大为中心,新义安内部,负责各个领域的核心主管人们又一层层地将任务传递给下级,一级管一级。

相比于和胜和,新义安就没那么“”了,只要创立者家族有后代存在,那么新义安龙头老大的位置就绝不能让与他人。

所以新义安内部的矛盾也不小,几乎每一代新上任的“龙头老大”,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排挤,但是新义安毕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管理秩序,所以也没出什么大乱子。

说完了和胜和与新义安,再说一说另外一股势力“14k”。

14k是军官葛肇皇创立的,创立这个帮派的目的就是为了“”,就和建国之初的西南匪帮一样。

14k帮派的原名叫做“洪门忠义会”,建国之初,洪门忠义会一度在香港黑帮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但是相当于其他两个帮派,14k的最大缺点就是管理较为松散,帮派成员不喜欢遵守一定的帮派秩序,较为散漫。

因此,14k内部也经常出现争抢地盘、争取利益的冲突事件,他们拉起了一个个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又自成一派体系,各自为战。

因此当其他帮派来14k的地盘争抢时,这些小团体只顾得自保,很难会相互支援,所以发展到后期,14k的地盘已经越来越少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黑帮一直从事着非法生意,譬如开设黄色场所、开设酒吧,提供交易等等。

这些黑帮们以地盘为界限,互不干涉,平日里以正经营生作为幌子,但是一旦出现了有利可图的事物,这些黑帮就会喊打喊杀,时常挑起恶性斗殴事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两个分属不同黑帮的小弟因为一件小事争吵,都不服气,各自回去叫人来帮忙,结果架越打越大,甚至到了后来还出现了舞刀弄棒的恶性斗殴事件。

所以,香港黑帮一直是干扰香港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这些黑帮分子就像一颗定时炸弹,稍有不慎就会爆炸,给社会带来危害。

1956年,香港曾发生了“九龙大暴动”,当时政府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纸旗垃圾,没想到14k的成员居然站出来阻止,双方发生了口角。

香港14k黑帮其他帮会趁乱制造骚乱,严重危害了香港社会的稳定,其实这场和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流亡在香港的残余分子,在双十节那天将插在了街上的民居、商铺中,这是对香港政府的。

所以香港政府就命人拆去了这些旗帜,没想到这些黑帮分子居然以此为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正是这次,让香港政府意识到,香港黑帮分子必须要惩治了,这之后,香港警方明显加大了对黑帮势力的管控。

后来,随着祖国的强大,香港黑帮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地改善,这些黑帮一代比一代规模小,直到有一天,会完全消失殆尽。

香港黑帮的落幕

香港警察对黑帮的打击越来越严苛,自然引起了黑帮分子的不满,为了表达对政府的“反抗”,他们又是持步枪抢劫银行、又是身绑炸药绑架富豪。

总之,凡是让警察疲于奔命的事,他们都乐意干。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些黑帮猖獗行为达到了最高峰。

几乎每天都会制造各种各样的事端,给香港警察添麻烦,看见警察们东奔西走,处理事情,他们反而乐得哈哈大笑。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香港回归之后,黑帮分子也走向了末路,他们很少会出现舞刀弄枪的时候,甚至当时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媒体报道来说明黑帮的“佛系”行为。

据说当时黑帮之间出现冲突时,两个帮派的元老级人物会事先商量好,谈论时扔几个杯子,拍几下桌子,等等。

到了正式谈判的时候,他们就会假装闹得特别凶,不停地加大嗓门吆喝,但是绝不动手,“吵”到激烈处,还会摔几个杯子,请几个小姐惊恐的叫几声。

一切达成之后,双方又会握手和好。

香港一位社会学者曾这样介绍黑帮,说黑帮们会用“晒马”的方式决胜负,“晒马”顾名思义,就是将帮派中的小弟们叫出来比比。

但是这个比比不是电影上演的那样,打打杀杀,而是根据双方人数的多寡来分胜负,看看哪方叫的人多,哪方阵容最齐整,小弟最精神,那这个帮派就赢得了最终胜利。

很难想象,一众小弟们怒目而视,数人头,比精神气的场景。

不过即便如此,香港黑帮也绝无再次“崛起”之机。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香港黑帮分子们害怕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后会对他们展开清理。

便连夜乘船,坐飞机离开了香港,中央对待香港黑帮问题的态度一直很明确,这些黑恶势力是一定要铲除殆尽的。

因此,为了阻止香港黑帮分子逃离,香港警方和大陆警方强强联手,将这些逃离的黑帮分子一网打尽。

而剩下的黑帮分子,也没有逃警方的打击,他们针对黑帮分子赖以为生的非法产业,实行一系列的打击。

同时,对于香港地区出现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香港警方一定会追踪到底,因此14k的小弟胡须勇面对媒体采访时,还说道:“现在的香港,就算是砍伤人也很难脱身。”

现在的香港黑帮为了谋求生存,接受警方的改造,办起了正经的企业,电影业、餐饮业等等都有香港黑帮转型人员的参与。

与其同时,黑帮的规模和他们参与社会的次数也在逐步减少,并且1香港的犯罪率也在逐年降低。

相信早晚有一天,这些黑帮势力会完全消失在光明之下。

这个神秘组织,让所有黑帮闻风丧胆

最近香港两大黑帮正在互相寻仇,血案不断,冲突一再升级。

情况越来越严峻,香港警方当然不会坐视不理。

就在“双十一”当天,香港警方开始了大规模扫黑行动!

香港“O记”扫荡港娱乐场所,一下就抓了100多人。

相信只要是经常看港剧的朋友,对“O记”一定不陌生。

“O记”全称“Organised Crime and Triad Bureau”,即“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用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O”简称为“O记”。

“三合会”,在香港就是黑社会,所以“O记”其实就是香港的扫黑警察。

电影《黑社会》中有句话说“人家选坐馆(即老大)比香港选特首还早一百年”,黑社会在香港由来已久可见一斑。

但要说香港黑帮最怕的人,那一定是O记警察。

不管再猖狂的黑帮,见到O记都是老鼠见了猫,要乖乖伸手戴铐。

不过这么多年过去,黑帮应付警察也很有经验,基本上很难抓到证据,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扣留48小时无奈放人。

可以说,O记的日常就是跟黑帮斗智斗勇,包括港片里演的那些“卧底”,其实都是真的!

01 起源

最开始的“三合会”,是清朝时期一个“反清复明”的组织。

香港开埠之后,很多难民涌进来。一开始他们在码头做苦力,为了不被人欺负,他们渐渐抱团、形成组织,这就是香港黑社会的雏形。

1956年,香港曾经爆发过一场大型的骚乱,让香港的治安崩溃了整整一周。

这次骚乱过后,港英政府认为背后有黑社会在捣乱,就成立了专门的扫黑组,这就是“O记”的前身。

不过,港英政府扫黑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但没有遏制住黑社会的发展,反而让“四大探长”和黑帮互相勾结,造成了香港史上贪污最严重的时期。

1974年,香港成立廉政公署,贪污的警队倒是得到肃清,但是民间的黑社会只是失去了保护伞,并没有被剿灭。

到了80年代,“偷渡潮”盛行,很多人从内地偷渡来港,为了谋生,他们之中大部分人都加入了帮派。

香港治安岌岌可危,甚至诞生了“三大贼王”。(叶继欢、张子强、季炳雄)

那时候有部电影叫做《省港旗兵》,讲的就是内地罪犯偷渡到香港犯案的故事。

后来“省港旗兵”也成了“跨境犯罪”的代名词。

为了扼制日益猖獗的“省港旗兵”,1983年,“O记”正式成立。

直到香港回归之后,这种跨境犯罪才逐渐变少,但香港本地的黑社会问题仍然严重,于是“O记”就从一开始的主要针对跨境罪犯,变成了针对本地黑帮。

O记有4个小队,其中A、B、C队就是专门针对香港的三大黑帮:14K,和胜和,新义安,一个队主盯一个帮派;剩下的D队,主要是针对骚乱、比如黑暴。

O记的第一任主管,就是演员任达华的哥哥任达荣。

所以经常有人说在那个香港娱乐圈被黑社会控制的年代,都没人敢惹任达华,毕竟他大哥就是扫黑老大!

另外,还有现任特首李家超先生,曾经也做过O记的主管。

O记横扫香港黑帮这么久 ,也破过不少大案!

02 传媒血案

一般来说,除了大面积扫黑的时候,O记平时的主要工作是调查和搜集情报。

O记查案靠什么?就两个字:卧底。

没错,港片里那些潜入黑帮的卧底,其实都是真的!

高峰时期的警方卧底有200名之多,全部要求是生面孔,所以基本上是刚毕业来到警队的基层。

他们每个月都要填写“卧底手册”,上报获得的线索,警队还会给他们专门编写一个“剧本”,给他们一个合适的身份,安帮派里。

几乎每一年,O记都要进行至少2到3次的卧底行动,每次至少要抓一百多人。

同时还会捣破跨境、、偷车集团等等。

其中最轰动的一次,就是2014年的“传媒血案”。

2014年的一个早晨,香港《明报》主编刘进图像往常一样驾车去鲤景湾吃早餐。

当他在路边停车缴费的时候,突然有两个人骑着摩托车冲过来,对着他狂砍6刀!

砍完人,两个人迅速骑着摩托车逃走,刘进图倒在血泊之中,背部、大腿全是伤痕。

很快,救护车赶到现场,刘进图被送进医院抢救,情况一度危殆。

这件事震惊了整个香港!时任特首梁振英先生、中联办、各界人士、传媒,全都强烈谴责凶手的冷血。

第二天,《明报》头版头条都变成黑白,并且悬赏300万捉拿凶手。

没过多久,还在筹备中的《香港晨报》,也有两位主管在午休外出的时候,被人用铁棍打伤。

一下子出了两起恶性事件,香港警方迅速出动,很快就把几个作案的人抓了。

一查果然发现:这些人都有黑道背景,并且都是和胜和的人!

虽然凶手已经伏法,但是这并不足以震慑香港的黑社会,于是,这就轮到了O记出马。

03 扫黑大场面

2014年3月,O记展开了一场名为“智磐”的扫黑行动,突击全港150多个娱乐场所,一下子抓了300多个和胜和的成员,这里面还包括很多干部。

同时警方还检获31万赃款、价值约670万港元的光碟,以及超过20万港元的以及大批武器。

到了6月,O记又来了个代号为“火击”的行动,捣破一个非法跨境集团,并且检获1100万现钞、3.7亿非法投注纪录、名表、珠宝首饰等赃物。

这也是香港开埠以来金额最大的非法集团。

之后,O记又接连展开代号为“破壁”和“高峰”的大型扫黑行动,这次行动一直持续到2015年,一举瓦解了3个新兴帮会。

2021年,香港又展开名为“犁庭扫穴”的扫黑行动,几乎出动了香港所有警察部门:

警务处处长、“一哥”萧泽颐亲自督师,由“O记”统筹,再联合香港水警、刑侦、机动部队等等,陆续派出了6300多名警力!

甚至海陆空全出动,在香港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扫黑行动,一下抓了好几百人!

总之,香港现在是每年都有扫黑行动,有时候一年都要扫好几次!

在香港警方雷厉风行的动作下,如今的黑社会是越来越式微,不得不夹起尾巴做人。

当然,水至清则无鱼,黑社会是抓不完的,一个帮派下去,又会有另一个帮派冒出来。

O记每次扫黑,除了抓人、查封,最主要是给黑帮形成一种震慑,让他们不敢再轻易闹事,为香港的治安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而每次行动,也都离不开卧底的默默付出,这些做卧底的警察身心压力也很大。

曾经有警察说每天都要扮演“双面人”,结案之后都需要心理辅导。

而且现在黑帮的警惕性提高了不少,卧底的身份一旦暴露,都会被“家法”处置,轻则遭到毒打,重则有性命危险。

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卧底,染发、纹身等等还是最基本的,他们还要在不情愿的状况下,跟随黑帮一起参与犯罪。

而且为了避免身份曝光,卧底并没有刑事豁免权。

当然,黑帮有警队的卧底,警队这边也会有黑帮的眼线,也就是俗称的“黑警”。

所以《无间道》的剧情也是有事实依据的。

还有一些警察经受不住诱惑误入歧途,曾经就有香港反黑警察变成黑警,从“卧底”变成了警方的“内鬼”。

具体故事如何?我们下回分解!

O记三合会档案:云和吴镇宇成于九龙城寨,败于朱茵

电影是以九龙城寨为背景,这个三不管龙蛇混杂的地方,曾被称为黄赌毒的天堂。在这里只要有实力有势力自然可以横行无忌,虽然地方环境和生活条件较差,却容易成为罪恶的温床。摄影师Greg Girard曾多次进入九龙城寨拍摄,并把照片编成影集《罪恶之城》(City of Darkness),看名字就可以想象得到九龙城寨的情况。这座城里有154个聚集地,11个场所,7个赌场,和13个狗肉店,以及诸多牙医诊所和食品加工厂,大多都是非法或无证经营。如今的九龙城寨已经被拆,历史的痕迹渐渐改变,或许多年之后,也将不会再有这个题材背景的影视作品了。

涉及到城寨的电影作品,或多或少在拍摄手法上,有点偏传记和回忆性质,这一部也不例外。前半部分故事讲述得太慢,前后时间跨度也大,后面风光无限的日子又好似刻意跳过,好像它的主旋律都在为四个主角的爱情服务一样,只是这爱情碎得一塌糊涂。云作为混黑之人,利用了所有人,到最后才心有所悟悔不该当初,可惜没有如果,这就是人生。

年轻的云和吴镇宇跟随叔叔进九龙城寨开开眼界,结果被形形的人和物所吸引,于是混迹于此,并认识了朱茵和彭丹。在看透了城寨的生存方式之后,吴镇宇决心当个警察,而有头脑有傲气的云则混了黑社会。本来两兄弟相互照应混得还不错,结果云鬼使神差地和朱茵勾搭在一起,辜负了一往情深的彭丹和好兄弟吴镇宇,只是这偷偷摸摸之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却谁都没有说破。

之后吴镇宇逐步高升,性情也开始转变,云为了自己的地位,决心扶他上位成为探长,两兄弟开启了只手遮天的日子。但吴镇宇太过高调过于出位,而且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两兄弟的分歧也逐渐产生。再者被吴镇宇顶替了位置的人自然不会罢休,派了谢天华来卧底调查,结果谢天华又和朱茵搞在了一起,但凡朱茵要是手腕再强一线,她就成为城寨的武则天了。

谢天华又出卖了吴镇宇,还失手杀死了朱茵,加上云与朱茵的陈年往事,新仇旧恨加一起,吴镇宇爆发了。不过他的发泄都算理智,还挺出乎意料的,心如死灰的他最终死于警方乱枪之下。身中一枪的云大难不死都算幸运,可跛了一只脚也再难重现昔日的辉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