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一八字(12月初一出生命运如何)

鹰视狼顾 2023-09-14 13:40:33 互联网

零基础学易经:十二月建 易经运用中 一个月的开始 并不一定是初一

月建。建是北斗星的斗柄所指的方向。

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用一年北斗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十二个月的“月建”。比如,现在斗柄所指的方向是正南方,月建就是位于正南方的午月。建,就是当值。斗柄指谁,谁值班。

如图

北斗七星

斗魁:天枢、天璇、天玑、天权,

斗柄(斗杓):玉衡、开阳、摇光(也称瑶光)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十二月建

也就是说,正月就是寅月,二月就是卯月,三月就是辰月……依次类推。

“建”,即十二态势:“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中建的态势,也就是当令,上岗到位。

月,对一年四季冷、热、燥、湿的影响是最大的。在年、月、日、时中,气温差距最明显的就是月。年与年之间,日与日之间,时与时之间的温差变化并不太大,但月与月之间的温差变化就大了。冬天就是冷,夏天就是热,春天就是万木生发,秋天就是冷风萧瑟。

月建也称“月令”、“月将”。

“月建,掌一月之权,行‘’三旬‘’之令。”三旬,就是一个月的三十天。一旬十天。

无论在六爻还是八字应用中,月令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又称“提纲”。

十二个月的月建,也就是正到位,不是以阳历决定,也不是以阴历决定,是以十二个“节”来决定的。

古人把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周分为二十四节气。地球公转30度为一个月,共十二个月。每月“月建”的开始,以十二节的节点(节令)来确定。

二十四节气歌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在二十四节气中,十二个月的节令是:

正月立春

二月惊蜇

三月清明

四月立夏

五月芒种

六月小暑

七月立秋

八月白露

九月寒露

十月立冬

十一月大雪(十一月也叫“冬月”)

十二月小寒(十二月也叫“腊月”)

只要一到节点,就是这个月的开始。

十二月建

二十四节气中,每月一“节”一“气”。“节”就是节点,“气”就是气候。

歌诀:

正月立春雨水节,

二月惊蛰及春分,

三月清明并谷雨,

四月立夏小满方,

五月芒种及夏至,

六月小暑大暑当,

七月立秋还处暑,

八月白露秋分忙,

九月寒露及霜降,

十月立冬小雪张,

冬月大雪与冬至,

腊月小寒大寒昌。

如:正月立春,立春节到惊蜇节这三十天都是正月,后边的“雨水”就是气候。

不管过没过大年初一,还是到没到大年初一,只要“立春”这个节点一到,便是正月的开始。

谢谢读阅!下节讲地支十二宫

请:关注,点赞,评论,谢谢!

今天腊月初一,无论贫富,别忘了“咬灾”习俗,祈福安康消灾避难

今天是阳历12月23号,农历腊月初一,正式进入腊月了,腊月的天气,最适合制作腊肉、腊肠、腊鱼、腊鸭等腊味,所以有了“腊月”的叫法,“腊”的本义指的是“干肉”。

腊月是最后一个末月的称呼,除了腊月的叫法,还有腊冬、除月、末冬、严冬等。

腊月在岁尾,正值寒冬,老百姓在这个时间段,基本上都处于休闲状态,故有“冬闲”之说,腊月有大雪出现,到处都是银装素裹,老百姓没啥事,古代 也不流行打工。

其实每个月份都有单独的叫法,唯独腊月流传了开来,这与过年分不开关系,因为要制作腊味,风干腊肉,新鲜的肉摸盐腌渍,再放入通风处,腊肉是腊月的特色之一。

腊月初一这一天,民间有“咬灾”的习俗,中心思想就是“消灾避难,祈福安康”,早在清朝的时候,“咬灾”就已被列入传统习俗。

到了腊月初一这一天,早晨起来先不要说话,什么都不要讲,从枕头下面摸出来各种豆子,先吃上几颗豆子,或者花生、炒瓜子也行,传说是咬灾躲难的。

豆子吃到嘴里,用力一咬,会发出“嘎嘣”的声音,这个声音有讲究,借助豆子发出的“嘎嘣”声,“崩”走灾难,祈福安康。

腊月初一又有“炒豆节”的叫法,意思是要炒一把豆子,留着这一天“咬灾”,俗语说:“腊月初一不吃炒,这个起来那个倒”。

“炒”指的就是炒豆,老一辈人比较注重习俗,对于“咬灾”十分重视,还记得小时候,奶奶经常会给我们炒豆子吃。

时至今日,“咬灾”的习俗依然十分流行,吃豆子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预示着辞旧迎新,到年末了,延续传统习俗,寓意着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健健康康。

“腊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少不得病”。

接下来分享2道炒豆的做法:

一、炒黄豆

1、准备500克黄豆,把不好的黄豆,不饱满的黄豆挑出来扔掉,用清水冲洗干净,控干多余的水分。

2、准备一个平底锅,把黄豆倒入锅中,刚开始用中小火慢炒,有水分也没关系,慢慢就干燥了,一直翻滚一直炒,炒至黄豆爆皮,撒入少量的食盐,微微发焦就可以出锅了。

3、炒好的黄豆,焦香酥脆,唇齿留香,越嚼越好吃,平常可以当成一道美味的小零食,腊月初一这一天,还可以当成“咬灾”的炒豆。

二、炒花生

①、准备一斤花生,用清水冲洗一下,洗掉杂质和灰尘,锅中什么也不用加,先倒入盐,翻炒一会儿,接着倒入花生,水分很快被炒干,用中小火炒,一直翻炒。

②、炒至花生脱皮,能闻见花生的干香味,就可以出锅了,喜欢吃辣的朋友,还可以放两个干辣椒,焦香酥脆,越嚼越香。

关于腊月初一“咬灾”的习俗,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腊月有很多民俗禁忌,很多都慢慢忘记了,腊月初一除了有“咬灾”习俗,还不适合搬家,不与人吵架,保持乐观心态。

我是食味菜谱,热爱美食,每日更新家常菜和面食的各种做法,关注我每天学习做菜,总会给你小惊喜。

今天腊月初一,也是“咬灾节”,进入腊月有何讲究?答案来了

转眼间,到了2022年农历的十二月,也称为“腊月”,这也预示着这一年进入了尾声,人们准备辞旧迎新,迎接2023年兔年的到来,今天是腊月初一,坊间在这一天有“咬灾”的习俗,因此,腊月初一也被称为“咬灾节”,到了腊月初一,则代表“进入腊月门”了,腊月有何讲究?

“腊月”这个词,由来已久,腊有三层含义,其一指的是腊肉,腊月天寒地冻,是制作腊肉的绝佳时节,其二,指的是打猎,古时候的人们,会在年末时打猎,用来祭祀,古籍中记载道:“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其三,腊指的是“祭祀”,古时候的人们,会在年末时,合祭众神,这一仪式称为“腊”。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人们会在腊月举行一些祭祀、祭拜,也称为“腊祭”,这一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腊月也被称为“祭祀月”

再来看看腊月初一的“咬灾节”,相关的俗话也有很多,例如“腊月初一不吃炒,这个起来那个倒”、“腊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小不得病”,由此可推测,“咬灾节”指的是人们会吃一些特制的炒货,例如炒米、炒花生、炒豆子等等,其中以“炒棒花儿”最为典型,啥是炒棒花儿?其实就是如今人们所吃的爆米花。

咬灾节所吃的美食,不仅仅能够让人们打牙祭解解馋,让人们在寒冬腊月增加营养暖身体,同时,无论是炒米还是炒豆子,会发出“噼里啪啦”如同鞭炮般的声音,而炸爆米花则更加响亮,能够衬托腊月热闹的气氛,为新年到来的赶脚,毕竟腊月初一过后,便是腊月初八腊八节,俗话也道:“过了腊八便是年。”此外,人们认为这些如同鞭炮的响声,能够消灾解难。

到了腊月初一,便进入了腊月,腊月有啥讲究?有哪些忌讳?老人言——“腊月三不做”,指的是哪“三不做”?

其一、腊月不搬家。俗话道“正月不理发,腊月不搬家”,腊月是数九寒冬、是寒冬腊月,道路风雪多,无疑增加的搬家的难度,腊月天气严寒,搬家是重体力活,在寒冷的冬天做重体力活,会增加风寒感冒的风险,最后,则是腊月是忙碌的月份,祭祀祭拜的时节比较多,诸如搬家、婚事等事情,人们会避开腊月。

其二、腊月不借债。腊月是岁末年关,是人们将外债收回的时候,坊间素有“债不过年”的说法,因此,腊月不借债,腊月借债则留着旧债过年。

其三、腊月不吵架。俗话道:“腊月吵了架,一吵吵三年”,腊月是收官之月,人们喜欢拥有一个好的结束,希望在祥和、愉悦的气氛下,辞旧迎新,如果腊月吵架,被认为是触霉头,不吉利,一吵就吵三年。为哪三年呢?分别是旧的一年、小年和新的一年。

以上,便是有关腊月的一些说法,腊月由来已久,腊月初一是“咬灾节”,腊月有三忌,分别是腊月不搬家、腊月不借债、腊月不吵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