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大师刘大钧批八字(刘大钧 算命)

作茧自缚 2023-09-11 16:02:06 网友上传

佛学浅述易经占卜的科学性

《周易》热,似乎应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自从1984年,在武汉举行首次中国周易学术讨论会,以及1987年,由刘大钧教授牵头在山东大学举办首次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一直到1990年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编辑张志春先生编辑出版了邵伟华研究周易的学术著作《周易与预测学》,使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也开始登入大雅之堂,进而走向了国际舞台。

但是限于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化,曾经一度被淹没的中国传统哲学文化重见天日之后,还是要有一个普遍的认知过程。那就是,《易经》能算准吗?算命可信吗?命是可以算的吗?是否真的在冥冥之中有一个翻手云覆手雨的主宰在掌握着人得宿命?

关于《易经》到底是何种原理可以占卜人之命运休咎,目前尚无定论和官方回答。我试着依据自己的浅见从佛学的角度来“妄加揣测”一番。何以缘此呢?因为中国的传统哲学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魏晋以来,儒、释、道三足鼎立,经过几千年的相互吸收、相互整合、融通变易,已经融为一体难以进行“一刀切”的区分。

这就如同是一副三教合一图描述一般:

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本来一祖风。

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本来是一家。

一、占卜其实是在沟通宇宙磁场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易学哲学符号翻译“异熟果”

再解释“异熟果”之前请诸位思考一番,首先:中国传统的易经预测,不论是四柱、六爻、梅花易数,还是大六壬、奇门遁甲等等预测方法,无疑都是根据天地历法即年月日时,配以阴阳五行建立一种预测模型,然后利用阴阳五行间生克制化的原理,去解读此类信息的哲学符号,根据比类取象去进行推理,以达到占验的目的。当然在占验过程中预测者也许会加入自己的理解,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灵感思维。当算到一个人可能会有灾祸的时候,易学原理的解释是:因为由于四柱布局喜用神受到忌神猖狂的克制,破坏了原有的布局平衡,阻碍了原来四柱布局的气势,这种解释当然是合理的,因为在整个宇宙之间有着稳条不乱的信息磁场,这种磁场因环境、空间、时间的不同而有着一定的差异,孔子曾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正理”。其实任何一种预测也是如此,当四柱过于偏枯或者偏旺之时就会克制某一五行从而产生一定的灾祸,当然特殊格局除外,因为《易》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道理。说到这里有人就要问了,为何会出现偏枯呢?为何会影响他呢?为何那个时间那个地点正好此人降生呢?还有一点双胞胎的四柱一样为何命运截然不同呢?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同卵双胞胎,因为异卵双胞胎一男一女大运的排列是不一样的,并且女方成年后所嫁夫家的风水以及丈夫的命格也会对此人产生一定影响。

我们来看佛学的解释,异熟果,一般人普通叫果报,其实还是有点笼统的,难道一个人被人杀了你就说因为他前世杀过这个杀他的人吗?不见得,单单果报二字是不能完全概括异熟果的含义的。因果的原理并不是如此的简单机械化。正所谓事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这个后果却是缘生的,它会异地、异时而熟的,并不是你骂我一句,我也骂你一句那么简单的。中国的十二时辰,循环往复。佛学的十二因缘也是如此。所以《易经》说:“无平不坡 无往不复”。所以你的八字就是推论果报的一种方法,正是算你累世所做之因而今生感受的异熟果报。

比如:一个八字的脾气、性格、长相、身高等。

记得南怀瑾老师曾经说过净土宗的印光大师算命很厉害,但是他绝对不迷信哦,据南怀瑾老师介绍说,他可以依据一本《地支论》算到一个人的前世。至于这本书缘何如此我们也只能姑且听之,姑且信之了。

我们看一对双胞胎的生辰八字,乾造:

戊辰年 癸亥月 己卯日 乙亥时。

如果单单以生辰八字去推算大运流年皆是一样,是否脾气、性格就一样呢?其实此二人无论性格、脾气还是婚姻都相差甚远。

我们在看邵伟华老师在《周易预测学》的著作中有一案例,1986年12月曾给一位记者测运,那位小姐的四柱是:

甲辰年 戊辰月 丁酉日 癸卯时。

邵伟华老师断其1987年四月份在西北方有破身之灾,并告诉解灾办法,结果1987年4月14日在西北方出车祸身亡。易学界有着许多占验的案例可以充分说明易经的科学内涵,但是如果按照邵伟华老师的方法就一定可以避免此灾吗?历史不可假设,我们没有任何资格去评价。但是我想要说的并不在此,此案例的主人之所以有此果,首先有一个因就是她在邵伟华老师占卜的月份和方向做了不该造作的因——四月份去了西北方向。那么,同样的四柱是否那天去西北都会有死亡之灾祸呢?我想,应该不会。道理在哪呢。不外乎——因果。

再说“因”之前,对中国传统文化《易经》有了解的应该知道,“互卦”。梅花易数占卜方法的运用尤为突出。互,有相互的关系,是事件发生的中间过程,当然后来梅花易数精研者贾双萍老师也用互卦来占验隐私。正是中间这种承前(体卦)启后(变卦)的关系,像是一个钩子钩住整体卦象,然后根据五行生克制化去推演吉凶。同时也让我们去了解佛学的两种“因”便更加清晰了。

因,分为“牵引因”和“生起因”。“牵引因”就是攀缘,就是易经体系中所谓的互卦,他承接了你的行为,然后由此导论出两种果,一种是“自体果”。另一种是“受用境界果”。所以同样和卢小姐八字相同的人同样去西北方向并不见得都会死亡,原因就在于“自体果”的不同。

所以当双胞胎由母体而出时,虽然八字排列布局一样,但是还是在性格和秉性上有所不同,即使成年后的生活习惯也是如此。如在按照四柱去进行推衍,难免就有不尽人意之处。

所以有的人财运好,有的人身体好,有的人相貌好,同样一件事情有人做得,有人做不得,即便命理格局相同也有甚大的差别。原因就是因所造,然后“自体果”果报和“受用境界”的果报来表现。

所以一言以蔽之,数术的占卜其实是在沟通自然界的磁场信息,然后利用易学哲学符号翻译个体的异熟果报。

二、佛学唯识学派阐释荣格“同时性原理”对占卜的认识

我在这里之所以提起荣格的“同时性原理”,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在所有的占卜方式当中都离不开起卦的“介质沟通”而这种介质的沟通其实就是和宇宙的信息场产生一种共鸣。

柯云路老师有部著作《人类神秘现象破译》,他把易经之所以能预测且测得准的奥秘认为是“请神灵”,调动人类的潜意识。论潜意识我不得不提起荣格,他是瑞士的一位精神病学家,早年从教于苏黎士大学,并担任苏黎士大学神经病诊疗所的高级医生,曾经追随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对东方哲学思想文化有着极深厚的渊源接触。荣格全面研索《易经》,开始于20世纪初,他被易经占卜中“惊人的巧合与准确度”所吸引,他发现易经给予的答案有着很深的意义。从1920年,荣格开始着手采用《易经》心理疗法,据荣格书中记载疗效甚显。荣格曾经这样的描述《易经》占蓍:“我只是将三枚小铜板轻掷空中,然后它们掉下、滚动,最后静止不动,有时正面在上,有时反面在上。这种技巧初看似乎全无意义,但具有意义的反应却由此兴起,这种事实真是奥妙,这也是《易经》最杰出的成就”。

对于荣格所发现的易经中的“同时性原理”,荣格晚年才公然的提出,因为他一直没有彻底窥见里面的内涵,况且“同时性原理”与“因果律”是完全相反的两种理论。

到底什么是“同时性原理”呢,荣格认为在一定的心理状态下通过占卜得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结论乃是潜意识中浮现出的心理事件有时会以意味深长的方式与外部事件相吻合。所以,他认为正规的占筮活动可以将人的潜意识以象征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显示出心理世界与现实世界奇妙的对应性和平行性——这是一种与因果律完全不同的联系,荣格称之为“同时性原理”。

其实用佛学唯识的理论就可以浅显的浅述荣格没有理解的问题。

唯识法相属于佛教后期的佛学系统。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说到这里我们结合以上荣格的说法就可以看出,荣格的“同时性原理”最终还是在唯识法相的第六意识的层次。

那么,为何潜意识沟通磁场要想预测的时候通过易经占卜就可以反应出一定的信息呢?

第六意识包括了西方心理学家研究的显意识、潜意识。那么第六意识的思想到底在哪里?再脑吗?如果再脑,当脑科医生做颅脑手术时,并没有在大脑中发现人的意识是以物质形态而出现的。或者你去把一条蛇或者蚯蚓截成三段看看,三段都在动,请问这个“知”的性在哪里?

其实第六意识身心内外都俱在的,只不过它是要靠脑来起作用。荣格的“同时性原理”其实并没有和因果律相违背,只不过荣格只是看到了“因果律”的一个“分段”而已。其实,荣格的“同时性原理”还是在因果律之中,只是荣格切断了因果律的整个环节,而独立的从第六意识上面去分析而已,于是有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嫌疑。

是否单单靠意识的沟通就可以测算的准确呢,比如“谎意识”,我之所以称之为“慌意识”是因为在《卜筮正宗》中曾有:“卜者心诚,断者精明,亦有不验,何也?答曰:”此其故在卜者而不再断者,乃卜者之意虽诚,或秘事难以语人,或问此而意别有在也,所以有不验之故耳”。

到底,第六意识和口头说出要占卜的事情不一致的时候,是否卦象有偏差,我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所言。

佛学中,第六意识有五个缘,它们分别是作意、境、染净依、根本依、种子依。

正是由于有种子依所以能够使人产生思维。思想,然后去分别。但是意识是有境的,有境就会有污染,恰巧这个气和心境的染污改变了磁场的规律,磁场在一定空间和时间中完全可以依照人得思维意识去改变。

更深一层的比如静坐进入禅定状态等等。由于磁场的改变使卦象本身的成卦发生变化。周易《系辞传上传》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伦天地之道”。可见卦象不乱成,爻不乱动。

“易之为书本来就是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何为天道呢?从科学的角度来阐释便是大自然的一种运行规律,易经正是与这种规律有了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契合,所以才能占卜应验。所谓天道昭昭报应不爽,也是说明因果循环之理吧!

我并没有宣传迷信的意思,明朝著名的开国功臣,也是一位易学大家,曾经也亲口说过:“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

为何有些人在声名大噪之时慢慢开始准确度下降,就是因为开始有了过多的欲望然后是行为产生偏差由此所作为产生了相应的异熟果的果报,盖住了思维的灵敏度,使其“介质的沟通”在与磁场沟通和反映的时候逻辑思维受阻碍。其实并不是卦神等迷信色彩。

我知道,有人也许会疑问了,既然第六意识的沟通在某些方面和口头言语有偏差,那么奇门遁甲预测中为何有“学会奇门遁 来人不用问”?

我想,这个是古人在某些方面过度的夸大了奇门遁甲预测的能力,奇门遁甲预测来意,要从日干、时干宫、值使门、马星、空亡、求测者的年命和位置来看。

但是事有万千,同一个符号代表的事情并不是单一和唯一的。我不否认某些情况下却是可以测知来意,但我觉得在易学传统文化这条路上,张志春和杜新会老师是最为值得敬佩的易学家,他从不过度宣扬易经的预测功能,始终站在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辩证的去看待易经的实用预测功能,并且告诫易学研究者,易经预测只能放在一个从属的位置做一个参考意见和建议!一语中的,实为表率。

三、修持佛法的人命造是否可以通过易学思维进行预测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命运的推测实质是在阅读异熟果。只是用易经语言去阅读和宇宙信息磁场沟通得到的种种信息的一种方式。说白了,就是宿业。

宿业既是命根。它是依根,易经占算既是占算的此报身。宿业来源于佛学唯识理论的第八阿赖耶识,他在佛法中被称为藏识,含有能藏、所藏、执藏,是一切善、恶、无计种子的寄托之地。当个体出现起心动念,言语行为之时便会如同录影带一般收摄在阿赖耶识中而不会消灭。这就是为何你以前所做的行为以及灾厄,占卜者可以通过你的行为信息或者本身四柱预测出来的一个原因之一。也许就是佛经所说种子生现行,第八阿赖耶识依附于你,并且无始以来的种子会让你对某件事情和某件物体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并且心性也大相径庭因人而异。于是便会在你的四柱上有所显现,所以可以按照你四柱命局推断你的休咎。同时你在占卜的时候相对于你而言的磁场便会出现相应的卦象。

既然阿赖耶识种子生现行,那么现行必然会熏染种子,也就是个体以后的运势。通过自己的现行作意和行为可否改变命局呢?

记得邵伟华老师在1986年的时候为他朋友的母亲占算寿元,坤造:丁巳年 辛亥月 丙子日 壬辰时。

当时邵伟华老师分析认为1977年逝世。但实际情况此人母亲并没有去世。此母亲一生吃斋念佛,行善积德,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邵伟华老师的观点是有着虔诚宗教信仰的人以后的命运走势是有所偏差的。是否真是如此呢?

当然一门学术的进步要倾听不同的心声和意见。瓦房店周易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文元老师就持有不同的观点,他在2002年5月29日曾经为他的以为研究佛学的易友占算(此案例不赘述),也是相当准确的。

我认为以上二位老师的观点都对,站在易学原理上其实两位老师都没有错。只是没有深入去追究其中个案而已。

其实经常诵经念佛的人如果确实依照佛学理论去修习却是可以改变,因为进入禅定的状态他的磁场是区别于一般人的。之所以刘文元老师能够占卜准确他的易友的去处,那是因为刘文元老师算他去处和包里的物件这个磁场信息的提取,因为相对于求测者的行处、行为还是有因存在的,他所做的因一旦心识这个境有所依就会产生作意。所以这个气场是准确的。

宋代易学大家邵雍曾说:“不动不占”。我想这里面的意思要从太极思维科学去讨论。一旦心动或者有行为就会引发磁场的波动,那么术数师就可以起卦捕捉这个磁场信息。但是如果他的这位易友如果能够有了一定的禅定功夫,我想他的命局里原本有的一些不利的灾祸确实是可以消失。或者转化的。就如同邵伟华老师的那个案例,那位母亲1977年只是得了一场病而已。

我们认为命运之事是任何一个人都难以穷尽毕生经历所能研究透彻的,我们要包容任何一种观点的存在。

当然,在这个周易热潮中,不免出现迷信色彩的鼓吹者,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易经研究者,要真真切切的站在哲学角度辩证的看待问题,结合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宗教哲学一起并行,利用其它学科进行辅助,共同挖掘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

最后希望易学界人士,时时刻刻警醒自己,用《道德经》一句话就是:“修之以身 其德乃真”。要不分时不分地的随时反躬自问自身之德。

佛学浅述易经占卜的科学性

《周易》热,似乎应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自从1984年,在武汉举行首次中国周易学术讨论会,以及1987年,由刘大钧教授牵头在山东大学举办首次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一直到1990年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编辑张志春先生编辑出版了邵伟华研究周易的学术著作《周易与预测学》,使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也开始登入大雅之堂,进而走向了国际舞台。

但是限于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化,曾经一度被淹没的中国传统哲学文化重见天日之后,还是要有一个普遍的认知过程。那就是,《易经》能算准吗?算命可信吗?命是可以算的吗?是否真的在冥冥之中有一个翻手云覆手雨的主宰在掌握着人得宿命?

关于《易经》到底是何种原理可以占卜人之命运休咎,目前尚无定论和官方回答。我试着依据自己的浅见从佛学的角度来“妄加揣测”一番。何以缘此呢?因为中国的传统哲学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魏晋以来,儒、释、道三足鼎立,经过几千年的相互吸收、相互整合、融通变易,已经融为一体难以进行“一刀切”的区分。

这就如同是一副三教合一图描述一般:

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本来一祖风。

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本来是一家。

一、占卜其实是在沟通宇宙磁场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易学哲学符号翻译“异熟果”

再解释“异熟果”之前请诸位思考一番,首先:中国传统的易经预测,不论是四柱、六爻、梅花易数,还是大六壬、奇门遁甲等等预测方法,无疑都是根据天地历法即年月日时,配以阴阳五行建立一种预测模型,然后利用阴阳五行间生克制化的原理,去解读此类信息的哲学符号,根据比类取象去进行推理,以达到占验的目的。当然在占验过程中预测者也许会加入自己的理解,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灵感思维。当算到一个人可能会有灾祸的时候,易学原理的解释是:因为由于四柱布局喜用神受到忌神猖狂的克制,破坏了原有的布局平衡,阻碍了原来四柱布局的气势,这种解释当然是合理的,因为在整个宇宙之间有着稳条不乱的信息磁场,这种磁场因环境、空间、时间的不同而有着一定的差异,孔子曾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正理”。其实任何一种预测也是如此,当四柱过于偏枯或者偏旺之时就会克制某一五行从而产生一定的灾祸,当然特殊格局除外,因为《易》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道理。说到这里有人就要问了,为何会出现偏枯呢?为何会影响他呢?为何那个时间那个地点正好此人降生呢?还有一点双胞胎的四柱一样为何命运截然不同呢?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同卵双胞胎,因为异卵双胞胎一男一女大运的排列是不一样的,并且女方成年后所嫁夫家的风水以及丈夫的命格也会对此人产生一定影响。

我们来看佛学的解释,异熟果,一般人普通叫果报,其实还是有点笼统的,难道一个人被人杀了你就说因为他前世杀过这个杀他的人吗?不见得,单单果报二字是不能完全概括异熟果的含义的。因果的原理并不是如此的简单机械化。正所谓事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这个后果却是缘生的,它会异地、异时而熟的,并不是你骂我一句,我也骂你一句那么简单的。中国的十二时辰,循环往复。佛学的十二因缘也是如此。所以《易经》说:“无平不坡 无往不复”。所以你的八字就是推论果报的一种方法,正是算你累世所做之因而今生感受的异熟果报。

比如:一个八字的脾气、性格、长相、身高等。

记得南怀瑾老师曾经说过净土宗的印光大师算命很厉害,但是他绝对不迷信哦,据南怀瑾老师介绍说,他可以依据一本《地支论》算到一个人的前世。至于这本书缘何如此我们也只能姑且听之,姑且信之了。

我们看一对双胞胎的生辰八字,乾造:

戊辰年 癸亥月 己卯日 乙亥时。

如果单单以生辰八字去推算大运流年皆是一样,是否脾气、性格就一样呢?其实此二人无论性格、脾气还是婚姻都相差甚远。

我们在看邵伟华老师在《周易预测学》的著作中有一案例,1986年12月曾给一位记者测运,那位小姐的四柱是:

甲辰年 戊辰月 丁酉日 癸卯时。

邵伟华老师断其1987年四月份在西北方有破身之灾,并告诉解灾办法,结果1987年4月14日在西北方出车祸身亡。易学界有着许多占验的案例可以充分说明易经的科学内涵,但是如果按照邵伟华老师的方法就一定可以避免此灾吗?历史不可假设,我们没有任何资格去评价。但是我想要说的并不在此,此案例的主人之所以有此果,首先有一个因就是她在邵伟华老师占卜的月份和方向做了不该造作的因——四月份去了西北方向。那么,同样的四柱是否那天去西北都会有死亡之灾祸呢?我想,应该不会。道理在哪呢。不外乎——因果。

再说“因”之前,对中国传统文化《易经》有了解的应该知道,“互卦”。梅花易数占卜方法的运用尤为突出。互,有相互的关系,是事件发生的中间过程,当然后来梅花易数精研者贾双萍老师也用互卦来占验隐私。正是中间这种承前(体卦)启后(变卦)的关系,像是一个钩子钩住整体卦象,然后根据五行生克制化去推演吉凶。同时也让我们去了解佛学的两种“因”便更加清晰了。

因,分为“牵引因”和“生起因”。“牵引因”就是攀缘,就是易经体系中所谓的互卦,他承接了你的行为,然后由此导论出两种果,一种是“自体果”。另一种是“受用境界果”。所以同样和卢小姐八字相同的人同样去西北方向并不见得都会死亡,原因就在于“自体果”的不同。

所以当双胞胎由母体而出时,虽然八字排列布局一样,但是还是在性格和秉性上有所不同,即使成年后的生活习惯也是如此。如在按照四柱去进行推衍,难免就有不尽人意之处。

所以有的人财运好,有的人身体好,有的人相貌好,同样一件事情有人做得,有人做不得,即便命理格局相同也有甚大的差别。原因就是因所造,然后“自体果”果报和“受用境界”的果报来表现。

所以一言以蔽之,数术的占卜其实是在沟通自然界的磁场信息,然后利用易学哲学符号翻译个体的异熟果报。

二、佛学唯识学派阐释荣格“同时性原理”对占卜的认识

我在这里之所以提起荣格的“同时性原理”,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在所有的占卜方式当中都离不开起卦的“介质沟通”而这种介质的沟通其实就是和宇宙的信息场产生一种共鸣。

柯云路老师有部著作《人类神秘现象破译》,他把易经之所以能预测且测得准的奥秘认为是“请神灵”,调动人类的潜意识。论潜意识我不得不提起荣格,他是瑞士的一位精神病学家,早年从教于苏黎士大学,并担任苏黎士大学神经病诊疗所的高级医生,曾经追随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对东方哲学思想文化有着极深厚的渊源接触。荣格全面研索《易经》,开始于20世纪初,他被易经占卜中“惊人的巧合与准确度”所吸引,他发现易经给予的答案有着很深的意义。从1920年,荣格开始着手采用《易经》心理疗法,据荣格书中记载疗效甚显。荣格曾经这样的描述《易经》占蓍:“我只是将三枚小铜板轻掷空中,然后它们掉下、滚动,最后静止不动,有时正面在上,有时反面在上。这种技巧初看似乎全无意义,但具有意义的反应却由此兴起,这种事实真是奥妙,这也是《易经》最杰出的成就”。

对于荣格所发现的易经中的“同时性原理”,荣格晚年才公然的提出,因为他一直没有彻底窥见里面的内涵,况且“同时性原理”与“因果律”是完全相反的两种理论。

到底什么是“同时性原理”呢,荣格认为在一定的心理状态下通过占卜得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结论乃是潜意识中浮现出的心理事件有时会以意味深长的方式与外部事件相吻合。所以,他认为正规的占筮活动可以将人的潜意识以象征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显示出心理世界与现实世界奇妙的对应性和平行性——这是一种与因果律完全不同的联系,荣格称之为“同时性原理”。

其实用佛学唯识的理论就可以浅显的浅述荣格没有理解的问题。

唯识法相属于佛教后期的佛学系统。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说到这里我们结合以上荣格的说法就可以看出,荣格的“同时性原理”最终还是在唯识法相的第六意识的层次。

那么,为何潜意识沟通磁场要想预测的时候通过易经占卜就可以反应出一定的信息呢?

第六意识包括了西方心理学家研究的显意识、潜意识。那么第六意识的思想到底在哪里?再脑吗?如果再脑,当脑科医生做颅脑手术时,并没有在大脑中发现人的意识是以物质形态而出现的。或者你去把一条蛇或者蚯蚓截成三段看看,三段都在动,请问这个“知”的性在哪里?

其实第六意识身心内外都俱在的,只不过它是要靠脑来起作用。荣格的“同时性原理”其实并没有和因果律相违背,只不过荣格只是看到了“因果律”的一个“分段”而已。其实,荣格的“同时性原理”还是在因果律之中,只是荣格切断了因果律的整个环节,而独立的从第六意识上面去分析而已,于是有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嫌疑。

是否单单靠意识的沟通就可以测算的准确呢,比如“谎意识”,我之所以称之为“慌意识”是因为在《卜筮正宗》中曾有:“卜者心诚,断者精明,亦有不验,何也?答曰:”此其故在卜者而不再断者,乃卜者之意虽诚,或秘事难以语人,或问此而意别有在也,所以有不验之故耳”。

到底,第六意识和口头说出要占卜的事情不一致的时候,是否卦象有偏差,我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所言。

佛学中,第六意识有五个缘,它们分别是作意、境、染净依、根本依、种子依。

正是由于有种子依所以能够使人产生思维。思想,然后去分别。但是意识是有境的,有境就会有污染,恰巧这个气和心境的染污改变了磁场的规律,磁场在一定空间和时间中完全可以依照人得思维意识去改变。

更深一层的比如静坐进入禅定状态等等。由于磁场的改变使卦象本身的成卦发生变化。周易《系辞传上传》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伦天地之道”。可见卦象不乱成,爻不乱动。

“易之为书本来就是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何为天道呢?从科学的角度来阐释便是大自然的一种运行规律,易经正是与这种规律有了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契合,所以才能占卜应验。所谓天道昭昭报应不爽,也是说明因果循环之理吧!

我并没有宣传迷信的意思,明朝著名的开国功臣,也是一位易学大家,曾经也亲口说过:“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

为何有些人在声名大噪之时慢慢开始准确度下降,就是因为开始有了过多的欲望然后是行为产生偏差由此所作为产生了相应的异熟果的果报,盖住了思维的灵敏度,使其“介质的沟通”在与磁场沟通和反映的时候逻辑思维受阻碍。其实并不是卦神等迷信色彩。

我知道,有人也许会疑问了,既然第六意识的沟通在某些方面和口头言语有偏差,那么奇门遁甲预测中为何有“学会奇门遁 来人不用问”?

我想,这个是古人在某些方面过度的夸大了奇门遁甲预测的能力,奇门遁甲预测来意,要从日干、时干宫、值使门、马星、空亡、求测者的年命和位置来看。

但是事有万千,同一个符号代表的事情并不是单一和唯一的。我不否认某些情况下却是可以测知来意,但我觉得在易学传统文化这条路上,张志春和杜新会老师是最为值得敬佩的易学家,他从不过度宣扬易经的预测功能,始终站在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辩证的去看待易经的实用预测功能,并且告诫易学研究者,易经预测只能放在一个从属的位置做一个参考意见和建议!一语中的,实为表率。

三、修持佛法的人命造是否可以通过易学思维进行预测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命运的推测实质是在阅读异熟果。只是用易经语言去阅读和宇宙信息磁场沟通得到的种种信息的一种方式。说白了,就是宿业。

宿业既是命根。它是依根,易经占算既是占算的此报身。宿业来源于佛学唯识理论的第八阿赖耶识,他在佛法中被称为藏识,含有能藏、所藏、执藏,是一切善、恶、无计种子的寄托之地。当个体出现起心动念,言语行为之时便会如同录影带一般收摄在阿赖耶识中而不会消灭。这就是为何你以前所做的行为以及灾厄,占卜者可以通过你的行为信息或者本身四柱预测出来的一个原因之一。也许就是佛经所说种子生现行,第八阿赖耶识依附于你,并且无始以来的种子会让你对某件事情和某件物体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并且心性也大相径庭因人而异。于是便会在你的四柱上有所显现,所以可以按照你四柱命局推断你的休咎。同时你在占卜的时候相对于你而言的磁场便会出现相应的卦象。

既然阿赖耶识种子生现行,那么现行必然会熏染种子,也就是个体以后的运势。通过自己的现行作意和行为可否改变命局呢?

记得邵伟华老师在1986年的时候为他朋友的母亲占算寿元,坤造:丁巳年 辛亥月 丙子日 壬辰时。

当时邵伟华老师分析认为1977年逝世。但实际情况此人母亲并没有去世。此母亲一生吃斋念佛,行善积德,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邵伟华老师的观点是有着虔诚宗教信仰的人以后的命运走势是有所偏差的。是否真是如此呢?

当然一门学术的进步要倾听不同的心声和意见。瓦房店周易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文元老师就持有不同的观点,他在2002年5月29日曾经为他的以为研究佛学的易友占算(此案例不赘述),也是相当准确的。

我认为以上二位老师的观点都对,站在易学原理上其实两位老师都没有错。只是没有深入去追究其中个案而已。

其实经常诵经念佛的人如果确实依照佛学理论去修习却是可以改变,因为进入禅定的状态他的磁场是区别于一般人的。之所以刘文元老师能够占卜准确他的易友的去处,那是因为刘文元老师算他去处和包里的物件这个磁场信息的提取,因为相对于求测者的行处、行为还是有因存在的,他所做的因一旦心识这个境有所依就会产生作意。所以这个气场是准确的。

宋代易学大家邵雍曾说:“不动不占”。我想这里面的意思要从太极思维科学去讨论。一旦心动或者有行为就会引发磁场的波动,那么术数师就可以起卦捕捉这个磁场信息。但是如果他的这位易友如果能够有了一定的禅定功夫,我想他的命局里原本有的一些不利的灾祸确实是可以消失。或者转化的。就如同邵伟华老师的那个案例,那位母亲1977年只是得了一场病而已。

我们认为命运之事是任何一个人都难以穷尽毕生经历所能研究透彻的,我们要包容任何一种观点的存在。

当然,在这个周易热潮中,不免出现迷信色彩的鼓吹者,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易经研究者,要真真切切的站在哲学角度辩证的看待问题,结合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宗教哲学一起并行,利用其它学科进行辅助,共同挖掘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

最后希望易学界人士,时时刻刻警醒自己,用《道德经》一句话就是:“修之以身 其德乃真”。要不分时不分地的随时反躬自问自身之德。

刘大钧:《周易》浅说

今天,我们在这里讲《周易》与我平时跟研究生上课太不一样了,也许讲台下有的人研究《周易》已到了很深的程度,而有的人恐怕连《周易》“ABC”都不知道。我只能是试着讲,讲哪些内容比较适合,我心里也没底,因为讲课就是这样,“深入”不容易,而“浅出”往往更难。我将今天的题目定为“《周易》浅说”,实际上也是一种挑战。

《周易》简单说,是一部“谈象”的书。“象”就是“卦象”,由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衍生出六十四卦卦象,六十四卦有六十四卦卦辞,另外还有三百八十四条爻辞,是对卦象象征意义的解释。读起来诘屈聱牙,非常难懂。后人的“注”也非常多,因为年代太久远,原先的“注”读不懂了,就有人为“注”做“注”,所以我们现在读的《周易》,它的注文往往是“注”的“注”的“注”的“注”。这种现象也不难理解,因为时间久了,当代人都知道的事情,后代人就不知道。拿“”来说,尽管发生在当代,而且是这样大的社会变动,可现在许多年轻人并不很清楚,更何况像《周易》这样久远的书。另外,后人的“注”中还加入了个人的主张,使得“注”与“注”之间起争执,于是这部书就越发难懂了。

古人逢大事必向神灵卜问吉凶,其方法有龟卜和占筮。《周易》一书即由占筮而成。筮用蓍草,按一定法式推算出数目,求得某种卦象,依据卦辞、爻辞推测所问事情的结果。据《周礼·春官·宗伯》记载,上古时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连山易、归藏易皆佚,仅《周易》存世。“易”字,有“简易”之义;又有 “变易”之义。“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战国后期,对《易经》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一些系统阐释《易经》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汇成《易传》。秦代(前221~前206)焚书,不焚易书。至汉代(前206~公元220),经学兴起。《周易》不再叫《周易》,而叫《易经》,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解释,称为“易学”。汉武帝又设立了《易经》“博士”,这个“博士”不是今天的博士,它是一种官职,而且相当有社会地位。“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博士们”纷纷注《易》,每个人都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使得对《易经》的解释越来越丰富,确立起《易经》“六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学术地位。后来,《易经》成为科举考试的科目,许多人把读《易经》当成了追名逐利的敲门砖。易学不断发展,历时 2000余年,形成了许多流派,如象数学派、义理学派等。许多著名哲学家,依据《周易》经传提供的思想资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我们今天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象,由阳爻“— ”和阴爻“- -”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乾坤两卦另有“用九”、“用六”之辞。《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 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如大过卦九五爻辞说:“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二是讲人事的得失,如渐卦九三爻辞说“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如坤卦卦辞说:“元亨,利牝马之贞。”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易经》虽属占卦书,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例如,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庄子·天下篇》将其概括为“易以道阴阳”。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如泰卦卦辞说:“小往大来”;否卦卦辞说:“大往小来”;泰卦九三爻辞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乾卦九五爻辞说:“飞龙在天”;上九爻辞则说:“亢龙有悔”,这些都体现了物极则反的道理。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周易》这部书,讲的是象、数、理、占,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模拟表达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它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它不但影响中国的文字,关键它还影响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周易》也是我国预测学、信息科学的起源与基础。其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不仅记载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和医学方面的大量知识,同时还有预测信息的宝贵方法。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历经种种坎坷与考验,或褒或贬,时衰时兴,却依然默默地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

《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亦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本义》,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抄写于汉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历代《易经》的著名注本除以上两种外,还有唐朝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清朝李光地的《周易折中》,都对后人治《易》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为作者2006年10月7日上午在山东省图书馆‘大众讲坛’上讲演的整理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