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月24日八字算卦(2000年1月24日是什么命)

若即若离 2023-09-15 23:47:53 网友分享

属龙今年多大了?属龙出生月命运简析,龙凤呈祥

龙马精神,龙凤呈祥,属龙的人,乐观积极,诚实、果断,有人缘,凡事不服输,为人坦诚,盛气凌人,不愿认错,不够含蓄,情绪不稳。那么,属龙今年多大了呢?属龙的命运是怎样的?

【2018年不同年份属龙的人几岁了】

1916年出生的属龙人,2018年实岁102岁,虚岁103岁。

1928年出生的属龙人,2018年实岁90岁,虚岁91岁。

1940年出生的属龙人,2018年实岁78岁,虚岁79岁。

1952年出生的属龙人,2018年实岁66岁,虚岁67岁。

1964年出生的属龙人,2018年实岁54岁,虚岁55岁。

1976年出生的属龙人,2018年实岁42岁,虚岁43岁。

1988年出生的属龙人,2018年实岁30岁,虚岁31岁。

2000年出生的属龙人,2018年实岁18岁,虚岁19岁。

2012年出生的属龙人,2018年实岁6岁,虚岁7岁。

【年龄计算方式】

虚岁(又叫毛岁):出生时为一岁,每到春节长一岁。

周岁:出生时为零岁,每到公历生日(生日当天就算)长一岁。

中国民间传统锁说的虚岁是中华民族一种重要的民俗,它是以春节(农历新年)分界点的,而周岁以本人的生日为分界点的;

具体换算方法是:虚岁换算成周岁:在本人生日到来之前,周岁=虚岁-2;在本人生日到来及以后,周岁=虚岁-1;

周岁换算成虚岁:在本人生日到来之前,虚岁=周岁+2;在本人生日到来及以后,虚岁=周岁+1。

【属龙人优缺点及性格:】

属龙优点:做事勇往直前,能起先锋作用,乐观积极,有旺盛的进取心,有高尚的信念,做事认真负责,诚实、果断、热情,性格外向,有人缘。

属龙缺点:有半途而废的习惯,盛气凌人,自制力欠佳,骄傲自大,不愿认错;缺乏灵活性,不够含蓄。

申登居士精通八字命理,为你命理中的性格,事业财运,婚姻择偶,家庭,健康,有利选择做综合分析。

属龙男性:他们一般都体格健壮,活力四射,永远不知疲惫,有远大目标,在心中有未来的宏伟蓝图。很注重仪表和形象。凡事不服输,有时过於自信,好面子。为人光明磊落,有过人的领导和管理才能。不会使用不正当手段搞非正当竞争,更不喜欢搬弄是非,不畏艰难,凡事都想要做到十全十美。是十足急进分子,有些自负,意识比较超前。有大男人主义。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保持头脑冷静,迅速做出决断,具有王者风范。

属龙女性:龙女郎的自尊心很强,虽然有架子,但龙女郎并不希望人家像圣人一样地待自己。龙女郎只要别人尊敬自己,并且龙女郎会竭尽全力地做到这一点。通过龙女郎的衣饰别人还可以看出龙女郎是个严肃的人。龙女郎爱鼓吹妇女参政,男女平等,男人能做的事,龙女郎也许会做得更好。不要低估龙女郎,龙女郎从不逆来顺受。

【属龙的最配属相:属鸡、属鼠、属猴】

从五行相生相克的角度,属牛的、属羊的和属龙的五行是比和关系;属蛇的、属马的和属龙的是相生关系,所以属牛、属羊、属马、属蛇也是属龙的人很相配的属相。

属龙最不相配的属相:属狗(相冲)、属龙(相刑)、属卯(相害)

【属龙人出生月的命运】

农历正月:新春之时,生不逢时,潜龙勿用。有大将之才,无用武之地。万事挫折,劳而无功。六亲无缘,帮扶者少,淡薄成家,苦闷不乐。

农历二月:惊蛰之时,正是出头之时,有机可乘,利路亨通,做事大成。位尊望重,受人景仰。

农历三月:清明之时,清秀机敏,有可重之才。意志坚强,不屈不挠,事功利益都能如愿。青云有路,鳌头先占,虎榜独居,为众人所景仰。

农历四月:立夏之时,有移山填海之志,掀天揭地之才。东征西讨,跃马扬鞭,威风赫赫。安定天下,名利双全。

农历五月:芒种之时,游龙下海,正当用事之时。性情刚直独断,能排除万难,自成威权。功业名望,如日月在天。

农历六月:小暑之时,虽有大才,生不逢辰,事业多败。衣食不足,处处艰难,如蛟龙困岸。

农历七月:立秋之时,聪明智慧,虑事周详,胆识过人,进退自如。有肇始之才,能勤勉力行,小人不能为害。处处通达,事事成就,德高望重。

农历八月:白露之时,人中英杰,风流雅气。乐于交友,云游四海。壮志冲斗牛之墟,功名为凤阁之选。一生幸福安和。

农历九月:寒露之时,为人稳重,心地贞良,敦厚雅量,不乏侠气。除暴安良,造福一方。诸事如愿,吉庆平安。

农历十月:立冬之时,才能不凡,而精神委顿,不肯做事。不慕荣华,不就高位,清高平凡度一生。

农历十一月:大雪之时,冰天雪地,四面都无出路。遇事不能决断,伏龙难以振作。纵有志愿,难以行动,诸事徒劳无功。

农历十二月:小寒之时,岁寒年末,天寒地冻。辛苦劳碌,总无成功之日。但才具不凡,心中明通寂寥,有一股仙气。

当然上面的按月份不能具体断定,申登居士建议还是各位缘主按照生辰八字的命盘分析做综合详细判断。

申登师傅恭喜各位龙主,自己/身边有属龙的亦可分享此文,好运连连哦!

相约千米深蓝 探秘海丝遗珍——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第一阶段考古调查纪实

11日清晨,随着“探索一号”科考船抵达三亚,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第一阶段考古调查工作宣告顺利结束。

历时20余天,21个潜次工作,一次没有先例可循的考古调查。神秘的古代沉船,历经500多年等待后,与深海考古队相约在万顷碧波之下。

视频加载中...

开启深海考古新篇章

2023年5月20日,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

搭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中国文物工作者将水下永久测绘基点布放在海底。这标志着本次调查工作正式启动,我国深海考古的新篇章由此开启。

在结束当日的水下调查后,搭载着考古队员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浮出海面(2023年5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要时刻——

2022年10月23日上午,“深海勇士”号正在执行第500潜次任务。母船驾驶室里,水声通信系统忽然传来潜航员发自海底的惊呼:“发现大片陶罐!”“数以万计!”

近7个月后,国家文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等发布消息:

我国南海发现两处明代沉船,分别被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和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保存相对完好,时代比较明确。其中,一号沉船文物以陶瓷器为主,散落范围达上万平方米,推测数量超过十万件;二号沉船则发现大量原木。

这是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内部(2022年10月摄)。新华社发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说:“这一重大发现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对中国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贸易史、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等都具有突破性的贡献。”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3家单位联合组成深海考古队,分3阶段进行考古调查工作。

被布放在一号沉船核心堆积区西南角的水下永久测绘基点,成为考古记录发掘的基准。

这是在沉船遗址布放的水下永久测绘基点(2023年5月20日摄)。新华社发

这项调查令人神往——

乘坐着载人潜水器,下至常规潜水无法达到的深度调查、记录、研究遗址,提取文物和样品,亲眼目睹如山般堆积的陶瓷器……深海沉船,为考古工作者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机会。

这项调查背后是规范与细致——

出水文物在哪里清洗、如何运送、谁负责保管,下潜作业时携带哪种型号的相机进行记录较为合适,是否有足够的硬盘进行资料存储与备份,队员们工作日记的格式,甚至出水文物和样品采取什么方式进行编号……每一个细节,大家都要认真讨论、最终确定。

“意想不到的状况随时会出现,每个队员都不会轻松,挑战是巨大的。”项目领队宋建忠说。

深海考古是世界水下考古研究的前沿领域。我国的水下考古自1987年起步以来,大多集中于40米以浅海域工作。

2018年1月,“深海考古联合实验室”在三亚成立。2018年4月、2022年8月,两次深海考古调查先后在西沙群岛北礁海域、西沙海槽海域成功实施,我国水下考古打开了深海之门。

人们翘首以盼:在那深蓝之下,会不会有重量级的遗珍以供考古调查?

现在,他们等来了这一刻。

科技与考古紧密携手

“8时,能见度7级,东南风3级,浪2级……”“探索一号”值班船员从容记录着航海日志。

甲板上,潜水器准备、A架测试、小艇布放、挂缆解缆……“深海勇士”号准备出发,各部门工作环环相扣,如同经过精密设计的齿轮紧紧咬合。

潜航员为“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解开与“探索一号”科考船相连的缆绳,为“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下潜做准备(2023年5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参加本阶段调查的深海考古队成员约30人,分别来自考古、文物保护、地球物理探测、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机械电子等领域,大家分为6个组完成调查任务。

6个组的队员们协同作业,正是科技与考古携手并肩的生动写照。

他们彼此分享——

“我们将严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规程要求开展工作,以水下永久测绘基点为基准,进行三维激光扫描、摄影拼接、影像记录、分类提取文物等。”副领队邓启江给科学家们“科普”考古知识。

“我们可以采集不同介质附近的沉积物和富集水体样本,开展沉积通量和同位素化学的研究,也可以开展高通量测序和微生物培养,了解环境中的微生物类群,评估相关微生物可能对文物产生的影响。”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陈顺介绍着自己的工作计划。

他们热烈争论——

考古工作者说:“不要着急提取文物,我们要复原船沉没的历史过程,对文物分布要做比较精准的定位。”

科学家说:“对海底遗址进行亚米级的定位和厘米级的测绘?这道题‘超纲’了啊!”

他们并肩“战斗”——

每次8至9个小时的下潜中,考古工作者集中精力观察、记录、研判,潜航员则根据考古工作者的要求开展激光标尺测量、多角度影像采集、操纵机械手提取文物和样品等工作。

“挑战在于,很多工作没有第二次机会。比如提取文物,操作不当就会造成无可挽回的遗憾。”潜航员李航洲说,“我们潜航员团队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执行这次任务。”

每一位参与调查的队员,都分外珍惜这次机会。

摄影摄像组队员李滨曾参加2018年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人们依旧清晰地记得,那一年,当第一件取自深海的文物被“深海勇士”号带回,这位50多岁的水下考古“老兵”毫不犹豫地穿上潜水服、跳入海中,将之紧紧抱在怀里,唯恐有失。

2023年5月30日,俯瞰驶向深海考古的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黎多江 摄)

这一次,李滨用镜头忠实记录着“科技与考古紧密携手”的一个个瞬间。他说:“我们留下的所有历史记录,要经得住未来的检验。”

没有先例可循

14时30分,海天一色、骄阳似火。

“探索一号”319会议室里,科学例会正在召开。每天的这个时间,队员们都会聚在一起,审看前一个潜次带回的视频资料,讨论下一潜的注意事项。

考古队员在“探索一号”科考船上查看从水下采集的考古数据(2023年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在如此深度的海底、对如此规模的古代沉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在国际上没有先例可循。”项目副领队陈传绪说。这位研究地球物理探测的科学家,也着迷于研究明代航海家郑和。他期待对沉船的调查能有助于解开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技术之谜。

但是挑战重重。在深达1500米的海底,任何一件看似简单的工作都会变得无比艰难。

比如,文物散落范围达上万平方米的一号沉船,在哪个位置提取文物最好?

这是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内部(2022年10月摄)。新华社发

如果在文物散落区提取,则会丢失一些能研究沉船沉没过程的历史信息。

如果在文物核心堆积区提取,“深海勇士”号只能悬停在文物堆积处之上,太远机械手够不着,太近又可能影响文物安全,提取过程万一引起文物堆积的破坏,后果不堪设想。

没有现成的答案,只有不停地测试、小心地摸索。

在数据处理中心,资料汇编组队员岳超龙的电脑彻夜运转。他将一次次下潜带回的影像素材用于数字影像三维拼接,一张“沉船全景图”日渐清晰;

地球物理探测组队员黄泽鹏反复观看影像资料,将一件件水下文物的精准定位标注在图上;

文物保护组队员刘胜和李剑一遍遍检查文物现场保护所需的各种设备、工具和材料,做好万全准备……

烈日炙烤,所有人都在迎难而上。

“探索一号”科考船行驶在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海域(2023年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6月2日,“深海勇士”号在二号沉船遗址成功提取两根原木;

6月4日,借助新型柔性机械手,“深海勇士”号在一号沉船遗址成功提取青花八仙纹罐、青花麒麟纹盘、白釉盖钵、青釉盖罐等一批文物;

6月8日,经过前期多次努力,长基线信标全部布放入水并在夜间完成标定,准备启用;

……

漂航海上的“探索一号”,见证着挫折与焦虑、汗水与希望。这艘船从诞生第一天起,便以探索者为荣。

一个新的起点

夜幕降临,结束了一天任务的队员们仰头望去,漫天繁星闪耀苍穹。

曾几何时,先民们在同一片星光下扬帆远航,书写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篇章。那些跨越山海的壮举,早已深深镌刻进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

2023年5月31日,“探索一号”科考船在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海域进行第一阶段考古调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黎多江 摄)

在20多天的第一阶段调查中,深海考古队完成一系列工作——

对一号、二号沉船进行了大范围的水下搜索和调查,200多件文物被安全提取。文物工作者将对它们进行全面研究,解读其中蕴藏的历史信息;

完成一号、二号沉船核心堆积区的三维激光扫描和摄影拼接;

开展潜载抽沙、吹沙实验,长基线定位、柔性机械手等“黑科技”应用于深海考古;

深海考古水面日志、深海考古下潜科学报告、出水文物登记表……深海考古工作规范逐步建立。

“这是我梦一百次、一千次也不会想到的景象。”邓启江完成下潜工作后兴奋地说。

2023年5月24日,“探索一号”科考船在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海域进行第一阶段考古调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黎多江 摄)

梦想,是指引前行的星光。

“目前我们尚不清楚船体的状况,下一阶段要请研究船体的专家加入深海考古队”“接下来应该对一号沉船进行分区域、分类别的精细化调查”“根据提取文物的大小,可以开发更多型号的柔性机械手”……谈起未来的工作,每个人都有新的想法和思路。

第一次坐在潜器舱内,测绘记录组队员王万峰激动又忐忑。潜航员们过硬的专业技能、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这位“90后”水下考古工作者印象深刻:“回去之后,得抓紧时间学习海外贸易史、陶瓷史、古代造船史……我要把相关专业知识都学起来,为以后的深海考古调查做准备!”

浪潮翻涌,有多少文明传奇还隐藏在浩瀚深蓝之下。

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在风雨中探索出一条条通向远方的航路?在通往异国他乡的航路上,有着哪些文明交流的动人故事?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海洋篇章里,深海考古事业面对的,还有数不清的历史之谜、数不清的难题挑战。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敢问路在何方》的旋律,总是回响在副领队张凝灏的耳畔,他说:“这个阶段调查的结束,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文字记者:施雨岑

视频记者:黎多江、邓驰旻

海报设计:孙瑶

编辑:杨湛菲、苗夏阳、王敏、沈文、郭宝江、姚琪琳、姜子炜、郭洁宇

统筹:黄小希、何雨欣

从医23年,离世后她用另一种方式守护患者

新华社重庆6月12日电(记者周闻韬)6月7日,重庆大坪医院一间手术室内,一场“生命接力”在进行着——当天上午,48岁的刁攀娅医生永远停止了心跳,经过简短庄重的仪式,其捐赠的双肾和肝脏被用于挽救3名患者的生命。

刁攀娅生前是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2000年从川北医学院毕业,已从医23年。今年4月20日,她在医院工作期间突发脑干出血昏迷,后经全市专家多轮会诊抢救,终确认:刁医生已经脑死亡,再无醒来的可能。

悲痛之余,刁攀娅的母亲钟志先和女儿黄靖雅艰难决定——捐献刁攀娅器官,挽救他人生命。

刁攀娅家属在重庆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见证下签署器官捐献志愿书。新华社发(游春媛 摄)

“攀娅休息时喜欢看医疗剧,她经常会为剧中不幸的患者流泪。”钟志先告诉记者,偶尔看到捐献遗体器官的剧情,女儿都会说,如果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也愿意把器官捐献出来。

“攀娅一辈子都在治病救人,我们应当继承她的遗志。而且她的器官可以帮助这么多的家庭,值得!”刁攀娅的丈夫黄俊淋说。

刁攀娅医生(右一)生前参加义诊活动(资料照片)。(受访者供图)

自参加工作以来,刁攀娅一直默默耕耘在临床一线。

“说话声音温柔点儿,拉一拉手,拍一拍肩膀,顺便安慰几句,患者心里就会舒坦很多,病就会去一半儿。”刁攀娅的这番话,消化内科护士长杨文利至今还记着。

“这是我的手机号,有事可以给我打电话。”但凡患者有需要,刁攀娅都会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他们,她的手机常年保持24小时开机。刁攀娅离世后,她的手机依然很忙,不知情的患者依然在联系她,丈夫黄俊淋只得一次又一次哽咽着将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他们。

6月8日的告别仪式上,同事们来为“好战友”送行,学生们来为好老师送行,患者们来为好医生送行,微信门诊群里的“网友”纷纷留言告别刁医生……“如果有来世,她一定仍是一名好医生!”84岁的患者陈守福泣不成声。

“一个为医学奉献一生的人,将以另一种方式再次守护患者。我们都觉得她没走,而是获得了新生。”刁攀娅的一名同事说。(参与采写:龙春梅、郭开星)

来源: 新华社

中国成为世界反倾销的主要目标国,逐渐取代了日本、韩国、美国

【案例提示】:

自1979年中国首次遭遇外国倾销指控,至今,已收到外国组织和国家上千起反倾销指控,1996年至2001年,涉及我国的反倾销案数量连续几年列居世界首位,成为世界反倾销的主要目标国,逐渐取代了日本、韩国、美国。

据统计,至2005年6月,国外对华启动的贸易救济案件数为804起,其中,713起反倾销案,3起反补贴案,45起保障措施案,43起特别保障措施案。在对华启动的713起反倾销案中,排名前10位的发起国(地区)为:美国、欧盟、印度、澳大利亚、墨西哥、土耳其、南非、阿根廷、加拿大、巴西。

反倾销案例的增加,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出口贸易逐渐走强,已经受到世界关注;另一方面,这些案件很大一部分的败诉,不仅给企业的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企业对国际的反倾销制度未有一个详细、清楚的认识。希望通过我们对国际对华反倾销案件大事记的梳理,能带给中国企业一定的启示,使之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尽量避免和防止可能的反倾销投诉的发生。

大事记

1979年

澳大利亚对原产于中国的一水葡萄糖进行反倾销调查;1979年9月24日,澳大利亚对此案做出裁决。

我国出产的糖精钠被当时的欧共体投诉倾销。

1980年

美国商务部决定对来自中国的薄荷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成为美对华的第一起反倾销案

1982年

1982年10月18日,美国四“H”公司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蘑菇罐头进行反倾销调查。1983年10月5日,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裁定中国的涉案公司不存在倾销。1983年10月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公告终止调查。

1983年

1983年2月22日,美国Carus化工公司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指控原产于中国的高锰酸钾在美国市场倾销。1983年3月18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高锰酸钾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1983年12月29日,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对所有中国涉案公司征收39.63%的反倾销税。

1986年

1986年3月18日,应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的申请,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高锰酸钾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1986年12月2日,欧盟做出终裁:与中石化公司达成价格承诺,对除中石化公司之外的其他公司征收通关前到岸价格低于2.3欧洲货币单位/公斤或者征收28%的反倾销税。

1987年

1987年6月,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糖水梨进行保障措施调查;1987年11月26日,欧盟对此案做出裁决。这是中国在国际上遭遇的第一起保障措施案件。

1988年

1988年5月26日,美国帽子协会提出起诉,内容是中国企业以低于公平价值的价格向美国出口缝制帽类,对美国帽子制造业造成了损害。在整个案件中,我应诉企业表现出色,以理据争,出庭抗辩,积极配合律师提供材料,积极配合美国商务部的国内实地调查。历经一年的反倾销审理和抗辩,美商务部终于接受了我方要求,第一次按应诉企业分别调查,对八个出口企业分别裁定了倾销幅度。最后,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中国帽子对美出口不构成对本国帽子产业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的威胁,以我方胜诉而结束此案。

本案件是中国第一次向美国提出按市场经济国家待遇,来审理和裁定我国反倾销案件的要求。

1988年,欧共体就对中国的14寸小屏幕彩电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当时不少香港公司参加应诉,最后被征收2.1%~4.6%的反倾销税。中国企业被征收7.5%到15.3%的反倾销税。

1991年

欧盟委员会依据欧盟理事会裁决书(EEC)第3433/91号对原产于日本、中国、韩国和泰国的不可填充式燃气电石打火机进口征收反倾销税。之后,欧委会分别于1998年10月和1999年4月两次建议继续维持征收反倾销税的裁定。但是,两次提议都没有被欧盟理事会采纳。2000年1月24日,欧盟的有关申诉方又将此案在欧盟法院提起诉讼,欧盟法院判决申诉方败诉。

1991年起,欧盟对中国小屏幕彩电征收15.3%的反倾销税。

1992年

欧共体诉讼ST中华反倾销,败诉后的ST中华被苛以30.6%的反倾销税,导致其在欧洲的市场急剧萎缩,中华牌自行车在欧洲销量一落千丈,从90多万辆狂跌到20多万辆,最终痛失欧洲市场。

1993年

欧共体实施对原产于中国的硅铁征收反倾销税。

1993年7月12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产碳化硅开始进行反倾销调查。申请方为代表美国3家碳化硅生产商的美国金刚砂特设联盟。案件立案调查后,中国生产厂商积极会同美国进口商聘请了具有经验的美国律师进行应诉。1994年4月,DOC公布了终裁结果:青海、内蒙两公司被裁的低税率,使他们即使被征反倾销税也可以继续出口,而且有可能成为全国惟一两家可对美国出口碳化硅的公司。1994年5月26日,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无损害的终裁裁决。至此,碳化硅反倾销一案以中方胜诉而告终。

1994年

美国对中国大蒜征收376.67%的高额反倾销税后,中国大蒜从此退出了美国市场。

中国一次性打火机制造企业遭遇美国反倾销,57家企业只有3家应诉,结果有2家应诉企业的反倾销税降到0,一家企业降到20%,而其余没有应诉的54家企业,都因被征收197.85%的反倾销税而失去了市场。

墨西哥对原产地为中国的棉纱、棉布征收高达331%的反倾销税,服装征收537%的反倾销税,鞋类征收的反倾销税高达1105%。

1994年10月24日,美国商务部根据美国养蜂协会和美国蜂蜜生产商的起诉,对来自中国的蜂蜜进口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同年6月,商务部对我外经贸部和商会以及有关的应诉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了审核,中方同意对美蜂蜜出口采取限定数量和价格。为此,双边政府于同年7月3日开始草拟中止协议。

本次反倾销案是中美政府之间用中止协议(SUSPENSIONAGREEMENT)条款来处理反倾销案件的第一个案件。

1994年10月,欧盟对中国所有彩电出口企业统一裁决税率为28.8%。

1994年11月9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抽屉导轨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1995年10月24日,美国商务部做出终裁,裁定涉案产品的反倾销税率为0~55.69%;1995年10月26日,申诉方申请撤诉。

1995年

1995年4月1日,欧盟对所有中国彩电企业征收25.6%最终反倾销税率。

1996年

1996年4月,保护美国制动鼓和制动盘零件市场厂商联合会提出反倾销请求,美国商务部开始了对从中国进口的制动鼓和制动盘的相关的反倾销调查。1997年初,美国商务部发出了最后裁决,裁定从中国进口的制动鼓和制动盘正在或可能将以低于公平价值的价格在美国出售,因此美国的相关产业利益实质上受到了损害,发出了反倾销令。同时,美国商务部做出结论,认为被起诉的出口商的事实上的独立性已经得到成功的确认,并向各出口商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反倾销税率。

1996年10月17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淡水小龙虾尾肉进行反倾销调查。1997年8月1日,美国商务部做出终裁:淮阴外贸公司反倾销税率为91.50%;盐城外贸公司为108.05%;滨州地区进出口公司为119.39%;江苏轻工业进出口公司、安徽粮油进出口公司、南通德吕水产公司和盐城宝龙水产公司均为122.92%。中国光大贸易公司为156.77%;普遍税率为201.63%。

1996年11月5日,美国钢铁巨头日内瓦钢铁公司和海湾国家钢铁公司向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反倾销申请,称来自乌克兰、俄罗斯、中国、南非的定尺碳素钢板在美倾销,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要求美国商务部对上述四国对美出口钢板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其中要求对中国征收10.01%到45.84%的反倾销税。1997年10月24日正式签署了对中方有利的中止协议。10月24日,美国商务部同时公布了俄罗斯、乌克兰、中国、南非四国定尺钢板的反倾销调查的终裁税率和中止协议。中方应诉企业被裁决17.59%和128.59%的高税率,其他三国也遭到倾销幅度从26.01%到237.91%的裁决。12月2日,美国贸易委员会一致裁决包括中国在内的四国输美定尺中厚钢板对美国相关行业造成损害或损害威胁,从而中止协议得以生效。

1997年

1997年2月4日,中国产一次性打火机被韩国打火机协会起诉为倾销。1997年9月26日做出产业损害的最终裁决,对中国产一次性打火机征收了反倾销关税。因中国企业没有应诉,被征收了5年幅度为32.84%反倾销关税。

1997年4月4日,韩国三星精密化学株式会社向韩国贸易委员会提出对中国产糠醇征收反倾销关税的申请,1997年11月3日召开了产业损害听证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和应诉企业的代表参加了听证会并陈述了中方立场,韩国财政经济部把审查决定反倾销关税的最终期限从1998年1月16日延期到1998年2月16日,并于这一期限的最后之日申请人撤诉申请,中止了对中国产糠醇的反倾销调查。

1997年7月,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小龙虾征收反倾销税,终裁征收的反倾销税率平均是122.92%,最低91.5%,最高156.77%。

1997年10月23日,墨西哥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中国进口的呋喃唑酮征收117%反倾销税。

1998年

1998年2月2日,美国罐装蘑菇公平贸易联盟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蘑菇罐头进行反倾销调查。1998年12月18日,美国商务部做出终裁,中国食品进出口公司的反倾销税为154.71%;TakFat贸易公司为178.59%;深圳Cofry粮油食品公司为126.16%;云南Gerber食品公司、江苏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福建省粮油进出口公司、福建莆田罐头公司、厦门gulong进出口公司、漳州罐头食品厂、浙江粮油进出口公司、上海食品进出口公司和饶平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的反倾销税率均为158.79%;普遍税率为198.63%。

1998年12月2日起,欧盟对中国彩电业征收44.6%的高额反倾销税。

1999年

1999年3月,美国商务部起诉并开始审理涉及来自中国、印度等国的多种普通钢丝绳。起诉方在起诉书中称涉诉产品最高倾销幅度达75%,中国企业涉案金额1000多万美元。中国企业积极参加应诉。2000年3月2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中国钢丝绳反倾销案进行表决时,以6:0的投票结果裁定中国钢丝绳未对美国同类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带来损害的威胁。因此决定立即终止此案调查程序,不对来自中国的该涉诉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同时,自初裁以来美国进口商为进口中国钢丝绳已经交纳的进口附加关税保证金也将被返还。这意味着我国企业在此案应诉中取得了全胜。

1999年6月23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散装阿司匹林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03年2月10日,美对我国出口的阿斯匹林行政复审做出终裁:裁定我两家原审应诉企业没有以倾销价格出口阿斯匹林,即倾销幅度为零,其他中国企业的倾销幅度为144.02%。这两家企业是: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吉林恒和制药有限公司。

1999年7月30日,欧盟电子秤产业的主要生产商对中国、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进口的电子秤提起反倾销申诉。1999年9月16日,欧委会决定开始反倾销调查。本案中有3家中国应诉企业申请了个案待遇,均获得准许。本案终裁结果为从涉案国家倾销进口的产品对欧盟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决定征收反倾销税。中国企业获得了个案待遇。

1999年8月2日,美国漆刷产业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该申请声称,由于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合成细丝漆刷和印度尼西亚出口的合成细丝漆刷、动物鬃漆刷在美国市场上以低于公平价值出售,美国相关产业受到了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的威胁。当天,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立案调查此案。8月27日,美国商务部决定立案调查。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裁决定:没有合理证据证明,美国漆刷产业因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产品的进口而遭受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的威胁,或相关产业的建立受到实质阻碍。调查由此终止。

1999年9月,印度尼西亚钢管生产商协会对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的进口钢管提起反倾销诉讼。申诉人认为中国仍然是国家控制的经济体制,因此,在申诉书中使用欧盟作为替代国计算正常价值。运用这种计算方法,中国出口商被认定的倾销幅度为48.95%。1999年9月13日,印度尼西亚反倾销委员会(KADI)正式开始立案调查。2001年3月2日,中国和韩国企业获得零税率终裁。

1999年10月30日,应印度Universal化工工业有限公司的申请,印度对原产于中国的高锰酸钾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01年9月8日,印度做出终裁:对中国涉案公司征收8.1%~121.06%的反倾销税。

2001年

加拿大对13个国家的钢铁产品下达了反倾销调查终裁,中国宝钢仅被征税2.8%,在所有应诉企业中最低。

2001年11月,美国孟山都公司与当地合伙企业阿塔诺尔公司联合向阿根廷对外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指控中国草甘膦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阿销售,对其造成了损害。2002年4月,阿根廷政府对中国产草甘膦正式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2003年5月,阿根廷国际贸易委员会就本案主持召开产业损害听证会,我镇江江南化工厂代表及代理律师和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当地聘请的律师到会。针对本案的焦点,即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我应诉企业进行了积极的抗辩。2004年2月4日,阿根廷政府对本案作出终裁,宣布终止对中国草甘膦反倾销案的调查,并不对中国产草甘膦征收反倾销税。

2002年

2002年2月13日,美国轴承协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输美球轴承提起反倾销申诉。2003年4月9日,美国方面宣布中国球轴承倾销案不成立,以“零损害”方式结案。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美国轴承协会第一次利用“反倾销”这一世贸规则允许的贸易保护措施,试图对中国产品进行制裁。

2002年,经过谈判,欧盟接受中国彩电厂商价格及数量承诺,七家彩电企业的产品获准进入欧盟市场,分享配额限制。

2003年

2003年5月1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彩电(屏幕≥21英寸的直观式或背投式阴极射线管式彩色电视接收机)进行产业损害调查;2003年5月29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彩电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04年4月12日,美国商务部对此案做出反倾销终裁,涉案中国企业的倾销幅度为4.35%~78.45%;2004年5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此案做出产业损害终裁;2004年5月14日,由于所测算的反倾销税率存在计算错误,美国商务部对终裁结果进行修正。2004年5月2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对原产于中国的彩电的反倾销征税令。

2003年6月1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投票对我国出口的糖精产品反倾销做出终审裁决,裁定美国工业受到了实质性损害。美国商务部已于2003年5月20日公告终裁结果,裁定中国企业的倾销幅度分别为:苏州精细化工有限公司291.57%;上海福兴化工有限公司249.39%;开封精细化工厂281.97%;其他中国企业329.33%。

2003年7月18日,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对我国磷酸氯喹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2003年11月6日做出初裁,决定设立最低限价。其中应诉企业重庆康乐制药有限公司、中化江苏进出口公司生产或出口的磷酸氯喹最低限价为15.831美元/公斤,其他公司的为16.38美元/公斤。

2003年12月17日,美国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木制卧室家具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涉案企业100多家,涉案金额为9.579亿美元。2004年11月1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终裁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木制卧室家具做出反倾销终裁,涉案的中国企业的倾销幅度为0.79%~198.08%。2004年12月28日,美国商务部对此案的反倾销终裁结果进行修正,其中包括对部分中国应诉企业的倾销幅度进行修正,对单独税率结果进行修正。

2004年

2004年1月20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冷冻和罐装暖水虾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04年11月30日,美国商务部对此案做出反倾销终裁:认定在57家中国应诉企业中的4家抽样企业中,除湛江国联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外,其他3家企业均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美国销售涉案产品,倾销幅度为27.9%~112.8%。2005年1月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冷冻和罐装暖水虾做出产业损害终裁。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6名委员一致认定冷冻暖水虾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了损害,因此,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冷冻暖水虾做出了肯定性产业损害裁决。美国商务部于2005年1月中旬发布反倾销征税令。这是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反倾销最不公正的案件。

2004年3月1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增值税出口退税制度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美方认为,中国给予在中国进行半导体集成电路研发设计的外国厂商退税的贸易政策使得美国半导体集成电路出口商付出了5倍于中国当地企业的税赋,因而使美国国内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开发商和制造商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2004年4月27日,中美双方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举行磋商,欧盟、日本、墨西哥作为第三方加入磋商;2004年7月2日,双方就谅解备忘录的主要内容达成共识;2004年7月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已提交世贸组织的美中就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增值税退税所引发的贸易争端得以解决;2004年7月14日,中美两国正式签署“中美关于中国集成电路增值税问题的谅解备忘录”。随后,双方向世贸组织履行了通报义务。美方撤回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申诉。至此,中美集成电路增值税争端得到解决。

本案是中国自2001年底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美国第一次向世贸组织指控中国。根据和解协议,中国已经同意不再给予新的半导体厂商出口退税的资格,中国也不再给予在中国研发设计半导体的外国厂商以退税优惠。从2005年4月1日开始,中国将停止实施给予国内半导体厂商的退税优惠。

2004年4月13日,应加拿大安大略省Fiesta烤肉架有限公司的申请,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对原产于中国的烤肉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2004年11月19日,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决定终止对原产于中国的烤肉架进行反补贴调查,并最终确定,在反补贴调查问卷中所列举的8项政府补贴中,中国出口企业仅从中国政府的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方面获得了利益,经过计算,补贴率为1.4%,根据加拿大《特别进口措施法》的规定,此案补贴额可忽略不计。该案件是加拿大对中国产品采取反补贴措施的第一案,也是中国遭遇反补贴的第一案。

2004年4月28日,应加拿大多伦多Leland Industries公司的申请,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决定对原产于中国和中国台湾省的碳钢和不锈钢紧固件进行反补贴调查;2004年12月9日,加拿大边境服务署对原产于中国和中国台湾省的碳钢和不锈钢紧固件做出反补贴终裁,认定涉案中国企业的平均补贴额为1.25元人民币/千克。2005年1月7日,加拿大国际贸易法庭做出损害终裁,裁决结果为:原产于中国的不锈钢螺钉的倾销数量及补贴数量属于可忽略不计,终止对该进口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原产于中国的碳钢螺钉补贴对加拿大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原产于中国的不锈钢螺母和螺栓补贴没有对加拿大国内产业造成损害或损害威胁。

2004年6月17日,应欧盟纺织品服装组织(AIUF FASS)的申请,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第35类纺织品(聚酯长纤面料)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涉案的中国纺织企业近1000家,主要集中在绍兴、宁波、杭州、上海等地,涉案金额达5.8亿美元。

2005年

2005年10月,欧盟对中国皮鞋生产企业进行反倾销实地调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