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利贞四柱八字在线(元亨利贞四柱八字在线排盘八字排盘)

孤独是毒 2023-07-29 13:50:57 网友分享

了解自己的命理格局(简篇)

一、认识八字,

命理格局其实就是\"八字\",也叫\"四柱\"。

八字由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用十天干,十二地支换算得出;年两个字,月两个字,日两个字,时两个字,四组,共八个字,这八字就是一个人命理信息。

例如有宝宝出生于今天,2019年阳历9月26日上午10点,男性,(男女出生时间相同八字都一样,但大运排法不一样,预测命运信我不一样)

那么他的八字为:

己亥(年柱)

癸酉(月柱)

丙寅(日柱)

癸巳(时柱)

二、学会换算

这四柱八个字是如何换算出来的呢?以前只有盲师,或非常专业的人士懂得换算,还非常费劲费时间,换算错了,整个命理信息错误。而现在有很多很好的软了,只要点开百度,输入八字排盘,各款排盘软件映入眼帘,你只要点开它,输入出生年月日时,输入性别,再点一下排盘,一个完整的八字命盘就展现在你眼前,简单、快捷,非常好用!以前至少半个小时的工作程序,现在几秒钟搞定。

余最喜欢用《元亨利贞》八字排盘软件,这款软件比较全面,大运、流年、十神、藏干、命宫、胎元、神煞,纳音等全部计算出来了!而且非常正确!

有的朋友可能对那些词组一头雾水,不要管它,这些都是专业人士算命要的依据,我们是要读懂八个字,明白自己八字的五行属性,强弱态势,总体上有个认识,在生活中,大事要事上有个依据参考(有兴趣深入命理研究的朋友可关注,互相切磋学习。有时间余将在后面的章节里详解命理学)根据上面虚拟的八字可以看出,此命是火命,年支\"亥水″,月干与时干两重\"癸水\"夹着\"火\"克,八个字有三个是水,火受制严重。结论就是此命火处弱势,事业行运喜欢东方、南方,东南方,切忌北方。住房朝东,朝南,朝东南的方向最好,最忌朝北方!

没有涉猎命理学的朋友可能还是不明白,什么火命?癸水丶亥水丶月干丶时干丶年支丶夹着克丶火受制,这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意思?别急,且耐心往下看。

三、熟练掌握天干与地支的属性,方位及生克关系

我国在黄帝时,即由天皇氏制干支,伏羲氏作甲历,创设了历法之雏形。黄帝在位时,即由七位大臣合作:大挠作甲子,隶首作算数。羲和官测太阳,鬼叟测星相,常仪官测太阴,仓颉创文字,容成担任总编辑,汇成一部太阴历,从此代代相传,沿袭到现在,至今我们还在用黄帝老祖宗时发明的东西。

从黄帝纪元起,到现在已历近七十九个花甲。一个花甲六十年,由天干,地支依序排列循环组合而成。学会八字命理学,最基本的要点就是弄明白天干与地支的属性,生克关系,也是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必须熟练。

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字。

所谓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字。干支排列组合由天干\"甲”起,取地支之首\"子″依序循环搭配,黄帝第一个纪年就是甲子年。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戍.乙亥.丙子.丁丑.戊寅……直至壬戍、癸亥为止,共有六十个不同干支组合,称之一甲子(六十年),也叫一花甲。

十天干有阴阳之分:

甲、丙、戊、庚、壬为阳。

乙、丁、己、辛、癸为阴。

十二地支有阴阳之分:

寅、申、巳、亥、辰、戍为阳。

子、午、卯、酉、丑、未为阴。

特别要说明的是,有很多专业人士将十二地支的阴阳按天干一样,隔位而分,如子为阳,丑为阳,寅为阳,卯为阴,辰为阳,已为阴…….这是极端错误的!余在深圳从业二十多年,见过很多专业人士将地支隔位论阴阳,结果的准确性可想而知,甚至产生误导。难怪很多人质疑或排斥宝贵的传统文化,皆因不少人乱用错判所致。

1,天干五行;

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

2,天干方位;

甲乙属东,丙丁属南,戊已属中,庚辛属西,壬癸属北。

3,地支五行;

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辰戍丑未属土。

4,地支方位;

寅卯属东,巳午属南,申酉属西,亥子属北,辰戍丑未属中。

5,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6,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以上六项是命理学最基础的东西,必须牢记。

四、掌握分析要点

无论男命女命,都以日干为原命,也就是日干是什么,我就是什么。确定了日干的性质(我的性质),再看日干(我)与其他三个天干,四个地支的关系,月支同我的(日干为火,月支也为火)月支生我的(日干为火,月支为木)都以八字旺论。如无月支同我生我,只要不是月支克,而原命党多势众,也作旺论。月支克原命,虽有同性,有生,均作弱论。有些人认为原命党多势众,就算月支来克也作旺论是错误的。因为在命理学中,月支极为重要!称之为\"令\",月令是左右原命强弱的重要一环。一个命格是强是弱,是旺是衰,分析清楚极为重要!这是判断的关键。

把上面天干与地支的属性,方位,生克关系弄明白了,就可以简析自己的命格。

五、登堂入室,勇敢尝试,自己当大师

1,原命是什么

2,原命和其他三个天干四个地支的关系。

3,原命是强是弱。

4,行运宜忌什么方位。

仍以上述为例;

己亥(年柱)

癸酉(月柱)

丙寅(日柱)

癸巳(时柱)

此命的日干是丙,丙就是原命(自己)。

天干丙的五行属火,原命是火命。

再分析原命丙(自己)与其他三天干,四地支的关系;

年干是已,己是土,丙火生土,丙火泄气。

月干是癸,癸是水,丙火受克,丙火衰气。

时干是癸,癸是水,丙火受克,丙火衰气。

年支是亥,亥是水,丙火受克,丙火衰气。

月支是酉,酉为金,丙火克金,丙火耗气。

日支是寅,寅为木,丙火受生,丙火有扶。

时支是巳,巳为火,丙火受助,丙火有帮。

原命与其他三干四支的关系分析清了,虽然有个日支寅木相生,一个时支巳火相帮,但全局\"敌人\"水太多!又有月令酉金相生,水成源源不断之势,丙火寡不敌众,此命当作弱而论。

因此,就有了上述判断;事业行运喜欢东方,南方,东南方,买房朝东,朝南,朝东南的方向最好,最忌朝北方!

因为东方属木,是木旺的地方,是生丙的,东南为\"巽地″也是木,是生丙的,南方为火旺之地,是火的兄弟,是帮助丙的。切忌北方,因为北方是水旺之地,是克制丙的。

易道与天文:文化蕴涵之探析

作者:黄黎星(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国古代天文学,堪称古文明之肇基与渊薮。古代先贤,仰观浩瀚苍穹,俯察方位分野,记录天象变化,确定星宿排列,测算日躔月离,了解黄道白道,标记景昃朔望,创制演进,从观象授时到制定历法,“敬授民时”“以前民用”,发展出包罗众多形态、记录丰富数据、具有精妙特色的以历法制定为核心的天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古代天文学的诸多内容,在《周易》这部经典里有所表现,《周易》经传中与天文学现象相关的叙述描写,引发了诸多阐释解读和联想发挥。而在漫长的易学发展史中,将易学的象数义理与天文历法学进行结合,或以易学象数解说天文历法,或引用天文历法的内容进入易学解说体系,也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易学与天文学的交融汇通,形成了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易学与天文学关系的问题,相关资料散见于各种不同类别、不同形式的文献中,其所呈现的角度、方法、观念、结论也各异其趣。综观易学与天文学这一领域所呈现的颇为繁杂的现象,要进行相关的研究,需要厘清诸多观念,明晰相应认识,既宏览博观,又探赜洞微,融通两端,通其法,知其术,明其理,得其义,以期获得能够精当阐释传统文化内涵,又具有新时代认识高度的成果。

在古代典籍里,最早使用“天文”一词的,是《周易》的《贲·彖》,这也是今天仍在使用的“天文学”名称的词源。《系辞传》提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实际上,《周易》经传中所涉及的天文历法的内容颇为丰富,历来受到学者不同程度与方式的多样化关注。例如,南宋鲍云龙撰《天原发微》,“以秦汉以来,言天者或拘于数术,或沦于空虚,致天人之故郁而不明,因取《易》中诸大节目,博考详究,先列诸儒之说于前,而以己见辨论其下”。明代黄道周著《三易洞玑》,“盖约天文历数归之于《易》,其曰《三易》者,谓伏羲之《易》,文王之《易》,孔子之《易》也;曰《洞玑》者,玑衡古人测天之器,谓以《易》测天,毫忽不爽也”。清代江永的《河洛精蕴·卦象考》中,列举了“天文类”与“岁时类”。近现代及当代学者如尚秉和、闻一多、黄寿祺、潘雨廷、卢央等,在相关研究、论述中都涉及易学与天文学的内容。

从《周易》经传来看,《乾》卦与斗建及星宿的关系,《乾》卦辞“元亨利贞”对春夏秋冬的拟取象征,《坤》卦中的天文学意涵,《讼·大象传》体现对天体运动的认识,爻辞“月几望”与月相朔望观测(涉及纪月与月食),《泰》《否》两卦的天文学意涵,《蛊》《革》《巽》卦中的天干名,《临》卦辞“至于八月有凶”与天文历法,《复》卦与作为天文历法关键节点的冬至,卦爻辞中“七日来复”“七日得”与古历法,《睽》卦上九爻辞与星象,《革·大象传》称“治历明时”的意义,《丰》卦爻辞所涉天文现象观测,以及《系辞传》中与天文学相关的论述,尤其是“大衍筮法”这一章与天文历法的关联性,都需再加以全面的考察、梳理、比对、探研、辨析。结合历代易家解说与天文历法文献,有望产生新的总结性成果。

滥觞于先秦时期的易学研究,持续发展至今,横亘出一条三千年的易学史浩荡长流,而在此发展进程中,易学体系吸收借鉴天文历法的成果,将易学的象数、义理内容与天文历法相结合,以建构易学解说模式,形成了易学与天文历法的交融。先秦时期,易学与天文历法交融的内容比较稀少单薄,到西汉时期,随着天文历法的发展,特别是汉武帝时期具有标志性的《太初历》的制定颁行,包括天体观测、天文数据、历法规则在内的相关知识,逐渐被更广泛的知识阶层所认知、熟悉。

与此同时,《周易》的经典地位得到提升、确立,易学也进入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繁荣时期,易学的文化解释功能得到极大扩张。因缘际会,在天文历法学与易学同时发展勃兴的汉代,易学体系对天文历法的援引,以及建构模式的形成,成为我们今天相关研究需要追溯的源头。其中,“卦气”说模式的建构及其与天文历法的互动,最值得重视。“卦气”说的基本法则,是以六十四卦中《坎》《离》《震》《兑》为“四正卦”,其余六十卦,每卦各主六日七分,则三百六十爻共主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合周天之数,清晰地显示了“卦气”说对天文学数值的吸纳与尊重。“四正卦”《震》《离》《兑》《坎》主春、夏、秋、冬四时,其各爻主二十四节气;又以十二辟卦主十二辰,其各爻主七十二候。《周易》卦爻象数与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配值,内容涉及历法、物候、气象、礼制等方面,且对其他学科领域也产生旁涉性的影响。

此外,京房所创“八宫卦例”“八卦六位”对天文历法的运用,郑玄“爻辰”说融合了易卦与星宿,虞翻易说中具有的天文历法蕴涵等,以及后世对这些内容的接续性探究的资料,颇为繁复。易学体系对天文历法的援引,增益了易学领域的文化内涵,扩大了易学文化的关怀视野,形成了解释宇宙自然、社会人事的模式,作为累积形成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从中吸取精华,实现其形式与内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学的体系中,运用易学象数模式或义理思想作为经典依傍和支持内容的例子同样非常丰富。天文历法对易学经典依傍的具体内容,比较显著的,可大致区分为三个类别,一是以易解历,二是援易说历,三是据易制历。当然,此三者又常常是综合应用与显现的,例如,《汉书·律历志》所记刘歆对《三统历》的易学解说,这种融通易学与天文历法的形式,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其文化蕴涵丰富,影响深远,值得进一步探究。再如,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依据《周易》“大衍之数”立法制历,名之为《大衍历》。《大衍历》除了从《易》数中推出基本数据(如通法、策实、揲法)外,还使用卦气说(卦爻象数)来直接解释或说明天象及物候(即所谓“发敛术”)。又如,历代史书《历志》《天文志》中对《周易》经传的推尊与援引,或依据《周易》经传,从根本原理上阐明天地自然之道,阴阳二气之流转,作为历法制定之原则;或以《周易》经传辞句,说明历法的延承、更革、修正等意义所在;又有以《周易》的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的模式,来与历法的建构模式进行类比,并借用《周易·系辞上传》“大衍之数五十”章所提及的“天地之数”,以及揲蓍成卦的程式、数目,及其自然哲学的象征寓意,来说明历法中相关数目的设定、安排及其象征意义。这些内容,既有形而上观念理论,又有形而下的建构模式,变通其法,数值匹配,都体现了古代学者满怀热情、苦心孤诣的探究与弥合,这些极具文化特色的内容,都值得进一步研探。

通过对易学与天文学研究理路和方法进行省思,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充分掌握相关资料,尽可能做到全面、详尽、准确。唯有充分,才能洞悉对象的全貌,例如,对天文考古学(包括其文物文献等佐证资料)的认识了解,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代天文学的实际情况;对现代天文学的了解,有助于进行古今对比,察知奥蕴;唯有准确,才能触及实质,避免误读误判的偏差。应对易学与天文学领域资料的特殊规范有明晰认知,两个领域资料所呈现的各种面相,甚至看似矛盾的形态,都值得注意纳入研究范围。易学与天文学研究,虽然聚焦于两者“双向奔赴”的交叉关联、融通结合,但要求我们对两者的“大本营”都要“叩其两端而竭焉”。其次是进行相关研究,要坚持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如果说,充分、准确地掌握相关资料,才能“持之有故”,那么,坚持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才能“论之成理”。最后应该注意进行恰当的定位及合理的评判。对于易学与天文学,需要注意考辨不同情形下各种学说的学科主体属性、两者的互相借助形态,及其理论目标与实现方法。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应该融通运用相关学科及旁涉领域发展的新成果。同时,传统研究范式中的某种纵贯性、综合性的形式及成果也需要吸收和借鉴,整合前贤今彦累积下来的成果,考镜源流、辨章学术,以期刮垢磨光、正本清源。也只有在厘清传统学术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一研究领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29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