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年腊月廿三生辰八字测算(七七年腊月二十是阳历几号)

舍我其谁 2023-09-24 11:41:01 网友投稿

郭建荣:美食·美俗·美文·美意

来源:新华炫闻 12-11 11:48

也谈《孝义传统美食》

囗郭建荣

读梁镇川先生的《孝义传统美食》,想起了孝义方言中的一句俗语,叫“裁缝丢了剪子啦——尺(吃)干里清楚”。这句歇后语的表面意义是指高明的裁缝即使丢了剪刀也心中有数,方寸不乱,但由于孝义话“尺”与“吃”谐音,“吃干里清楚”就成了只知道、只懂得吃的含义。在那饥荒的年代食品是稀缺资源,“旅店里的壁虱——吃客”是不招人待见的。而在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今天,好吃、会吃却成了热爱生活的代名词,“吃货”不仅没有了贬义,而且有了褒义。《孝义传统美食》这本书就是写吃货的,或者说是为吃客而写的,它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如果一个人连吃都不懂,怎么会享受生活呢?而在孝义要“吃干里清楚”,得先读读镇川先生的《孝义传统美食》。翻开这本书,如同走入美食城,如同欣赏珍馐馔,如同观摩厨艺秀,大有“馋猫鼻子尖,单闻不得尝”的感觉,直吊人胃口。在这里,既有丰盛的四盘八碗、杂割烩菜,也有可口的羊肉火烧、擦尖儿抿尖儿,还有爽口的芥辣丝、老咸菜,餐间还有果丹皮、酸梅汤等,林林种种,不一而足。下面我将从美食、美俗、美文、美意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本书的感受。

一、 美食共享之。何为美食?孝义人叫“好吃的”,无非是指那些色香味俱佳的食品。我们这一代是从饥饿中成长起来的,我们眼中的美食未必是那些生猛海鲜、比萨寿司,而是羊杂熬菜、油花花干饼等,本书所列的水花(拉面)、剥股儿、炉食、火烧、合碗子、炒面、捞片子、蘸片子、碗秃子、煎饼、插酥包子等等,就是我们心中所好。因此所谓美食,无不涂上地方的色彩、乡间的烙印、民俗的记忆。也许有些食品譬如茶茶(油茶)、斜齐齐(菱形面片)在外地人或年轻人来看并称不上美食,但过来人总是对它津津乐道。由于这种美食具有一定的地方性和传承性,所以这本书叫《孝义传统美食》。

《孝义传统美食》的涉猎范围不局限于经过蒸煮烹炸、烧烤煎贴的食品,还包括了一些食品原料,譬如孝义的核桃、临水的柿子、窑圃的大葱、辛庄的白菜等等。这些农副产品虽然是“裸食”,但也是好吃的,所以民间有“梁家原的柿子真好吃,剥了圪蒂一忽吸”“必独道相的杏儿,前营后营的瓜儿(甜瓜),沙泉冷泉的山药蛋儿”“梧桐的山药尉屯的蒜,曹村的女子不用看”等俗语。曹村的女子是俊的不能看还是丑的不能看?民间争论很多。殊不知这是民间谚语常用的一种陪衬艺术,是一种调侃,孝义俗语“白石崖的李子,鱼里的女子”、陕西俗语“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三原的媳妇不用看”,用的都是这种手法。三原的媳妇究竟是俊的不能看还是丑的不能看?据有关资料说三原姑娘并非丑陋,而仅仅是嘴刁,吃饭过于挑剔而已,我们不必深究。

二、美俗共鉴之。如前所说,美食往往会打上地方、民俗的烙印,家常便饭如此,婚姻大餐也是如此。《四盘八碗席儿》一文描写的便是婚宴中的大餐。“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那饥荒的岁月,即使隆重的婚宴、即使斯文的镇川先生也顾不上许多礼节,以至于“喉咙里伸出手”来。其实婚宴中的许多食品如“莲花抱圪扭”“如意核桃虫”仔细琢磨起来是很有意义的。孝义丧俗中也有不少特色食品,如“麻团”“倒头馔儿”等。孝义还有“祭七”的习俗,每次祭祀的地点不同,食谱也不相同,故有“头七馒馒二七糕,三七火烧四七包儿,五七饺子六七饼子,七七不要等的”的俗谚。为什么特定的日子要祭奠特定的食品呢?恐怕都有一定的民俗意义,故“七七”就无须祭祀了,意思是告诉亡灵要安心到天国去,不要在此滞留。孝义人逢过生日不吃掐疙瘩(揪片),怕的是生命的关节被掐去;而要吃水花(拉面),取其拉拉扯扯、长命百岁之意,甚至要一根面条儿拉到底。其实在孝义食俗中,颇具民俗特色的是节日食俗,譬如每到腊月各种食俗便相续推出,有“得病麻麻加病的饘儿,要命的饧贯儿救命的煮角儿”一说。人神在腊月初一享用的“麻麻”(也称“麻豆”),它是一种先泡、后煮、再炒的蚕豆,僵韧耐咬,取其“咬灾”之义。在腊月初八享用的“饘儿”(腊八粥),用以祭祀八谷星神;在腊月二十三享用的“饧贯儿”(饴糖),用以祭祀灶神;在大年初一食用的“角儿”(饺子),是“更岁交子”的意思。这句俗语表面展示的是腊月的食俗,但实际上是借特定的食品指代特定的日子,反映年关腊月逼债一日紧似一日的情景,故有“得病”“加病”“要命”“救命”之说。“孩儿们盼正月,大人愁腊月”,有时特定的食品还会曲折地表示人们的特定心情。

镇川先生在这本书中不仅讲美食的品质,而且讲工序、讲做法,有的还讲食品材料的培育方法。孝义方言中的一种肉羊,我在《乡言研究》中把它写成了“栈羊”,解释为“圈养精喂的肥羊”。但在镇川先生《站羊》一文中却写成了“站羊”,为之他专门采访了三四个亲戚,才知道“农民养羊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由羊工赶着羊在外放牧,俗称‘放羊’‘群羊’;二是留一两只不跟群,在家里单独饲养,这种羊就叫‘站羊’。”他还说:“‘站羊’有几个特点:一是不跟群,在家里单独喂养;二是‘站羊’只能在羯羊和不让下羔羊的母羊中产生;三是‘站羊’多为当年生、当年站、当年杀,所以肉嫩肉香,是羊肉中的上品;四是‘站羊’从早到晚都要吃、费工,所以一家只能‘站’一两只;五是‘站羊’专门饲养,很少吃群草,尤其是很少吃露水草,多以谷草、豆荚、玉米棒等喂养,必要时还喂豆类等料量,所以‘站羊’长得快,肉嫩而味美。”如此考察、解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人们对方言的解释很容易想当然,往往会从字面意义上上解释,所以就有“国甲”(能干)是“国家的甲等人才”,“跋趿”(跑步)就是“不急”的意思等望文生义的解释,殊不知里面有许多的学问,需要我们多加斟酌,才能得出比较合理的解释。镇川先生的这种解释,不失为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

三、美文共赏之。镇川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记者,所以他写的美食类作品,并非平铺直叙地罗列食谱,生硬地介绍吃法和做法。而是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调研成果,巧妙构思,委委道来,可以说篇篇都是精美的散文。

梁文的精彩之处,不独在于其选材、构思和语言的流畅,还在于他用家乡话写家乡事,让人在淳朴的民俗语言中感受到传统美食的韵味。譬如他在《四盘八碗席儿》一文中,先写了一段儿歌,叫“儿娶咧,女嫁咧,四盘八碗坐席儿咧,五魁八马划拳咧,吃的满嘴流油咧,有酒有肉河吃咧,吃得肚还撑人咧”,这首儿歌不仅词儿是孝义的(如“河吃”“撑人”),语法也是孝义的,一连串的孝义方言常用语气助词“咧”,地道而流畅,给人以亲切之感。他用方言描写宴席的场面,“蒸小碗,扣大碗,浇原汤,往上端”,充分营造了喜庆的氛围。而《炉食》一文,却直接引用了孝义方言中的俗语“养下女是点心盒子,养下厮儿是气歪脖子”开篇,引出相关民俗食品。孝义方言中的“生养”用的是“养”,女儿叫“女”,儿子叫“厮儿”,不是孝义人,很难理解其中的韵味;不是孝义人,更难理解其中的民俗。其实孝义人还是重男轻女的,这句俗语无非是用以嗔怪有儿不孝,安慰有女的幸福。

孝义有首儿歌叫《拍油糕》,是孩童们边吃边玩边唱的,内容是:“拍,拍,拍油糕,枣儿豆子油煠糕,青菜的韭菜的,吃的口里有味的,咸的臭的,胡萝卜疙瘩肉的……”枣儿豆子、青菜韭菜、胡萝卜羊肉,这在孝义食谱中是“绝配”,孩童随口唱来,令人回味津津。孝义人语言上有一种排外情绪,如果本地人与本地人“拍京腔”,会遭遇“吃中国的料,捣南腔北调”的责骂,镇川先生巧妙地用孝义话写孝义事,拉近了人们的感情距离,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但在作品中巧用方言并不那么容易,需要反复推敲才能自然得体,否则会给人一种装模作样的感觉。这方面镇川先生与他人创作的《风流三部曲》为我们作出了表帅,没有深厚的语言功力是难以为之的。

四、美意共领之。地方文化的调查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历时二三十年,我才系统地描写了孝义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整理了流行在孝河义水之间的俗语谣谚,从而“使孝义方言第一次有了新的传承方式,孝义人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语言文化典籍”,这就是前些年陆续出版的《乡言研究》(《孝义方言志》)、《俗语解颐》(《胜溪俗语》)、《孝义人学习普通话正音手册》等著作。镇川先生的这本《孝义传统美食》,应该说是孝义食俗的拓荒之作,如果我们能够在此基础进一步搜集整理,特别是对孝义婚宴、丧宴、生日宴、节日宴中的食品进行搜集整理,就能写出一部孝义食俗大全。地方民俗文化就反映在人们的日常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如果我们以此为例对孝义的服饰、民宅、节日风俗、交际方式等进行搜集整理,就能全面反映出孝义的民俗文化。“要吃好的温(趁)咬动,要看红火温跑动”,希望有识之士能够认识到民间文化整理工作的重要性,肩负起拯救文化遗产的使命;也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组织本土学者,尽快完成这一项浩繁的工程。囗

作者:语法堂

來源:简书

早安日历每日一签12/27

2021年12月27日,星期一,农历冬月廿四,冬至第七天,一九第七天。

世界上最棒的事是,每天早上醒来又是崭新的一天,完全免费,永不断货。

每当大地穿上银装,便到了我步履不停的季节。

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都值得尊重,每一个还在身边的人都应该珍惜,愿你眼里有星辰,身边有微风,心中有暖阳。

安静且愉快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且永远地微笑着。

出生在1973年的摩羯座怎样才能过好未来的几个月

雲嶠翠薇:更多情感故事、星座运势、性格特点和你一起分享,期待您的关注和喜欢!

应广大粉丝朋友们的邀约。针对出生在1973年的摩羯座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应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度过呢?来吧,雲嶠翠薇:就此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大家一起分享。因星座的运势随时都会受到来自相邻其他星座或天际匆匆划过的流星引力的影响,所以,会有或多或少的偏差,这是在所难免的,望朋友们见谅!星座剖析本身就是一种茶余饭后的消遣。虽有“穷通前定”“富贵在天”的古老寄语,但绝不可以此为托而懈怠人生或不做生活的努力,随波逐流任游东西。那样既害了自己又毁了家庭,万万不可取之。

出生在1973年的摩羯座朋友们,他(她)们性格的释然,日常生活中他(她)的现实多于理想。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和追求实际的信心,在这些奋斗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冷酷无情甚至野心勃勃都是不足为奇的,这一切都可以理解为“适者生存”的生物存活法则,不应得到抨击。因为他们有着机警的头脑和敏锐的价值观念。他(她)们能在生活中聪明地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样轻松的就能作出很多卓有成效的贡献,他们清楚的知道怎样去耐心的等待时机和合理的去组织活动。

这一年出生的他(她)们这些摩羯座人们,说话更理智、办事更灵活并善于听取采纳别人建议。有时尽管他们不太赞成随意变动或将非传统的方式引入自己的现实生活,但是,他(她)们绝不会像其他年份出生的摩羯座那样的固执和迂腐。如果你试图让他们去讲空洞无物的谎话,他会很不开心地拒绝你的。他(她)最关心的是如何才能改变自己的地位,使之变得更安全、更牢固。在他们工作生活的前进方向上,他们会安分的高举生活规则和约定俗成的旗帜按部就班的努力向前的。

工作生活中,如果他(她)不愿意那么严厉、不对其他人过高要求的话,那么,他们将会通过与其他人一起加油努力的工作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威信和地位。他们往往会游刃有余地来掌握自己的目标任务,他们能同时拥有几个生活工作的目标,并能用有条不紊的冷静、信心和耐力去轻易的实现完成。假如他们一生中能拥有建设和发展产业的机遇的话,那么,他(她)们一定会得到很高的地位,积累更多的财富,并得到众人的一致拥戴和信赖。

今年对于73年出生的摩羯座的他(她)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年。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们还会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障碍,但他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克服的。接下来的日子里无论干什么事情,在还没有看到事情的结果时,要有耐心更不能失望,切记,你们的生命中在最困难处时总会有贵人出来相助的。虽然疫情比较紧张,各行各业寒冷萧条,这也正是摩羯座朋友们重新估价自己所处地位的最佳良机。即使有时会有不情愿的外出和不情愿的请客吃饭,此刻,千万不要急躁更不能不理智地去处理。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切记不能进行不必要的冒险投资和听信别人的鼓噪,去采取冒险激烈的措施。一旦失手,你将悔恨终生。此时,你应该沉下心来,等雨落、等花开、等风起,等你定能崛起的明天!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删除。谢谢!)

沧州东乡记忆——1976年的除夕夜

作者:姜梦麟

那是一九七六年除夕前一天的农历腊月廿九日的中午,天空阴云密布,寒冷的北风夹裹着零星的雪花飘落在一个个充满节日气氛的农家小院里,阴冷的天气丝毫没有消减人们心头的喜悦,屋里的人们望着窗外,感觉就像春风吹来的片片梨花。这是打倒“”后农村迎来的第一个春节。被因极左路线而衍生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折腾苦了十余年的乡村生产队的干部、社员们,人人都有一种解放了的感觉,认为可以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过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春节了。

生产队里那年已经提前放了假,按着农村过春节的传统习俗,腊月廿九这天午饭家家吃包子,下午贴春联,人们欢度春节的活动已经正式开始了。中午十二点的钟声响过不久,家家屋里挂在土墙上的有线广播的小喇叭突然中断,大队高音喇叭里传来了“各生产队全体干部请注意,吃完饭后,下午一点半到大队集合开会”的通知。这时,大多数人家锅里的包子刚蒸熟,少数人家这顿午饭正吃到一半。

  因为下午还要忙着贴春联,午饭后一点半前,全村大小队的所有干部们尽管都是一头雾水,“腊月廿九了还开什么会?”但大家还是很快地来到大队部,全体人员准时集合完毕。村支部书记宣布开会,他说:“中午十二点后,我刚从旧城开会回来,公社书记传达黄骅县革命委员会紧急通知,要求腊月三十除夕夜没太阳的时候,全县每个生产小队套一辆马车到沧县姚官屯去拉氨水”。村支部书记的话音刚落,会场里就响起了人们的一片议论声,特别是生产队长们发出的都是抵触,难以接受的发音。

是呀,大年三十的除夕夜,自古以来,出门在外的人们即使离家千里万里,都不惜跋山涉水,日夜兼程也要赶回老家,就是为了参加大年三十傍晚的“烤把子”,“除夕守岁”和吃年夜的那顿饺子。让本来欢欢喜喜在老家喜迎春节的社员们除夕夜去外地拉氨水,不能在家里过一个团团圆圆的春节,派谁去呀?肯定没有人乐意去!为此队长们都感到很为难。

村支部书记接着说:“为了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这是政治任务,上级领导一再强调必须提高阶级斗争的观念,哪个生产队不去也不行!”队长们一看顶不住,都退让了一步,纷纷提出让生产队的车把式们傍晚烤完“把子”,吃过年夜的饺子,夜间十二点后套车出发。支部书记说:“不行,县革委会严某某主任强调,必须在大年三十傍晚“烤把子”前套车出发”。

他接着又说:“按着公社革委会的指示,为了过一个真正革命化的春节,今年大年三十各生产队傍晚一律不准‘烤把子’,年夜的那顿饺子都不准在半夜吃!要吃,家家户户必须在初一的早晨吃!”他随后接着又说:“明天傍晚,旧城公社由刘云胜副书记带队,咱们村里有我带队,和车把式们一块出发!”队长们一听这架势,知道没法改变县革委的决定,再没有人敢说别的,只好都无奈的答应了,但来开会时满怀过春节的喜悦心情全都一扫而光,人人的心头上都像笼罩上了一层厚厚的乌云。

  是呀,从五八年的“大跃进”到六五年的“四清”运动,再到紧接着的六六年的“”,阶级斗争的弦越绷越紧,极左主义盛行,在打着“农业学大寨”,过一个“革命化”春节的幌子下,年年瞎折腾,下达一个个对农业生产,粮食增收毫无作用的所谓指示和活动。那时每到临近春节前流行着的一句口号是“一干干到廿九,吃了饺子就动手!”去年(75年)腊月廿八,公社突然下达了每个生产队春节前必须完成打出多少眼“老头乐”井的任务,腊月廿九,社员们在地里忙活到中午十二点多,总算把那些井管子竖着一根一根的埋到了大洼得冻土里,其实一眼能出水的也没有,都不能浇地用。但大家感觉比五八年“大跃进”时那年的除夕夜里,让男劳力们每人担着两只水筲,顶着刺骨的寒风,到冰天雪地的大洼里的土井里挑水浇麦子好多了。

回到我所在的生产小队,队长还是犯了难,让辛辛苦苦干了一年的几个车把式,不能高高兴兴的在家过个团圆年,心里实在是有点过意不去,究竟派谁去好呢?心里拿不准。这时忘了是谁说出了一个主意,不久前我所在的生产队里的两个社员,刘某某和王某某,忘了不知道因为什么过错,要处罚他俩。如果这次他俩能去拉这趟氨水,就取消对他们的这次处罚得了,队长一听非常同意,并且担心还是怕他们俩拒绝不愿意去,决定这次出车去拉氨水,一天給记两天的工分,(其实,节假日上班加薪,国家早有这样的规定,但时至今日,还是只有上班的干部、国企的工人等能享受到,与农民工无缘)外加一瓶沧州老白干,一斤猪肉,两颗白菜,几挂鞭炮。在那个年代,这个待遇够高了,和他两个一谈,他两个很痛快的就答应了。

  “氨水”,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了解它是一种液体化肥,那时我国自己还不能生产尿素,生产队里种庄稼使用的尿素,都是进口日本的。氨水开始只在夏季给玉米作追肥使用,后来也作为春季小麦返青后的追肥使用。“氨水”最好拉回来后马上使用,拉回来后当时不用,还需要放到村外的“氨水窖”里,如多少天以后再使用,即增加了人力物力,更因为“氨水”极易挥发,又降低了肥效。当年春节拉氨水,纯粹是一种极左口号掩盖下的“瞎折腾”。

大年三十的傍晚“烤把子”,是沧州地区运河以东绝大部分农村的传统习俗。每年傍晚“烤把子”时,不管天气如何,人们扶老携幼聚集街头,在欢天喜地的锣鼓声和鞭炮声里,让除夕夜的这把火,驱散满身的晦气,照亮美好的明天。如果有的人因为年龄或身体原因实在来不到街头,家里其他的人还会把“烤把子”的余火用火盆端到家里,让他们在家里烤一烤。而除夕夜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围坐在一起吃饺子,更是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传统习俗。

尽管六六年“”初期的“破四旧,立四新”运动搞得轰轰烈烈,过春节时像“烧香”、“请神”、“请灶王”、“供财神”等现象没有了,而农村除夕夜“烤把子”和“吃饺子”却未被完全禁止住,虽然吃饺子要求人们把时间改到大年初一清晨,但只有少数党员和干部家庭做到了,大部分老百姓还是在除夕夜吃。随着“”的深入发展,到了七五年随着防止产生“资本主义”,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口号越喊越高,全国各地的集市统一为每月的一、六两天,连社员自留地里的烟叶等经济作物都不让种了,只能种粮食作物。由于对生产队社员们的管控越来越严,社员们心头的恐惧感越来越大,七六年春节的除夕傍晚,全村八个生产队没有一个敢“烤把子”的,那也是全村近三百多户人家,除夕夜没有一家敢半夜 “吃饺子”的。除夕夜唯一的风景就是太阳落山的时候,那八辆拉氨水的马车,在车把式们的皮鞭声和吆喝声中走出了村口,消失在那无边的黑暗中。

  七七年进了农历腊月后,有线广播的小喇叭里“过一个革命化春节”的声音又不厌其烦的多了起来,就在人们向往着过一个快快乐乐、团团圆圆的,属于老百姓自己的春节的愿望眼看就要破灭,那些个别新贵们还没有来得及翻出什么新花样的时候,有线广播的大喇叭里广播的《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读者来信,反映某些基层干部高喊着“农业学大寨”的口号,推行形左实右的错误路线,在农村过春节时那种有失民心的、不讲人性的种种做法,极大地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崇高威信和光辉形象。这封读者来信的发表,就像春节前冰封的大地上吹来的一股春风,扫尽了人们心头上多年来笼罩的阴影,人们终于可以自由自在的、轻轻松松的、快快乐乐的过一个属于老百姓自己的春节了。

农村过春节自古有敲锣打鼓的传统习惯,为了庆祝打到“”后,十余年来的第一个属于社员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我所在的生产队的队长,决定春节前委托大队磨光厂的业务员,借去天津送货的机会,给买几盘过春节时敲得铜铙、大家伙(大钵)和大锣来。第二天磨光厂去天津的汽车回来后才知道,别的生产队也都有同样的想法和行动。据大队磨光厂从天津回来的业务员介绍:打到了“”,全国人民欢欣鼓舞,都想着要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致使天津“劝业场”出售锣、鼓、钹、铙的专柜都脱销了。是呀,记得那一年的除夕夜,烤的“把子”和前几年比起来绑的最高最大,人们的锣鼓敲地最响,敲地时间最长。

  最难忘地更是一九七八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不论是上到戏剧舞台,电影幕布,以及八四年后的央视春晚,下至乡间村头的传统秧歌,大鼓评书,民间乐会,除夕的火把,元宵的烟花,喜庆的鞭炮,大红的灯笼,无不给传统的春节增添了无尽的喜庆气氛,给人们的心头增添了无尽的欢欣和期望。历经暴风雨洗礼过后,充满着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八十年代,和那一个个早已远去的春节除夕夜,至今让我和我一样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们深深地怀念着。

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往事并不如烟。最近在电视上看了根据路遥同名小说《平凡的世界》改变的电视连续剧,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心潮澎湃,泪眼欲滴,促使我写此拙文,让我们这些过来的人重温那段岁月,让那些没有经历过的人从一个小小的侧面了解那个年代。愿所有人理解“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和“不折腾”的深刻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