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寒五行八字(梅寒五行八字属什么)

误到人间 2023-08-26 22:51:46 用户分享

「物候诗帖」雨水特刊 | 雨水,是随时打开的伞

本期诗人:

黎 阳 | 李世许 | 南 港 | 詹义君 | 山 刺 | 晨 叶

墨 生 | 可 伊 | 苦 海 | 胡佳禧 | 大 徐 | 秦 风

(来稿先后为序)

组稿:辛夷

雨 水 诗 帖

◎马尔康的春雨

黎阳(四川)

风吹到草的心里 呢喃

是梭磨河的水珠

一滴是久违的泪

一滴是相思的忆

折多山的雪飘出你的眼底

是马尔康的回忆

一夜是重逢的笑

一夜是格桑花涕

在翻山越岭的草地

百转千回的云霓

马尔康是行人的歌

马尔康是卓玛的曲

经幡飘荡前世今生的皈依

玛尼堆积如山如海的高地

马尔康啊,爱的人

是我还是你

马尔康啊,恋的人

是我都是你

黎阳,原名王利平,黑龙江讷河人。曾在《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诗选刊》《绿风》等国内外200家报刊发表作品,获奖若干,曾获2016年川东文学奖、2017年巴蜀文学奖,2018年《海燕》签约作家。出版作品集《成都语汇—步行者的素写》《情人节后的九十九朵玫瑰》。

◎春祭3首

李世许(四川)

立春祭

好多年前

我用今天浇花

一朵少年心

如今老梅寒

纵使立春不负我

那时已成疾

祭雪

春次日,雪大如鸟。

都怪我,立春

祭什么少年心。

早知有灵

我该祭童年,彼时

偶尔睡个懒觉,雪都上屋瓦啦。

如今

难得有好雪,

值得每个人的故乡

再祭一次。

雪人

围着我跑圈的小姑娘已经长大。

她的孩子没有老家,不相信

童话里的麻雀也是精灵。

她们不回来喂麻雀,忘了我

还有面目全非的等候。

难说几时,我老成坟堆,

对人间充满绝望。立春前后,

雪来祭我,

老人头戴笠,鼻子就像红罗卜。

她的背影飘摇,一滴雨。

李世许,生于1971年2月,四川青川人,中国作协会员,青川县作协主席。作品在《延河》《十月》《广西文学》《作家》《诗歌月刊》《中国作家》《扬子江》《四川文学》《星星诗刊》《黄河文学》《芳草》《西藏文学》《飞天》《青年作家》《绿风》《草堂》等发表,著有长篇小说《晴川》《悦来》,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借一地月光》、诗集《锁眉不是节节草》,多次获奖。

◎雨水,是随时打开的伞(三首)

南港(四川)

飞过冬天的雨

龙池的雪矮了一些

山岭的草就高了一节

根的心底,都含着热泪

木匠带上煨炖整夜的罐罐肉

扛着香气四溢的青城竹椅

和一丈二尺的红丝

在湖边,回味龙王赠送的刨花

还有那只小花狗的样子

无论有风还是有雨

天府源头的年轻人,总把雨水节

过成大年后的感恩节

感激泰山的慷慨,让她拥有了你

雨水节的雨,飞过了冬天

是一把随时都可以撑开的伞

过节的树

川西坝子的人们

在果树腰部留下一道进食的口子

那些落下来的雨水

是果实最初的形式

每年都这样,十里八乡的都江堰人

庄严地把红色挂上拾里春风喜庆的枝丫

岷江两岸,祈愿更大更多更甜的果实

抗过倒春寒,为家家户户带来好运

桥头的宴席

在都江堰,有多少座桥

就有多少倍于桥的保保亲

千百年来,这里一直在撞干爹

只是那么一撞,人生长河里

便有了托付和牵挂

桥头上,腊肉和香肠冒着气

花生米和酒香,融合了朝阳中的寒意

期待的长河流淌在眼神中

偶遇,就是唯一的选择

就像时光,那不期不遇的撞入

在桥头,撞干爹

人世间,便有更多的

心手相牵的桥,与路

南港,四川省作家协会、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小说、散文、诗歌散见于报刊杂志。出版有《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穿越千年的都江堰故事》和天府文化旅游双语全彩连环画系列《青城山》《都江堰》。

◎二月小语

詹义君(四川)

春风不解故乡抑或他乡,二月轻轻

一招手,它便吹拂你寄居的江南,也泻过

我存身的江北

阳光依然普照大地。而你还是掩饰不住

绵延的怅惘:“我在异乡的机场晒太阳,你在原乡

看风景。”那时,你准备动身去更遥远的外省

我似乎无可救药,再次中了爱情的流毒

不合时宜地矫情,回应:“我一直停留在老地方,只为

守护我们曾经共同拥有的那片风景”

我知道,迟早,你会读到我的心虚

时光已然将我打磨成一个蹩脚的骗子,而非园丁

面对荒芜经年的故园,自欺欺人

我试图佯装成等待的姿势,却

不敢仰脸张望空旷的山岗上那株站立多年的老树

春天每来一次,它就年青一次

我不得不说出岁月的阴差阳错——

我画地为牢,而你

已不可能沿旧路返回

詹义君,四川邛崃人,一个游走于乡村与城市边缘的人。邛崃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你喂养我这虚无之身

山刺(四川)

这个春天,你懂或不懂

它都日抵一日的逼进你

敦促你的涌入

融化了的向东奔腾的江河

走过太多四季,只有当灵魂

抵达春天时,那些

光芒才会涌入我体内,我

诗里的文字,才一个个鲜活起来

这个春天,我要写一百首

长着羽翼的葱绿之诗

铺满梁家塆的田间地头。坡上坡下

都是色彩的韵律,也把自己梦幻其中

你这饱满的春天,储蓄太多的乳汁

喂养我虚无之身

亲爱的,你这甜蜜之春啊

抚慰我这个痴情的

断肠人。恍惚苦尽甘来

山刺,本名刘德荣,重庆垫江人。作品散见《诗选刊》《星星》《扬子江诗刊》《草堂》《青年作家》《四川文学》《散文诗世界》《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并入选多种诗歌选本。出版诗集《身体里的铁轨》《酒杯里的马蹄声》。荣获重庆新诗学会第七届“银河之星”奖。中国诗歌学会、重庆新诗学会、四川省散文诗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

◎暖阳下的竹枝词

晨 叶(四川)

词牌名很短

只相当于竹子的一节

一棵竹子,不分上阕和下阕

标点符号打在竹结上

句式不整齐,像一笼竹子

叶子的韵律,分片地起起伏伏

暖阳越读越兴奋

废了寝也忘了食,鸟声叫着饥饿

把竹子打孔成笛

有声音站在时间的肩头,翩翩起舞

一只蝴蝶穿过竹林

才知道,自己也是花朵

竹枝的结尾,颤抖地打下了省略号

阳光拖长了余音

翠竹投影在背后的红墙上

像郑板桥的一幅画

越久越古老,在风中一次次拍卖

晨 叶,本名陈业,其创作的诗歌、散文、散文诗散见于《诗刊》《星星》《诗选刊》《鸭绿江》《青海湖》《四川日报》《长江诗歌》等报刊,多次获国家级、省市级奖项。出有诗集《折叠的情思》等。

◎春夜

墨生(四川)

初春的夜

把路灯夹在指中

左手刚刚点燃

右手又打起寒颤

裁纸刀拉开的心房

一条正在解剖自己的鱼

轻轻拎起内脏 被拎起的还有夜幕

温暖并埋葬自己在河床

一寸寸渗血的皮肤

是微弱的心跳

翕动的嘴唇渐渐缝合

如果整个夜空是一条鱼

那每一片闪光的鳞片

都是冬天关于疼痛的说辞

扒光的还有夜空的云

以及月亮的空酒瓶

如果宿醉难眠

那就躲在萌动的枯叶下

一座桥往往比一条鱼

更孤独

墨生,70后都江堰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

◎雨水

可伊(山东)

它是它自己的雨水

一朵黑红色的玫瑰

镶嵌着奇异的金边

如遥远夜空中若隐若现的

星子。枯萎,也是遥远的。

如伤心欲绝之人缓缓流出

垂落的一滴血色之泪,惊恐了

无心之人。如淤堵已久的血液

负载着万千痛绞因子,和

回流脏腑的咸泪,沉重粘滞得几近停流

它把孤独的呓语、悲凉、压抑、失望

统统交付给空气收纳、收藏

它早已习以为常,给自己建立了城堡

天空中难见飘过雨做的云

它虔诚寄托于潜心修行

让肉身早日复归本然

可伊,作品散见《流派》《中国新媒体文学诗萃》《今日诗界》等纯文学报刊及网络平台,入选2020年度两本诗歌年选。

◎天下雨,我发愁

苦海(黑龙江)

下雨的时候,我来到草偃风从的原野上犯愁。

天下雨的时候就是天为我斟酒,我借酒浇愁。

天下雨的时候,我仰天喝酒,我奋臂大呼。

淋着小雨,披着小雨,敷着小雨,不打雨伞。

如今吃穿不愁用度不愁。但是活血愁消炎愁。

为我的诗歌愁,为我的情爱愁,为官政愁。

为蚊子叮咬我愁;为花儿为我蹉跎岁月愁。

为那亲吻过我的红唇,又去亲吻别的男人愁。

我与天一起愁,与地一起愁,与动物一起愁。

我为我一个诗人愁,我为祖国千万个诗人愁。

我为走向远方,漫漫长途,只有自己独行愁。

为稻浪滚滚千里黄金,我的钱财横行无忌愁。

我为我不能变成一朵金色的白云,自由飘荡而愁。

我为我不能和最爱的人漫卷在那蔚蓝的天空里而愁。

为人生的生老病死,驾鹤西去,溘然长逝,自戕愁。

我为上帝不把它最美的诗歌照耀在我身上而愁。

为我不能响彻成中国的普希金,雪莱,叶芝愁。

贵州43斤女大学生死了,我更要为人间悲歌一曲。

苦海,本名周平,男,1965年生,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诗歌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诗林》《诗潮》《奔流》《诗选刊》《草原》《零度》等百余种文学期刊。作品入选《大风.十年诗选》《2016鄱阳湖诗歌年选》《当代诗词三百首赏析》《中国当代乡愁诗精选》《新时代.我们与你在一起》等选本。

◎春色

胡佳禧(湖北)

春天的话语

在返青的麦苗中有了意想不到的光泽

我沿早春的脚步

拜谒一扇待开的大门

痴迷的心境

在八字门一棵弯腰的树上微微隆起

门口池塘在新年等来一场久违的雪

我与池塘的水一起暂不露面

只为祈盼三月的一树梨花

春色尾随农家小院的雪景

摆开四面八方的架势

在一声虎年大吉中款款开场

胡佳禧,男,湖北省大冶人。有诗歌发表各大报刊。出版诗集二部。

◎轻的风,吹开了春的胭脂盒子

大徐(新疆)

城市轻的像一只蝴蝶,在苍穹遨游

它的翅膀比风还轻

以至于一朵朵云是搭在蝴蝶

翅膀上,飞翔到远方的

那么多星星落在了睫毛上

孤独的眼睛,眨巴一个晚上

也没找到树杈上的鸟巢

它们的羽毛是轻的,比一朵云轻

用喙轻轻的触碰一盏盏灯

城市是孤独的,它们不懂得爱情

让萤火虫提着灯寻觅蛙鸣

春的风是轻松的,吹开一朵朵花

一只小松鼠打开了胭脂盒子

两只蝴蝶找到了花蕊

大徐,本名徐一心。新疆乌鲁木齐市人。喜爱文学,尤爱诗歌。发表于《诗刊》《绿风》《星星诗刊》及省,市等诗刊,杂志、报纸等刊物。

◎乍暖还寒的春天

秦风(四川)

我与时间齐唰唰地转过身来

朝季节的深处返回

等你 春天乍暖还寒的爱情

吹箫的女子独坐何处

归来吧 无论你是谁

沙滩的蚌壳

仍守候着我们相爱的一瞬

两个白昼呵护着一个夜晚

如同两片唇 含着一个舌头

身后总有琴声踏浪而来

我紧闭双眼等候

暴风骤雨或蛇的入侵

音乐在肉体的四周环绕成蓝色的湖

绕过白雪小岛穿过紫色花瓶的风

徐徐吹进体内

浓郁的血与透明的音乐

舞蹈 盘旋 私语

你潮水一样的呻唤仿佛是神的耳语

穿过地狱就是天堂

我竹筏的身躯 在你的海上

频频触礁

秦风,男,文学博士。曾获首届天府文学作品奖、第六届上海市民诗歌节诗歌奖、意大利梅莱托国际诗歌奖。文学作品被译成多国语言,并发表收录国内外多种文学选辑。应邀参加27届(印度)世界诗人大会、著有诗集《独步苍茫》。

图/网络

论梅、兰、竹、菊的象征意义,以及古人用其感物喻志的原因

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尤其是在古代,文人墨客更是追求意境的描写。

达到最高意境的方法往往就是隐喻的运用,因此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文人墨客对一些有特殊意境的事物都非常喜爱。

比如说“四君子”就是古代文人最热衷的对象之一,所谓的“四君子”指代的并不是真正的人,而是指的梅、兰、竹、菊这四个花中君子。

由此可知古人对这四样花草意象是多么地喜爱,凡是提到君子品格都能用这四样花来表示。

一、梅、兰、竹、菊在古代所蕴含的意象

梅、兰、竹、菊之所以这么受欢迎自然是有道理的,这就要提到它们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了。

在古代文人的眼中,梅花代表意象的是傲骨,所以才会有“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的说法,所以提到梅花自然就会联想到坚韧不屈一身傲骨的君子品格。

提到兰花其所代表的意象就是幽;竹的意象就是坚;菊的意象就是淡。这些意象的出现是以中华文化深厚的民族精神为基石,也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于为什么“花中四君子”是梅、兰、竹、菊,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四种花对应的是春、夏、秋、冬的四季,而且这四种花在所对应的季节里面是最符合季节特性,又最受文人墨客普遍认同。

之所以将这四种花比喻成“四君子”也是因为古代文人对时间所承载的秩序和生命所赋有的意义的一种感想感悟。

对中国人来说世间万物都有其特殊的意义,都是生命馈赠的瑰宝,因此在中国文化中,一草一木都有能承载自己的感情。

从而就形成了花草树木已经脱离了自然界的现实意义,多了了人们赋予的人格寄托的隐喻意象。

梅、兰、竹、菊就是中国人托物言志的最佳表现,也是古代诗歌中文人墨客最喜爱使用的意象,它们所代表的意境虽然不尽相同,但是他们所代表的品格却是相似的,都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对世俗趋炎附势。

二、“梅花”受到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的原因

梅花在我国境内的分布非常广泛,最早的记载中梅花并没有被运用到诗词歌赋之中,而是被当作一种食物食用。

在《六家诗名物疏》中记载到“夏小正云:正月梅杏脱桃则华,五月煮梅为豆实。”以及《尚书》中也有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由此可见,梅花最早确实是作为一种食材被大家广为流传的。

在《尚书》和《礼记》中均有记载梅花之所以能够被人们用到食物之中,是因为梅花具有调味品的功效。

所以说在先秦时期人们之所以记载梅花只不过是看中了梅花的实用功效,并没有任何将梅花和文学联系起来的痕迹。

后来梅花慢慢地就进入了文人的眼中,进而引发了文人的一种审美体验,于是梅花开始进入了文学作品之中。

梅花的文人意境也开始发展起来,不过梅花形成现在人尽皆知的傲骨风气却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早将梅花用到文学作品之中的是《诗经》,其中有一篇诗歌写到“终南何有,有倏有梅。”

从这时候开始“梅花”终于作为一种文学意象进入了文学领域,开始了“梅花”的“君子”之路。

梅花真正赋有象征意义是在汉代时期,因为在汉代提出了“罢黜百家”的主张,儒家学术开始成为了中国的主流思想。

阴阳五行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这时期还出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然而梅花的花瓣正好也是五瓣正好与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形成了对称关系,所以说人们就认为梅花是符合五行学说的,便赋予了梅花“人物同构”的象征,所以说这个时候梅花开始有了象征意义。

到了魏晋时期梅花又一次转变了身份,梅花以一个独立的审美意象进入了文人墨客的作品之中。

在《洮胡和梅诗歌序》中就记载到“梅花之名肇于炎帝之经,著于说命之书、召雨之诗,然以滋不以象,以实不以华也……南北诸子如阴铿、何逊、苏子卿,诗人之风流至此极矣,梅于是时,始一日以花闻天下。

及唐之李、杜,本朝之苏、黄,崛起千载之下,而躏籍千载之上,遂主风月花草之夏盟,而梅与其间出桃李兰慧而居客左右,盖梅之有遭未有盛于时者也。”

从上述的记载可以看出梅花的整体走向,以及梅花在文学方面的发展过程,梅花先是以花闻名遐迩,接着到了隋唐时期梅花开始在文学诗歌上面占有一席之地,李白杜甫等大诗人都极其地喜爱用梅花作诗,到了宋朝更是被文人大量地引用。

三、“兰花”受到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的原因

兰花在历史上非常地受到儒家喜爱,尤其是孔子,在《孔子家语》中关于兰花的描写非常之多。

比如说“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自芳。”、“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等等

所以说在古代文人提到兰花想到的都是圣洁之士,也有人将兰花比作是“王者香”,可见兰花在古代文人眼中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在《猗兰操》中也有记载“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芝兰当王者香草,今乃与众草为伍。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词于兰。”

除了孔子喜爱兰花以外,屈原也非常地喜爱兰花,尤其是在其作品之中,经常有关于兰花的描写。

比如说“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会美人。”其中提到的美人指的就是君子之人,有品德的人,可见在屈原的眼中兰花所代表的就是像君子一样有高尚品德的人。

兰花有德馨之意同时也有高洁隐士的含义,在东方朔的诗词中写到“明法令而修理,兰芷幽而芳。”

其中隐含的意思就是自己空有一腔抱负但是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在陆机的诗中也说到“蘋以春晖,兰以秋芳,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菊花的人格始自屈原,但是用菊花表达自己最为盛名的还是要数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从上述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兰花虽然有些高洁的含义,但是也带有一种孤独的感觉,一种孤芳自赏的感觉一种时光难留的感觉,所以说兰花在意境上是幽静的。

可是随着兰花在文学中的运用,兰花所蕴含的意义也有一定的转变,不再是单一的象征。

比如说“幽林芳意在,非是为人论”是表达了兰花不求世人的夸赞,有着别具一格的高雅隐逸思想;“芳兰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这里的兰花又表达了君子之意,表示的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

四、“竹子”受到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的原因

竹子最常用的意象象征就是有气节,虚心坚韧,四季常青,因此竹子也是非常受到文人的喜爱,而且竹子还可以制作成乐器,也就是中国所特有的萧和笛子。

在《礼记》中有记载“黄帝便伶伦氏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嶰谷,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

在汉魏时期竹子之所以被人们喜爱,大部分原因是竹子的自然特征,在汉魏时期人们普遍认为竹子一节一节的体貌特征有着高洁脱俗的气韵,也符合积极向上虚心进取的人格象征,所以说这时期还出现了“竹林七贤”。

《世说新语》中有记载“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由此记载可知,古人喜爱竹子尤其喜爱在庭院之中种植竹子,不仅可以自此表达自己的气节,也能达到美化庭院的效果,由此也就理解了为什么“何可一日无此君?”

五、“菊花”受到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的原因

对于菊花的运用可以说是“四君子”中最多的,根据史料记载,最早将菊花运用到文学之中的人是屈原。

在《离骚》中屈原写到“朝饮木兰以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在《九歌》中也有关于菊花的描写“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在屈原的笔下,菊花所具有的品质就是洁身自好,与“莲花”有着一样的人格品质,那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也是屈原对于自己人格的一种坚守,在他的文章中菊花所代表的也就是他自己。

菊花的人格始自屈原,但是用菊花表达自己最为盛名的还是要数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让所有人都知道了菊花的隐逸思想,也让世人都知道了菊花与陶渊明之间有着难分难解的联系。

菊花发展到唐朝时期其代表的意义又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在唐朝晚期时候,社会的动荡让唐朝的诗人对菊花有了另一种理解。

变成了一种悲凉的象征,这也和菊花的时节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所谓“悲秋悯怀”就是菊花在唐朝的意象。

比如说韦应物的《答长安丞裴说》所描写的“出身忝时士,于世本无机。爰以林壑趣,遂成顽纯恣。

临流意已凄,采菊露未稀。举头见秋山,万事都若遗。”、再比如《秋兴八首》中写到“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于是菊花淡泊名利,略带悲情的人格形象就在文人的审美中发展开来,而且菊花的运用一般也会和秋天联系在一起。

总而言之梅、兰、竹、菊之所以受到古代文人的喜爱,除却其本身具有观赏性以外。

它们身上所赋予的精神力量才是文人墨客热衷的原因,而这种精神力量也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和形成的,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沉淀结果,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美学丛编》 胡经之 中华书局出版社

[2] 《论文人画的渊源》 周锋 上海大学学报

[3] 《意境的哲学基础——从王弼到慧能的美学考察》 李昌舒 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

[4] 《画禅室随笔》 董其昌 上海远东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