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6月18日15点生辰八字(91年6月18日出生的人)

作茧自缚 2023-08-10 20:28:05 网络

当代大写意名家谷宝玉「组图欣赏」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艺术简历:

谷宝玉,号花翁,百花轩主,艺术大师李苦禅、王雪涛入室弟子。1939年生于青岛市。现任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官员、IBC 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心顾问、中国香港世界艺术家联合会艺术总监、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海洋大学国画教授、青岛中国画研究院院长等职。

谷宝玉与恩师李苦禅合影

谷宝玉的画笔墨浑厚、苍老古拙、章法离奇、情趣感人,而且诗词、书法、篆刻具佳,形成了四位一体、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风格,颇得李苦禅、潘天寿、王雪涛、李可染、董寿平、吴作人、王朝闻、崔子范、谢稚柳、唐云、黎雄才等大师的高度评价和赞扬。谷宝玉曾在北京、上海、广东、辽宁、浙江、中国香港等地以及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卢森堡、奥地利、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画报》等报刊以及中央、山东、四川、广东、河北、江苏、新疆、宁夏等百余家电视台新闻媒体均有报道他的艺术专题和评论,颇得好评。

谷宝玉与恩师王雪涛合影

其作品数十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并数次获得金奖。被文化部评为“二十一世纪德艺双馨功勋艺术家”的光荣称号。曾应邀为国务院、、人民大会堂等接待厅绘制巨幅画作,其作品《远处幽香》、《远瞻》被同志作为国家重要礼品分别赠送给和池田大作等国际政要。谷宝玉自1992年至1996年应邀代表中国在美国、英国、法国、奥地利、澳大利亚出席二十二届至二十六届世界艺术家传播大会。1999年在中国香港出席首届世界艺术家联合会,被选为艺术总监。2001年应邀于韩国出席“亚细亚艺术家代表大会”,被选为艺术顾问。先后出版有《谷宝玉画册》、《谷宝玉画集》、《谷宝玉诗书画印选集》、《中国画技法》等,其个人传略及作品入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全集》、《中国美术家年鉴》、《中国国画家大辞典》、《中国书画收藏大辞典》、《中国国学家大辞典》、《世界美术家大辞典》、《世界华人书画家大辞典》、《亚细亚美术家大辞典》。

谷宝玉·手指画作品

谷宝玉·手指画作品

采花蜂苦蜜方甜

——简论谷宝玉先生的现代文人画创意

文/李代远

“采花蜂苦蜜方甜”是著名美学评论家王朝闻先生一九八一年秋借白石老人名句对宝玉文人画创意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论。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撰文说:“谷宝玉对临摹和写生都下过极大的功夫,从而他的画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他在学习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的过程中,不论对陈白阳的俊逸、徐青藤的奔放、李复唐的凝练、华新罗的清隽,还是对近代画家任伯年的恬熟秀丽、吴昌硕是苍劲泼辣都有许多吸取;进而对八大山人的笔情墨趣、石涛的古拙厚朴、郑板桥的删繁就简立意、章法也都领略极深……”,恩师苦禅先生在宝玉所画的《聚栖图》上题曰:“吾门下有此生甚喜,宝玉弟人好如其画也。”

谷宝玉·手指画作品

谷宝玉·手指画作品

宝玉兄何以能获得一代评论宗师高度赞誉的殊荣?在我玉宝玉相识相知的二十多年中,始悟为宝玉添殊荣者,除王朝闻、李可染、王雪涛先生之外,当代艺术大师及著名学者董寿平、力群、娄师白、孙其峰、范曾、沈鹏、谢稚柳、唐云、黎雄才、胡海超等名流大家,也同时慧眼识英雄。他们或以长着之慈爱,或以同辈之尊崇,先后为宝玉的艺术创意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实为深识宝玉人格与艺品的知音。这里,我仅就宝玉兄在继承弘扬文人画方面的突出贡献和历史取向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谷宝玉·国画作品

宝玉兄自幼酷爱艺术。六十余年的艺道修为和苦禅、雪涛二位大师的谆谆诱导,使他自觉不自觉地从普通画家逐步迈向了文人画研究创作的艰难之路,并且在文人花鸟创作领域别开生面,自成一家,主张“学百家法,走自己路”。已经形成了“诗书画印”四位一体,非常鲜明的艺术风格。登上和超越了前代的许多高峰,取得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成功。不能不让前贤大师另眼相看和同辈师友倾心折服。

谷宝玉·国画作品

中国自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均受致命的打击。以五四运动至改革开放前的六十年,历史几乎以不分是非良莠的方式将五千年传统一扫而光。特别是五、六、七十年代,正是文人艺术倍受打击、歧视、迫害扼杀之时。敢言传统皆罪,酿就了潘天寿,李苦禅,郭味蕖等老一辈文人艺术家的历史悲哀。文人艺术销声匿迹,文人香火频临断代,有识之士箴口不言。而宝玉却在苦老二十余年的悉心栽培熏陶下,情有独钟地爱上了文人艺术。并且溯本追源,全面而深刻地继承了自宋元而后青藤八大石涛八怪及吴齐潘李的优良传统。

谷宝玉·国画作品

苦禅慧眼识宝玉,宝玉慧根继古人。正是在不幸万幸中老天赐予了宝玉继承弘扬中国文人艺术的历史机遇。宝玉以其超人的胆识与睿智,毅然扛起复兴弘扬文人艺术的大旗,在狂风暴雨的艰难险阻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了成功的今天。

谷宝玉·国画作品

宝玉自幼随张郇承、黄公渚二先生研习诗词书画,为继承文人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九六二年又得缘拜识雪涛,苦禅二位大师,成为入室弟子。初师王之巧丽妍华而渐悟李之朴拙厚实,经过二十多年的用心考较,逐步领略到了文人艺术的社会历史内涵,这是宝玉在书画参承上历史性的本质飞跃--从普通画家迈向了文人画家的高难道路。

谷宝玉·国画作品

文人画家不仅注重传统和对生活的摄取,而且特别重视人品道德的修为和诗书画印文史哲理的综合学养。仅就这一难度,已为许多资深画家所望洋兴叹。而宝玉却知难而上。他师传统,深悟古人之迹不如师古人之心,因而做到了“师古不泥古”、“法古求变”掌握了“师心自用”、“法无定法”、“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继承辩证观。

谷宝玉·国画作品

在深研传统的同时,宝玉更注重师造化,法自然,向生活求取性灵。宝玉栽花养鸟数十年,于物态物情物理物性特多深悟。寓人格情怀于花鸟,花鸟化为抒情言志的语言媒介。胡海涛先生说:是“鸟化了谷宝玉,”宝玉笔下“鸟通人性,”质朴无华,即写猛禽,也“和蔼可亲!”我谓宝玉花鸟之审美体悟大体有三变,仅就画八哥而言:85年前为生活与传统结合之初变期;物形既有写生之痕,亦有传统之迹。试观其85年“唤起生香来不断”与“幽兰戏鸟图”可知;91年后为传统与生活之理性融合期,此间,生活认识已逐步为理性所规范,画格画风明显突出,如91年之“春韵”图,“焦荫幽情图”等。第三为98年宝玉晋六十后之理想升华期。

谷宝玉·国画作品

我以“情酣、意蜜、笔简、墨朴”八字为评。所画诸鸟,多以脱略传统与生活之形迹束缚。而纯任情感易趣理想为之,有如八大苦禅晚年之理性创造,若将之相互比较,便可悟出其造型深化之迹。特别是近三四年来我俩常在一起谈诗论画,同案创作合作。见其画八哥更加简练而情意绵密,简直成了人格与情化的结晶,作品已多由神品而转入逸品。前人评潘天寿之画“物形或未尽有,物理始终在握,”若将之移论于宝玉之画,我认为更加贴切。

谷宝玉·国画作品

宝玉兄善书,其书直可与当世名流大家比美。因其渊源有致。功力深厚。且更多书画与自然融会贯通之心得。苦老之书:酣朴厚重圆润老辣,大开大合;白石之书:碑楷行篆方圆并用,故多金石之趣;缶庐之书:行草取势,杂以钟鼎石鼓,似枯藤堕石之感,宝玉法诸大师而更重养浩然之气,内气外炼,外气内修。试观其两画集之题笺,前集为苦老所题,后集为自署。其书内气团歛,中锋圆拙,雄浑苍健,让就错落,直如金刚之杵,力重千钧。观其画中诗文题识:或为行草、或为大篆、或为甲隶之法而杂以篆书,其篆法深得秦权汉印之趣;其行草大小穿插、方圆兼备、起承转合、回旋照应、开合随心、似断似续、苍润生辣,行笔抑扬顿挫,疾徐轻重而不失婀娜多姿。

谷宝玉·国画作品

时有回锋点擦,别增意趣。其书与画配,天衣无缝,相映生辉。若单为书法的成功之路,因而宝玉兄以五十多年的拼搏冲刺与禅悟,存亡继绝地扛起了弘扬文人画的大旗,在诗书画印方面取得了空前的卓越成就。又旁涉艺评、文史鉴定、武术、易经、哲学、园艺诸学科,为文人画的继承开拓奠定了坚实的学问根基。

自古书画以人传,宝玉精文通武,尊师重道,德艺双修。为人豪爽耿介,一诺千金,奖掖后学,乐于助人。文人武德,具有典型的山东汉子个性,而待人又不乏细腻、温馨、谦诚、亲和、质朴之枕。这更为宝玉在文人画创新方面作了厚实的人格铺垫。

我与宝玉兄志同道合,神交二十年,时时促膝纵谈古今中外,艺道人生,谈的最多的当然是对传统文人画的继承弘扬问题。在学术观点上多不谋而合或一拍即合;又时时同案书画或合同,或相互题识,相互借鉴。深感相契缘深,使命重大。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特意合作了“红梅八哥”八尺巨幅以示现代文人画事业的良好开端。并题诗云:“天契昆仑百花轩,同证吴齐与苦禅;文人图画开新局,把臂神州再筑坛。”谨以此作为对宝玉兄现代文人画创意的衷心祝福和我们共同事业的嘉勉!

来源:新华号 艺术视界

赤子黄永玉的10件趣事

1937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13岁的少年背起小包裹离开故乡湖南省凤凰县,沿弯曲的小河穿过洞庭,来到福建厦门的集美中学,开启了他的漂泊人生。他身上带着一股烈烈的野气,投入这个复杂而绮丽的大世界中。他就是黄永玉,一位一生充满浪漫传奇气息的画家,一位真性情的流浪诗人,一个有趣的老头儿。

89岁时的黄永玉。IC图片

少年黄永玉的足迹遍及整个东南大地。他在德化磁场做过小工,当过码头工人、教育馆职员、剧院美工、中小学教员……又在江西一个小城遇见自己一生的恋人张梅溪。他在上海参加左派运动,刻木刻印传单宣传文化救国,又因避难逃到香港,夫妻俩在那里度过了六年。新中国成立后,黄永玉回到北京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的版画系教授。此后,经历了“”、被人用鞭子抽在背上224下,血将衣服糊在身上,他却不求一声饶。

他见过了多少人,经过了多少事,却依然在灰暗的日子用画笔开出大片大片的荷花光明灿烂,昭告着世人这瘦小的身躯里藏着一颗永不认输的心。

1957年,黄永玉刻的《春潮》与民族叙事诗插图系列《阿诗玛》出版,轰动全国画坛。改革开放后,他设计的“酒鬼”酒陶瓶走入千家万户,广为人知。他绘制的金丝猴邮票成为中国第一张生肖邮票,价格狂飙。步入晚年后黄永玉开始用文字来记录他一生的故事。《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连载五年,九十多岁的年纪,本应好好休息了,他明知道自己写不完,可谁又会对他说一声“不要再写”呢?

黄永玉一生狂放不羁,特立独行又豁达乐观。14岁拿起刻刀,黄永玉以半生沉浮见证中国近现代风云。晚年时黄老曾说,如果我死了,要在送入火葬场之前咯吱我一下,以防还没死透。如果烧成了骨灰就别要了。如果你想我,你就看看天、看看云嘛!

2023年6月14日,据黄永玉亲属讣告,黄永玉因病于2023年6月13日3时43分离世。他在生前最后一份遗嘱中明确:“请将我的遗体进行火化,不取回骨灰。希望我的骨灰作为肥料,回到大自然去。”

我们整理了有关黄永玉老先生一生中的10件趣事,以此缅怀这位“年轻人”历经九十多年不老的赤子之心。

1 偶遇李叔同

18岁时,黄永玉流落到泉州,曾到开元寺三次“偷花”。头两次都没被发现,第三次再去时,碰到一位“头顶秃了几十年”,“还留着稀疏胡子”的老和尚。

老和尚问他:“你摘花干什么呀?”

他回答:“老子高兴,要摘就摘!”

“你瞧,它在树上长得好好的……”

“老子摘下来也是长得好好的!”

“你已经来了两次了。”

“是的,老子还要来第三次。”

老和尚也不动怒,招呼他到禅房里坐一坐。两人从文艺复兴三杰聊到国画,黄永玉这才知道遇上高人,这个老和尚就是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师。

后来,黄老为万荷堂起居室取名时,吕正操将军旧事重提,建议他,不如就叫“老子居”吧!

2 表叔沈从文:亦友亦师

黄永玉和表叔沈从文第一次见面时,十岁的黄永玉正和一群孩子“战斗”。见到沈从文,黄永玉问,“喂,你是北京来的吗?”祖母纠正他,“这是你的从文表叔!”黄永玉笑了,在他周围看了一圈,平平常常,穿了件灰布长衫。“嗯……你坐过火车和轮船?”他点点头。“那好!”说完,黄永玉马上冲出门去,继续他的“战斗”了。

初中辍学后,黄永玉出外谋生,曾花七角钱在书店买了一本沈从文表叔写的《昆明年景》,可是看不太懂,他自言自语地生气——“你是我表叔,可你写的东西我却看不懂,七角钱哪,不是个小数目!”

黄永玉的性格与沈从文截然不同,自称年轻时是靠“拳头打天下”挺过来的。但在处事态度上,沈从文对黄永玉依旧影响颇深。

20世纪50年代《民间文学》杂志办得正起劲,编辑部的朋友约黄永玉为一篇文章赶刻一幅木刻插图。那时候年轻,一晚上就交了卷。果然发表后,效果并不好。为此,沈从文特地找到黄永玉家里,狠狠地批了他一顿:“你看看,这像什么?怎么能够这样浪费生命?你已经30岁了。没有想象,没有技巧,看不到工作的庄严!准备就这样下去?”这些话给黄永玉的刺激很大,此后,他总是以此加倍审视自己。

3 吹小号赢得“十万年”爱情

黄永玉的爱情故事,听起来也极具戏剧性与文学色彩。据说他当年为了将爱人张梅溪追到手,而自己无钱又相貌平平,于是只有成天在楼上吹小号,以表爱心。

一次,黄永玉手边只有八角钱,正纠结是理发还是买木刻板。当他最终决定买木刻板“管他头长到三千丈去吧!”的时候,张梅溪却对他说,你去理发吧,木刻板我帮你买。黄永玉还在心里打鼓,怕她说话不算数。不料一走出理发店,张梅溪早已拿着梨木板在门口了。从那以后,他们成了一对令人羡慕的情侣。

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了,便对张梅溪说:“如果有一个人爱你,你怎么办?”她就说:“要看是谁了。”黄永玉说:“那就是我了。”她回答:“好吧。”两人相约从此永不分离。如果换成今天,这应当算是一段不错的电影对白。

“”开始后,黄永玉因为画猫头鹰被打成了“黑帮”,一家人被赶进一间狭小的房子,房子紧挨人家的墙,光线很差,张梅溪的身体本来就弱,加上这一打击就病倒了。黄永玉心急如焚,请医生治了也不见好,他灵机一动,在房子墙上画了一个两米多宽的大窗子,窗外是绚丽的花草,还有明亮的太阳,顿时满屋生辉。张梅溪经常看这画,病慢慢好了,苦难在他们的爱情面前消失。

1970年,黄永玉给张梅溪写了一首情诗。诗中说:“我们在孩提时代的梦中早就相识/我们是洪荒时代/在太空互相寻找的星星/我们相爱已经十万年。”张梅溪笑他,“相爱十万年”真是狂得可以。“不但在画坛狂,在情场也狂,总之是一个大狂人!”黄永玉却一本正经地对夫人说:“不是说人生百年结为一世夫妻吗,十万年也就是千世夫妻吧!”

2018年5月18日,观众在中国美术馆参观“黄永玉的紫砂壶”展览。新华社发

4 用笑话“晾干”画作

黄永玉画画的时候,画纸一排,这边挂几张,那边挂几张,边坐着给大家说笑话边构思。讲得大家笑得不得了的时候,他突然来一句:“哎,不说话了,我画画了。”墨水一来,噼噼啪啪,流水作业,一部分就画定了。再招呼大家“哎,讲,等它干”,再讲一段,看画干了,又不说话了,再来一阵,嘀嘀嗒嗒,这么大概个把钟头,很多画都出来了。

5 预支稿费当饭钱

香港居住时期,有次黄永玉和蔡澜、金庸在一家名叫“美利坚”的餐馆小叙。结果吃到一半才发现大家都没带钱。黄永玉就对着饭馆里饲养的热带鱼画了一张速写,用手指头醮辣椒油酱油涂抹在画上作颜色。画完电话喊来了报社编辑叶灵凤先生,用预支的稿费付清了童子鸡钱。

6 用恶狗吓退白手索画人

黄永玉成名后,画已经超过10万元一尺,最贵的一幅甚至达到了100万一尺,于是很多人借着亲属的名义白手索画,黄永玉烦不胜烦,索性在凤凰家里中堂左壁挂了一则声明:“画、书法一律以现金交易为准,严禁攀亲套交情陋习……钞票面前,人人平等。铁价不二,讲价者放恶狗咬之;恶脸恶言相向,驱逐出院。”有人批评黄永玉认钱不认人,却没看见声明后面还有一条:所得款项作修缮凤凰县内风景名胜、亭阁楼台。

2023年1月5日《癸卯年》特种邮票发行。邮票一套两枚,分别名为“癸卯寄福”“同圆共生”。《癸卯年》特种邮票是中国生肖邮票第四轮中的第八套,票面图案由年近百岁的艺术家黄永玉绘制。 新华社发

7 创造“集邮史上的神话”

1980年,黄永玉为纪念他死去的猴子绘制了一套金丝猴邮票,面值八分,是我国第一套生肖邮票。二十多年后,“庚申猴票”单枚价格一路飙升两万多倍,其整版更是在2017年南京拍卖会上卖出201.25万,被誉为“集邮史上的神话”。

8 “不服老的年轻人”

黄永玉50多岁考驾照,喜开红色跑车,90多岁还开红色法拉利,写自传体小说,开个人画展。91岁时,仍腰不弯眼不花,年年半夜3点爬起来看欧冠决赛,看完以后继续去看拳击。每周六是看《非诚勿扰》,还给孟非、乐嘉寄过书。他说这是因为他的年轻时代已经远了,所以要通过《非诚勿扰》了解一下现在的少男少女都在干什么。

9 曾为烟斗写情诗

黄永玉嗜烟,尤其对烟斗情有独钟。无论是挥毫题字,还是泼墨作画,无论是登台演讲,或是闲庭信步,他的烟斗总是须臾不离手。他曾为烟斗写过一首诗:这辈子/吻谁也没有吻你多/每天起码一千次/一种冒火的冷吻。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10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黄永玉写自传体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从2岁开始写起,已写到中学时代,平均每天一千字,让经常拖稿的年轻人汗颜。他说,这部小说随时可能终止,“也许就是明天”,但只要他还活着,还能写,就会一直写下去。

有人问黄永玉:“黄先生,再过五十年一百年,当人们谈起黄永玉的时候,你希望他们怎么说你?”黄永玉笑答:“这个混蛋!”

黄永玉从不认可自己“顽童”的称号,因为他半生漂泊,吃过无数的苦,剩余的时间全都用来工作了。但这一世面对人间疾苦,先生总能用天真烂漫的童心化解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愿这一片真挚热烈的赤子之心,在另一个世界仍旧俯视人间,洒脱欢笑,笑一切可笑之人。

文/解都悦 费静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