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人八字详解(历史名人八字)

旧事重提 2023-07-15 20:33:48 网友投稿

八字命理解析:梁启超的起浮人生,虎头蛇尾却难掩其才华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创办强学会,编辑《万国公报》。1898年协助组织保国会,参与百日维新。1913年组织进步党,任熊希龄内阁司法总长。1917年出任段其瑞内阁财政总长。1929年病故。

梁启超、康有为

八字:癸 酉 甲 寅 丙 午 癸 巳

解析:

雨水后木旺,丙火长生,又自坐阳刃,得禄于巳,其焰甚炽。以酉金正财,生扶癸官星,所谓旺者泄之是也。梁启超出生于广东,其祖父梁维清,父亲梁宝瑛,都曾以士绅参预乡政,在当地有一定的势力和影响纳音得三水一金,而癸酉金在年上,则以一金生三水,又见之形矣。丑运三合金局,故早达:梁启超年仅10岁,就去广州应童子试,结果不中。两年之后,再到广州应试,中秀才,补博士弟子,少年登第。子运冲刃,故戊戌之变,几罹不测。木火有明,故文名藉甚: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梁启超逃出北京,东渡日本,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活。庚运财官两旺,喜其辟甲也。戌运三合,升沉无定。然庚戌辛亥,前后二十年,若仅就子平常理推之,则亥运冲禄,戌运火库,皆属不佳,而事实上不然,戌运惟于艰,此外并无何等不佳之现象。丙辰年护国功成,丁巳年且出莞度支,优偿其夙顾,盖庚戌辛亥,纳音皆金,方以汇聚耳。己未四十七,交入已运,伤官见官,一蹶不振。六年,段祺瑞、黎元洪在对德宣战问题上发生尖锐冲突,梁启超不顾全国多数人的反对,支持段祺瑞对德宣战。今年甲子,又冲起阳刃,宜防不测。秋后交酉运,则化凶为吉矣。申运三刑,当得兵柄,兼绾疆符。戊与已同,然戊申己酉,纳音属土,水土克战,福兮祸所伏,不可不慎。丁运己卯,六十七岁,阳刃倒戈,冲动太岁,恐终于非命:十八年(1929年)一月十九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终年56岁。

梁启超

曾给批过八字的算命大师,把算命的门道都说明白了

文/熊猫文史汇

“小伙子,算一卦吧,算不准不要钱”

我一看,是街边摆摊算卦的老头,用手拍着面前得马扎,示意我坐过去,地上放着八卦,上面写字,“一卦二十,不准不收钱”

最近正有些闹心事,我想:不行算一卦,反正才20块钱。我正要坐过去,一起的朋友拉住我:“算啥算呀,先不说准不准,难道准了你就能改变吗?少操心了”

我点点头,不禁让我想起有个算命大师说的关于算命的门道

中国传统所有算命打卦,不管是易学还是麻衣神相等等之类都来自于一本书《易经》

如今《易经》是孔子整理后的版本,里面加上了自己的见解。最古老的《易经》叫《易》,相传从黄帝时期就有,周文王又发明了文王64卦,进一步发展。

《易经》是五经之首,所以传统知识分子都会基本的《易经》算命,因为《易经》里记载了最早的算命方法“蓍草法”。

所以算命这门玄学古已有之,上到达官贵人,下道平民百姓都会算那么两下子。至于到底准不准,还真不好说,比如时期曾经给算过命的仇瞎子说出了算命打卦的门道

算命这门“学问”,算得最准的是瞎子,至于为啥,谁也说不明白。比如这位仇瞎子,原本不瞎,本名仇庆云,没瞎之前读过很多书,对儒释道三家如数家珍,尤其是对《周易》更是精通。后来行走江湖,慢慢地有了名气。

根据仇瞎子自己说,四川的军头邓锡侯、杨森,云南的龙云,华北的宋哲元,嫡系邱清泉都找他算过,他还说,连都找他批过八字。

这个仇瞎子云游四海,还有个秘书, 他每到一地就包下当地最豪华宾馆的包间,大肆宣传。

在宾馆门口放个大镜框,上面有仇瞎子的照片,下面写上对自己的介绍:

说自己是“现代哲学家”,以哲学为基础,科学为依据,能知人贫富贵贱,凶吉祸福。凡诸婚姻、求子、发财、升官、人口走失,等等等等无一不可。后面还罗列了找他算过命得大人物,比如上面提过得那些民阀,还有。在旁边还我一个小镜框,画上他给批过的八字。这样一宣传,毕竟门庭若市。

每次顾客来算卦,得先挂号。由秘书在外间登记顾客的姓名、籍贯、岁数、职业等信息,越详细越好。信息用一种特别的胶质墨水,写在瓦楞纸上,再通过一个小洞塞进里间的一个抽屉里,只要仇瞎子用手一摸,就可以了解顾客的基本情况。

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后,不管是摸骨还是打卦批八字,以仇瞎子的经验都会说得八九不离十。

算命的过程中,仇瞎子会套顾客的话,这些都是基本能力,不会套话的算命先生一定算不好。

通过了解对方的情况和心理,说一些模棱两可似懂非懂的话,反正总留有余地,不会把话说死,至于怎么理解就看人自己了。

这就是仇瞎子料事如神的原因了,他经历过人生起起落落,充分通达人性又了解了时事,从而通过话术来解决顾客的问题,至于《易经》本身是否真能算命就不知道了,只是仇瞎子说,如果按照《易经》去算命,早被人打死了

其实人算命无非求个心安,仇瞎子只要做到这点就可以了。

仇瞎子的秘书说,日本侵略中国时,仇瞎子生意最好,想来也是,国家不强大,国家都受欺负,任你是怎样的达官贵人也没有啥好命,可能前几天还腰缠万贯,这几天就流落街头了。所以国家强大又和平的时候,普通人也是命好的。国家不强大又遇上战争,达官贵人命也好不到哪去。

郭璞:一心想当政治家,却偏偏成了孤独的算命大师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手挥五弦

明明可以靠才学吃饭,却偏偏以术数闻名。虽然心存进取有为之志,却只能做退隐无为之叹。徒有神算之名,空羡游仙之逸,这就是东晋郭璞,一个骄傲而自尊的文人,一个寂寥而孤独的术士。

(一)

带有一定神化色彩的历史人物形象,大多是出于文学作品的渲染,比如诸葛亮、李靖等,正史的记载倒不至于夸张。《三国演义》即便再"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三国志》里的诸葛亮终究还只是个凡人。然而《晋书》这样的正史,却一本正经地记载了郭璞的阴阳术数技能,相当的煞有介事。

《晋书》中收录的关于郭璞阴阳术数实际操作的案例,涉及卜筮、风水、禳灾等多个方面,甚至还有撒豆成兵的障眼法。郭璞曾让赵固的马起死回生,也曾让王导避过雷震之厄。特别是他为晋元帝司马睿做的卜筮,预测之精准,那也可以说是近妖了。

这些故事,大概来源于郭璞自己编辑整理的《洞林》,里面收集了郭璞卜筮应验的六十多项案例。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通过龟壳蓍草卜筮当然是不可信的,撒豆成兵什么的更加虚妄。郭璞收集整理自己卜筮的成功案例,有可能是选择灵验的而放弃不灵的,也有可能是将本来可以客观分析预测到的事当成卜筮的结果。如此说来,不管郭璞是有意还是无意,客观上帮助了自己"神算"人设的形成。

郭璞本来博学有才,精通阴阳算历这类杂学,平时就喜欢帮人卜筮。在东晋朝廷曾任著作佐郎、尚书郎这样的职务,上疏献策时,也常常加入卦象分析作为为依据。这样一来,郭璞自然容易被人当成神机妙算的术士。

在科技已经相对发达的今天,阴阳术数仍然有市场,像王林这样的"大师"玩点魔术就能蛊惑一批人,更何况是晋朝那样一个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相当粗浅的时代。郭璞有理论基础,又能拿出实例支撑,自然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成为了当时的"神算"。

(二)

遗憾的是,"神算"的人设对郭璞的仕途并没有什么帮助。郭璞和温峤、庾亮起点差不多,温、庾二人后来很快就成为朝廷重臣,郭璞基本上只停留在掾属一类的小官。因此《晋书》郭璞传的内容,与历史事件相关的不多,大部分都是阴阳术数方面的传奇故事。

论才学,郭璞不弱于温峤、庾亮,辞赋水平更是被认为东晋之冠。晋明帝司马绍还是太子时,就因为郭璞的才学而对其很看重。论能力,郭璞有比较好的大局观,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往往还比较准确。

郭璞在匈奴刘渊起事之初,就判断局势不可收拾,北方必然大乱,早早就联系亲属和朋友几十家人,往江东一带移民。对王敦逼宫朝廷和篡位必败,也是料在事前。虽然史书的记载,这都是郭璞卜筮得出的结论,但更应该是郭璞分析形势而作出的判断,伪托是卜筮的结果。

有才学、有能力,而仕途一直停滞不前,史书将原因归结于郭璞率性随意,不喜欢修饰仪容,又嗜酒好色,其实真实原因只怕还是出身的原因。

魏晋名士荒诞任性的多了,嗜酒好色更是寻常,并不影响做官。王澄终日纵酒享乐,行为怪诞,太守、刺史随便当。周顗出了名的好酒,动不动一醉就是几天,还美其名曰"三日仆射",居然带有褒义。到郭璞这里,就成了当官的障碍了,还不就是因为郭璞门第太低。

而"神算"的名声甚至还有可能起到了负作用,反而掩盖了真实能力,让人认为郭璞的意见建议真的是凭卜筮得出的结论。郭璞曾多次上书建言献策,虽然得到朝廷的嘉许,但在执行的时候却被忽略,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晋书》郭璞本人传记中甚至明确提到,因为喜欢卜筮,还经常被缙绅嘲笑。可见真正摆到正式台面上,郭璞的"神算"技能并不被当回事。若是让郭璞身居要位,在他人看来岂不是请了个术士治国,这事放在哪朝哪代,都应该是荒唐之举吧?朝廷就算是想起用郭璞,多半也会顾虑多多。出现这样的状况,只怕是郭璞始料不及的。

(三)

郭璞对于仕途,并非没有期望,其实还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才高而位卑,是郭璞的真实状况。想进吧,没什么机会;想退吧,又不大甘心。进退两难之间,郭璞心里其实很不平。

面对这种尴尬状况,郭璞专门创作了《客傲》这篇赋,以明自己的心志。

在这篇赋中,郭璞虚构了一个人傲慢地质疑自己,作为贤能人士,要不就身名俱显,要不就归隐山林,怎能一直这样不上不下,为人所笑?这一质疑击中了郭璞最敏感的痛点,分明是郭璞对自己发出的心灵拷问,自己才最了解自己,别人哪能把握得这么精准呢?

而郭生粲然而笑之后的答复,作出了巧妙的解释:我固然是高不成低不就,但正好与世俗的看法相反。没有登上高位不是做不到,是不屑为之;没有退隐才是做不到,因为没有达到庄周、老莱等前辈贤者的境界,不能像他们那样隐迹于尘世。

这篇《客傲》中,郭璞骄傲的面孔下面,分明却是掩盖不住的无奈和郁闷。与其说是在别人面前为自己正名,不如说是自我安慰和自我解嘲。若是真正心态淡然,又何必多此一举?

至于系列《游仙》诗,则更加明白无误体现了郭璞的心态。诗中固然有不少不慕荣华、向往山林的意愿,但也不乏怀才不遇的失落情绪。若真有心归隐,何必失落于不遇?郭璞在诗中写道"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仕进的风光不曾得到过,而触藩之羝一样的进退两难,则是再深刻不过的感受了。

(四)

郭璞也算生不逢时。东晋一朝是门阀盛行的时代,高门士族把持话语权,朝中重臣、地方强藩基本都是几个大家占据,琅琊王氏、颖川庾氏、龙亢桓氏、陈郡谢氏轮流坐庄。像郭璞这样出身不高,以才学见长的人,基本也就只能充当掾属这样的角色了,事实也正是如此。

寒门出身的重臣,也就出了个陶侃,那是凭着实打实的战功,加上一定的机遇,成功不可复制。郭璞有没有军事才能不得而知,就算有,以郭璞的习惯,发表军事方面的意见,恐怕也会以阴阳术数为依据,这样也很难让上司采信,更不用说给予带兵独挡一面的机会了。

上升通道基本上被堵死,郭璞如果要有所成就,最好的选择,恐怕只能是发挥自己才学方面的优势,潜心作学术研究,虽然无奈,却也不算埋没才能。

在这方面,郭璞也还是有不少建树的,注释《尔雅》、《方言》、《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古籍,都流传于世。史书说郭璞所作诗赋诔颂等数万言,流传下来有名的似乎不多,只有《游仙》系列和不多的几篇赋。但《诗品》和《文心雕龙》等都给予较高评价,认为是东晋第一,也算了不起了。

郭璞最终作为王敦的记室参军,在王敦意图篡位时因为卜筮不合王敦心意,被王敦一怒之下处死。郭璞其实早就预测到了自己的这一结局,也许是卜筮结果,也许是基于事实的分析,但却没有采取任何脱身之计,让人很不好理解。就算对于仕途再心有不甘,终究还是先保住性命要紧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难道郭璞真的认为自己命数如此,无法改变?

郭璞死后,朝廷追赠其弘农太守的官职,不知是不是达到了郭璞生前的期望。郭璞如果有幸身在宋朝这样优待文人的年代,凭自己的才学和技能,恐怕会如鱼得水。而在东晋,郭璞终究只能是那个为士族高官服务的小官,早日退隐山林,做个自由自在的游仙,也许才是郭璞最好的归宿。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最厉害术士,推算118位枭雄八字,还算出了自己的寿命

林庚白,(1897~1941),原名学衡,字凌南,又字众难,自号摩登和尚,时期诗人、政治人物。1897年(另有1894年、1896年之说)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螺洲镇(今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州尾村)。幼孤早慧,由其姐抚养长成。8岁便负笈北京,一生热心政治,曾加入京津同盟会,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林庚白是南社著名诗人,有“诗怪”之称。

不过,林庚白还有个更为被人熟知的称谓——最厉害的术士。林庚白精通命理,有一本命理著作《人鉴》,又称《《名人命谱》》。他28岁撰此书,书里收集有、袁世凯、黎元洪、曹锟等数任总统;段祺瑞、冯国璋、徐树铮、汪兆铭(精卫) 等几位总理;吴佩孚、冯玉祥、张作霖、陈炯明等大军阀;黄兴、廖仲凯、许崇智等革命元勋;康有为、梁启超、章炳麟(太炎)、胡适等多位大学者之八字,共计118名,于十三年(1924年)印行初版。

林庚白对上述名人八字都有精辟的分析,然而令林庚白闻名于术数界的倒不是他这本著作,而是他对自已命理的判断以及他的际遇。

例如,当时袁世凯称帝时,他便特别气愤,后来他给袁世凯算过一卦,算过之后特别开心,朋友担心问他怎么样了,他说袁世凯大限已到,他活不到明年前半年的,朋友们都不相信,他一气之下想要将此事刊登在报纸上,在朋友的劝说之下,才就此作罢,但是为了证明他的准确性,他将此事写在了一张纸上,若是日后灵验,也好有个证据。果然,袁世凯在第二年一月份时暴毙而死。人们对他特别的佩服,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都来找他给自己算一卦。而林庚白看厌了政坛上的那种生活,便开始以给人算卦为生,而这一营生居然让他挣得比以前还多,日子也阔绰许多。

有了“神算”、“诗怪”这样的护身符,林庚白更是玩世不恭,游戏人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且“每算一命,须致百金”,收入十分可观。

替同乡黄濬、梁鸿志算命,说一人在半年之内,必有大凶。另一人“将来非明正典刑不可”。后来黄濬因向日本人送情报而伏法;梁鸿志成为大汉奸,抗战胜利后被枪毙。

对于介绍他加入同盟会的汪精卫,林庚白也毫不留情,咒他过了60岁,便难逃大厄。汪精卫走狗梅思平请林庚白排八字,梅思平为人卑污,“诗怪”趁机嘲弄,当时,上海正有某女法官因贪赃案发,秽名远播,他便笑言:“照你的八字排来,你的命恰和某女法官一模一样。”梅思平大惭。

1941年,林庚白在重庆当立法委员,坚持抗战。他多次推演自己的八字,45岁有一大劫,深信不疑。当时重庆时常遭到日军空袭,为避劫趋吉,林庚白与妻子移居香港。谁知抵港刚十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不幸在尖沙嘴被一群日军射杀。近年来,经专家学者考证,林庚白是日军为了震慑在港的爱国人士而蓄意谋杀的。可能这就是命吧,无论怎样,该发生的事还是会发生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