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0日生辰八字(2019年3月30出生宝宝的命运)

孤独是毒 2023-07-18 02:07:37 互联网

“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推出“人才九条”的实践与启示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人才问题,既是振兴正定的当务之急,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百年大计”;

“人才引进要有新思路、宽眼界、大举措,这就要有国际眼光,从全国范围、世界范围吸引人才”;

“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

不论在基层、地方还是在中央,同志对人才工作的重视、思考与实践一以贯之。

1983年3月29日,河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一篇新闻报道——《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招贤纳士,博揽群才 正定县为有志之士敞开大门》。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同志先后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新闻记叙的是他在正定工作期间,推出广招贤才的“人才九条”,为当地发展破局开路。

40年后的今天,“人才九条”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段历史,追寻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关于人才工作的实践足迹,感悟同志为河北留下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增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行动自觉。

■ “人才九条”震动全国

“同志当年为什么要推出‘人才九条’?”

采访中,“人才九条”的知情者都坦言:跟正定当时的县情有关。

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从1981年到20世纪末,力争使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

认为,没有人才,县不能富,民不能强,翻两番无从谈起。

当时正定全县总人口45万人,但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379名,自学成才或中专毕业后取得技术员以上职称的仅有256名。

全县大多数企业和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科技人才和技术骨干力量不足问题。例如县色织厂,全厂400多人,仅有一名大学生技术员,新产品没有力量搞,设备坏了没人能修。全厂111台织机,经常有二三十台停机,导致厂子出现亏损。

“对人才问题早认识、早重视、早去抓,我们的经济工作就早主动、早搞活、早见效。”说。

人才的聚集和人才积极性的调动,靠什么?

靠政策,一个有吸引力、有感召力、有推动力的政策。

时隔40年,《正定县为有志之士敞开大门》的作者李乃毅,对“人才九条”的出台过程记忆犹新。

1983年3月的一天,约河北日报记者李乃毅到办公室长谈。

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办公室,一张办公桌,两个板凳支的木板床,上面铺着带补丁的褥子。

“就在这样一个简陋的办公室兼卧室里,我俩面对面,打开了话匣子。”李乃毅回忆。

介绍,正定虽是一个产粮大县,但经济并不富裕,必须通过改革开放改变这种状况。农业不能“单打一”,要发展多种经营。工业要发展企业、创新项目、引进技术,尽快把效益搞上去。要搞好农业、搞活工业、搞大企业,最重要的是要有优秀的企业领军人物,而县里恰恰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现在当务之急就是怎样把人才引进来。正定打算出台一些吸引人才的政策,希望通过报纸宣传出去,把那些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人才请过来。

开诚布公,李乃毅也知无不言。他把在采访中所接触到的知识分子特别是科技人员的处境、困难、顾虑、期盼等一一道来。

认真倾听,详细记录。此后,他又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三个半天时间同李乃毅深入探讨。

“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就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消除偏见,任人唯贤,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谈话中,对于人才工作的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让李乃毅印象深刻。

“但当‘人才九条’真正摆到我面前时,我依然感到十分震惊。”李乃毅表示。

“人才九条”的全称是《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广招贤才的九条措施》。内容如下:

一、热烈欢迎我县所需的外地各种科技人员来正定帮助发展县、社、队企业。对搞成的每个项目,只要产品有销路,其利润由双方商定比例分成,或给一次性总付酬。贡献突出者,县委、县政府将予以记功、记大功、晋级、晋职。在农村的家属户口优先转吃商品粮,并给家属、子女安排适当工作。

对我县技术人才更应充分重视,发挥其专长。对有发明创造、做出突出贡献者,其待遇和招聘外地技术人才同等对待。

二、大胆起用和广泛接受各种人才。其中包括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过去犯过错误已经改正的;曾当作“资本主义”典型批判至今仍不被重视的;由于社会上的偏见,使其科研工作遭受压制的;没有学历而自学成才的。

三、千方百计为人才的调动提供方便。凡需要调入我县者,组织、人事、劳动部门要积极予以办理,若一时办不齐手续,可先来后办,原工资照发,粮食定量不变(全部细粮),工龄连续计算,今后根据贡献大小另行确定工资数额;对不能调入我县工作者,可短期应聘或兼任我县某方面的经济技术顾问。

四、愿为全国各地技术人员提供试制新产品、推广新技术所需要的工作、生活条件。新产品一旦被本县采用,即付重奖;收到经济效益后,利润按比例分成或给一次性总付酬。同时也允许研究项目失败,不追究责任,工资报酬、往返车费照付。

五、调入的人才,由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使用,出现问题,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加以解决。

六、兴建“人才楼”“招贤馆”,积极为调入人才解决住房。设立人才服务处,对人才统一管理。对我县和国家有突出贡献者,配备助手、车辆,做到搬煤到屋、送粮到户,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各部门都要按照省委文件精神,积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为我县中级以上知识分子和自学成才者,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七、成立人才技术开发公司,吸收人才,接受新产品、新技术;对科研人员和自学成才者正在业余研究的有前途的科研项目,若愿意给予本公司,而又被本县所采纳者,将尽力协助解决经费困难。对本县技术干部要合理使用,充分发挥其特长。

八、积极鼓励、扶持城乡团体和个人自筹资金和外地大、中专院校签订教学、代培合同,定向培养人才。教授、学者、工程师及有技术专长者应聘来县讲学,指导企业经营管理,车接车送,热情接待,并发津贴费。

九、实行人才流动。调入本县的科技人员来去自由。本人一旦感到自己的技术专长不能有效发挥时,可以申请调到所向往单位,县委、县政府不加阻拦,并给予提供出走方便。

1983年3月,几天之间,2000张一米多长、半米来宽的大布告贴到了正定各个生产队、学校、机关、工厂门口。布告上的大字十分显眼——“正定县招揽人才的九条规定”。

“出身不好也能被重用,贡献突出的给记功,家属还能‘农转非’,看这政策,县里是动真格了!”

“这一条一条的,可真实诚啊!”

一时间,街头巷尾热议声四起。

利润提成触及分配制度,人才流动关乎人事体制,细粮供应突破粮食政策,“农转非”涉及户籍管理……“人才九条”字里行间皆是破冰之举。

比如人事调动,当时政策是不允许各省市间自由流动的,工厂管理者、科技人员属于国家干部,不能自主选择供职单位。档案是每个干部职工所有的证明文件,如果非要走,不给档案,党籍、公职、工龄、工资在新单位接不上,户籍在异地落不了,口粮在粮店买不到,生活都成了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习书记大胆提出,凡是正定急需人才,派人员与原单位友好协商,以最大的诚意争取理解支持;本人决意到正定工作,原单位坚持不放,档案不给,县委、县政府责成组织人事部门重新建档接续关系。这一做法,突破了人才调动的瓶颈,确实是需要眼光和胆识的。”李乃毅回忆。

当时,包括在内的所有干部、职工,都是吃60%的粗粮、40%的细粮,给引进的人才供应100%细粮,有的人不理解;在分配方面,干部职工每月工资几十元,技术人员的技术转让费却有几万元,有了利润还给提成,有的人难接受;用的人万一出点毛病怎么交代?请来了“外地和尚”,“本地和尚”不念经了怎么办?有的人有顾虑……

面对种种质疑,召开全县干部动员大会,讲形势、谈发展、绘蓝图、论人才,通过相互交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觉得,在县里发布还不够,希望通过报纸把“人才九条”向全省、全国发布,在更大范围为正定招贤引智。

很快,李乃毅采写的这篇消息摆上了时任河北日报社总编辑林放的办公桌。林放看后当即拍板:“这政策观念创新,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发,突出发!”

当夜排版,林放还特意叮嘱:“头版头条加边框着重处理!”

1983年3月29日,以“人才九条”为主要内容的消息《正定县为有志之士敞开大门》在河北日报刊发。省内外媒体纷纷转载报道,一时间引起强烈反响。

“人才九条”,震动全国。

■ 求贤若渴广揽人才

“人才九条”公开发表后,不到一个月,县里就接待来信来访150人次,其中具有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或相当职称的46人。

一些正定老干部还记得,当时要求来正定的人才络绎不绝,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人员来信咨询、提供项目、联系工作调动,许多人是拿着报纸找到正定县政府的。

研制化妆品的能人武宝信,就是“人才九条”吸引到正定的人才之一。

当时,石家庄车床附件厂工程师武宝信研发的三露(粉刺露、亮肤露、增白露)已畅销全国,但他和厂领导在利润分配上产生了矛盾。武宝信看到“人才九条”眼前一亮,托人捎信给,表示愿意到正定工作。

得知武宝信的情况,马上来到时任正定县县长程宝怀的办公室。

“程县长,走,咱们今天夜访武宝信!”

“今天晚了,咱们明天再去吧?”

“今天必须找到武宝信!”

只知道武宝信家住石家庄市谈固小区,他带着程宝怀等人在小区找了很久,还是没能打听到武宝信的家具体在哪儿。几十栋楼的谈固小区实在太大了。

看看手表,已经过了晚上10点,迫切想见武宝信的决定试试“笨办法”,“这样吧,我从南往北喊,你们从东往西喊,今天必须找到他。”

双手并拢合成喇叭状,放开了嗓门:“武宝信!武宝信……”夜深人静,喊声在小区里响起。

“我正在屋里做实验,忽然听见窗户外有人大喊我的名字。”武宝信回忆起40年前的那个晚上,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我赶忙跑了出来,领头的小伙子见到我,兴奋地握住我的手。一定是在外边待得久了,他两手冰凉。”

这人就是。

见面后,和武宝信长谈至深夜。对人才的渴望和尊重,深深打动了武宝信,他答应把新研制的爽脚粉配方无偿提供给正定。

1983年4月4日,亲自主持的爽脚粉项目技术转让会在正定县招待所举行,新城铺乡的第一个引进项目就此落地。几个月后,爽脚粉试制成功。项目投产不到一年,就盈利30万元。

“就在县委门口,习书记亲手把一辆轻骑摩托车交给我。”武宝信说,那是县里给人才的重奖,当时价值1100元。

对正定发展急需的人才和项目,果断拍板,大胆引进,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正定油泵油嘴厂原属省管,一年赔了27万元。后来下放给石家庄地区管,一年赔了9万元。地区又把这个亏损企业给了正定,当年又赔了7万元。

转机出现在1984年。这年五六月间,带队赴江苏省考察乡镇企业发展情况。

“出发前,习书记特意交给我一封前段时间收到的来信,信封上写着‘正定县委书记收’,习书记让我提前与写信的人联系一下,约对方在当地见面。”时为正定县委办公室干事的李亚平回忆。

写信的人是无锡机械局农机供销公司原经理邱斌昌。原来,因在家乡无法施展才华而苦闷的邱斌昌,辗转得知正定正面向全国招揽人才,便主动写信表达了自己想来正定工作的强烈愿望。

李亚平按照信中所附的联系方式,拨通了邱斌昌的电话。“如果你们不是马上要来无锡,我可能直接就跑到正定了。”电话那头,邱斌昌想来正定的意愿十分迫切。

一边是求贤若渴,一边是迫不及待。利用考察间隙,和考察团全体成员一起见到了邱斌昌。

那天晚上,在无锡市政府招待处,邱斌昌非常激动,双手紧紧抓着一个人造革文件夹,拉了几次,才打开拉链,拿出自己亲手抄录的一份正定“人才九条”。

听完介绍县里的有关情况后,邱斌昌当即表示,可以到连年亏损的油泵油嘴厂工作。他还特别提到,自己可以带一个成熟的柴油发电机项目到正定,马上就能出产品。

邱斌昌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工资由原来的行政17级提至16级,一年后厂里产值翻一番,再由16级提至14级。

和考察团成员认真商讨后,又通过长途电话和程宝怀等县领导商量,最终决定聘请邱斌昌到正定工作。

没过多久,邱斌昌到正定报到。

“一见面,我就告诉他,‘你的工资已经从17级涨到16级了。明天我在厂里的大会上宣布,你就是县油泵油嘴厂的厂长’。邱斌昌很感动,当时眼睛就湿润了。”88岁的程宝怀至今记得,到油泵油嘴厂没几天,邱斌昌就把积压产品全部卖了出去,他还带人开发出一批新产品推向市场,不到一年工厂产值就翻了一番。

求贤若渴,广揽人才,仅一年多时间,200多名人才落户正定。

■ “星”耀古城启人深思

“人才九条”的制定,为当时正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1984年,正定县10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8亿多元,比1980年翻了一番。

对人才的重要性,有深刻而长远的认识:“贤才者,国之大宝也,县亦然。古人云,国之所以不治者三,不知用贤,此其一也;虽知用贤,求不能得,此其二也;虽得贤,不能尽,此其三也。”

知用贤,求其贤,尽其才,这样的人才观催生了“人才九条”。其中的创新探索,给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

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人才九条”明确规定,“调入的人才,由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使用,出现问题,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加以解决。”

“各级领导班子要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把既搞活经济又出人才作为自己的双重任务共同抓好。”在全县“放开政策、振兴经济”三级干部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委要加强对科技人员和技术骨干的思想工作,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要认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振兴正定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正定县柴油机厂技师陈国启刚到正定时,由于户口一时没办妥,家里缺粮少煤。柴油机厂领导找有关部门给他解决了家属户口和子女上学问题,还提着粮食、拉着煤块送上门。陈国启感动不已,原本给他的16天假期一天也没休息,报到的当天就上了班。厂里的工程师张松游,家属“农转非”、小孩就学等问题解决了,还入了党、提了干,他感慨地说:“碰上这样的好政策,献出我的生命也报答不完党对我的恩情。”

“人才九条”出台后,带领县委、县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乡镇干部,热情接待应聘人员。他说:“依靠一乡一县的人才毕竟有限,社会才是无限的智能宝库。”

为做好人才管理工作,正定县成立了人才技术开发公司和人才服务处,组成专门班子招揽人才,上上下下都为招揽工作出智出力。

县委、县政府还依照“人才九条”精神,积极挖掘本地人才,对23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学修专业、业务特长、工作经历、个人爱好等方面逐项摸底,建起正定第一本“人才账”。根据知识分子的德才情况,先后给543名科技干部评定了技术职称,31人调整到对口专业岗位,基本做到了人得其所、才适其用。同时,与全国32所学校、21家科研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引进人才和项目,创办了131家乡镇企业。

“当年,正定县委、县政府把开发人才作为战略重点和经常性工作任务,制定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各级干部一齐抓、条条块块分头抓的具体措施,最大限度把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这样才打开了人才开发工作的新局面。”时任正定县委宣传部通讯组组长的高培琦说。

做好人才工作,必须敢于冲破藩篱、改革创新。

“人才九条”发布后,县里有些同志对此持有不同看法。既有赞成支持的,也有怀疑反对的。一时间在本地、本省引起一场大讨论。

“在当时的环境下,习书记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但他不惧非议,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全面落实各项承诺,用事实证明‘人才九条’是可行的,最终赢得了人们的理解、支持、拥护。”李乃毅说。

贾大山和郝月普便是两个例证。

作家贾大山,成熟稳健,刚直正派,有管理才干,对文化事业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在多方听取意见后大胆起用,打破非党人士不能担任正职的惯例,贾大山连升三级,直接当上县文化局局长。上任伊始,贾大山就下基层、访群众、查问题、定制度,几个月下来,便把原来比较混乱的文化系统整治得井井有条。

工程师郝月普,是南开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期间,他被错扣了帽子,判了刑。平反后,他回到原来的工厂,但厂里有些人依然把他视为“异类”,一身本领无处施展。

这样的人才,敢不敢用?

“你来正定参加四化建设,我们举双手欢迎。”说。

正定县破例为郝月普上户口、接工龄、上浮工资,并委以乡镇企业局副局长、化工实业公司经理的重任,上任后不到半年,他就为正定引来了11个项目。

“识才求才、聚才用才,无一不是开创性的工作,无一不需要敢闯敢干。只有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才能构筑吸引人才的制度优势,以优良的生态让人才近悦远来。”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副校(院)长孟庆云对记者说。

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具备战略眼光、系统思维。

在正定人才工作实践中,胸怀大局、把握大势,既有广阔的视野,又有周密的谋划。

他总是从战略的高度看待人才问题。

“没有人才,我们的经济就不会振兴;没有人才,我们的现代化目标就会化为泡影。”他要求领导干部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要有“五百金买马骨”的态度,有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精神。

他总是用系统的方法开展人才工作。

强调,“在选拔人才时,讲文凭也要讲水平,不拘一格包括不拘文凭,无论是大、中、小学学历,还是‘千里马’‘百里马’‘一里马’,还是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各种年龄的人,都使用起来、跑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人才济济、兴旺发达。”

内用、外招、上请、下挖、近补、远育,这是引才育才用才的“十二字真经”。在他发现的人才中,既有各有所长的“外来和尚”,也有崭露头角的县内人才;既有全国知名的大学者,也有乡野田间的“土专家”。

岸下村青年农民黄春生,文化程度不高,只是高小毕业。他自学成才,十几年刻苦钻研,培育出“冀棉二号”优良品种,先后被全国14个省市引种,省内外推广近百万亩。县里录用他为国家干部,评定授予其助理农艺师职称,上调县农科站专业从事优种繁育工作,更好地发挥了其业务专长。

在的大力推动下,正定县决定成立顾问团,广泛吸收社会各方面的才智。1984年新年刚过,一封封落款“学生”的信,寄给了全国10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眼科专家张晓楼等各领域的50多位专家欣然应聘,成为顾问团首批成员。

他们广泛开展讲学活动,进行技术攻关,为正定经济起飞献计出力。在于光远的建议下,中国第一个农村研究所在正定成立;张晓楼多次到正定,给2000多人做了复明手术,使正定一跃成为全国7个防盲先进县之一……

动员如此多的顶级专家为一个县献智献力,全国少见。一时间,你来我往,“星”耀古城。

人才工作,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支招:坚持常抓不懈的原则,老、中、青、幼立体开发,建立多级梯形人才队伍,使适用之才源流不断、常用不竭。

正定县大力改善教学条件,多渠道开展民间办学,积极组织在职干部文化补习,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建设齐头并进,人才队伍结构日益完善。

“通过当年正定人才工作的实践,深刻感悟同志的人才观,就是要不拘一格、各尽其能地把人才用起来,为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创造良好环境,让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孟庆云表示。

做好人才工作,心里要时刻装着人民、装着事业。

1982年,主动放弃北京的优越条件,来到古城正定,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

“我渴望尽自己的微薄力量,亲手为他们做一点实在事情,但在远离他们的地方作愿意为他们献身的清谈,我心里觉得空,不踏实,我感到了一种呼唤。”

“在生我养我哺育我的人民身边,和他们一起为理想、事业奋斗,那就是我在生活中的位置。于是,我来了,在人民中间来寻找我的价值。”

……

正是因为这样的初心,面对“人才九条”推进过程中的一些不同意见,他始终能够坦然面对。

他力排众议,召开知识分子“诉苦会”,倾听知识分子心声。说得激动了、委屈了、气愤了,参会的知识分子有抬高嗓门的,有拍桌子的。并不生气,“我们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帮他们排难解忧,努力使他们处于最佳竞技状态!”

求才用才,更真心实意爱才敬才。

一次,他和县委办公室的几位同志到永安公社下乡。在一块棉花试验田里,全县闻名的种棉能手冯玉明正在地里忙碌。支好自行车朝他走过去,一把握住冯玉明的手说:“冯伯伯,您好,我今天是来跟您学习种棉花的!”

听了随行人员的介绍,冯玉明顿时有点手足无措,忙不迭地说:“别别别,你是领导,可不能这样称呼。”

“冯伯伯,您别跟我客气,以后您就是我的老师了。”

后来,跟着冯玉明学习种棉花的技术,他们也成了忘年交。

尊重人才的故事,许多正定老干部至今印象深刻。

他逢年过节经常去看望慰问技术人才,把关怀温暖送到他们身边。得知县机械厂工程师刘玉仲过年没回南皮老家,1983年农历大年初一,和几名干部提着点心来看望他,从日常生活到工作细节,一一询问。说起这一幕,已84岁高龄的刘玉仲两眼湿润。

他厚爱青年人才,书信往来中尽显关爱鼓舞。“家乡的40多万父老乡亲都在翘首以待,盼望着你们早日以优异成绩成就学业,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挑梁扛柱,竭智尽才……”1983年12月,写给51名河北农大正定籍大学生的一封信,让这些学子倍感温暖振奋,他们中有26人先后回家乡工作。

“习书记在正定的人才工作实践,处处体现出思人之苦、谅人之难、容人之量、成人之善。”回忆往事,许多正定老同志认为,“正是这种善政为民、厚德待人、求贤若渴、敬士如宾的人格力量,使有志之士心甘情愿汇集到正定,为共同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5年5月,离开正定。但“人才九条”带来的引才聚才效应,多年后仍持续释放。

■ 人才强冀再启新程

新时代的正定人才工作实践,或许可以从一个“飞雁归巢”的故事说起。

2022年8月,离开石家庄到省外发展十多年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同福集团,将总部迁回正定。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同福集团在众多热门城市抛来“橄榄枝”时,选择了正定?

同福集团董事长刘山国说:“尊重!省市县对企业家、对人才的尊重。”

石家庄市委专门为同福集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服务支持政策措施。两天时间,给同福总部腾空一处交通便利、3万多平方米的办公区。同福集团第一次在正定召开全国经销商大会,县四大班子领导一起前来为企业“站台”。

以人才引进人才,人才“朋友圈”不断扩大。

目前,同福集团正快马加鞭推动“同福共享”千亿级产业园项目落地,已与3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达成入驻意向,引进食品科技研发、线上平台运营、仓储物流等各类人才1500余名,吸引了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150余名专家开展合作。

如何引来更多“刘山国”?

2022年8月,在河北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关于引进高端人才支持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刚一亮相,就引起广泛关注。

年收入100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超过15%的部分全额奖补给个人;税收贡献1亿元以上,企业税收贡献地方留存部分的60%奖补给高管团队……细看这份文件,多条含金量十足的措施,彰显出正定对高端人才的最大诚意。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河北省委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实施人才强冀工程为抓手,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人才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如何破除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2022年11月,第一学历只有中专、没有发表过论文和著作的技术人员崔平永,通过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评审,获得轻工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资格。

“如果不是企业有了自主评审权,像我这样的条件评正高,做梦都不敢想。”入职晨光20年来,崔平永从操作工、组长、班长,一直干到色素营养事业部生产部经理,参与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

位于邯郸市曲周县的晨光集团,是河北省首批获得职称评审自主权的民营企业。截至目前,河北共有149个用人单位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2018年以来,15358名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自主评审取得高级职称。

不仅要放权松绑,更要用好用活人才。

从2022年9月开始,河北面向全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选派科技特派团。位于保定市定兴县的河北智同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药科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组成的科技特派团“结缘”。

“谭博士,我们的项目在脑蛋白纯化、水解以及调味等方面还有很多困惑,您给提提建议,让产品质量再上一个台阶。”近日,智同生物副总经理李喜全向上门指导的科技特派团成员、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系副主任谭之磊请教。

每月一次视频例会,询进展,定计划,出主意,特派团定期深入企业解难题。“仅这一个项目,改良提升后预计可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1200万元。有了智囊团,我们发展的底气更足了。”李喜全信心满怀。

“一对一”结对帮扶,面对面“把脉问诊”,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截至2023年3月,河北266个科技特派团帮助企业完成成果转化144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23项,搭建技术创新平台143个。

修订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将推荐制改为提名制;指导企业对高级管理人员、行业领军人才等实施股权、期权、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措施……一项项改革举措环环相扣,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人才活力持续释放。

如何营造识才纳才聚才的良好生态,让燕赵大地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2023年3月16日,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临时办公园区光电子农业实验室,蔬菜在LED灯光照射下静静生长。

一支平均年龄31岁的科研团队,正在这里努力推动高产值生态友好型农业模式的研发和落地转化,未来将构建节水型高产值光电农场模式,向全国推广和应用。

研究员张伟是团队成员之一。2022年初,他从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辞职回到家乡,“雄安一系列喜人变化和良好科研环境,让我相信在这里大有可为。”

全面深入实施“雄才计划”,以雄才卡为载体建立涵盖教育、医疗、住房、税收奖励等在内的“菜单式”政策包;启动“百千万人才进雄安”行动……近年来,雄安新区先后选录招聘清华、北大等“双一流”高校人才3000余名,新增各类创新创业人才2.5万余名。

以一流平台集聚人才,更要以一流服务吸引人才。

“如果人才服务跟不上,企业很难发展这么快。”河北汇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欧智华深有体会。

2021年,汇金集团找到中国石家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希望能帮他们引进一名国际高端人才,解决在智能制造物联网领域遇到的问题。根据企业需求,专业服务团队很快提出引才方案,一揽子服务帮助企业达成意愿。

中国石家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河北首家、全国第20家国家级产业园,已引进嘉驰国际、58集团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18家。2022年,服务人才50.89万人次,营业收入37.41亿元。

目前,河北已有22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这些产业园充分发挥市场化、专业化优势,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梧高凤必至,花开蝶自来。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队伍正在加速集结——

人才质量不断提高。党的十九大以来,河北邀约海内外230万余名人才开展对接引进交流,全职引进国家知名科学家、国家高层次创新型人才76人。

人才服务更加优化。完善燕赵英才服务卡制度运行机制,逐人建立电子信息档案,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发放燕赵英才服务卡5万余张;累计建设人才公寓3.4万余套,惠及人才4万余人;聚焦人才普遍关切的“关键小事”,在生活服务、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

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中作用越来越凸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逐年提升。

行走燕赵大地,处处洋溢着创新的,澎湃着创造的活力,活跃着创业的身影,铺展开一幅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壮美画卷。

新时代新征程,一定是波澜壮阔的时代,一定是奋斗逐梦的征程。

聚人才之力,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必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持久动力。(记者 霍晓丽 刘荣荣 周 洁 张 博)

来源:河北日报

新华时评:推动世界事业发展的行动派——全球治理的中国担当系列评论之一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题:推动世界事业发展的行动派——全球治理的中国担当系列评论之一

新华社记者谢彬彬

全球治理高端论坛将于6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围绕“平等、合作、发展:《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与全球治理”这个主题,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余名中外嘉宾应邀与会,将共同就完善全球治理、推动世界事业健康发展交流研讨。

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直以负责任态度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融入全球治理体系,努力促进国际事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参与的程度日趋深入,中国在国际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

2019年3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与会代表出席联合国理事会会议。联合国理事会当日顺利核可了中国参加第三轮国别审议的报告。新华社记者徐金泉摄

中国是国际机制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始终遵循联合国宪章和《世界宣言》精神,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认真履行国际义务,展现出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五度当选联合国理事会成员国,是当选次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充分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国事业发展成就和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肯定;先后批准或加入了包括6项联合国核心条约在内的29项国际文书,通过联合国理事会三轮国别审议,被称为“履约典范”;推荐多名专家担任联合国多个多边机构或专门委员会委员;同联合国事务高级专员及其办事处、理事会特别机制等积极拓展合作。一位过去15年供职于联合国机构的权威人士指出,在具体工作中目睹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治理规则的共同建设者。的国际保护主要是通过世界各国对条约的接受和实施来实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机制建设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多次派代表参与国际法律文书的起草工作。中国先后参与了《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儿童权利公约》《残疾利公约》等重要文件的制定工作组会议,提出的意见和修正案受到各方重视,为这些规则的起草、修改和完善作出重要贡献。为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最根本的诉求,中国作为主要推动者参与了《发展权利宣言》的起草工作,积极推动联合国委员会和理事会就实现发展权问题进行全球磋商,致力于推动构建发展权实施机制。

2019年12月8日,阿里巴巴工作人员向参访人员讲解中国普惠金融如何服务于民生。12月8日下午至9日上午,来华出席“2019·南南论坛”的70多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以及联合国的官员学者,来到中国东部城市浙江省杭州市参观考察,近距离观察真实中国的社会万象。新华社记者殷晓圣摄

中国是交流合作的积极倡导者。不同文化、历史背景的国家会形成不同的观,交流合作有助于相互理解、相互借鉴,消除误解、共同进步。中国积极倡导大力推进领域对外交流交往合作,致力于在相互尊重、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基础上开展建设性对话和磋商。中国陆续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对话或磋商机制;积极创设平台、搭建载体,促进领域交流合作,举办“北京论坛”“南南论坛”以及“纪念《发展权利宣言》通过30周年国际研讨会”等国际会议,不断拓展国际合作朋友圈;中国领域非政府组织也越发活跃,与外国专家学者增进交流、取长补短。

中国是治理变革的重要推动者。针对全球治理体系中长期存在的不合理、不平衡现象,中国始终重视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话语权,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专门机制的改革工作,在设立联合国理事会的磋商和最后表决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提出的一系列主张得到绝大多数国家认同;支持联合国理事会设立安全饮用水、文化权、残疾利等专题性特别机制;倡导召开关于粮食安全、国际金融危机的特别会议,积极推动完善国际机制;推动联合国理事会通过“发展对享有所有的贡献”“在领域促进合作共赢”等决议。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捍卫了发展中国家利益,努力为所有人争取更大的正义、公平和。这已经成为广泛的国际共识。

中国是深入参与推进世界事业健康发展的行动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继续以行践言,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发挥建设性作用。

构建一起向未来的蓬勃力量——写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

文明圣地,共赴亚运之约。

以周全准备回应热切期盼,用真挚笑脸迎接八方宾客。6月15日,距离杭州亚运会开幕还有100天。100天后,亚运之光将照亮西子湖畔;100天后,亚洲健儿将携手奏响一起向未来的震耳欢歌。

杭州亚运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举国关注,举世瞩目。总书记亲切关怀、高度重视杭州亚运会筹办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筹办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视频加载中...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再到今年的杭州亚运会,我国综合国力、办赛理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即将展现在亚洲和世界面前的,是一个风雅睿智的杭州、一个蓬勃自信的浙江,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中国。

西子湖边、钱塘江畔,曾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的杭州,向全亚洲发出热情邀约,将努力呈现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亚运盛会。

冲刺!筹办工作基本就绪

自2015年9月申办成功以来,杭州和宁波、温州、金华、绍兴、湖州等5个协办城市始终坚持贯彻“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遵循“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向着“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办赛目标稳步迈进。

2021年8月2日拍摄的杭州奥体中心场馆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杭州亚组委供图)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站在“城市阳台”向钱塘江南岸望去,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和游泳馆两座场馆犹如一只振翅欲飞的彩色蝴蝶。

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可容纳观众6000人,设有比赛池、跳水池、热身池等五个水池,将举办杭州亚运会游泳、跳水和花样游泳三项比赛,决出53枚金牌,是杭州亚运会产生金牌最多的场馆。

2022年3月30日拍摄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和游泳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该场馆蓄水量超过一万吨,池水在“常年不换”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干净清澈。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工作人员张蕊介绍说,表面看“不换水”,其实一直都在补充新水,“就像人的血液,在不断地流动、处理、更新,以保证水质的清澈”。

2021年4月12日拍摄的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内景。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亚洲游泳联合会秘书长塔哈·苏莱曼·阿尔·基什里对该场馆独特的造型和先进的智能设备称赞有加,称其是“建筑奇迹”,“我相信它将是亚运会历史上最好的游泳比赛场馆之一”。

以一流的场馆设施、顺畅的赛事组织、周到的服务保障,助力运动员在赛场上尽情发挥,展现更高的竞技水平,是杭州和浙江的承诺。

2022年3月11日拍摄的富阳水上运动中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国际皮划艇联合会主席托马斯·科涅茨科这样评价富阳水上运动中心:“这里有静水项目和激流回旋两处赛道,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可以结合多个竞赛项目组织大型国际赛事的场馆之一。不仅可以举办亚运会、奥运会的比赛,更能进一步推广我们皮划艇运动。”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伴随场馆的建设和改造,基础设施和环境改造、公共服务等城市配套建设也得到加速提升。不只是杭州和五座协办城市,迎亚运盛会“城市品质、城市治理、城市文明”三大提升行动正在浙江省域范围内全面展开。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既是参与者、见证者,也是受益者。

2021年11月9日,一位小朋友在大运河亚运公园里与杭州2022年亚运会吉祥物合影。大运河亚运公园位于杭州市拱墅区,由“一场一馆一广场两中心”组成,将承办杭州2022年亚运会乒乓球、霹雳舞和曲棍球赛事。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各地协同推进亚运赛事价值共创共富,为大胆探索和及时总结提炼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制度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浙江大学教授郑芳说。

目前,杭州亚运会40个大项、61个分项、483个小项全部确定,总赛程(2.0版)、单元和小项赛程2.0版、《竞赛报名指南》等已发布。56个竞赛场馆和31个训练场馆全部完成赛事功能验收,按照亚运会标准进行的“全要素、全流程、满负荷”的测试赛正在各场馆陆续展开。56个竞赛场馆实行“一馆一方案”,通过梳理赛时每日竞赛活动进程表和赛时每日运行时刻表,形成了详实的场馆运行计划。亚运村和亚运分村已具备入住条件。

杭州亚组委副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周进强表示,杭州亚运会各项筹办工作已全面进入冲刺阶段,各环节渐至佳境,整体上平稳有序。

惠民!全民共享亚运红利

孟夏时日,从空中俯瞰位于杭州市拱墅区的运河体育公园,一南一北两座场馆遥相辉映,再加上绿草如茵、清水环绕,公园迅速成为市民的“打卡点”。

作为杭州亚运会乒乓球、霹雳舞和曲棍球赛事的承办场馆,拱墅运河体育公园在设计之初就将“还馆于民”的理念融入其中,让运营单位提前介入,充分考虑赛时和赛后功能需求。建成后,这里成为浙江首座集体育馆、公园、运动场、商业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体育公园。

亚运惠民,场馆先行。去年杭州亚运会延期后,已全面竣工并通过赛事功能验收的56个竞赛场馆、31个训练场馆并未束之高阁,而是按照全民健身、专业主导、学校开放、市场运营等模式陆续向社会惠民开放,成为国内新建综合性体育赛事场馆在赛前向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开放的优秀范例。截至目前,在这些场馆参与健身的人次已达800多万。

2022年9月20日,市民在位于高铁桥下的钱江世纪城体育公园打篮球。在杭州,一批运动场馆见缝插针地“嵌入”市民生活圈,城市空间的“边角余料”正成为全民健身的“金角银边”。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为最大限度放大亚运效应,杭州近期又发布了“体育场馆惠民十条”,包括低价免费惠民、公益培训惠民、体育消费惠民等举措,旨在让全民共享亚运红利。

场馆惠民,不止于此。今年3月,2023年杭州射箭联赛在富阳区银湖体育中心亚运射击、射箭和现代五项比赛场馆举行。这是自亚运场馆全面惠民开放后,该馆首次举办面向市民群众的正式射箭比赛。

“这是杭州亚运会射箭赛场首次举行市赛,给众多射箭爱好者提供了走进亚运场馆、感受亚运氛围的难得机会。”富阳银湖体育中心场馆运行团队竞赛负责人颜志成说。

共享亚运红利,“还馆于民”只是其中之一。以亚运为契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也在这里开花结果,一批运动场地正见缝插针地“嵌入”市民生活圈,城市空间的“边角余料”正成为全民健身的“金角银边”。

在宁波,潘火高架桥下原本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闲置空间,摇身一变成了生机勃勃的潘火体育公园,年运动人数达15万人次;在温州,在污水处理厂上修建的体育休闲公园成为桃花岛片区居民茶余饭后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在杭州,公园绿地、滨水绿道、桥下空间、建筑屋顶、会展园区和社区(村)闲置地正在成为老百姓身边的“运动乐园”……

在“浙里健身”应用平台,公共体育场馆100%纳入“全民健身地图”,可实现线上查找、导航、预订、支付等功能,大幅降低场馆“空置率”。浙江省体育局日前发布的2022年浙江省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全省全民健身活动状况整体持续向好。

2022年11月12日,运动爱好者们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北湖草荡生态湿地的健身游步道上参加健康跑比赛(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杭州亚运会对浙江全民健身的场地设施建设、群众健身参与、体育文化氛围营造起到了积极有效的引领、促进和推动作用。”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院长李启迪说,通过亚运筹办、举办和赛后利用,一体化推进为民、惠民、便民、利民系列行动,持续释放了“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办赛辐射效应,极大增强了广大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备赛!期待共赴金秋之约

作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同时也是明年巴黎奥运会前一次重要练兵,中国体育健儿正全力备战家门口的这场盛会。

“杭州亚运会将是我参加的第四届亚运会,希望能够有好的表现,为中国游泳争光。”雅加达亚运会和东京奥运会,汪顺在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项目上都拿到了金牌,他也将力争在家乡父老面前继续“升国旗、奏国歌”。

2023年2月12日,吴易昺在男子职业网球协会(ATP)250巡回赛美国达拉斯站单打决赛颁奖仪式上,他成为首位捧起ATP巡回赛单打冠军的中国大陆球员。新华社发(达拉斯公开赛供图/阿莱克斯-史密斯摄)

职业网球选手吴易昺或许更期待即将到来的这场盛会。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他获得男单银牌;而近一两年他持续突破,今年年初在男子职业网球选手协会(ATP)250巡回赛美国达拉斯站夺冠,成为中国首位ATP巡回赛单打冠军。

“因为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我想在家门口把这枚金牌拿回来。”吴易昺说。

翘首以待的,不只是中国体育健儿。

“你未痊愈,我不敢老”——丘索维金娜的故事家喻户晓,如今这位47岁的传奇名将,同样将目标瞄准了杭州亚运会。“我决定继续备战杭州亚运会。我还没能为祖国乌兹别克斯坦拿到一枚重要赛事的奖牌,我不能就这样结束我的体操生涯。”

2021年7月25日,46岁的乌兹别克斯坦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在东京奥运会体操女子资格赛后向观众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曹灿 摄

目前,杭州亚运会第二阶段报名已顺利完成,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全部报名参赛,不少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将杭州亚运会列为今年最重要的赛事。伊拉克奥委会秘书长海萨穆表示,伊拉克奥委会很早就开始准备杭州亚运会的比赛,在篮球、举重、空手道、跆拳道等项目上积极组建团队。

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会长、杭州亚运会中国香港代表团团长霍启刚表示,中国香港代表团将派出其参加亚运会以来最大规模的队伍,希望获得奖牌的数量也可以创新高。“大家都希望在我们国家举办的杭州亚运会上,拿到最好成绩”。

在4月举行的杭州亚运会代表团团长大会期间,亚奥理事会官员维诺德·帝瓦里参观了亚运村和多个比赛场馆。他表示,“在我看来,杭州亚运会的准备工作非常充分,组委会做好了举办亚运会的准备”。

杭州亚组委执行秘书长、杭州市副市长陈卫强表示,下一阶段,杭州亚运会筹办将重点做好深化开闭幕式各环节、推进火炬传递、加强亚运村服务保障、强化全要素测试演练、深化外事礼宾工作、细化抵离工作、优化赛时交通组织等方面工作。

荷花映日,绽放着东道主喜迎四海来宾的似火热情;体育为媒,构建起亚洲一起向未来的蓬勃力量!

亚运会不仅是体育的舞台,也是外交和文化、经济的交流平台。“心心相融 爱达未来”的杭州亚运会口号与“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高度契合,寄托着面向未来、共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

晨曦中的杭州西湖景区,雷峰塔沐浴在晨光中(2020年7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等你来,一起来,钱江潮涌澎湃热情豪迈;

等你来,一起来,感受西子湖畔翠谷花海……”

秋分之时,钱江潮起;再过100天,杭州等你来!

文字记者:商意盈、夏亮、胡佳丽

视频记者:徐宁、刘宇轩、孔令杭、任栩翱(实习)

海报设计:孙瑶

编辑:沈楠、丁文娴、王楚捷、李安、邬金夫、姜子炜

统筹:黄小希、何雨欣

“进”无止境——江苏武进以干部硬作风做优营商“软环境”

近期,西安联美(常州)环保设备研发总部项目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启动,从拿到土地到办好开工手续,只用6个小时不到。项目负责人李哲宇介绍,交地当天即取得不动产土地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四证三书”,武进变“串联办”为“并联办”,开工审批手续1天内全部办结。

三国时期,吴帝孙权为此地取名“武进”,蕴含“以武而进”之意。新征程上,武进着力打造“A武进”营商环境品牌,以“进”无止境的豪雄之气推动发展。今年1-4月,武进区新增市场主体近9200户,同比增长近27%,市场主体总量正式迈入“20万户时代”。

企业“点菜”

政府“端菜”

近期,武进发布“A武进”“5A”内涵:政策更精准、市场更和谐、政务更满意、法治更透明、人文更活跃。

“拿地即开工”是武进创建“5A”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锚定更高目标,武进还推出“低风险项目简化审批”“分阶段施工许可”等8项配套措施,为全区重点项目提供“菜单式”服务。根据企业审批进度测算,采用相关方案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平均缩短至2个月左右。

政策送暖,经济复苏。然而,对于不少企业而言,惠企政策“不知晓”“不理解”“不会办”等难题萦绕于心——政策文件内容多、学习理解门槛高、中介机构收费贵,企业经常错失政策申报时机,无法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如何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打开“一企通”平台,2500余条政策跃然“屏”上,人才、税收、金融、助企纾困、综合支持等6个模块皆攸关企业生存发展。政策库、政策速配、政策订阅等功能,不仅帮助企业答疑释惑,还能助其排忧解难。

“了解最新惠企政策,申报项目很快通过答辩。”江苏源氢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斌笑着说。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这块“政策计算器”,已给企业精准画像,实现政策精准赋能。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围绕推进“顶天立地”的重大项目、服务“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武进从“小切口”入手,“打包式”发布包括帮办促办、税收智囊团等37条助企暖企举措。

既“栽梧桐”,又“除杂草”,既“植沃土”,又“勤浇水”。“政策环境要着眼综合更优,市场环境要着眼公平有序,政务环境要着眼高效便利,法治环境要着眼公正透明,人文环境要着眼亲商安商。”常州市委常委、武进区委书记乔俊杰说,要以营商环境的“进无止境”,促进经济发展的“稳中求进”。

企业“吐槽”毫无保留

政府“笑纳”改进作风

“高级机加工的缺口很大,技术人才招聘成了‘老大难’”“企业订单饱满,急需就近找一处5000平方米标准厂房”……近期,在由区长主持的每月一次武进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上,不同产业集群的企业家谈需求、说感想、建良言,部门负责人解疑惑、做改进、谋优化。一个诉求推动解决一类问题的机制,悄然形成。

企业“吐槽”,部门“笑纳”。武进针对新能源企业、机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后备企业等不同领域的企业举办座谈会8场,收集到的近百条意见建议全部落实到位。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企业家们普遍反映,他们特别在意政策预期是否稳定、政府承诺能否兑现、要素保障能否跟上。如何做强营商环境这一核心竞争力,检验的是政府的担当。

为打造过硬的干部作风,武进区纪委监委开通“武廉码”,除精准推送各类惠企政策,还不断拓宽企业反映问题的渠道。与此同时,武进区纪委监委还在全区选择30家代表性企业,设立营商环境廉情监测点,把监督“探头”架到企业一线,对影响营商环境的作风和问题线索第一时间跟进、督办、查处。

发现问题,立行立改。有企业反映,区政务服务大厅“进一门”,并不能完全解决“多头跑”问题。武进区纪委监委了解后,相关诉求迅速得到回应。江苏洛凯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黄华感慨道:“遇到困难得到快速解决,最能增强信心。”

武进已发布涉优化营商环境问题的自查自纠清单,全面破解难点、痛点、堵点,挖掘改革创新亮点,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地方发展动力注入强劲势能。

“人人是营商环境,时时是营商环境,处处是营商环境,事事是营商环境。”武进区区长恽淇丞表示,要把企业“心声”转化成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有力推手,把优化营商环境的每一件“小事”当成关系武进未来发展的“大事”。

追求“5A”驱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

太阳诱电超薄多层陶瓷电容器项目,是一个重大外资项目,仅一期建筑物投资额就达170亿日元。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武进为项目量身绘制了涉33个单位部门、57个环节、31个事项的全流程图,各部门间通过内部流转、联席会议、信用监管多种形式,审批周期大幅压缩。“政府组建工作专班,每两周上门,现场解决问题。”太阳诱电(常州)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在不少常州干部看来,“A武进”的A就是第一,不仅坚持把企业和群众的诉求摆在第一位置,始终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第一选项,还要敢于在营商环境创新突破上迈出第一步,立志收获营商环境建设第一口碑,为武进高质量发展提供第一支撑。

作为“吴文化”发源地,2500多年的历史积淀,塑造了“事事当争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的“阳湖精神”。带着“阳湖精神”这一文化标识的武进,成为“苏南模式”发祥地之一,曾创造每四人就有一人是老板的奇迹。迈入新时代,武进已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中的31个,坐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4家,先后四次获评江苏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区。

“勇争一流”的武进人意识到,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走在前”,往往意味着率先遇到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挑战。只有“干部敢为”,才能更好地引领和推动“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从一定意义上讲,干部作风就代表着营商环境。为此,武进真正把营商环境的评价权交给企业、交给社会。

武进常态化开展政务服务满意度评价、行风监督员监督检查等综合评价工作,让市场主体成为营商环境的“阅卷人”。近两年,企业评价好评率保持在98%以上,政务服务满意率保持在99%以上,监督检查问题整改率达100%。“我们已逐步构建了量化指标评价和企业感受相互印证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武进区行政审批局局长祁斌说。

用“营商”,去“赢商”。今年以来,武进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461.01亿元,同比增长5.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3.1%,增速较2022年提升33.1%;新能源产业一季度完成产值449亿元,增幅30%。机器人、智电汽车、集成电路、石墨烯、医疗健康等5张新产业名片越叫越响。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

“抓作风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未来。”乔俊杰表示,只有对标一流营商环境,永不懈怠推进作风建设,全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竞争力、承载力的发展生态,才能让各类市场主体尽享更多机遇、更优服务、更快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进新实践汇聚强大力量。(记者秦华江)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