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6日出生的八字(2011年6月26号出生是什么星座)

趾高气扬 2023-12-16 22:14:05 互联网

逝者栏目丨父亲是部读不完的大书

编读互动:故土情深

□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胡冰

一捧热土,一份乡情,故乡永远是刻骨铭心的想念,是魂牵梦绕、血浓于水的牵挂。

“逝者”栏目推出以来,引起读者强烈共鸣,纷纷赞誉办得好,引发了无尽的乡愁和回忆。

老会战丁玉良老人打来电话说:“看到这个栏目,思绪万千,回忆满满。不但倍加思念逝去的亲人,还能勾忆起怀念家乡的情愫。‘逝者’栏目创意好,冠名支持单位有责任担当、有社会大爱,祝愿栏目越办越好!”

丁玉良老人,早在2019年秋,曾经代表大庆老会战参加了“圆梦老会战,万里取故土”公益活动,和栏目组一起来到铁人王进喜的家乡玉门,取回了家乡的故土,并存放到天堂墓园创业苑老会战专区。

当年,老会战为了打石油离开家乡,两鬓染霜之时也未回故乡。为了缓解老会战的乡愁,《大庆晚报》携手爱心企业天堂墓园,发起了“圆梦老会战•万里取故土”公益活动,替老会战回家乡取土,为老会战圆梦!如今,天堂墓园再次冠名支持“逝者”栏目,延续了这份乡愁亲情,更便于读者通过文字缅怀亲人。

落叶归根是一种乡愁,是一种乡土情怀。

有一部电影叫《落叶归根》,讲述了一位农民工将工友遗体送回千里之外的家乡,只为让同伴落叶归根的感人故事。后来记者才知道,原来这部电影是由《南方周末》的一篇真人真事的报道改编而成。

由此想到,我们生于这片土地,长于这片土地,本应如林中的一草一木享受阳光雨露,一旦走向人生终点,都想回到曾经生长的土地。

故土情深,月是家乡明。

如果您想追忆逝者,缅怀过往,表达乡愁,均可向“逝者”栏目投稿。

征稿方式

栏目热线:13555515326

微信号:h13555515326

邮箱号:1036046241@qq

父亲是部读不完的大书

□陈德平

父亲生前的照片父亲于2011年6月26日22时40分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68岁。尽管时间已过去十余年,可父亲的言行,像黑白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回放,也像一部大书,永远也读不完。父亲1944年农历4月5日出生于吉林省长岭县商家窝棚大队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7周岁在吉林省长岭县凤响公社小学参加工作,开始从事教育事业。1978年我们全家从吉林省公主岭市双城堡公社搬到大庆市龙凤区龙凤乡建兴大队。父亲是1980年才调入龙凤区龙凤乡政府工作的,先后在乡政府任司法助理、林业站站长、土地管理员、统计助理、文教助理等职务。1987年,父亲主动要求回到学校,继续从事一生喜爱的教育事业,任龙凤乡中心校副校长、教导主任等职务,1996年因病提前退休。父亲姊妹7人,父亲是老大。我们是一个大家庭,直到我三叔结婚,我们还一直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的一家子达到了14人。记得当时生产队按照人口分东西,我们去领取时,不用问哪堆儿是我家的,找那份数量最多的就是了。树大分支,在我13岁那年,在祖母的主持下分了家,父亲和二叔、三叔作为大的,高风亮节,净身出户,还要背饥荒,唯一的三间土房留给了老叔。父亲对祖父、祖母尽心尽孝。17周岁参加工作后,到分家之前,每月挣的42块5角工资都交给我的祖母支配,供应本每月定量供应的5斤白面、2斤大米、半斤豆油等细粮也都是给祖父用来补身子了。祖母多年气管炎,当时没有特效药,父亲在外工作每次回来,都会给祖母买几块钱的冰糖、几个冻梨,用来缓解祖母咳嗽的痛苦。父亲在家里享有很高的威望,1981年祖母去世后,父亲尽兄长的责任和义务,供我老叔上学,帮助弟弟妹妹们相继成了家。父亲和母亲是娃娃亲,订婚的时候,父亲5岁,母亲7岁。后来母亲随我的外公来到了龙凤区龙凤镇建兴村居住,到了结婚嫁娶的年龄,是祖父来黑龙江把母亲接回了吉林,那年父亲19岁,母亲21岁。父亲21岁的时候做了父亲,我的问世给这个大家庭带来了欢乐和希望,取名陈德平,听父亲说我们这辈人按照家谱中间字是“德”字,“平”意味着一生平安的意思。父亲和母亲一辈子都没红过脸儿。1978年父亲自立门户后,父亲挣的钱都交给我母亲支配,用于家里开支。可以说,父亲一辈子没有掌管过钱,这是种大境界啊!父亲(左三)生前与家人的合影我一直认为:人生的爱,父爱最为伟大。父亲也是我小学3-5年级的老师,不但教我知识,还教了我很多的人生哲理。父亲告诉我涉世的一个哲理,人的一生做任何事都要有个“度”,掌握了“度”,将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风光无限。反之,众叛亲离,孤家寡人,一事无成。父亲教导我们,做人要正直、要博爱、要善良,所以我常说:“是父亲给了我刚毅和正直,是母亲教会了我善良和宽忍。”可以说我没有辜负父亲的教导,已经用自己的双手擎起了事业和友情的天空,创造了自己的拥有。在父亲的教导下,我和妹妹、二弟、三弟都相继成家立业,都有了很好的发展。父亲是一位好老师,父亲热爱他从事的职业,对教学有很深的探索和研究,曾在全县的公开课评比中受到好评。父亲上的课程生动、便于理解和记忆,还经常给我们讲一些《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经典故事;讲一些《红岩》《烈火金刚》《林海雪原》等近代历史故事;讲一些《莎士比亚戏剧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回声》等外国经典,还教我们唱歌,同学们都百听不厌。近几年连续几次回老家,同学们还常常回忆起我父亲当年上课的情景。记得父亲出过一道“鸡兔同笼”题:野鸡兔子四十九,一百条腿地上走,问多少只野鸡?多少只兔子?在中学这道题用二元一次方程很好解,对还是小学生的我们就有点难度了,后来父亲教给我们一个窍门“有余加不足,多减少来除”,同学们自然就算出来了。父亲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受到领导的好评和同事们的羡慕。父亲对音乐、美术、体育样样精通。父亲会识谱、会使用乐器,一般的乐器熟悉一会儿就能弹奏出乐曲来。父亲会绘画,画啥像啥,意境优美。父亲会棋类,尤为象棋下得十分了得,常常奇招制胜。父亲熟悉体育规则,小时候乡里举办运动会,都是父亲带队,而且每次都取得好名次。父亲有很深的文学功底,父亲会双手写字,字体一正一反,基本不差分毫。父亲会裁剪衣服、做衣服,我小时候家里不太富裕,到了新年,能穿上一件新衣服是莫大的奢望。我们的衣服,基本都是父亲用母亲买来的布,量完每个人的尺寸裁剪完,再用缝纫机给我们做好。父亲还会修理电器,后来家里添了电器、自行车等,父亲都要大卸八块地拆开,研究完再组装上。父亲到了晚年,可怕的病魔找上身来。每次打电话问候或回家看望时,我问:“爹,感觉怎么样?”父亲常说的一句话:“还行,挺好的。”父亲就是这样忍受着多年病痛的折磨,把疼痛埋在心里,把乐观展现在儿女的面前。天若有灵天亦晓,父爱如书作儿魂。父亲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只有用不尽的哀思来摇响天堂的风铃。责编:李佳明 审核:代宝柱 监制:王鹏程

阅读《曾国藩全集》的渊源和感想

2012年9月18日,我在亚马逊订购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国藩全集》(修订版),共31册。9月21日,快递送到。今天,我用一上午的时间逐册拆封、翻阅并题字。借此,我也略述我阅读曾国藩之渊源。

一首次了解曾国藩,是从初中历史课本上,曾国藩是以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镇压者的面目出现。但由于初中所采课本系岳麓书社所出的历史课本,因而对于曾国藩并无贬辞。对曾国藩留下较深印象,是高中学历史之时。说来好笑,我记住曾国藩是因为记住了他在三河之败后说的一句话。他说:三河之败,歼我湘人殆近六千。不特大局败坏,而吾邑士气亦为不扬。可能是我当时对古文感兴趣(高中语文主要是学古文),而恰巧我觉得这句话音调铿锵,言辞深挚,确属一流文字,所以就记下来了。在郁闷之时,我还经常在纸上书写这几句话,以壮我士气:曾国藩经此大败,犹可转败为胜,我区区小子,何事足以萦怀?与这句话相仿的是在解放战争后期说的一句话,我也经常默写。蒋说:东北全军,似将陷于尽墨之命运。寸中焦虑,诚不知所止矣。这几句,我以为和曾国藩三河败后之论异曲同工。但是这个时候,我主要还是喜欢这几句的句式,是从文辞的角度来看的。后来知道,极为服膺曾文正公,他所发议论,或许也是无意之中效法曾国藩?对曾国藩的接触,高中时代还有几次。一是我曾经在高中外面的“一中书店”买过一本《散文作品赏析》,里面有一封《给黎锦熙的信》,其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场,完满无缺。这句话后来被反复引用,而我看到这句话实在它被反复引用之先。由于那时我开始崇拜,因而对于的这一评价,实在印象深刻,就想改日找曾的书读。另外我还在此书评语部分读到的老师杨昌济在日记中对的评语,他说: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仅隔一山,而两地之语言各异。其地在高山之中,聚族而居,人多务农,易于致富,富则往湘乡买田。风俗纯朴,烟赌甚稀。渠之父先亦务农,现业转贩,其弟亦务农。其外家为湘乡人,亦农家也。而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才,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

这里提到“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才,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我亦农家子,见此语甚为振奋,颇有以此自期之意。自此以后,我即特别注意与曾国藩、梁任公和相关的著作。这三个人的风格至今对我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我用心看的书中,有不少都是这三个人的作品。我至今决心最大想买其作品全集的,也就是这三个人,如今只缺《饮冰室合集》了。二是我高中时代学习古文,曾买一本《古文观止》(岳麓书社版)——买此书是因为高一学《报任安书》节选,很是欣赏,而苦于没有全文,有一位姓游的同学买了一本《古文观止》,我借来一看,有《报任安书》全文,羡慕得很,于是自己也买了一本。后来又看了其他诸篇,如韩愈的《原道》、《原毁》,苏轼的《晁错论》、《贾谊论》等等。某次逛新华书店,看到一本《清文观止》,亦为岳麓书社版。我那时对古文兴趣正浓,又对《古文观止》印象颇佳,于是也把明显仿其规模的《清文观止》买来一看。此书之中就选了一篇曾国藩的文章《原才》。可是此文我看过以后甚感一般,觉其模仿韩愈痕迹甚重,终究是狗尾续貂。三是高三上学期,有一段高考复习出现瓶颈,心情郁闷,偶见同宿舍候君手持一册,曰《曾国藩之谜》(光明日报出版社,一张姓人士所编),感到兴趣,于是借来一翻。其中有几段话打动我甚深。一是梁启超评曾国藩的话: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二是曾国藩给曾国荃的信中说的几句话: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言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平生咬牙立志之决。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江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门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弟此次郭军之败,三县之失,亦颇有打脱门牙之象。来信每怪运气不好,便不似好汉声口;唯有一字不说,咬定牙根,徐图自强而已。袁了凡所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另起锅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大败,非天之磨练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张其智,切不可苶然自馁也。当时处于高考的阴霾中,复习了无进展,见此数句,精神为之一振。高考过后,更把《曾国藩之谜》予以通读。我至今还记得高考过后的炎夏躺在睡椅上阅读此书的情景。而这本书由于我借来后忘记归还,等想起来又已毕业不便归还,因此至今还存于我家中。我要特别感谢这位同学侯君,他的这本书的确给我很大的精神鼓励。在大学以前,对于曾国藩的了解就仅止于此了。这时候还没有开始任何的系统阅读,所读《曾国藩之谜》只是一位三流作者编次的一本三流著作,其中往往将曾国藩的一段话引述多遍,除引述以外的文字则多涉荒诞,并将曾国藩神化,吹得神乎其神。二开始对曾国藩较有系统的阅读,是大学之后。大一的冬季,2004年12月22日,昌平迎来第一场雪的时候,我独自出门看雪,一路逛到北门往西、表厂附近的法渊阁书店(此为现名,那时不叫此名,今忘其名),买了唐浩明所著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人民文学出版社,白封软皮)。此书高中时在新华书店就见过岳麓版,想买一直未买。买来以后,我就抛弃了期末复习,一点也不看枯燥无味的淡绿色封面的《法理学》教材,开始看起《曾国藩》来。但是读得也不快,这年寒假回家,我在火车上读的,还是这本书。什么时候看完的已经忘却了。这本书共三册,从曾国藩母丧开始写起,其实就是从曾国藩创办湘军开始写起,一直写到曾国藩去世。唐浩明还为各册分别起了一个极为耸动的册名:血祭、野焚、黑雨。血祭对应的是曾国藩创办水师,杀牲祭旗。野焚对应的是曾国藩攻克天京,将洪秀全尸首刨出,于野外焚烧。黑雨对应的是曾国藩逝世,天降黑雨,白昼如夜,三日不绝。但是,这本书没有给我留下太好的印象,因为唐浩明虽长于整理材料,而其文笔殊甚一般,若干笔法,都是从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所阅读的三流故事书里面学来的。

2005年国庆节之前,我已看完唐著《曾国藩》。一次在校图书馆,偶然看到岳麓书社所出《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册),于是取来翻阅。这是第一次有系统的阅读曾氏自己的文字。看这本书感觉很好,唐浩明作了很多有用的评点。我这时候又在郁闷时期,为曾氏所鼓励,决意效仿曾氏在京作词臣时期所为,立志修身之事。于是自2005年10月1日起开始写日记,并定下日课,每日读《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五篇,并将印象深刻者抄录于日记中。自此日日有恒,几个月后看完了此书,收益良多。在看此书过程中,日记也是用古文写成,这也是我开始用半文半白的语体写作之始。

在此之后,日记坚持下来了。曾国藩在家书中所讲的若干道理,我也时时翻阅温习,并在给友人的书信中畅谈心得,大说“盈虚消息之理”,以为得意。后来,我又在服务楼中国政法大学读者服务部看到岳麓书社出版的《唐浩明评梁启超辑曾国藩嘉言钞》,读到了梁启超所作的《曾文正公嘉言钞序》,至此才为高中所读《曾国藩之谜》中所引梁启超对曾氏的评语找到了出处。这本书我也买了,并置于床头时时翻阅,然终究没有通读,一是因为梁启超所辑的内容都是只言片语,丧失了原文的完整性,因而这些只言片语虽然精辟,但是不在文中,难知其味,二是唐浩明所作评点与《唐评家书》大同小异,我已无甚兴趣。

大三或大四时,某次乘火车回乡,买了梁启超所著《李鸿章传》来读。《李鸿章传》不长,其中亦有提到李鸿章师事曾国藩之事,梁启超说:鸿章初以优贡客京师,以文学受知于曾国藩。因师事焉,日夕过从,讲求义理经世之学,毕生所养,实基于是。——《李鸿章传》第三章: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虽然,李鸿章兵事之生涯,实与曾国藩相终始,不徒荐主之感而已。其平吴也,又由国藩统筹大局,肃清上流,曾军合围金陵,牵掣敌势,故能使李秀成疲于奔命,有隙可乘。其平捻也,一承国藩所定方略,而所以千里馈粮士有宿饱者,又由有良江督在其后,无狼顾之忧也。不宁惟是,鸿章随曾军数年,砥砺道义,练习兵机,盖其一生立身行己耐劳任怨坚忍不拔之精神,与其治军驭将推诚布公团结士气之方略,无一不自国藩得之。故有曾国藩然后有李鸿章。其事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不亦宜乎?——《李鸿章传》第五章:兵家之李鸿章当时看《李鸿章传》,盖因看了电视剧《走向共和》,对李鸿章心生敬意与崇拜。这里又看到梁启超如此浓墨重彩地书写李鸿章与曾国藩的师承关系,更使我对研究曾国藩兴趣大增。三工作以后,回望大学所学,感到一事无成。其能略成规模而勉强树立者,似唯有读曾国藩家书并学曾国藩修身一事。大学之后,能于做人做事略窥门径,多拜曾氏之赐也。然而仅读家书显然远远不够。因此,一方面为将曾国藩研究事业更进一层,一方面因工作之后略具财力,于是想买一套《曾国藩全集》来读。可是出版于上世纪90年代的《曾国藩全集》,早已售卖一空,并一直未加印。我在各地书店亦遍寻无得。由于想起在高中时,曾于新华书店看到过暗红色封皮、零散销售的《曾国藩全集》,我还于回乡时特地到新华书店查找,亦无所获。2010年某日,我还打电话给岳麓书社,询问可有出版《曾国藩全集》计划,一位女性工作人员告以此书正在修订,尚须时日。于是我只有静待一法。

而我仍在逛书店时留心曾著。约2009年冬季,我与同学兼同事胡君往北大访韩君,在海淀图书城中国书店楼下见一本旧书《清代十大名人家书》(上下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见该书对曾国藩家书收录较齐,并有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胡林翼、翁同龢、袁世凯等诸人家书。凡此诸人,或为与曾氏同时代或继起之人,或为故邑先贤,均有价值,于是买下。又某日,独往北大访韩君,又在同一书店发现《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正在打折。此书即我大学时代所阅的版本,当时从图书馆借来读,这次正好买来作为纪念。

2009年冬天至2010年夏秋之间,我常常翻阅《清代十大名人家书》,重温曾读过的篇章,并在2010年8月17日有计划地阅读,至2012年9月12日读毕。关于读此书事宜,已另文记之,见《曾国藩家书读后记》。2010年冬,某日与高杉兄约至南河沿大街刘家锅湘菜馆吃饭,高杉正在读钱基博所著《近百年湖南学风》一书(电子版打印出来的本子),问我是否看过。我说知道此书,浏览过电子版,但没有认真看过。高杉兄即于席上读毕此书,并以之赠我。是年春节,我在老家新华书店看到岳麓书社所出“学术文化名著”丛书中的《近百年湖南学风》,于是买了一本。后来与高中好友相聚,还特地又跑去买了一本赠给这位友人。此书中所论列之人物,大多是曾国藩前后或同时代之人物,并皆湘省先贤,如汤鹏、魏源、罗泽南、李续宾、王錱、胡林翼、左宗棠、刘蓉、郭嵩焘、王闿运及谭嗣同、蔡锷、章士钊等,曾国藩当然也在其列。我于2011年年初由乡返京之时于火车上阅毕此书,对于曾国藩及其时代与周围人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011年6月26日,我与友人到五棵松访罗师,回程经过王府井书店,买了同为岳麓书社所出“学术文化名著”丛书中马平、龙梦荪所著《曾文正公学案》一书,此书仍在案头,但未及阅。2011年12月4日,我独自出门游玩,特地去查访了曾国藩在京时期曾经寓居的城南报国寺旧迹,事见《仲冬周末的一天》。

2012年2月21日,我正在办公室上班,亦师亦友的同事钱君(我曾在微博上语及想买《曾国藩全集》,他曾看到并与我谈起)忽来电话,说请我去一趟。我过去一看,他为我出示当日的《人民日报》广告版,指其中一则,笑谓余曰:“你不是要买《曾国藩全集》么?这里出来了。”我一看,正是岳麓书社出的修订版,立刻喜不自胜。当即将此报纸索要过来,回办公室细看,并立即到岳麓书社官网看此书资讯,在网络书店查询是否有货。果然已出,只是网络书店只发预告,尚未到货。我于是热切地期待着到货。后来终于到货,但价格甚贵,而我方值囊中羞涩,竟不能即刻买入。友人劝我莫要心急,等网络书店打折时再购不迟。我迫于形势,勉从其议,然仍时时查看,遥望兴叹。近以阅毕《清代十大名人家书》中所录之曾国藩家书,加以此书在京东网业已断货,有欲买不得之虞,乃决定立刻购买,遂于9月18日在亚马逊下单。此集既得,曾氏研究当再上日程。趁此空隙草成此文,所以追往事、思来者也。2012年9月22日午夜至23日凌晨2时写10月2日略改 文\青竹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