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的花公花母是什么(八字的花公花母是什么花)

鹰视狼顾 2023-10-21 10:27:34 网友投稿

百灵鸟公母分辨十二招

大家都知道养百灵养公不养母,但百灵鸟公母不好认,尤其是雏鸟,这是我们养百灵人最难掌握的技术,没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际经验是掌握不了的,养一辈子百灵认不好公母的大有人在。

简易办法:

野外原窝的小鸟比较好认公母,遇独窝鸟,公鸟率98%.多鸟一窝的,争食最强的公鸟,嘴叉大叫声响的公鸟,在窝里睡觉时浮在上面的公鸟,要出窝跑在前面的公鸟。

我们城市养鸟人只能从贩鸟人手里买鸟了,好多小鸟一起混着就不好挑选了。

下面谈谈简易办法:

一、选价格高的

这是比较直接的办法,找每年都贩鸟的老板,他们是选鸟高手,因为他们要吃这碗饭,多赚钱,往往是到鸟后,把鸟分成三六九等,一等好公鸟,二等次公鸟,三等混鸟,四等纯母鸟,一等价格高卖给每年都光顾的熟人,二等卖给不愿花钱的熟人,三等拿到市场卖,凭买鸟人眼力挑选,四等拿到外地或乡下集市忽弄人.如果你非要花100元买8只小鸟,那必母无疑。

二、自己挑选公母有几个特点:

头门要宽有夯娄,鸣叫宏亮清脆,嘴叉大争食力强,眉眼花纹清楚,腿粗壮爪子大,白羽翅多.强调的是白翅每一根必须是全白,上手抓鸟后裆骨架硬.这样的百灵雏必定是公的。

科学的方法:

一看头。

头小,无后脑勺,近嘴处窄的是雌鸟。头大,有后脑勺,近嘴处宽的是雄鸟。

二看眼。

眼大有神,眼在嘴上边,两眼离嘴角较近的是雄鸟。眼小无神、发呆,眼和嘴在一条直线上,两眼离嘴角较远的是雌鸟。

三看眉。

眼眉白,宽而长或虽然窄而长,但眉清而秀,两眉线一直延伸头后,眉粗,在后脑勺处相通连为一体的是雄鸟。这是辨别雌雄的主要标志之一。眉粗短不秀,眉色不鲜明,有的眉中间有间断,在后脑勺处不相通连的是雌鸟。

四看腿。雄鸟腿粗壮而长。在草滩上孵出的雄鸟,有的是红腿,更好看。有这种说法:“画眉鸟的眉、百灵鸟的腿。”意思是眉和腿是鉴别画眉鸟和百灵鸟雌雄的主要标志之一。腿细短不粗壮的是雌鸟。看腿时要注意观察其爪、脚、腿是否有断、伤的地方,是否脚成内八字或脚趾伸不平。

五看嘴。

嘴长而粗,啄食有力的是雄鸟。有的是鹰钩嘴或玉嘴(像玉石一样,呈半透明状)就更珍贵。嘴短而细,啄食无力的是雌鸟

六看翅。

每个翅膀的飞羽中有6一12枚白色羽毛,这几枚飞羽洁白而又有光泽的是雄鸟。白色飞羽越多越好。每个翅膀的飞羽中的白色羽毛不足6枚,而又无光泽的是雌鸟。

七看黑颈圈。在百灵鸟的前颈下有一道呈半圆形的黑色羽毛,称为“黑颈圈”。黑颈圈长而无光泽、短而窄的是雌鸟。看黑颈圈确定雌雄也是辨别的主要标志之一。

八看口腔。

雏鸟饥饿时,边叫边张嘴,这时可以观察到其口腔的颜色和喉咙的大小。口腔发红,喉咙大的是雄鸟。口腔红中发黄,喉咙细小的是雌鸟。

九看雏鸟头缩与挺。

将雏鸟攥在手里,用拇指推动雏鸟的头,头往后缩、躯体往手里退的是雌鸟。头往前挺或总是直挺挺的,躯体不往后缩的是雄鸟。

十看雏鸟在窝中的位置。

雄鸟在雏鸟期怕冷又怕热,在黑夜,雄鸟钻在窝底借雌雏鸟的体温暖和自己;在中午,巢底闷热,雄鸟又到上面来通风。雄鸟活泼好动,可根据这一规律,在掏取小百灵鸟时辨认雌雄。

一摸二听是:

一摸。

在掏取小百灵鸟时,把雏鸟攥在手里模一模,轻微地摸一攥,可以感觉到有所不同。雄鸟骨质发硬,雌鸟软绵绵的。用食指从前往后摸一模头顶,也有所不同,雄鸟头顶中央从前至后有隆起的一个高棱,雌鸟则扁平。

二听。

一听雏鸟叫。

无论雌雄在雏鸟期都能单声鸣叫,但是雄鸟叫得宏亮好听,雌鸟叫得低沉不悦耳,从叫声中可以区别是雌鸟还是雄鸟。

二听小百灵鸟“拉锁”。

雏鸟期至换毛期结束,雄的小百灵便开始拉锁了,拉锁时小鸟嘴不张开,喉咙里发出呜叫声,可以看到下欬后部,黑颈圈的上部咽喉处闪动,又称为“练嗓子”。声音有高有低,虽然还听不清唱什么,却能明显地听出打嘲噜声,这是雄鸟特有的叫法。雌鸟有时也会拉锁,只能发出单调的直音,与小麻雀的叫声相似。

潮汕人的一生要经历的各种礼俗

(来源:潮汕里外,只做学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鸣谢,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潮汕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民俗是其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潮汕民间重视人生礼俗,一个人从出生、成年至老去,通常要经历催生、开腥、满月、四月、周岁、入学、成人(出花园)、结婚、祝寿、丧葬等礼俗,特别是“出花园”和祝寿礼,别致而隆重。

催生礼

在孕妇临产月的月初,娘家会送来鸡蛋,取“催生”的意头。催生蛋以祈求生产顺利,母子平安。在孩子呱呱坠地之前,充满人情味的礼俗就已经悄然开始。据考证,全国范围内,这一古老的礼俗恐怕只是潮汕地区硕果仅存。

开腥礼

潮汕的开腥礼,要在小儿出生三天,请算命先生为其排生辰八字,俗称“扎时”,并择吉日“开腥”——产妇由吃素转入吃荤(一般是满12日家长就会为婴儿行开腥礼)。主人家备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外婆则备衫裙、肚兜、鞋帽、披风、小被、金银首饰送给外孙,备公鸡、猪肉、鸡蛋祭拜“公婆”神。

满月礼

  

满月时,孩子剪去胎发,意味去旧迎新,满月以后可以抱出家门见陌生人。

四月礼

 孩子满四个月时,可戴金银首饰,一般是银脚环(潮汕地区小儿常戴的银饰品),坐母仔椅。当天不能出门(俗称脱产),以后可出远门。

周岁礼

小儿第一次生日,称“头生日”,吃红鸡蛋、甜面条、猪肉豆粉丝。案上放文房四宝、刀、弓、胭、粉、针、线、金银财宝等玩具,由小儿自选,由此判断小儿长大后的性情志向。

入学礼

小儿入学第一天,父母备猪肝炒芹菜,煮鯪鱼、红鸡蛋、豆干炒葱、明糖,着小孩前往拜祭孔子然后让小孩吃吃这几样菜。"肝"与"官"、"芹"与"勤"、"葱"与"聪"、"鯪"与"龙",在潮语话里发音相同,明糖表示聪明。

成人礼

也就是“出花园”。孩子十五岁时,父母为其"出花园"。关于"出花园",据载”生子虑难养者,辄请禄神到自家供养,俟此子十六(俗多十五岁)请道士以纸为园,设列盆花,另此子坐其中,道士扮花公花母为之宣诵,礼毕,遣出、焚园,谓之"出花园",乃摆禄神之祀。

婚礼

捣奔缸

新娘有家婆和青娘母带到自家奔缸边,用秤杆捣奔缸,青娘母则念:“奔缸捣浮浮,饲猪大过年”以示新娘进门后六畜兴旺,生活美满。

婚礼

分香包

结婚当天,新娘把婚前做好的香包分给新郎的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以示新娘的心灵手巧。

婚礼

进门

结婚当天凌晨,新娘在老婶、青母娘和几位未婚姑娘的陪伴下乘花轿到婆家,新郎、新娘携手进家门。

婚礼

请拜

结婚当天上午,新娘向长辈下跪敬甜茶,长辈祝贺新娘并送"赏面"-金、银或红包,新娘则以衣衫、棉布作回礼。

寿礼

庆寿

寿是“五福”之首,尤其是六十大寿(一甲子),意义更为重大。生日当天,儿子媳妇准备三牲或五畜、鸡蛋、豆粉丝、寿桃、糖捣乡里神庙敬奉神爷公,在家接待亲朋好友,准备酒席。寿者接受儿孙跪拜请安,朋友致礼。礼毕待茶赴宴。

寿礼

饮茶

拜寿以后,大家一边喝着工夫茶,一边谈笑拉家常,其乐融融。

潮汕人的一生要经历的各种礼俗

(来源:潮汕里外,只做学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鸣谢,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潮汕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民俗是其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潮汕民间重视人生礼俗,一个人从出生、成年至老去,通常要经历催生、开腥、满月、四月、周岁、入学、成人(出花园)、结婚、祝寿、丧葬等礼俗,特别是“出花园”和祝寿礼,别致而隆重。

催生礼

在孕妇临产月的月初,娘家会送来鸡蛋,取“催生”的意头。催生蛋以祈求生产顺利,母子平安。在孩子呱呱坠地之前,充满人情味的礼俗就已经悄然开始。据考证,全国范围内,这一古老的礼俗恐怕只是潮汕地区硕果仅存。

开腥礼

潮汕的开腥礼,要在小儿出生三天,请算命先生为其排生辰八字,俗称“扎时”,并择吉日“开腥”——产妇由吃素转入吃荤(一般是满12日家长就会为婴儿行开腥礼)。主人家备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外婆则备衫裙、肚兜、鞋帽、披风、小被、金银首饰送给外孙,备公鸡、猪肉、鸡蛋祭拜“公婆”神。

满月礼

  

满月时,孩子剪去胎发,意味去旧迎新,满月以后可以抱出家门见陌生人。

四月礼

 孩子满四个月时,可戴金银首饰,一般是银脚环(潮汕地区小儿常戴的银饰品),坐母仔椅。当天不能出门(俗称脱产),以后可出远门。

周岁礼

小儿第一次生日,称“头生日”,吃红鸡蛋、甜面条、猪肉豆粉丝。案上放文房四宝、刀、弓、胭、粉、针、线、金银财宝等玩具,由小儿自选,由此判断小儿长大后的性情志向。

入学礼

小儿入学第一天,父母备猪肝炒芹菜,煮鯪鱼、红鸡蛋、豆干炒葱、明糖,着小孩前往拜祭孔子然后让小孩吃吃这几样菜。"肝"与"官"、"芹"与"勤"、"葱"与"聪"、"鯪"与"龙",在潮语话里发音相同,明糖表示聪明。

成人礼

也就是“出花园”。孩子十五岁时,父母为其"出花园"。关于"出花园",据载”生子虑难养者,辄请禄神到自家供养,俟此子十六(俗多十五岁)请道士以纸为园,设列盆花,另此子坐其中,道士扮花公花母为之宣诵,礼毕,遣出、焚园,谓之"出花园",乃摆禄神之祀。

婚礼

捣奔缸

新娘有家婆和青娘母带到自家奔缸边,用秤杆捣奔缸,青娘母则念:“奔缸捣浮浮,饲猪大过年”以示新娘进门后六畜兴旺,生活美满。

婚礼

分香包

结婚当天,新娘把婚前做好的香包分给新郎的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以示新娘的心灵手巧。

婚礼

进门

结婚当天凌晨,新娘在老婶、青母娘和几位未婚姑娘的陪伴下乘花轿到婆家,新郎、新娘携手进家门。

婚礼

请拜

结婚当天上午,新娘向长辈下跪敬甜茶,长辈祝贺新娘并送"赏面"-金、银或红包,新娘则以衣衫、棉布作回礼。

寿礼

庆寿

寿是“五福”之首,尤其是六十大寿(一甲子),意义更为重大。生日当天,儿子媳妇准备三牲或五畜、鸡蛋、豆粉丝、寿桃、糖捣乡里神庙敬奉神爷公,在家接待亲朋好友,准备酒席。寿者接受儿孙跪拜请安,朋友致礼。礼毕待茶赴宴。

寿礼

饮茶

拜寿以后,大家一边喝着工夫茶,一边谈笑拉家常,其乐融融。

七月初七“出花园”:潮汕人独特的成人礼

揭阳市榕城区城隍庙内,有花公花母和一大群孩子塑像,相传其原型是唐代汾阳郭子仪一家

成人礼“出花园” “十五成丁,十六成人”,当家中孩子长到十五时,一般潮汕家庭均会举办一个特殊成人礼——“出花园”,以此来宣布孩子已长大成人,从鸟语花香、天真烂漫的“花园”中走出,迈向充满挑战的人生新旅途。 “出花园”一般在七月初七乞巧节举行,如果这一天与孩子八字有“冲撞”的话,就要另外择日提前在三月或五月举行。这一天,“出花园”的孩子要穿上红肚兜和红皮屐,耳后还要夹一小撮称“红花”的石榴花,除了不能出门和见生客之外,对任何事只能说“好”而忌说“不”,以图个好兆头。

早上起来,先要在空旷之地(或阳台上)祭拜天公,然后请出小孩保护神“公婆母”香炉,举行拜别的仪式,因出了花园,“公婆母”之任务即告完成,其香炉也会被掷于河中弃去。因此,今天须重谢“公婆母”多年来“保驾护航”之功。 仪式一般在睡床上举行,所有的祭品如猪肉、鸡(男孩供公鸡,女孩供母鸡)、鱼三牲,还有水果、甜薯粉圆、茶米、红桃粿、发粿(发糕)、红蛋白饭等,都被放进筊竻(俗称“胶掠”,晾晒用的大笸箩)内摆于床上,以祀床神。 祀床的习俗由来已久,宋人杨循吉《除夜杂咏》有“买糖迎灶帝,酌水祀床公”之句,宋人曾三异《同话录》中也载有翰林崔大雅连夜为朝廷撰《祭床婆子文》之事。清人顾禄《清嘉录》则言:“以酒祀床母,以茶祀床公。”由是知床公床母,一为茶客,一为酒徒,要分别对待。

穿上红肚兜的“出花园”女孩

公婆母”的原型一说是周文王夫妇。《封神演义》言“西伯侯(即周文王)有四乳,二十四妃生九十九子”,路过燕山时,又收雷震子为义子,故有百子之说;而文王自己活了九十七岁,是多福多寿多男子的象征,因此而成了民间顶礼膜拜的公婆神。 另一说是大富贵又寿考且多男子的唐朝汾阳王郭子仪夫妇,饶平县三饶城隍庙前院的公婆厅内,塑有花公花母和一大群孩子,相传即为郭氏一家。 还有一说是宋仁宗出生后,日夜啼哭,宫里上下,一筹莫展,只得张榜招贤进宫调治。一日,来了一个老妪,抱过太子,抚摸逗笑,太子竟为之破涕。老妪对皇后说:“太子十五岁前只宜在皇宫及花园里生活,十五岁后才能出花园到外界去。”话音刚落,皇上驾到,老妪避走不及,慌忙钻进床脚下,等皇上知晓,老妪已被吓死。皇上得知事情始末后痛惜不已,遂封老妪为儿童的保护神——“床脚婆”,并按老妪之言,将太子十五岁出花园规定为成人礼向民间推广。

在老式架子床上举行拜别床神“公婆母”的仪式

今天,除所有祭品要插吉祥的石榴花外,还要用榕枝、竹枝、桃枝、石榴花、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和十二样不同的鲜花浸在水里给孩子沐浴,浴后穿上外婆送的新肚兜和红皮屐,腰兜里还要揣着十二颗桂圆和两枚顺治”铜钱。 到了中午,“出花园”的孩子“坐大位”宴请亲友,让他意识到自己已是家中栋梁。在开饭之前,还要“咬鸡头”,寓意独占鳌头,吃一碗汤圆和一碗煮猪肠猪肚,象征换上成人肠肚。席间要上十二道菜,菜中的厚合象征“六合”,青蒜寓意作生意能除会算,芹菜意味着终身勤劳,而洋葱炒猪肝则祈望日后聪明会做官,如是等等。亲人们还会边吃边向孩子讲些成人后应怎样负起责任、恪守道德之类的勉励话,母亲则会念:“阿奴坐北朝南,阿奴已经成人。”

林大钦妙对得鸡图

出花园”穿红皮屐、吃鸡头的习俗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传说林大钦少时家贫,买不起鞋,便穿红皮屐上学。一天,他在放学路上见一老者抱只公鸡蹲在地上,旁有上联“雄鸡头上髻”,求对下联,并以公鸡为谢。林大钦稍一思索,即对曰:“牝羊颔下须。”对得十分贴切,遂抱得公鸡归。回到家里,他父亲将公鸡宰了,然后将鸡头砍下奖励大钦。后来,林大钦中了状元,潮人就将穿红皮屐和吃鸡头视为吉兆,让“出花园”的孩子跟着仿效,以祈日后和林大钦一样能出人头地。

出花园”的孩子要先在阳台上祭拜天地

耳后夹一小撮石榴花的“出花园”孩子在点香

与潮汕十五岁“出花园”相似,闽台地区有“作十六岁”的礼仪,客家成人礼则为“称二十一岁生日”,但远不及潮汕隆重。古代中原男子十五岁只是“束发”成童,到二十岁加冠后才算成年,如《礼记·曲礼上》载“二十曰弱冠”,《中国风俗史》也载:“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表其有成人之资格也。”

拜别床神的三牲祭品

潮汕成人礼之所以会在十五岁举行,一方面可能与古代服“丁役”有关,因为“丁役”以十五岁为线;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魏晋余韵。魏晋时期,门阀士族当政,为了尽快让子弟踏上仕途,以把持朝政,那些士族子弟往往在未到十五岁即行成人礼——冠礼,如刘宋文帝太子刘劭十三岁时即行冠礼,皇家称为“加元服”(见《南史》卷十四)。而南朝阮孝绪年十五,即冠而见父,其父不以为忤,且诫之曰:“三加弥尊,人伦之始。宜思自勖,以庇尔躬。”(见《梁书》卷五一)阮父在对儿子慰勉的同时,提出了希望。这些与潮汕十五岁“出花园”时加新衣,穿新屐,长辈说勉励的话何其相似!

(潮汕古俗)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