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六兽(八字六兽奇异格之玄武)

若即若离 2023-08-23 09:19:38 网友分享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寻找幽默的一万种可能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让人们看到了喜剧的更多可能性,尝试把喜剧倒置的本末翻转过来——“没心没肺,快乐加倍”。

《互联网体检》精准戳中痛点,成为第一个进入热搜视野的作品。

米未传媒创始人CEO马东说,米未打算做喜剧,远比《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正式亮相要早很多。第一次,他们想尝试即兴喜剧,第二次是情景喜剧,做喜剧是米未一直的愿望。但显然,两次筹备都以解散告终,取而代之的是,人们享受了两个有乐队陪伴的夏天。

经过几番沉淀,米未自觉找到了喜剧破题的方。用马东的话说,就是把演员、编剧、导演都“揉”到一起,让他们共生共创。

破天荒地,编剧也有了站起身来拿话筒的镜头。

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上,所有的参赛者都是“新新喜剧人”,素描喜剧、漫才、默剧、物件剧、音乐剧等多样喜剧形式在这里轮番上演。新与新碰撞出了喜剧大赛奇异的魔力,正如《人民日报》文化版对《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评价,“面向时代、面向生活、面向大众,才能激发优质作品与正向价值的‘化学反应’,收获笑声掌声,引发共情共鸣。”

而这一切都基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提出的“喜剧就是创造正向情绪价值”的基调。

01

非虚构的人文底色

虽然节目请来了黄渤、李诞、徐峥、于和伟做嘉宾,台下坐着束焕、史航等资深编剧,但人们发现,这个节目没有所谓的权威,也不给演员和作品设限。专业的创作氛围下,sketch(素描喜剧)、漫才、音乐剧、默剧等多种喜剧形式都得到了公平展现的机会。于和伟在节目中说过,这个节目就是让人看到,喜剧到底有多少种可能性。

偏小众的漫才在这个舞台上收获了所有人的会心一笑。

尤其sketch更是符合了新世代对于喜剧的感知与偏好,也成为这档节目的主要表演形式。第一期节目中《互联网体检》是第一个成功“破圈”的sketch作品。

的确,《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交给观众一把打开喜剧大门的钥匙,推开这扇门,长久以来单一固化的认识边界开始瓦解。

节目刚开播时,马东提到,有人以为他们要做一个小品大赛。在马东看来,“主要以笑为核心表现形式的都是喜剧”,小品是喜剧的一种,相声、双簧、二人转、独角戏亦是喜剧。喜剧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的目的就是刺激多巴胺分泌,让人感到快乐。

什么陷阱不陷阱,笑就对了。

甚至,马东认为,做喜剧的人多少都带点“讨好型人格”,他们想让世界变得快乐。这并不是什么羞于承认的事,人生苦短,喜剧本就是一粒解药,“好笑”是对幽默最大的尊重。节目一开播,几位嘉宾就笑谈,喜剧首先要“好笑”。

“外国人多是有这种乐观的、那种看起来没心没肺的高兴。”马东认为,这恰恰是即兴喜剧的内在价值,它对世道人心是有益处的,其底层逻辑就是关注当下、快乐在当下,“无论生活对你做了什么,你先得说yes”。

但有时候对喜剧的认知也难免在信息的洪流中被断章取义。不少人掐头去尾只记住了马东的这一句话,“只要你能获得观众掌声,你爱干嘛干嘛,这是我们的初衷。”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舞台是毫无章法、绝对自由的。

只要有人懂你,你做什么都是对的。

“这句话有前提,是更加学院派地表演还是可以更自由地放松自己。我个人要表达的是应该给演员一个机会,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东西。而徐峥和于和伟他们学院派出身的,则提倡表演应该更紧凑,这也是对的。”事实上,《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确为演员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创作氛围,让不同风格特点的演员放下了“包袱”,只要传播正向价值逗人发笑,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然而,马东也深知令人“发笑”不易,随着大众审美的提高,再加上不少喜剧类节目效果不尽如人意,这让《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突围艰难。在创作理念上,米未选择了看起来最没有新意的做法,非虚构创作。“你要相信观众看了太多虚构的剧本,他们需要的是真实,你要相信真实本身就能打动人”。

喜剧的内核是不是悲剧不知道,但一定源于生活。

好莱坞喜剧教父史蒂夫·卡普兰说过,喜剧是阐述人类生活真相的艺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让人们看到了生活的样貌,例如,进入第二赛段后,徐峥、黄渤和于和伟三位导师带队创编,节目组给出了六个关键词:爱情、网络、工作、社交、爸妈、金钱,无一不是关乎自己、也关乎别人的主题。

在非虚构的创作理念下,人们看到了《美妙的街心花园》中寻找被忽略的亲情,《反诈银行》中“众神”在“时光逆流”里拯救被骗的老人,《全职爸爸》中全情为家庭付出的那一方无法为外人理解的辛劳与无奈。这些以真实生活为底色的作品拨动了人们内心最敏感的弦,演员与作品散发出的感染力与观众在此刻实现了共振。

02

抓住被看见的瞬间

节目开播前,参赛演员们在马东的一声令下,奋力冲向终点。然而镜头之外,他们走向通往镜头面前的路径却各不相同。

张弛是通过微博私信,看到了节目组导演的邀请的,“一开始,我以为是骗子呢”。直到一个朋友告诉他,是自己向节目组推荐了他,张弛这才敢来面试。

“想着能有一个作品留在这个舞台上,我就心满意足了。”张弛没有奢望太多。留下作品,看似简单的愿望,张弛毕业后走了8年。

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张弛遇见了蒋龙。节目里,蒋龙说:“还有很多努力演戏、演得特别好的、处于腰部的演员希望被支持。”他的这番话不仅与搭档张弛惺惺相惜,也道出了现实中腰部演员的生存现状,他们以年为单位标记着演艺生涯的每一步,有静默有沉淀,等待着厚积薄发的时刻。

张弛和蒋龙组成的“逐梦亚军”组合,把“梦想”终于放进了现实之中,《台下十年功》和《最后一课》或多或少融入了他们自己和同行的故事,没有卖惨,只有更卖力地表演。

就连作《这个杀手不太冷》,都带着点悲剧逐梦的色彩。

《台下十年功》最后“脱口秀天花板”的桥段,一度令张弛“压力贼大”。一句台词没有一个包袱没有,要靠纯表演在台上沉默那么长时间,大家到底能不能接受?张弛在彩排面对着导师席的时候就在想“难道我明天要在这么近的距离面对三位影帝老师演一段正戏?我该怎么演?”

但就在正式录制的时候,张弛走上台,感受到了大家的期待,感受到了台上导师看向他的眼神,“那一刻,我突然感到很放松,也忘记了之前设计的那些表演,就把自己在当下最真实最直接的感受表达出来……”可能节奏不是很准确,呈现得不是很完美,但却是最真实的。

当每一位喜剧人的故事被徐徐展开时,观众才能真正与之共情。当然,喜剧中的隐喻更能在共情之外引发思考。《最后一课》虽然是密室逃脱中的NPC给了蒋龙创作灵感,但显然也有着蒋龙的影子。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蒋龙,曾是优秀毕业生,拍了六年戏但依旧寂寂无名,到底《最后一课》里的NPC是“丧尸26号”还是蒋龙,还是其他不被看到的演员?史策助演多年;王皓本身就是一名编剧,但在影视剧中多当配角;默剧演员王梓十年磨一剑;孙天宇喜欢演戏,曾拮据到卡里只剩下六块一毛钱,平时排练就靠米未的工作餐度过一天。

即便观众不是表演系的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属于毕业生身份的尴尬。

他们不仅仅是一群热爱并坚持表演的人,更组成了一幅现实的行业图鉴。正如马东所说,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一个金字塔,只不过表演这个行业的金字塔底座更大。他们不是第一天当演员,只是不被看见或者很难被看见,平时接一个戏,现阶段的状况就是让他们演什么就演什么,没有机会让别人看到他们拥有创作能力的一面。

想要被看见,是演员这个职业的天然诉求。张弛说,如果只是为了出名,肯定不足以坚持到现在,能让自己坚持下去的是最初内心那份对表演的热爱。但成名是附加分,可以让自己拥有更多选择权和话语权,让更多人喜欢,让自己更加自信。

米未愿意充当这个“摆渡人”的角色。跨界合作赛阶段,《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与《乐队的夏天》梦幻联动,请来了五条人。这两档节目不同的外衣之下,拥有相同的内核。参加过节目的乐队出场费上涨,livehouse票房提升,他们开始接到音乐节的邀约。这是米未真正想要做的事,乐队也好,喜剧创作者也罢,把他们从“脚部”“腰部”托到更高处,直到被看见。

可喜的是,wuli王皓开始有见组的活了。

行至于此,通过《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王皓、史策将“平凡”演成了“生活流喜剧”;蒋龙、张弛以热爱为题演出了喜剧的别样质感;宗俊涛和搭档让人们看到用正剧的钥匙打开了喜剧的门……他们开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这里让张弛在表演上疯狂试探,也获得了很多试戏的机会;王皓与史策直接与《二十不惑2》签约,出演其中的角色;在上海亚洲大厦被科普后,可能有更多的人购票去观看演出;六兽因《站台》和《这个杀手不大冷》被徐峥现场直接发出加入其编剧团队的邀请。

值得注意的是,隐于幕后的编剧也不再仅仅是故事的叙述者,他们的名字与演员并列打在报幕板上,不仅在形式上实现了“演员+编剧”共创的理念,也获得了讲述创作理念的话语权。

节目对于编剧的尊重,是这档节目里极其重要的一环,这对未来喜剧创作生态的均衡发展或是一种警醒,让人们看到编剧是创作的源头活水,是助力演员向高峰攀爬的梯子。

03

喜剧,不仅仅是“好笑”

喜剧是什么?徐峥认为喜剧是HAPPY ENDING,于和伟认为喜剧是思考,李诞认为喜剧是真诚,而马东则认为喜剧是镜子。

马东时常感到很矛盾,甚至觉得看喜剧的人都矛盾,他的第一反应是凡是能让他生理性地笑,就算好喜剧,“如果这都没有就算不上喜剧”。但他觉得自己只是生理性地笑了,之后心里会产生一丝愧疚,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不够高级。

“如果能让我生理性笑过之后还有一些所得,就像买一赠一,往往附赠的这个东西更有价值。”马东随之感叹,这种情况可遇而不可求,更有甚者,现在的很多喜剧就直奔着附赠的东西去,把买这个的第一动机给忘了。

“所以我说喜剧是一面镜子,观众会在台上的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荒谬。喜剧是一种治疗,因为你一旦看见了自己,一瞬间就被治愈了。”马东说道。

共鸣的那一刻,就是爆笑的那一刻。

显然,喜剧需要“好笑”,但它更像是生活的观察者、思考者与呈现者,简单说,好的喜剧可以看作是对生活的解构,它具有衍生价值。这是喜剧创作者的工作,但他们不需要刻意站在教化者的位置上对观众进行宣教,否则表演就过于“使劲”了,一旦变成高台宣讲,就很难让人生理性发笑了。

“也因此,我们总说,喜剧演员最高贵的品质是平视观众。”马东说,平视的快乐就是“我演我的,你从我身上看到了什么”,这很珍贵,也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有价值的地方。

节目给予了喜剧创作者更多创作的自由,回归喜剧本身。王皓和张弛都坦言,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开阔了眼界,不仅见识到了丰富的喜剧形式,还有喜剧的力量与价值。

“喜剧的力量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如果说悲剧或者正剧是‘忠言逆耳’,那么喜剧就是‘忠言顺耳’。”张弛认为,既然是剧,肯定就要有表达,而喜剧恰恰很容易跟观众拉近距离,就好像一个道理,如果是父母老师讲你可能会叛逆不爱听,但是如果是好朋友或者是你喜欢的人跟你说,你就会爱听,这可能就是喜剧的力量。

好的喜剧直击内心世界。《站台》取自朱自清《背影》中父子别离的场景,把“中国式父子”关系描绘得入木三分。它拷问着多少对父子,就让多少人看着、笑着、哭了。

《笑吧,皮奥莱维奇》是一个融入了战争元素的作品,战争即将结束,在漫长的战争时期,禁止人们大笑、讲笑话,两个犯人不断说笑话以吸引德官的注意,以便帮助朋友逃脱魔爪。最终,两个犯人在胜利的黎明即将到来之时,悲壮地死去,结局笑中带泪。

这是一个既幽默又严肃的作品。

至于何为好喜剧,张弛说给不出特别确切的答案,“我想大概就是让大部分人笑的同时,能让小部分人哭吧。”这与于和伟对喜剧的思考异曲同工,“喜剧都有一个悲剧的核”。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暂时落幕了,它所关注的当代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引导人们思考的生活命题仍在继续。它让默默努力的演员们被更多的人看见,同时,它也在被更多的演员看见,第二季招募开始至今,3000余人已奔赴而来。

就像《最后一课》的结局:“请前往下一关,还有更多精彩”。

卜易禅机之六兽(玄武)

▶玄武为贼星、为暗昧。玄武这个贼星很讨厌。当你占卦的时候,兄弟爻带玄武的时候,你就会遇到小偷,就会破财,就有贼星劫财。如果玄武星动又来克,小偷进来,又会来伤害你。但若玄武带土动,就比较没有关系。

◎若是占流年,兄弟爻带玄武的时候,月令一来冲,冲开的那一个月,就会破财、被偷财。

◎父母带玄武来克本身的时候,时间一来冲文书问题就到了。故凡是有文书的时候,就要特别小心,否则就会被文书牵累。若是占房如何,父母带玄武,表示内神通外鬼,也表示房子不够明亮。

◎若是官鬼带玄武的时候,也是会被劫财、被偷财或破财。

◎例1:某师父有段时间眼皮在跳,自己就占了一卦,结果玄武带官鬼来克。就知道最近一定要缴税。果然过了两天就接到税务局的通知,要他缴税。所以世间的事情,该到的就会到,该来的就会来!那我们知道了以后,就能够让自己的心里有所准备。

◎若跟人合伙事业,世爻带玄武或是应爻带玄武,表示两个合伙没有缘分,就不要相互伤感情。玄武就是帐目会不清,应爻带玄武来克我,帐目不清。我玄武带身边,我自己记帐,帐目也会常常会胡涂。

◎若是合伙做事业,妻财带玄武动的时候,表示会私藏钱财。

◎若是占公司用的人如何,子孙带玄武的时候,表示贼在里面,即用的人有私心,私自藏公司钱财。

◎若是占风水,玄武动,表示后面有问题。

◎例2:有位先生,他的脸一面都是麻麻的,某师父占卦,发现床有问题。玄武木动来克世爻,木必定变成了刀子。师父说:“你家里床位后面是不是有放木刀?”“有啊!”“为什么?”“怕小偷,若是小偷进来,我拿起来可以跟小偷斗。”“但是你的头不是很麻麻的吗?”“是啊!老婆也麻。”“快点拿起来,拿来给我好了。”师父拿去就烧掉了,他们夫妻的脸也很快就好了。

十二生肖总评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在古代是作为记年之用,而用干支来计时,也是汉朝以后才有的。古人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将一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为代号,方便记忆。中国用地支计时法,叫做十二时辰,也就是我们所称的24小时。后来这记年、记时之用的天干和地支才会和十二生肖扯上关系。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来自大自然界的动物: 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和猪,还有传说中的龙所组成的。古人以这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来分配各个地支,生肖和地支就组合在一起,变成了子鼠、丑牛、寅yín虎、卯兔、辰chén龙、巳sì蛇、午马、未羊、申猴、酉yǒu鸡、戌xū狗、亥猪,这样就更加形象生动。随着历史的发展,12生肖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里面,反映在婚姻、人生、年运等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解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本命年等。现代,人们把自己出生的年份对应的生肖作为自己的属相,把生肖赋予了人格化的特征。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

一.十二生肖的文化起源:

12生肖的文化源头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令人信服的是:图腾崇拜说

原始社会的先民常用某种动物、非生物或自然现象的图形作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和标志,即图腾崇拜。《山海经》诸如人和野兽的混合形象就是远古各地的图腾神。夏族的图腾是熊或鱼,商族的图腾是玄鸟,周族的图腾则有龙、鸟、龟、犬、虎等等。十二生肖只有龙是虚幻的动物,其余都是日常可见的动物。其中可分两类,即“六畜”就是六种家畜(马牛羊鸡狗猪)和“六兽”就是六种野兽(鼠虎兔龙蛇猴),前者是人们为了经济目的而驯养,后者则一定程度骚扰人类生活,先民对其心生畏惧的动物。因此这些动物被当作本氏族的名号标记来崇拜。

民族学者刘尧汉从彝族的图腾遗迹,反推“十二兽历”的来源,彝族的十二兽历法将人与纪历十二兽同列,“是原始人不分的思想意识在现实的遗留”。彝族仍用十二兽历纪日并用于给集市起名(如虎街、兔街)。《史记·五帝本纪》记述黄帝“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文中所说的是各部落的图腾,并不是真有降龙伏虎的本领。就这样,十二生肖来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成了令人信服的学说。

二.12生肖怎么排序

关于12生肖的排序问题,民间也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流传最广的是:民间故事说。

传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种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给它报名,结果老鼠搞忘了,从此,猫看见老鼠就要报仇。原本牛是排在第一位的,哪晓得老鼠偷偷爬上牛背占了先机,老鼠就排到了第一位。虎和龙不服气,被封为山神和海神,排在牛的后面。兔子不服,要和龙赛跑,兔子跑到龙前面。狗不乐意,一气之下咬伤了兔子,被罚倒数第一。蛇、马、羊、猴、鸡之间还经过一番较量,最后猪跑来占据末席。

该传说还解释了生肖为何无猫。其实远古中国并没有家猫这种动物,家猫传入中国时生肖早已形成。这个近似于儿童故事的传说,只是听起来比较好玩,对生肖排序问题的解释并不科学,不能令人信服。

三.生肖信仰

生肖信仰是中国传统宗教哲学和术数文化结合,辅以生肖动物性情的联想,形成的想象性信仰体系,进而影响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核心是生肖对其所标记的人和事起决定作用。

按这种逻辑,人类社会的运行都与其他任何事件无关,却因人的生肖属性自然出现,这显然是经不起验证的。但作为信仰本身并不需逻辑证明,而是直接被认为天经地义,因此生肖信仰在当代民间仍有市场,而且不断衍生。

1.本命年

本命年指12年一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

“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本命年被视为不吉之年,故又“坎儿年” 。各地都有本命年挂红避邪的传统。大年三十,逢本命年,大人小孩都换上红内衣红内裤,扎红腰带,最好再佩戴红色饰物,如红头绳、红手链、红项圈等,此所谓“本命红” 。一些地方,本命年除夕夜忌出门,已婚男子还要妇女陪伴。

道教把六十甲子神化为太岁神,如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辛丑太岁杨信大将军。本人出生干支年称“本命太岁”,身处当年为“值年太岁”。人的吉凶祸福和年运都由太岁神掌控。北京白云道观元辰殿,塑了六十甲子太岁神。人们在农历新年或自己生日,到元辰殿祭拜值年太岁和本命太岁,希望消灾解祸。

2.取名

古人重视取名,名字还要弥补运势不足,生肖是重要参考。

宋朝文人邹应龙,生于乾道八年壬辰(1172 年),取名“应龙”。相传唐伯虎生于寅年寅月寅日(1470年),取名唐寅。过去民间流行给孩子取贱名为乳名,这样好养活。于是属狗的作家老舍乳名叫“小狗尾巴”,属羊的画家叶浅予乳名是“阿羊”。

还有“十二生肖宜忌命名法”,结合生肖习性、出生季节等复杂因素取名。

3.命理

将生肖与六十花甲子相配,再赋予阴阳五行属性,产生不同命格。庚子为“染上鼠”属土;壬子为“山上鼠”属木;甲子为“屋上鼠”属金;丙子为“田内鼠”属水;戊子为“仓内鼠”属火。

唐朝李虚中以年月日干支推算人的命理。宋初徐子平推广为推算年月日时干支,即“四柱八字”。算命术有星宿照命和神煞人命之说,看星宿神煞多以日柱干支,与其他三柱或大运、流年等干支进行比照。如生日天干为庚金,生年月时地支为亥,即“文昌命”,文昌命者,聪明过人,利科考 ,福禄加倍。

生肖论命多属牵强附会。“早鸡劳碌命,因鸡司晨”;“腊月之蛇难出头,因蛇冬眠”。“十羊九不全”,相传慈禧及其几位重臣属羊,人们对其憎恨演变为对属羊的恐惧。现代甚至还有将星座、血型等西方占卜理论杂糅其中。

生肖算命模棱两可、自相矛盾,实属妄言诳语蒙蔽虔信的愚人,人为选择属相,如偏爱“龙宝宝”,恐惧羊年等,有产妇不惜提前剖腹,不但无益母婴健康,还制造生育高峰,加剧未来入学、就业竞争。

4.婚配

地支五行相配,虎兔属木;马蛇属火;鼠猪属水;猴鸡属金;牛龙羊狗属土,并由此衍生组合,影响男女择偶婚配乃至命运。

生肖以“三合”和“六合”为吉配。三合指申子辰合水局、亥卯未合木局、寅午戌合火局,巳酉丑合金局。六合指鼠牛、虎猪、兔狗、龙鸡、蛇猴、马羊。

生肖组合需避冲、害、刑。“相冲”指方向相对,容易冲突,即鼠马、牛羊、虎猴、兔鸡、龙狗、蛇猪。更忌的是“相害”,即六合的对冲,“自古白马怕青牛,羊鼠相交一旦休。蛇虎婚配如刀错,兔见龙王泪交流。金鸡玉犬难躲避,猪与猿猴不到头”。最严重是“相刑”,鼠兔为“无礼之刑”,虎蛇猴为“恃势之刑”,牛羊狗为“无恩之刑”,还有龙、马、鸡、猪四组“自刑”。

还有“龙虎相斗,必有一伤”,“两只羊活不长”,“两虎不同山”,“ 青龙克白虎”,“虎鼠不结亲”等不一而足。生肖婚配对女性更苛刻,如““虎进门,便伤人”,“女属羊,命根硬,克夫克爹又克娘”等。

婚期也涉属相,不同属相的男女都有各自“禁婚年”,避开禁婚年后,以女方属相,一年各有两个“ 大利月”和“小利月”。

5.性格

人们概括生肖动物优缺点,又发挥想象总结出属相性格,如属鼠的人机敏,善随机应变,有奋斗意志,但野心勃勃,好高骛远。但现实中,性格养成与品格和际遇有关,同年出生的人,性格尚天壤地别,更别说同属不同年的人,故属相决定性格根本不足为信。

6.年景

古人认为生肖年能反映农事年景。 “牛马年好耕田”、“肥猪年吃饱饭” 形容风调雨顺,而“金羊水猴饥荒岁”,“鸡狗年去讨饭”、“恶虎年灾连连”,预示欠收。现代气象学家潘铁夫也统计出分析生肖年份和气象灾害的概率关系。但实际上,自然灾害不存在绝对的周期规律。

7.国运

南宋的柴望呈《丙丁龟鉴》,“言丙午丁未自古多变,厄者凡二十有一”,“丙”“丁”和“午”都属火,国家在这两年必有祸患,称为“红羊劫”。

北宋靖康之变发生在1126年(丙午年)。太平天国起义的年份本与之无涉,但因洪秀全与杨秀清的姓氏,亦被附会为“红羊劫”。开始的1966年正值丙午,杨绛的《丙午丁未纪事》专门写了这事。

四.生肖的文化价值

1.生肖的历史价值

生肖文化涉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层面,深含思想观念,又密切联系实际,全面反映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思维模式、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

生肖文化蕴含丰富的传统思想:

(1) 天人合一的思想:生肖是天干地支形象代表,深受传统阴阳五行哲学影响,体现天人合一。

(2)生态意识:动物崇拜,强调动物在人类生产生活的作用,包含朴素生态理念。

(3)传统道德:寓言、成语和文学作品,通过赞扬和鞭挞动物性情,影射人的道德品格,传达传统价值观。

(4)社群意识:生肖民俗受众广泛,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节庆活动大家同庆同乐,增强社群乃至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5)平等亲民:生肖属相人人都有,公平公开,皇权也难改变,生肖文化主流属于平民文化,具有通俗性、生活性,接地气。

2.生肖的时代价值

时代的变迁并未使生肖文化衰亡,生肖作为春节节庆的主角反而比古代有所强化。除传统的日历、春联、年画、剪纸,带生肖的“鼠你有钱”、“猪事顺利”等等,成时尚拜年语,每年春节联欢晚会都不乏生肖题材,生肖文物、艺术品展览琳琅满目,新闻媒体争相普及生肖知识。

生肖相关的邮票、钱币、贵金属成收藏新宠,名家创作生肖艺术新品,生肖民间工艺推陈出新,生肖文化在现代不断开发创新,在创造更高经济价值的同时,把传统文化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