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不露富八字(八字财不外露)

气宇轩昂 2023-07-28 03:29:19 网友整理

济南老话“人穷不投富亲戚,有财不露贫寒子”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在济南,流传着一句老话:人穷不投富亲戚,有财不露贫寒子。这句老话的意思是什么?有没有道理?放在今天还适用吗?

1、为何人穷不投富亲戚

所谓人穷志短,“兜里无钱,做事没脸”。长久的贫穷可消磨掉一个人的意志,也会滋生难以消解的负面情绪。投奔富亲戚后,面对完全不同层次的消费、生活和观念,无法同频,自找难堪,难免会加剧这种没有脸面、心绪难平的状况。

也许富亲戚的一声叹息,都会加剧你的自卑感;也许富亲戚的一句口头禅,都让你感觉是针对自己。不是富亲戚家的门檐高,而是你的腰杆子因为贫穷挺不直。面对富亲戚,贫穷会让你越发敏感,贫穷会让你不能左右情感,甚至会让你心生仇恨……

2、为何有财不露贫寒子

古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不愁吃不愁穿了,人们才懂得礼节和荣辱。所以如果你钱财富有,却向贫寒人炫耀,无异于向饿肚皮吃不饱饭的人,晒你海参大王蟹的菜单,人家急了真给你掀桌子。

因此人们常说:财不外露。炫富会招致贫寒子们挺而走险,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不要幻想让一无所有的人为未来布局,他们多数只想着当下利益的马上兑现。在这样的贫寒子面前,你会真正体会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道理。

3、这句古话的有何现实意义

人穷不投富亲戚,有财不露贫寒子。作为一句老话,其背后隐藏着一个千古谜题:是为富不仁,还是人穷志长?其实,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本无对错,何况“礼生于有而废于元。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

看看这些年,大量草根创业、贫寒子弟人生逆袭的励志故事,我们就知道:贫寒不是你堕落的理由,贫寒应是你人生的加油站。再看看这些年,那些不知深浅,晒这个晒那个炫富的人,几人有好下场?何况有些人的很多财产,并不是正常途径和手段得来的。

所以,人穷了去富亲戚家见识一个世面,开拓一下思路,取取经,为自己的人生逆袭加点儿油,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而有财之后,多些善心和善举,与其拿着挥金如土,不如为后代积些德行、做个榜样,要知道“富不过三”,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指动济南原创,转载请注明

财不露白、富不露相、言不露形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中曰: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财富、利益、言语最是考量人性善恶的试金石。

面对财富利益的诱惑,人之初的善良早被抛到九霄云外。

古往今来,无一例外。

看似讽刺,却是现实。

真正的人间清醒都深知,过于显露财富,却反衬出精神的空虚。

财不露白、富不露相、言不露形,明白这三个道理,就能清醒坦然过好这一生。

财不露白

钱财不可以外露,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钱财更是一面照妖镜,最可以照射出人性的丑陋。

古时候,徐州有个叫钱圣仁的生意人,在外地经商多年,赚了许多银子。

这一年他准备回家过年,因为担心被人惦记钱财,回乡途中他特意穿了一身破旧的衣服。

一路言简慎行,风餐露宿,快马加鞭地赶路。

距离故乡只有一天路程时,他来到一个村庄。

天色已晚,他也很累了,想先借住一晚,明日再赶路。

他敲响了冯二家的房门。

冯二是位老实憨厚的汉子,很热情地留钱圣仁歇脚,还让妻子做好饭菜招待他。

吃完饭,夫妻俩还把主卧让出来,让钱圣仁休息,自己去了厢房。

钱圣仁对他们的举动很是感动,外乡打拼操劳多年,虽然赚了不少钱,却从来没有遇到冯二夫妻这么热情的人。

因为心里踏实,他一直睡到天色大亮,而冯二夫妻已经做好饭菜等着他。

钱圣仁看冯二家很是贫寒,夫妻俩又如此善良,感慨万千。

就着酒菜,他也放下了戒心,把自己一直不离身的破旧包袱打开。

见到包袱里白花花的银子,冯二夫妻惊呆了。

钱圣仁亮明自己的身份,拿出一些银子赠给他们,作为款待他的一点谢意。

但钱圣仁不

知道,此时冯二夫妻已经起了歹意。

拿到银子后,他们盛情挽留钱圣仁再喝几杯,最终将钱圣仁灌醉,侵吞了他的全部钱财。

古语说:

“逢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很少人能够在钱财面前,保持最初的本真。

轻易显露财富,会引起别人的嫉妒和仇富心理,甚至会导致钱财被偷被抢,严重者如钱圣仁一样魂落天涯。

所以财不可外露,得意时也不要轻狂。

《道德经》有云:“光而不耀。”

时时保持低调谨慎,谦卑豁达的态度,苦而自知,喜时不显,钱财方可守得住。

财不外露,不仅是古人的经验更是教训。

富不露相

书上说:

“一家富贵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富有的人本就容易遭到别人的暗算和嫉妒,如果再喜欢炫耀就会成为被陷害的目标。

清乾隆年间,章丘有个财主马守富,土地多丰,骡马成群。

这一年秋收时节,马家得了个好收成,马守富就志得意满起来。

怎么能让别人知道我是富豪呢?

管家张锁财出了主意,可以做个隆重的响场。

先将打场的麦场挖一个坑,打下木桩,上面铺上厚木板子,木板下面系上千万个铃铛。

这样打场时,骡马拖着碌碡来回走动,木板和铃铛发出隆隆的响声,一定能传很远。

果然,打场的声音吸引了很多人,四乡八镇凡是走得动的人都来了。

马守富吩咐下去,凡是来看打响场的,每人给一碗粥几个馍,家里有的是粮食,不在乎这几顿饭。

几天之内,马家场院附近已经聚集了几万人。

马守富很高兴,觉得自己的声名终于传了出去。

可是到了第五天,几名县役突然出现,以聚众谋反的罪名抓走了马守富。

马守富在大牢里待了一个多月,距离问斩的日子越来越近。

这天,县令突然出现,告诉马守富:

“经过调查,只是打响场而已,案子还有挽回的余地,但是必须为县令办一件事。”

原来,乾隆皇帝下江南巡游,路过章丘,县令想在乾隆路过的地方全部铺上绣金地毯……

马守富暗自吃惊,马家不光有田产、店铺,还有几代人积攒下的一批黄金。

考虑再三,为了保命,他只得说出秘藏黄金的地点。

等马守富出了大牢,曾经的大宅早就成了管家的,马守富全家住在柴房里,日子过得一贫如洗。

这正应了俗语说的:“天狂有雨,人狂有祸。”

而真正清醒的富人,都懂得深藏不露。

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里有这样一句话:

“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监不远,覆车继轨。”

过于显露自己的富有,会招来别人的争议,锋芒毕露,必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炫耀不仅显出品质的肤浅,更是认知的狭隘,明白深藏不露的道理,才是真正的人生大智慧。

言不露形

古人云:“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

汉朝名将李广曾被敌人称为“飞将军”,但很多人不知道,他其实是一个少言的人,说话还有些口吃。

司马迁为他立传,并高度称赞他,说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古人眼里,少说话是一种教养。

《周易》说: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只有少说,多做事,才会避免祸从口出。

古训说:

“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

少言亦少祸,祸从口出。

少言是一个人的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少言多听,于外人来说是一种谦卑和低调。

对自己来说,亦是内心的安静和丰富。

《论语》中这样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东晋时黄门侍郎王子猷,携兄弟三人拜访谢安。

与谢安交谈时子猷和子重话非常多,而子敬则只是寒暄几句。

三人走后,谢安家中的一位客人问谢安,这三兄弟哪一个更好呢?

谢安认为,年龄最小的子敬为贤者,因为他在交谈中话很少。

这正是贤明之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而另两兄弟则属于急躁之人,因为他们不仅话特别多,而且态度上也比较毛躁。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

话多时,无意间就会暴露缺点,还会因自己一时的喜怒,说出的话有所不妥。

与人交谈时,不要太过于表现自己,多倾听对方的话。

恰当的沉默,体现的是一种涵养。

这是一个过度展示自己的喧嚣世界,少言行事,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

正如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成年人的社交真相是,我希望你过得好,但不能比我过得好。”

过得好不好,自己知道就可以了,没必要让别人知道。

别人知道你过得好,多少都会心生罅隙。

成年人的生活态度应该是这样:

财不露白,穷时独善其身,富时兼济天下。

富不露相,无名时能发奋,发达时可谦卑。

言不露形,言多时必伤神,言少时可修心。

真正看得通透的人,都知道藏锋显拙,朴实低调的生活。

能做到藏一些富贵,露半点清贫,才不致惹人嫉妒,平静淡定过一生。

愿我们都可以人品兼具,守住道德的底线,才能守住财富的长久!

拥有安静少言的内心欢喜,才是成年人真正的豁达境界。

来源:微信公众号“紫翘书桌”

作者:紫翘·月光琉璃

编辑: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