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八字(薛宝钗八字格局)

君心似我心 2023-07-09 11:59:51 网友整理

《红楼梦》:人人交口称赞的薛宝钗,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薛宝钗近乎完人!她一来贾家,很快就被贾家上下接受,与人打成一片。姐妹们也喜欢她,倾倒于她的随和温厚个性,博学睿智风采。宝钗的品行为人完全符合古人对贤妻良母的标准,不怪贾母都喜欢她。

(第五回)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第二十二回)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

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宝钗的好日久见人心。林黛玉不喜欢薛宝钗,除了金玉良姻之外,还有嫉妒风头被抢之意。这与史湘云不喜欢林黛玉,二人偶尔有龃龉一样,都是小女孩被抢了关爱造成的小性儿。随着年纪增长也就好了。

所以,日后湘云、黛玉还是好姐妹。林黛玉也终于认识到薛宝钗的好,两人情同骨肉姐妹,连贾宝玉都诧异“是几时孟光接了梁洪案”!

曹雪芹说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和光同尘于尘世中如鱼得水,又能保持住品德和底线。这样的薛宝钗谁能不肃然起敬?

不过人无完人,就像林黛玉小缺点很多,大缺点没有。薛宝钗恰好与之相反,小缺点几乎没有,但百密一疏仍有一个致命大缺点,对她的结局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丫头莺儿曾说宝钗有几个世人不知的好处绝非虚言。可好处之外的缺点,当局者迷,需要读书人自己发掘。

林黛玉说宝钗与人为善是藏奸,事实证明是她“自误”了。宝钗对人好是赤子之心,不是藏奸。

至于薛宝钗的两个污点,一,滴翠亭前急中生智借林黛玉躲避小红发现“偷听”的尴尬;二,金钏儿死后“漠视”劝慰王夫人节哀顺变,不过人之常情。薛宝钗下意识反应脱身,对林黛玉没造成任何伤害,而金钏儿死了宝钗也不用如丧考妣。晴雯死后,林黛玉还不是有说有笑点评《芙蓉女儿诔》。不是没有同理心,而是事不关己人之常情!

薛宝钗最大的缺点都不是以上,而是她对命运的过于妥协,造成她“伤人害己”。

薛宝钗的价值观完全世俗化。她认同那个时代给女性赋予的规矩。薛姨妈带她来到贾家谋求金玉良姻,等同卖女儿。宝钗明知却默默忍受,甚至配合金玉良姻做进一步的谋划,对林黛玉造成很大“伤害”。

宝钗当然也委屈,她借《柳絮词》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柳絮上青云能做啥?唯有获得自由罢了。贾宝玉被打后,薛蟠错口说宝钗对贾宝玉有意。宝钗羞愤回去哭了一夜,是她宣泄心中委屈的悲情。

薛宝钗不具备林黛玉控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勇气,也没有“尸身余气杨公幕,岂可羁靡女丈夫”的反抗精神。她知道薛家的自救之道,就是牺牲她攀附达官显贵做靠山,以保证薛家不倒,却依然忍辱负重。

薛宝钗身为女儿,不能够选择既定命运,是那个时代所有女儿的悲剧。敢于反抗的人,如张金哥,司棋、鸳鸯、晴雯、甚至黛玉的结局都悲剧。贾探春那么强势,结果也是顺从家族之意远嫁异国他乡。

然而顺从不等于认同。贾元春都心有不甘地说出“当初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代表她的抗争。薛宝钗却是完全地接受命运对她的安排。

都说“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事实上花袭人从没有一刻放弃对以我的救赎。她是贾家死契买来的丫头,要么主人开恩放出去随便嫁人,要么年纪到了在贾家配小子。她不甘心才会牺牲清白与贾宝玉偷试“上位”。还有那小红,绞尽脑汁为接近贾宝玉,只为了上位。在怡红院折戟沉沙,马上投奔王熙凤不说,更是转移目标挂上了贾芸。

花袭人和小红的“成功”,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可薛宝钗从来没有为自己努力过。贾家的现实,她或许当局者迷,看不到最后的悲剧。但贾宝玉是否合适作为薛家的靠山,她不可能看不出。

薛宝钗对金玉良姻的安排完全配合,主要在于思想深处认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普世价值观。也接受女儿当为家族牺牲的命运。尽管忍辱含垢,她仍旧在贾家留恋不去,直到黛死钗嫁后被宝玉所“弃”,蹉跎一生。

薛宝钗当然有大势所趋的身不由己。可何尝不是她过于顺从薛家施予她肩上的不公命运。她“雪下抽柴”,结果却“金簪雪里埋”,正是一生为家族所累的体现。如果换成王熙凤,岂能逆来顺受!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收藏,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薛宝钗掌权杀疯了!卖弄才学狠踩凤姐探春,被平儿一句话打回原形

《红楼梦》中薛宝钗对权势和利益的狂热,绝不亚于贾雨村。她一旦沾染权利,立马就会“热毒”发作,得意忘形,丑态百出。

王夫人委托她帮忙管家理事,她就感觉自己已经成了荣国府的当家主母一样。不仅逾越本分,卖弄才华,而且处处针对王熙凤,打压贾探春,连李纨都看不下去了。平儿更是忍无可忍,一句话揭穿了她的老底,把她打回原形。

薛宝钗管家:外四路的表姑娘,抢着干贾府媳妇的活儿

很多人认为薛宝钗在贾府管家是亲戚之间帮忙,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古代一个家庭的内部事务,只有两种女人可以管,那就是本家的媳妇和女儿。

比如贾府的内宅事务,就是贾母总顾问,王夫人总指挥,王熙凤去具体的管理和实施工作,李纨也没有真的闲着,她在照料小姑子们。再往下那些管家娘子们,都是贾府的奴才了。

薛宝钗到底算哪根葱?她一个外四路的表姑娘,插手贾府的家务事说破天也是不合礼数规矩的,就是典型的“抢活干”,她不是和黛玉一样当贾府的养女,就代表她想当贾府的媳妇。

王熙凤对平儿说过:“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只有三姑娘探春才是“咱家的正人”。

王夫人也肯定知道这么安排不合适,但她是真的没办法了。因为王夫人害怕,李纨和探春都和她不是一条心,她治下的乱象捅到贾母那里就完了。所以,她要让薛宝钗专管贾府的安保工作,监督那些吃酒赌钱的婆子不要闹出大乱子。

有人为宝钗不平,认为这是她亲姨妈王夫人安排的,她寄人篱下怎么敢不听呢?是的,宝钗是不敢不听,人在屋檐下,她给王夫人当枪使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但问题是别把薛宝钗说的那么无辜可怜,她都是自愿的,上赶着去求被利用!之前金钏跳井事件,少爷淫辱母婢这种丑事,她都颠颠地往上凑,不仅给王夫人洗白,还拿自己的衣服给丫鬟当寿衣。

这种绝佳的奉承讨好王夫人的机会,凤姐、探春为什么都不去呢?是她俩没宝钗聪明吗?并不是,只是她们的处境比宝钗好太多,根本不需要利用这种恶劣的机会。

薛宝钗根本没得选,她和母亲哥哥常年赖在贾府,什么脏活累活都要帮王夫人干才行。

王夫人这样安排,包含着对贾母宣示:她属意宝钗做儿媳的一层意思,管家理事就是薛宝钗的实习期。薛宝钗经营了这么多年的金玉良缘,戴金锁,看通灵玉,绣肚兜,笼红麝串都没掀起什么水花,如今终于获得实习机会,怎么能错过?

那么,当薛宝钗获得王夫人授权管家理事的时候,薛宝钗知道这样不合规矩,会惹人非议也要上。她不敢拒绝王夫人,也不能拒绝权力的诱惑!当她沾染到权力之后,就立刻上瘾,一发不可收拾,得意忘形地杀疯了。

狠踩王熙凤,打压贾探春,薛宝钗被权力冲昏头脑

薛宝钗管家理事的前半阶段,活灵活现地展示出王熙凤自谦那句话:拿着棒槌当针使!

原本王夫人只让她管荣国府的安保监督工作,她只需要白天“在上房监察”,夜间“针线暇时,临寝之先,坐了小轿带领园中上夜人等各处巡察一次”,打个卡,意思意思,尽到了责任就可以交差了。

但是,对于热衷功名利禄的人来说,权力就像毒一样,只要体验它带来的快感就会上瘾。薛宝钗体内的“热毒”一旦接触到权力就被激发出来,不赶紧趁机谋取最大利益,拼命削尖脑袋往上爬,哪里对得起她的“青云之志”?

一个金陵没落商贾之女,能有机会掌握京城权贵荣国府的管家权,这简直比中彩票还稀罕,薛宝钗本身就非常沉迷权势富贵,以至于到了自欺欺人的地步。

她赖在荣国府住着就以为自己也是贵族小姐,帮忙管家理事,就以为自己距离当家主母只有一步之遥也很正常。

所以她逾越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跑来掺和李纨和探春的兴利除弊改革。并且全程都在狠踩王熙凤,打压贾探春。

一起来看看薛宝钗说的这些话,首先看她如何狠踩王熙凤。

宝钗忙走过来,摸着她的脸笑道:“……从早起来到这会子,你说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没见你说奶奶才短想不到……总是三姑娘想的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她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她奶奶便不是和咱们好,听她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不和也变和了。”

宝钗这段话有这么几个关键点:1、“才短想不到”,是嘲笑王熙凤没文化,管家不行,有错都是她的错;2、“不是和咱们好”是说王熙凤恋权,忌惮三人组管家,心胸狭窄;3、“也必要自愧地变好了”,王熙凤应该羞愧反省。

就冲这一段话,已经拿捏住了王熙凤的死穴,作为半退位状态的前任领导,王熙凤的确有足够的理由猜忌新上任的三人组。

但薛宝钗真的是小人之心低估了凤姐,人家王熙凤明显格局没这么小,她特意叮嘱了平儿来帮助扶持探春,还支持探春拿她开刀立威。只不过凤姐没看上她而已!

就薛宝钗这一段话,当着凤姐的面她绝不敢这么说,否则毫不客气地说,按王熙凤那个暴脾气肯定照脸给她三个大耳刮子。

一个外人在家里指手画脚也就罢了,居然还派主人的不是,挑拨主人的姑嫂妯娌关系,真是脸厚心黑,居心叵测!

李纨根本不动声色,因为她本就跟王熙凤不和。探春却需要王熙凤的支持,所以,她在宝钗说了这些话之后,忙着给凤姐挽尊。让平儿去请示凤姐,要搞兴利除弊的事情

探春道:“虽如此说,也须得回你奶奶一声。我们这里搜剔小遗,已经不当,皆因你奶奶是个明白人,我才这样行,若是糊涂多蛊多妒的,我也不肯,倒象抓他乖一般。岂可不商议了行。”平儿笑道:“既这样,我去告诉一声。”说着去了,半日方回来,笑说:“我说是白走一趟,这样好事,奶奶岂有不依的。”

探春说话非常谨慎,字字句句都在维护王熙凤的面子,找补刚才薛宝钗的狂妄发言。她强调了王熙凤不是“糊涂多蛊多妒”的人,就是在回击薛宝钗。

平儿也是个妙人儿,她去汇报,居然去了“半日方回来”,肯定是把薛宝钗和探春的话都跟王熙凤详细汇报了。王熙凤肯定冷笑着恨得牙痒痒,让平儿回来继续帮探春,必要的时候可以回击薛宝钗。

再来看看薛宝钗如何打压贾探春,抢夺探春的改革成果,给自己谋取私利。

宝钗笑道:“真真膏粱纨绔之谈……你才办了两天时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了!……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既可用,便值钱。难为你是个聪敏人,这些正事大节目事竟没经历,也可惜迟了。”

看上去薛宝钗说的句句有理,其实全都站不住脚。

她嘲笑探春是不懂经济的纨绔,没有见识过外面的经济利弊大事。

薛宝钗见过什么“经济利弊大事”?人家探春一个贵族千金需要和她商贾之女一样天天算账,看当票?操心店铺收支和请伙计吃饭吗?

很明显不需要,贾府的体面奴才都是有产业铺面的大财主,大管家赖家的孙子都是五品官。薛宝钗家只有曾祖父才是五品官,这就是恐怖的差距。

薛家如今若不是那点亲戚关系,实际混得连贾府的奴才也不如,她怎么好意思拿这话嘲笑探春的呢?

她讽刺探春虽然聪敏,却没经历过正事大节目,可惜已经晚了,都是贾府没教育到位。

这就更加可笑了,薛宝钗又经历过什么“正事大节目”?她所谓的“正事大节目”,顶多就是薛家那些店铺生意上的账本而已。贾府这种段位的大家族婚丧嫁娶、年节生日等“正事大节目”她根本不可能接触过!

如果她不是跟母亲赖在贾府,她能有机会接触贵族人家的家族事务吗?她有资格参加省亲大典?有机会拜见南安太妃吗?

只怕她若只跟着母亲去王家参加王子胜女儿的婚宴,她的舅妈都不会给她介绍那些王公大臣家的命妇认识。因为这种上流社会的宴会,席位座次都特别讲究,薛宝钗母女根本没资格和那些官太太坐一桌,搭话都搭不上。

像探春这样权贵世家的公府贵女,从小重要的是知书达礼,跟着嫡母和嫂子们学习处理家族事务,应酬上层社交往来。探春当家,从没有办错一件事,能让那些难缠的管家娘子们认为是:“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只不过是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

这说明贾府教养不错,探春也做得很好,薛宝钗又在胡说八道,刻意拔高自己,打压探春。她又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资本,只能用自己管过薛家的生意来吹嘘一下,其实反而是自曝其短。

会看账本,接触过店铺的生意就等于是霸道女总裁吗?随便找个贾府的管家娘子都比她水平高吧,人家也是地主婆,而且家里生意还比薛家更兴旺,薛宝钗总是觉得自己很厉害,可为什么薛家衰败的那么快?她始终不能讨好贾母?也没有公子王孙给她提亲?

和探春大讲学问那个好为人师的卖弄就好笑了,好像探春没读过圣贤书一样。人家国子监祭酒的女儿还在旁边,就显得她多博学多才一样。李纨这次真的忍不住了,笑着讽刺她:“叫了人家来,不说正事,且你们对讲学问。”

这句话其实很厉害了,李纨就是在讽刺薛宝钗平时宣扬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假道学”,李纨笑话她:整天说女孩读书不是正事,你自己大谈学问就是正事了?

薛宝钗也是勇,大概也是被权力迷昏了头,还反驳李纨:“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好家伙,一句话打倒所有人,简直狂的没边了!这下大家都知道薛姑娘有多自以为是了,原来只有她才是有学问的,只有她才懂学以致用,别人都是世俗又低端的,只有她高端大气上档次。

“三人只是取笑之谈,说了笑了一回,便仍谈正事”,作者都说了,李纨探春也不把宝钗的学问当回事,只是取笑一顿。

平儿一句话把宝钗打回原形,宝钗豁出去动了王熙凤的蛋糕

如果薛宝钗只是说了几句狂话,贬损了王熙凤和探春,可能大家看在王夫人面子上,也忍让她就算了。

可是她千不该,万不该,继续搅合探春的兴利除弊改革,还从中给自己谋私利:她给茗烟的娘谋了个肥差卖人情。完事儿还要装无私的绿茶白莲花,说什么“这会子我又弄个人来,叫那起人连我也看小了。”

李纨和探春都沉默了,不知道怎么评价这位厚黑学满分的宝姑娘,平儿可忍不了,再这么让她猖狂下去还得了?贾府要姓薛吗?

所以,平儿就当众揭穿了薛宝钗的老底。

平儿笑道:“不相干,前儿莺儿还认了叶妈做干娘,请吃饭吃酒,两家和厚的好得很呢。”

这可不是简单的一笔,这等于当众揭穿薛宝钗的大丫鬟莺儿和贾宝玉的心腹小厮拜把子。是非常打脸的事情,等于是平儿间接提型薛宝钗不要忘了自己姓什么!

一个寄人篱下的表姑娘,戴着金锁攻略贾府的公子哥也就罢了,还侧面笼络大表弟身边的心腹,勾结大丫鬟花袭人已经很难看了,居然连外面的小厮也不放过。婚事八字还没一撇呢,先把大丫鬟舍出去套路了表弟的小厮。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她为什么要这样出尽百宝追求宝玉呢?还不是因为出身卑微,只能拼命不择手段、费尽心机的攀附权势!否则亲上做亲,长辈们一句话不就订婚了吗?何必这么费劲!

被揭丑打脸的薛宝钗怕了吗?她不仅不怕,而且越战越勇,既然平儿撕破了她的伪装,干脆就不装了,她豁出去要争取更大的利益。

薛宝钗反手就自作主张,把大观园年终的红利,分散给了那些吃酒赌钱的婆子,想收买她们服从自己的管理。并且把王夫人搬出来站台,反复强调那是她的亲姨妈拜托她管事,反复强调那些婆子们这是她带给她们的福利。

众婆子听了这个议论,又去了帐房受辖制,又不与凤姐儿去算帐,一年不过多拿出若干贯钱来,各各欢喜异常。

薛宝钗这次可以说是下了狠手,杀红了眼!她动的可是本该属于王熙凤的钱啊!三四百两银子,真的不少了!王熙凤得提心吊胆背骂名放半年才能赚到啊!

再说这是贾府的钱,就她薛宝钗识大体吗?探春何尝不知道“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就算要分红利,轮得到薛宝钗一个外人做主吗?

所以,后面贾母亲自出手治赌,就是责怪薛宝钗管理不力,也打了王夫人的脸;王熙凤查抄大观园,故意不查薛宝钗,就是想逼她走人;探春说“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更是直接撵人;李纨这个大嫂子也不想搭理宝钗,都不跟王夫人汇报她搬走的事情。

一切都要怪薛宝钗对权力和利益的“热毒”过于旺盛,一旦沾染权力就上瘾疯狂,得意忘形的恨不得把所有人踩在脚下,占尽便宜,耍尽威风。所谓的“山中高士”,不过是“终南捷径”的绝妙讽刺!

薛宝钗为何久居贾府,有三大客观原因

薛宝钗是《红楼梦》的主人公,如果薛宝钗不来贾府,不久居贾府,那么这本小说的故事就很难写,所以作者将薛宝钗以外人的身份写成了内人,并促成了所谓的金玉良缘。除了作品主观意思,薛宝钗寄居贾府的客观原因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探亲,深得贾府挽留,从而寄居贾府。

薛蟠的母亲和王夫人是亲姐妹,在薛蟠惹了人命官司以后,薛家打着去都中办事的理由,实际是躲避这场官司,从而风尘仆仆的来到了贾府,本来可以不去贾府,去舅舅家或者自己家都可以,或许是因为贾雨村的功劳,让这两家更加亲上加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何况是亲姐妹久别重逢,岂有急忙离开的道理,再加上姐妹们都对这个薛宝钗感觉良好,就连高傲的林黛玉也能相处,这样融洽的日子,剩下的只有良辰美景,赋诗书画,以备后用,故而寄居贾府,独立承担费用,不拿贾府一针一线。

二是薛宝钗进宫无门,在贾府寄居另有所图。

薛宝钗来的目的是为做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二来,起初对贾宝玉可没有其他想法,是金子最会发光的,薛宝钗这个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群芳之冠的大美人。丰满可比杨玉环,体香迷人,举止娴雅,又通古道今。博学多才,落落大方,人缘不错,礼贤下士,推崇礼教,贤惠……这样一个好姑娘,贾府上下所有人也挑不出几个毛病来,林妹妹情才也很高,对薛宝钗也有三分崇拜,如果水平太低,林黛玉也不会吃醋,正因为优秀,成了林黛玉最大的情敌。

薛宝钗的美梦和追求,以及自己的偶像梦幻都落空了以后,薛宝钗的母亲和薛宝衩肯定要考虑她的将来,贾宝玉虽然痴情于林黛玉,但也不反感薛宝钗,寄居在贾府可以慢慢培养感情,等时机成熟的时候一展身手。

三是为了促成金玉良缘而久居贾府。

贾宝玉和林黛玉有前世的心缘,所以似曾相识,贾宝玉和薛宝钗一个有玉,一个有金,而且字字吻合,金玉良缘从此成为佳话,流传于整个贾府,林黛玉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薛宝钗在未入宫到抄检大观园前一直寄居在贾府,也是为了促成金玉良缘,只因为贾母偏爱外孙女,王夫人等也未能及时促成这一桩婚姻,但是八字也有了一撇,就呆着呗,迟早会有个结果,一切都不是空穴来风,总会尘埃落定,既然来了就既来之则安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