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看修行(八字看修行成就)

痴人痴梦 2023-09-28 19:52:50 网络

瑜伽八支分——层层递进的修行境界

提起瑜伽,没有接触过的人对瑜伽的印象可能是各种常人难以置信的体式,比如酱紫的,

再比如酱紫的,

简而言之就是各种让人觉得夸(wo)张(cao)的造型。但事实上,瑜伽是有自己的哲学思想的,而且瑜伽的练习也是分层次逐层加深的,这个就是八支分。接下来就讲讲瑜伽的八支分!

1.持戒,也叫制戒。自己对外在的控制。戒有五种:不伤害,真实,不偷盗,节制,不贪婪。

2.内修,也叫内制。自己对内在的控制。改善内心环境,通过自律进行自我净化。包括:纯净,满足,热情或克己,自我研习,敬奉神。

3.体式,也就是各种瑜伽姿势,有生命力的身体实践。

4.呼吸控制,有戒律的呼吸,体式的进行伴随对呼吸的控制。

5.收摄,也叫制感。精神从外部事物和感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6.心灵集中,也叫专注。注意力的集中,心灵上的专注。

7.禅定,也叫冥想。外在与内在的统一感。

8.三摩地,身心灵的统一,最高境界,最终结果。

刚开始看到八支分时,每个单独看多少都能让人get到一些点,但整个串起来就有些复杂了,更别说自己在酸(tong)爽(ku)的练习瑜伽时按这样八个层次去追求了。直到有一次,翻阅了的艾杨格大师的著作《瑜伽之树》后才算清晰的认识了这神奇的八支分。

瑜伽八支分——一棵充满生命力且与宇宙融为一体的树。

1.持戒:树的树根。持戒目的在于守住人的五种人体行动器官:手,脚,口,官,排泄器官。为什么是用“守住”这个词呢,原因在于人的想法实现与否受人的行动器官的限制,比如你想拿起刀做坏事,但手不配合你,它不动,不拿起刀,坏事自然也就做不成。持戒守住了人的行动器官,使人对外在的控制也就达到了。自然,持戒成为了树的树根。持戒:我就扎根在此了,你想来回溜达搞事情,没门!

2.内修:树的树干。树已经老老实实扎根,接下来就是成长了。一棵树想要长的高,长得大,长得茂盛,就一定需要一个强大粗壮的树干做基石。所以,内修的作用就是充实强大人的内在。强大内在的表现即为:纯净,满足,热情或克己,自我研习,敬奉神。

3.体式:树的树枝。树枝外形不一,可长可短,可粗可细,可横可竖,亦如人体可做到各种简单或复杂的体式。个人非常喜欢将体式理解为有生命力的实践。站在一棵根已经固定不能移动的树的角度去想这件事:我不知道哪里阳光最好,哪里风最小,哪里空气最新鲜,但我要变得强大,要茁壮成长,所以我向着天空,向着四面八方伸出我的树枝,我尽最大努力去尝试,去摸索。密密麻麻的错综复杂的奇形怪状的树枝,不就是瑜伽里各种追求极致极限的体式吗?不就是有生命力的实践吗?

4.呼吸控制:树的树叶。树叶进行呼吸,是树和自然联结的关键所在。人也是如此,一呼一吸之间,完成人和自然的能量传递和交互。呼吸正常,人与自然的联系就正常。

5.收摄:树的树皮。对一棵树而言,树皮是对自己起保护作用,不受风吹雨打的伤害,不受蛀虫的撕咬。对瑜伽练习者而言,收摄是自己对外在感知的脱离,不让练习状态中的自己受到干扰,进而可以到达下一层心灵集中。

6.心灵集中:树的树液。这里的树液我理解的是树叶经过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物质,但还不是完成品,还有待继续加工的半成品。

7.禅定:树的花。人在练习到一定境界,能体验到外在与内在的统一感,内外合二为一。当树生长健康,能量充沛时就会开花,这个花就是禅定。

8.三摩地:树的果实。禅定的最终结果,就是花开结果,最终的果实就是三摩地。树的精华在果实,瑜伽的精华在三摩地之自由,宁静,平和,幸福。这时的身,心,灵统一,并融入宇宙灵性。

瑜伽的修行,其实是一棵树努力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

以上便是瑜伽的八支分,也是瑜伽修炼的八个层次,以一棵树的形象来理解八支分确实容易接受很多,非常感谢艾杨格大师。本文是我参考《瑜伽之树》并加上自己的理解,如果有理解不对的欢迎瑜伽爱好者们指出。也希望还没接触瑜伽的人早日爱上瑜伽,已经爱上瑜伽的祝你们在体式上每天都有进步,不求能像大师们那样可以触摸到三摩地的境界,但至少可以收获一个身体健康内在强大能量满满的自己!

男人欲成大器,人脉次之,修炼鬼谷子这八字真言,注定是人上人

男人欲成大器,人脉次之,修炼鬼谷子这八字真言,早晚飞黄腾达,注定是人上人!

一、“益”字真言

鬼谷子纵横捭阖的智慧,其根本在于利己。鬼谷子认为,男人欲成大器,在和他人打交道时,关系太近,他人受损,自己跟着遭殃。而关系太远,他人得利,自己就很难分享到利益。所以,要想真正做到利己,和人打交道时,经营人脉次之,关键就在于一个“益”字,也就是亲近有益之,远离有损之人远离,只有这样,才能守身保利。

二、“借”字真言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男人欲成大器,同样离不开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借助,许多人认为,人和就是人脉,是可以借助的,但像天时地利这些事情不是人力所能借助的,但鬼谷子却认为,世间万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大道也不例外,只要能够窥测出其中的变化规律,那么,天时地利人和,都能够借来一用,这也就是鬼谷子“借”字真言的要义。

三、“诚”字真言

男人欲成大器,必须谨守一个“诚”字,做到以诚待人、以诚做事。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诚”字始终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鬼谷子说“诚以其可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可见“诚”的重要性。做事讲究诚信,待人也要有诚心。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得人莫过于地心,以诚待人,必会使人心甘情愿地对你敞开心扉。

四、“游”字真言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掉馅饼,那么,有没有办法吃到免费的午餐和天上的馅饼呢?鬼谷子认为,也是有的,那就是具备游说的本事,也就是要有一副好口才。这绝非虚言,在古代,游说本领高的男人,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帮。而在现代社会,男人欲成大器,虽然不能光说不练、只说不干,但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说话水平,同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探”字真言

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男人欲成大器,人脉次之,但不是说人脉不重要。与人相处时,一定要善于剖析对方的心,拥有一双慧眼看准人心,懂得用理性去看透、断准一件事、一个人,那么,对于世事的驾驭将了然于心。在鬼谷子的智慧中,探知人心的识人术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鬼谷子认为,要想真正认识一个人,需要通过语言探知他的喜好和厌恶,揣摩其心意,进而投其所好,如此,往往就能操控人心、赢得人脉。

六、“智”字真言

男人如果没智慧,即使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也不可能成大器,即便侥幸取得一定的成就,最终也肯定会以失败告终。因此,鬼谷子认为,男人欲成大器,就必须具有博大精深的智慧,拥有操控人心的谋略,而这种智慧和谋略,除了通过书本和向他人学习外,最重要的还是在实践中不断磨练。

七、“藏”字真言

鬼谷子说:“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就是说圣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隐而不露,而愚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大肆张扬。鬼谷子的捭阖之道,就是要充分把自己的不足和弱点展现给对方,迷惑对方,使对方放松警惕心,最后再把最强硬的一面露出来,一举攻克对方。男人欲成大器,也需要懂一些低调的智慧,要懂得隐藏锋芒,谨慎从事,切莫因为锋芒毕露而为自己带来祸端。

八、“决”字真言

“决”,即决断,决策。鬼谷子认为,决疑断难,是游说策士们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他们所应具备的主要技能之一。决断,同样也是男人成大器的关键。不过,要做出正确决断并不容易,因为事物总是千变万化,机会也稍纵即逝。对此,鬼谷子提醒人们:“度以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意思是借鉴往事,研究现状,预测未来,才能做出正确决断。

仅凭“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八字真言,王阳明逆袭成千古第一完人

仅凭“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八字真言,王阳明成千古第一完人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

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王阳明享年58岁,在临死之前说了一句特别霸气的话:“心光明,亦复何言!”。从此话中,我们不难品味到王阳明一生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王阳明的八字真言: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王阳明心学告诉我们的最大真相,是我们根本没看到世界的真相。每个人与世间之间,都不自觉的隔着一堵墙。

因为当我们面对这个世界时,我们的心理活动会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会一直在行动、想象或思考,心从来没有留下空隙。而只有当我们的心理活动能够停顿下来,我们的心才能感应到世界的真实存在。

对于这个道理,王阳明用八个字做了概括: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这八个字,堪称王阳明的“八字真言”,乃阳明心学的最高精华。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是一种心态,只有心单纯,才有可能集中思维做到真正的淡定。

此心不动,并不是一念不生,更不是枯坐

老子的《道德经》有言:“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为的是万事万物并行发生时,我用这种心态观察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

诸葛亮有一个名言: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那如何才能做到心不动?王阳明给出的答案就是:让念头自然流动。

看到自己的念头,并且不做任何抵抗,让心中的念头自然而充分地流动。

心的澄明,不是没有念头,一念不生,而只是“不住”。

王阳明用明镜照物进行了比喻:“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

圣人的心就像明镜,清清明明,任何事物来了都可以照见,等它们去了也不留下任何痕迹。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历事才能练心,真正的修行不能离开生活,必须在事情上练。

坦然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无论是顺是逆、是好是坏、是动是静,内心都能够静如不动,淡定从容,这样才是真正的心定。

“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如果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恐惧得到坏的结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

起伏得失本是常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态度。

人的一生就该读一读王阳明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他智慧的结晶,他主张在“事上练”,一心一意的省察克已,通过反省检查发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有不良倾向、毛病、习惯,不断去除,保持纯正之良知,然后在实践中磨练心志,磨砺心境。

《王阳明传》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记载了很多故事,从官场故事,或者是民间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们学到为人处世的智慧。

当内心浮躁的时候,当遇到困境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读一读王阳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层楼!

在这两本书中,你可以看到在官场披荆斩棘的王阳明,也可以看到在战场有勇有谋的王阳明,更可以学到他一生最高明的智慧。

这两本书一共才79块钱,也就是几顿饭钱,你就可以领悟古人的智慧,受益终生,是非常不错的。

喜欢的朋友请点击下面的图片购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