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柱八字玉照定真经(玉照定真经算命方法)

心软是病 2023-09-05 18:26:36 互联网

图解玉照定真经

命理学法理体系简介

命理学法理体系简介

—兼论命理“文化断层”和正本清源

何重建

本文将在《在民大听讲座 道学与术数学研究前沿》一书中刊出

提要:命理学的“文化断层”始千明清时期,在时期被扩大,尤其是简单否定前人经过长期研究的五柱至九柱的命盘架构,将命盘简化为四柱,对后学影响不容忽视。当前命理学的明显“短板”体现在三个方面:命盘架构,大运、流年(流月),纳音体系运用。命理学面临着“正本清源”的重大课题,在越来越多的古籍被发现,越来越多的古法得到研究的情况下,命理学的法理体系,有必要重新进行全面的疏理,进行 “重新组合”、“重塑原始”、“恢复古制真相”。

最近几年,随着国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的文章中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我们不仅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而且秉承天下为公的情怀,盘古开天、女娲补天、 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若精神。” 其中“伏羲画卦”,阴阳五行,天干地支这些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就是命理学的源头。

一、命理 “文化断层”

当代两岸命理界有“老五篇”之说, 即认为所谓 “子平法”的代表著作,就是《三命通会》、《渊海子平》、《滴天髓》、《穷通宝鉴》、《子平真诠》等五本著作。1949年之后,命理学在大陆处于“休止” 状态将近 40 年。20 个世纪90年代初,易学在大陆复苏。1994年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古代术数全书》,第一版印刷就达八千册之多,在大陆易学界影响很大。其中,有大陆易学学者孙正治 (1957 出生)先生点校的《子平真诠评注》、《滴天髓》两本古籍。他在这两本书的“序”中,一方面否定明代的《渊海子平》、《三命通会》, 称之为“杂而不精”,“不足以作为一种成熟的学说传世”; 另一方面,竭力推崇《子平真诠》、《滴天髓》为“堪称中华命理学的大成之作”,他还引用了命理学家方重审先生对这两本书的评述:《滴天髓》和《子平真诠》在诸多命理古籍中“最为完备精审”,“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 而且还进一步推崇说:《滴天髓》“正本清源”,“使命理学重归大道,并更加成熟”;说《子平真诠》是学习命理学“循序渐进的课本”,“后学者研究命学原理,得此二书,不致误入歧途”云云。在这种说法下,“老五篇”实际缩水为“老三篇”或“老两篇”。

当时大陆的命理学爱好者混沌初开,一无所知,嗷嗷待哺。可以想见,在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引导下,爱好者自然把“用神”、“格局”、“旺衰”三大技法,认为是“子平学”法理真缔。 在业界,“用神”、“格局”、“旺衰”,至今仍是论命的主流,甚至出现了单独的“格局派”、“旺衰派”、“用神派”,自以为挟一技就能平天下……命理学完整、丰富的“法理体系”,被“阉割"、“窄化”得惨不忍睹。 台湾的状况也十分类似。梁湘润老师发现1949年后,台湾书商“由上海采购之命书,约以《渊海子平》、《神峰通考》、《栏江网》、《滴天髓》、《三命通会》、《子平真诠》等为主”,造成人们误以为“老五篇”就是“子平法”的全部,而《子平真诠》更是会使人“误以为子平法全部规则,只是论格局之缩版”。 命理学于是陷入瓶颈“始终在身强身弱,格用、财官……等框架中徘徊不定”, 而造成这种残缺状况的,“是后天人为之所致”, 作者称之为“后子平法”或“简化命理”。 为提高论断的准确性,丰富论断的内容,不少业者在运用“后子平法”的同时,或加入星命、斗数, 或加入奇门、六壬,进而发展到加入占卜、面相手相、姓名学、星座性格、水晶开运、风水改运、制解、 吉祥物品……多种预测术“大杂炫”,命理学失去了本来面貌。

命理界一代宗师梁湘润老师认为, 当代所谓“子平法”(实际只能算“后子平法”), 大抵是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以后的 “禄命法”。也就是说,1949年以后命理界所“传承”的,只是近 500年来的文化;如果按沈孝瞻的《子平真诠》年代(乾隆己未年,公元1739 年)计,现代命理界传承的只是不足 300年的文化。因为万育吾《三命通会》介绍的“子平法”,与后来沈孝瞻《子平真诠》、任铁樵 《滴天髓》改造后的“后子平法”,区别还是相当大的。“后子平法”是“误取断代命学”所导致。现代业界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人终日忙于为人断命、占卜、看风水赚钱,追求“快来钱”,“来快钱”,方法当然越简单越好, 现代甚至有人称之为“大道至简”。如对命盘的架构, 有人认为连四柱都不用了,三柱就可以论命;台湾甚至还出现“八字真学一柱论命法”,宣称“以日干支一柱为主轴”就能论“人一生命运的穷凶祸福”! 为了抢占市场,博得眼球,各恃一技,或自说自话

“发明创造”,或自诩为“祖传”、“正宗”、“真宗”或“新派”、“新论”……,中国命理文化危机重重。表 1:命理体系(古籍)支撑比较。

表 1 命理体系(古籍)支撑比较

子平命理

简化命理

(后子平法)

梁湘润命理

江湖(盲派)

五行大义(隋)

渊海子平(宋)

除子平命理全部外,

再加以下文选

鬼谷子、东方朔秘法

李虚中命书(唐)

三命通会(明)

残经(神白经等)

渊海子平

消息赋(宋)

滴天髓(清)

诀法 (宰公、林开、鬼谷)

继善篇、 明通赋、

络绎赋

五行精纪(宋)

子平真诠(清)

历代星命学古籍

玄 通 赋、月谈赋、

玉衡赋

渊海子平(宋)

穷通宝鉴(清)

江湖私家秘抄

万金赋、幽微赋、

三盘赋等

应天歌(宋)

注: 以 上 号 称

“老五篇”

天元巫咸经(明)

造微论、元妙论、

步天经等

玉照定真经

子平母法总则

寸金搜髓歌

三命通会(明)

刑冲合会透解

一掌经、两头钳

神峰通考(明)

大流年判例、

流年法典

演禽三世

星平会海(明)

细批终身详解

四言、五言独步

星命大成(明)

金不换大运详解

九星照命、十神宫位

兰台妙选(明)

格局生旺库今论

十二神秘法

三车一览(明)

神煞探源

英耀篇、 军马篇等

滴天髓(清)

星盘法流星诀

密传口诀,

金钳诀等

子平真诠(清)

星相法卷

穷通宝鉴(清)

实务论命系列

命理约言(清)

新命理探源(民)

子平粹言(民)

新命、 人鉴(民)

通过研究, 我们可以发现,命理学的“文化断层”始于明清时期,主要以清初陈素庵的《命理约言》为标志,该书有学术探讨的成分,也有“妄自尊大”的成分;时期“文化断层”,被扩大,有“三大家”之称的韦千里先生重新出版了《命理约言》,韦先生虽然有传承先哲的成分,但希望“快速出名”而“标新立异”的成分也很明显,产生谬误的成分,尤其是简单否定前人经过长期研究的五柱至九柱的命盘架构,将命盘简化为四柱,对后学影响不容忽视。

二、正本清源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简化命理”(后子平法)对命理文化造成的危害,将直接影响到这门中华绝学的传承和发展。 2016 年9月7日,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史国际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办了—“中国都市亚文化研讨会”,以命理文化为中心”国际命理文化研讨会,邀请了 14 位对中国命理文化学术有深入研究,并在相关领域中有影响的专家学者与会并研讨。主办方邀请了国际上有影响的、对中国命理学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的德国专家朗宓谢教授与会。 作者有幸受到邀请, 并在研讨会上发表论文“命理学法理体系初探”。论文着重指出,当前命理业界在命局架构(四柱)问题上, 忽略“胎元”、“命宫” 两柱,以及“ 拱、夹、暗、带”,造成了命盘出现“结构性”问题。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命理学要向健康、癌症、死亡等这些专题研究发展,必须将胎元、命宫纳入命盘一起考虑,否则看不清楚或无从入手。2018年4月15日由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国家二级社团,国际易学联合会,易学与现代数理研究会在上海成立,本人有幸被推举担任该会执行会长。成立大会达成的共识是:恢复历史原貌,正本清源,是当代命理界面临的首要课题。今天晚上,应中央民族大学邀请, 本人作“命理学法理体系—历史断层和正本清源”的学术报告,首次用案例对恢复命盘七柱论命架构后的命局、大运、流年分析作了演示。

梁湘润老师认为八字之起例(即四柱)是属于基础组合,至于命宫胎元,则是月时动态五行,批八字,不批流年,可以不用命宫,批八字,亦批流年,则须要用命宫。也就是说,一般批命,四柱也可以了。但如果深入到大运流年的层面,必须加入胎元、 命宫身宫。 胎、 命、身是从月柱和时柱延伸出来的重要架构。因此,强调四柱是命盘架构的“标准模型”,是“大道至简”,认为运用七柱论命是“死执旧法”,等等的一些说法,显然是有问题的。

以太极拳为例,正宗的太极拳是88式, 但后来国家为了推广太极拳,推出了24式。因此,24 式也是太极拳,但叫 “简化太极拳”。 同理,四柱命盘,是命理学,但属“简化命理”,我称之为“后子平法”。因为从徐子平到万育吾,都是讲胎命的。大家袁树珊先生对“四柱”的架构说过四个字:“最便初学。”

近年来一批古籍问世,发现从命理学最早的著作《硌碌子三命消息赋》起,历经唐代的《李虚中命书》,宋代的《五行精纪》, 明代的《三命通会》、《命理正宗》等等这些里程碑性质的经典古籍,都有胎元、命宫的介绍。到了近代,大家袁树珊、林庚白、徐乐吾等都是讲胎元或命宫的。大家之一的韦千里先生,年轻时出版了清初陈素庵的《命理约言》,他开始是反对用胎元命宫的, 但到了晚年, 韦千里先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在他 79 岁时(1980年)出版了《命理正宗》,这本古籍的第一句话,就是“安身命宫”。

可是到了“”以后,大陆命理学兴起,命盘架构只知道是四柱,不知道有胎命一说。 甚至把四柱说成是“标准模型”。 至今未能走出这个模式。还有些朋友,包括一些知名研究者,推崇《命理约言》为精读本、教科书,居然认定,胎命到了近代早就被扬弃了, 这完全是对历史的无知。

四柱和七柱,并不是简单的“架构”问题,实际是千年以来无数前辈先贤所研究的成果被曲解、被否定了,命理学出现了严重的历史文化断层。就实务而言,直接影响到了命理学预测的准确性,尤其是重疾癌症,突发性凶灾。 而现代人最关心的,恰恰就是健康,会不会生癌,会不会有意外凶灾。最近本人在撰写《胎命(七柱论命)的原理和实务》一书,这本书的所有案例,基本都是涉及癌症死亡的大事,这些案例充分说明, 胎命身宫受到严重刑冲,是导致癌症、突发死亡的重要指标之一。表2:命理体系(系统)比较

表2:命理体系(系统)比较

子平命理

简化命理

梁湘润命理

江湖(盲派)命理

1.架构

五六柱

四柱

六柱(胎命)

七柱(胎命身)

(有只用四柱)

2.视角加减

多视角

提倡大道至简

单个或少数视角

多视角加减灾福

六交奇门六壬梅花金口等

3.拱夹暗带

拱夹

基本不用

特殊拱夹、 暗带

有飞、伏技法

4.刑冲合会

三刑六冲

六合三合会

三刑六冲

六合三合会

基本、 特殊刑冲三

刑组合六法冲克等

破、穿(害)、绝

5.神煞

较多神煞

少数神煞

神煞加符门客

有专著介绍

大量星学神煞,

有“神煞派”

6.干支

十天干

十二地支

十天干

十二地支

天元巫咸经等

借鉴江湖口诀

干支(组合)口诀甚

多擅长干支直断

7.十神

成熟运用

成熟运用

灵活实用如坐引,

论生死等

十神结合象法擅长家

计小谈

8.诀法

较多口诀

少数口诀

年时、 B时三合诀

等有专著

各系统全面运用

9.生旺库

较多运用

很少运用

有专著介绍

相当重视

10.格局

成熟运用十神

从格外格等

成熟运用十神

从格外格等

有专著介绍十神格

局有纳音格局

较少谈及

11.旺衰

较少论及

发展,干支打分

百分比

只论强弱极限

区别于日元旺衰论

主要用于取象定性

12.用神

调候

发展,调候扶抑

通关

余、徐、扬、金、

万氏

少而精的有用之神

13.大运

五行精纪重视

简略

有专著成体系

有特殊论法

14.流年

五行精纪重视

简略

有数本专著形成完

整体系

小限、小运、十二宫

串宫压运等

15.流月

空白

空白

有流月法体系

有专法

16.取象

较少

较少

较少

特别擅长且灵活

17.纳音体系

三命通会重视

基本否定

十分重视

有纳音法运用

18.制解

基本未谈及

否定

有专著介绍

重视且有多种方法

19.研究方向

妻财子禄寿

重财官层次

由家计小谈向专题

研究发展

以满足市场客户为主

如表2所示, 由于篇幅限制, 只能是一个粗浅的表述, 肯定有不足之处。通过对上述表式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命理学的明显 “短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命盘架构;二是大运、流年(流月);三是纳音体系运用。

“中国命理学文化断层研究”计划首先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胎命(七柱论命)的原理和实务》是该研究首先完成的第一本书。

梁湘润老师认为,“真正对命理有研究之人,今日之禄命范围,吾人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初中生而已。再接连数代之后贤努力,也未必能办得到,将一切法则容纳于一个大系统之中。故此,吾人只有尽力去研究先贤之成果而已,其余一切,都是妄论。故此,人须知己,庶几是治学之道。命理之为人视之为“学”,或者视之为“术”,也只以此为区分耳”。 他指出命理学面临着“正本清源”的重大课题,在越来越多的古籍被发现,越来越多的古法得到研究的情况下,命理学的法理体系,有必要重新进行全面的疏理,进行“重新组合”,“重塑原始”, “恢复古制真相”。在他的最后一本著作《诀法今论》的“后语”中,写有这样一段话“依作者个人之预测,禄命法大约在今后四十年左右,始能有新的‘万育吾’(《三命通会》作者)、‘沈孝瞻’(《子平真诠》作者)应世。” 他寄希望于年轻人,寄希望于现在 30岁左右的禄命文化研究者中,出现有能力、有担当的“后贤”,以完成这项“重新组合”的伟业,开创出中国传统命理文化的崭新周期。

三、文化自信

2019年11月应德国钮伦堡大学国际人文学院,著名汉学家朗宓谢教授的邀请, 去那里进行了一次学术交流,介绍了命理学“文化断层”, 及我们所进行胎命研究成果。得到朗宓谢教授和美国、瑞士、俄罗斯、捷克、波兰等外国访问学者的肯定。

他们研究的总课题,就是中国命理学,当前的分课题是命运、自由、预测及规避应对策略。认为命运是客观存在,但不是一成不变,存在着一定的变化空间(自由),而关键是对吉凶,能够提前进行比较客观、准确的预测,从而在有条件的范围内,有针对性地制定规避的办法。

在“预测”方面,他们十分认可中国的命理学,认为中国命理学研究, 历史文化悠久,形成了一整套经过验证的法理体系,而推理的逻辑性是规范、严谨的,有着相当的可信度和参考意义。德国政府为这项研究十年间投入2100万欧元。可能是因为“语境”和“思维方式”不同的关系,他们到现在只是停留在理论和历史的研究层面,在预测的实务研究方面的水准相当有限,因此才会有这次邀请。德国学者希望与中国的研究者合作。

现在不少年轻人对西方的“星座文化”很有兴趣,津津乐道。其实 “星命学”是西方一门十分复杂艰深的预测学问,而“星座”文化,只不过是“星命学”的极度“简化版”,但从十二星座就能判断出人的一些性格倾向,简单易学,一看就懂,普及性很强。而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各位, 中国命理文化的巨大魅力,是你很难想象的。我与研究星命学的同道有过交流,西方星命学固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与中国命理学比较,虽然各有所长,但在某些细节上仍有差距。实际上,中国命理学早就学习并吸收了西方星命学的某些长处或精华部分,如命宫、身宫的运用,如某些神煞, 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体系。

普及命理文化的任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让人们从阴阳五行, 天干地支的神秘符号中,能够简单快捷、生动有趣地解读人生,值得研究。 其中实际是缺少了一个“转换”的环节,即类似“星座,我们要做出命理学的“简化版”。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多少年来没有人来做这件事,期待出现有志气的年轻人来填补这个空白。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熊月之先生写过一篇文章—《近代中国读书人的命理信仰》,他研究了一批近代历史名人,如曾国藩、郭嵩焘、冯桂芬、李文田、严复、吴宓、陈寅恪、沈有鼎等,他们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面做出了杰出成就的同时,却都有着深厚的命理信仰或命理兴趣的现象,都会占卜算命。他认为在这些人身上,“所谓的迷信与科学,不是此消彼长,而是在同步发展”。熊教授指出,“未知领域永远大于已知领域。已知领域越大越奇妙,未知领域就更大更奇妙。任何科学领域都是可以思议领域,未知领域均为不可思议领域”。 他认为“命理世界是个极其复杂的世界,命理信仰是个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

成为一代名士或大师,一定只是极少数人;而掌握一些命理文化知识, 成为一个有生活智慧的人并不是奢望。

我相信,中国命理学必定能够被很多中国年轻人所喜闻乐见,未来命理学也必定会走出国门,展示中国文化的非凡魅力,助推中华民族的 “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

何重建,中国当代命理界泰斗梁湘润先生在大陆的首位入室亲传弟子, 现任国家二级社团“易学与现代数理研究会”执行会长、民间术数研究机构“梁湘润禄命文化研究会”会长。 2006 年起, 以“澹然居士的博客”为专业平台, 介绍学习梁湘润老师著作的体会, 公开实务经验, 受到命理学界人士和爱好者的广泛欢迎, 迄今博客的点击量巳超过 130 万。

王者玩具-历代玉人形玉器的发展与演变

历代玉人形玉器的发展与演变

欢迎关注公众号:王‬者‬玩‬具

欢迎关注公众号:王者玩具

欢迎关注公众号:王者玩具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不少遗址中发现有玉人形象的玉器,代表器物为石家河文化的玉人首。这些玉人首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片状侧面人首、平面正面人首和圆雕人首。片状侧面人首整体呈弧形,头顶上凸,如同戴着尖顶帽。平面正面人首外形较方,圆雕人首脸向外鼓出。

欢迎关注公众号:王者玩具

商代

商代玉人开始增多,既有扁平形,也有立体平雕,其五官较为夸张,眼大,鼻大,嘴大。眉毛粗重,眼睛多为臣字形、橄榄形和长方形,鼻子多做成光滑的蒜头状,嘴巴宽阔,有的在嘴角处露出两颗獠牙,形态凶猛。耳朵贴在两侧。有的还带有环形耳饰。四肢弯曲伸展,双手盘于胸前,或立或跪或坐,姿态各异。玉人多戴冠羽,也有不戴冠者,将头发盘于头顶。

西周

西周玉人脸部较平,在臣字眼的基础上有所变化,眼稍长处眼眶且勾卷。在眉毛中刻弧状短小阴线纹,做工不甚精细。头发向两侧分开,耳朵较为写实,有的胸前有两个圆穿孔,以利于佩戴。西周玉人纹饰中弧线的应用多于直线。

欢迎关注公众号:王者玩具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玉人脸型接近西周风格,刀法纤细密集,丝丝不乱,五官清秀舒展,气质高雅。头发从两侧上卷,在顶部形成扇形和馒头形的发髻。战国时期玉人衣着华丽,纹饰比春秋时更为精美细致,多呈“S”形,此外还有席纹、花蕊纹、人字纹、柳叶纹、斜方格纹等。以“S”纹最为典型。此时期玉人主要有两种服饰,一种将衣与裳连在一起,下摆不分开,有的在玉人后背下部斜刻上宽下窄的阴线,表示裙子,另一种则是短衣长裤长靴的胡服。此外,还可见有双舞人形象,其身上的阴刻线较细较浅。

汉代

汉代玉人常见有玉舞人和玉翁仲两种。

玉舞人呈扁平形,脸部刻画简单,眉、鼻、口等均用阴线表示,头顶有平顶和折扇顶两种,纹饰简易,仅在边沿刻游丝毛雕细阴线。另有人字纹和斜方格纹分布于长袖和飘带部位。此时期多琢舒袖舞人形象,服饰多为长裙长袖,长袖往往盖在头顶上,袖口搭至另一肩部,线条流畅曲美,注重动态,强调韵律与气势。

欢迎关注公众号:王者玩具

玉翁仲一般雕成文人形象,尺寸不大,整体呈扁担形。脸长,五官刻画简单,只用一道短粗阴线表示。头下部直至胸部用压砣斜磨成一斜坡,近头处深,近胸处浅,非常平整。拢袖,不见手指,腰细,长衣拖地,下口拢集呈鸡笼式裙。玉翁仲穿孔有两种形式,一是腰部两侧对穿孔,一是从头穿到腰际,再与腰两侧穿孔想通,成为人字眼。汉代以后,唐宋直至现代多仿玉翁仲,主要为老叟形象,留有长须,宽袖长袍。阴刻线刻画粗略,刀口较深,边沿有崩茬和毛道。

欢迎关注公众号:王者玩具

欢迎关注公众号:王者玩具

唐代

唐代玉人主要为飞天和带板上的胡人。飞天多为侧面女像,脸较胖,上身裸露,衣褶呈弧形,又多又长,有些裹于身上。身下缀以三片云,边缘呈锯齿状,飞天似在云中起舞。

欢迎关注公众号:王者玩具

胡人多为卷发,露出有络腮胡,眼部特色明显。一种只用粗阴线琢出眼眶,没有眼珠,一种将眼珠刻在眼眶下半部,只露出一半,还有一种呈倒三角形。服饰中袖子窄小,袖口刻有短小阴线以表示手指。裤子褶纹用长弧形阴刻线表示,此为唐代玉人的重要特征。

宋代

宋代玉人最典型的是执莲童子。头部夸张,大脑袋,后脑勺突出,发式分为两种,一种用细阴刻线画出一撮,状若鸡心,另一种则是分为两撮,左右分开。眉毛用两道呈倒八字的浅细阴刻线表示,眼珠有橄榄形和一字形,多加以垂直阴刻线一两刀表示眼珠。耳朵刻画明显,葱管小鼻,樱桃小嘴,嘴不超过鼻翼宽度。双手多作攥拳状,与衣袖线条相连,掌宽与袖口约略相等。服饰有背心、对襟敞衣和交领衫三种样式,常饰以双线方格米字纹和方格水字纹,背后雕出拆角状的衣服下摆。

欢迎关注公众号:王者玩具

金元

金元玉人多为少数民族形象,宽阴刻线勾勒眉眼鼻口,线线相连,酷似猴脸。眼梢较圆,出现了眼珠,鼻子呈上窄下宽的梯形,脖子深凹。衣纹粗而深,带有弧线,线条较软,多为窄袖、短裙、高靴、四棱帽的蒙古服饰形象。颈部、腰部有重刀出现,为元代玉器雕琢的普遍特征。

明代

明代玉人同样流行执莲童子的样式。与宋代相比,明代童子头部不再夸张,留发面积较小,刻画稀疏,没有倒八字眉,多横向阴刻一刀表示眼珠,似闭目状,嘴角往往宽于鼻翼,袖口大于手宽,服饰只有对襟长袖衫和交领衫,衣服褶皱处起伏度较大。此外,明代玉人题材还有很多,如老人、仕女、佛、观音、罗汉等。其普遍特征是眼眶很大,中有以道短横线,童子多为蒜头鼻,成人还有勾形鼻和楔形鼻,有的鼻子下部用压砣碾琢,以突出唇部。嘴角上翘,作微笑状。明代玉人一般头大脸长,五官紧凑,正面弧凸,背面扁平,有“包子脸”之称。

清代

清代玉人题材多种多样,形象生动,神态逼真,为此前历代所不及。几乎都为圆雕立件,磨工光润。脸部形象多为笑貌,五官紧凑集中,上下唇间多为斜刀切削,突出嘴部,眼睛有神,颧骨突出,高鼻梁,立体感与写实感极强。服饰以宽大长袖居多,另有系着肚兜半的小儿形象,肚兜带以阳纹凸起,棱角分明。此时期的很多玉人,如麻姑、刘海、和合二仙、福禄寿三星等,都饱含着浓烈的吉祥寓意。

欢迎关注公众号:王者玩具

欢迎关注公众号:王者玩具

王者玩具:古珠玉文化艺术交流

(文章图片源于网络,图文供学习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是最好的鼓励 寻一位爱古玩的人做朋友吧!

或许就在你的身边。“玉器虽有美质,在于石间,

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伟大的艺术品不必追随潮流,他本身就能引领潮流。

在自然界留下的所有古物珍宝当中,只有古玉是有灵魂的,真正的古玉是在认它识它的人中,会产生千变万化的魅力,如果你能识得真正的古玉,并与之灵魂相通,在你的盘玩与接触当中,古玉会呈现出它最美丽的那一面,呈现出其他任何古物无法与他替代的那一个瞬间,所以好的古玉是有生命的,每一个收藏古玉器的爱好者,都是生命的发现者和传承者,是在做最大的功德的文化人。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梁湘润著作历史定位的思考(三)

何重建

2015年时大陆业界有一篇十分引人注目的文章《八字命理流派》,作者叫“透长安”,虽然内容比较简略,但其也相对客观地介绍了大陆命理业界当下的主要流派、技法特点、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并打出“推荐指数”。有点类似现在对影视作品的“豆瓣”打分、对宾馆综合实力的“星级评定”。

格局派:月令格局,月令透干格局、子平真宗格局、透派格局,以《子平真诠》为法本;

旺衰派(强弱):滴天派、新派、以《滴天髓》为法本;

穷通派(用神):以《穷通宝鉴》为法本;

禄命派:超级复古的论命模式,以年为主,纳音、神煞、长生12宫是主要理论手法。

盲派:其所介绍的“X氏盲派”“脱离原始盲派的胚胎”。

形派:该文把梁湘润命理定义为“形派”。可能是“透长安”先生没有看全梁师所有的书,作出“以偏概全”的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笔者认为,他有两点说的相当到位:

1、吸取了江湖的精华。“这才是真正的盲派,很多口诀出自巾箱本和民间秘抄”、“他的特点在于铁断直断,直接根据四柱形象干支组合断大事件,往往能够直指求测者最痛的地方。”如前些日子与师兄弟讨论的八字 男:辛卯、丁酉、丙子、壬辰,不需分析格局五行直接根据形派母法“双冲又双合,凶命早夭”的组合来断大凶命即可,直截了当。此男孩刚生下来查明是先天心脏病危在旦夕,明年兑现双合显然生死关口。

2、是成为高手的必读教材。“梁湘润‘子平母法系列’,想成为高手一定要看的”。推荐指数:五星。

眼下大陆中生代命理高手,大多对梁师的著作有学习和研究。

“透长安”先生说的第三点,他认为梁师的著作:“内容繁杂语言啰嗦真假诀混杂,作为教材很难理清头绪。”

客观情况似乎如此,这正是许多朋友认可梁师,但又觉得难学难懂,入门困难的原因之一。然而,对梁湘润老师的误解也在于此。

大陆资深命理学研究者周深谊先生写过一篇文章解释:“梁派博大精深,涉及各种技法,读者如果没有系统攻读,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印象。看了子平母法,以为是财官法;看了流年法典,以为是江湖口诀;看了沈氏用神,以为是格局法。”

作者学习研究梁师著作多年,认为梁师的系列著作,第一次将“书房派”和“江湖派”两大论命派别的理论与技法调谐融合;第一次把“河图五行”(子平法)和“纳音五行”两大论命体系的原理与实务归纳整合;禄命文化在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相对的法理体系,以实务论命为主,理论和实务兼备是该体系的重要特点。如果对禄命学一知半解,只熟悉一个或几个视角的人,面对梁师系列著作所形成恢宏、完整的法理体系,只能是一叶障目,茫然不知所措。

梁湘润老师认为,因为种种原因,禄命文化出现了严重的历史文化断层。当代所谓“子平法”(实际只能算“后子平法”),大抵是明代正德年间(1505—1521年)以后的“禄命法”。也就是说,1949年以后命理界所“传承”的,只是近500年来的文化;如果按沈孝瞻的《子平真诠》年代(乾隆己未年,公元1739年)计,现代命理界传承的只是不足300年的文化。因为万育吾《三命通会》介绍的“子平法”,与后来沈孝瞻《子平真诠》、任铁樵《滴天髓》改造后的“后子平法”,区别还是相当大的。“后子平法”是“误取断代命学”所导致。(注二)

从下表可以简要看出书房、江湖和梁湘润命理及“后子平法”,理论(古籍)和实务(江湖私房秘抄)“源头”的支撑区别。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传承和发展,一定是建立在历代先贤千年以上努力探索所积累的成果基础之上。三十年来的历史已经证明,摈弃或轻视历史经典古籍,企图创造什么“新法”的举动,是不可取的。

表1 命理学各体系理论实务支撑比较

禄命法主流(经典)含子平命理

简化命理 (后子平法)

梁湘润命理(经典--巾箱)

江湖(含盲派)(巾箱,自成体系)

五行大义(隋)

渊海子平(宋)

除子平经典著作外,再加以下文选

鬼谷子、东方朔秘法

李虚中命书(唐)

三命通会(明)

唐宋残经(神白经等)

渊海子平

消息赋(宋)

滴天髓(清)

诀法(宰公,林开、鬼谷)

继善篇、明通赋、络绎赋

五行精纪(宋)

子平真诠(清)

天元巫咸经(明)

玄通赋、月谈赋、玉衡赋

渊海子平(宋)

穷通宝鉴(清)

历代星命学古籍

万金赋、幽微赋、三盘赋等

应天歌(宋)

注:以上号称“老五篇”

星盘法流星诀

造微论、元妙论、步天经等

玉照定真经

江湖私家秘抄子平母法总则

寸金搜髓歌

三命通会(明)

刑冲合会透解

一掌经、两头钳

神峰通考(明)

大流年判例流年法典(秘抄教材)

演禽三世

星平会海(明)

细批终身详解

四言、五言独步

星命大成(明)

金不换大运详解

九星照命、十神宫位

兰台妙选(明)

格局生旺库今论

十二神秘法

三车一览(明)

神煞探源

英耀篇、军马篇等

滴天髓(清)

星相法卷

密传口诀,金钳诀等

子平真诠(清)

实务论命系列

穷通宝鉴(清)

命理约言(清)

新命理探源(民)

子平粹言(民)

新命,人鉴(民)

作者在去年出版了《胎命:七柱论命的理论和实务》一书,对命理学法理体系作了简要的介绍,如下表。可以看出,梁湘润老师的系列著作内容,几乎涵盖了命理学法理体系的各个方面。

至于命理学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一度出现并盛行的所谓“流派”(如格局派,穷通派等),实际上是不知或无视完整的命理学法理体系,只拮取法理体系中一个或几个论断系统(视角),就以为是命理学的正宗或全部,这种“以偏概全”,是“文化断层”的体现。

表2 命理学各体系比较

传统命理

简化命理

梁湘润命理

江湖(盲派)命理

命盘架构

五—六柱

四柱

四柱至六柱(胎元命宫)

七柱及以上也有只用四柱

论断视角

多视角

提倡“大道至简”,单个或少数视角

多体系、视角、加减灾福

六爻奇门六壬梅花金口等

拱夹暗带

拱夹

基本不用

重视架构,特殊拱夹、暗带

有飞、伏技法

刑冲合会

三刑六冲六合三合

三刑六冲六合三合会

同前,加特殊刑冲、三刑组合、四见、六法冲克等

基本刑冲,加破、穿(害)、绝

神煞

较多神煞

少数神煞

神煞加符门客等,有专著介绍

大量星学神煞,

干支

十干十二地支

十天干十二地支

天元巫咸经等借鉴江湖口诀

干支组合口诀甚多擅长干支直断

十神

成熟运用

成熟运用

灵活实用,如坐引、十神论生死是特色

十神结合象法擅长冢计小谈

诀法

较多口诀

少数口诀

相当重视,如年时、日时三合诀等,有两本专著

各系统全面运用

生旺库

有运用

很少运用

朔到源头,有专著介绍

相当重视

格局

成熟运用十神从格外格等

成熟运用十神从格外格等

有专著介绍十神格局有纳音格局的实务运用

较少谈及

旺衰

较少论及

干支打分百分比

只论强、弱临界点

区别于日元旺衰论主要用于取象定性

用神

调候

调候扶抑通关

余、徐扬、金、万氏等

少而精的有用之神

大运

五行精纪十分重视

相当简略

有专著、成体系

有特殊论法

流年

五行精纪重视,有小运

相当简略

至少有五本专著,形成完整流年体系为梁派最重要的特色

小限、小运、十二宫串宫压运等

流月

空白

空白

有流月法体系,为历代仅有

有专法

取象

较少

较少

有干支象数的概念

特别擅长且灵活

纳音体系

古法及三命通会都重视

基本否定

十分重视,解读重要经典古籍,认为纳音五行优先河图五行

有纳音法运用

制解

很少谈及

否定

有专著介绍

重视且有多种方法

研究方向

妻财子禄寿

重财官层次

由妻财子禄“家计小谈”向专题研究发展

以满足市场客户为主

“透长安”先生指出的问题,其实梁师自己也意识到了。造成如此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梁师本身也处于搜集资料、归纳整理、恢复历史原貌,正本清源的过程之中,对历代古籍发掘解读、江湖(私家)抄本搜集分析、高人(盲师)口授心传的“秘诀”获得择拣等工作,并非朝夕之功。梁师已经完成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工作,但因这段时间长达五十年左右,搜集时间有先有后,导致有些内容分散或重复出现在一本本著作中。2013年在三亚时,他曾经有将自己的著作按法理体系的“视角”进行疏理、出版的想法,可惜没有来得及实施。

梁湘润老师认为,“真正对命理有研究之人,今日之禄命范围,吾人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初中生而已。再接连数代之后贤努力,也未必能办得到,将一切法则容纳于一个大系统之中。故此,吾人只有尽力去研究先贤之成果而已,其余一切,都是妄论。故此,人须知己,庶几是治学之道。命理之为人视之为‘学’,或者视之为‘术’,也只以此为区分耳。”(《神煞探原》第81页)

他指出命理学面临着“正本清源”的重大课题,在越来越多的古籍被发现、古法得到研究的情况下,命理学的法理体系,有必要进行全面的疏理,进行“重新组合”,“重塑原始”,“恢复古制真相”。在他的最后一本著作《诀法今论》的“后语”中写有这样一段话:“依作者个人之预测,禄命法大约在今后四十年左右,始能有新的‘万育吾’(《三命通会》作者)、‘沈孝瞻’(《子平真诠》作者)应世。”他寄希望于年轻人,寄希望于现在三十岁左右的禄命文化研究者中,出现有能力、有担当的“后贤”,以完成这项“重新组合”的伟业,开创出中国传统命理文化的崭新周期。

今年是2020年。十年前,即2010年时,梁湘润老师的著作刚刚进入大陆,受到了不少误解蔑视、甚至攻击,十年过去了,命理界群雄并起的“混乱”时代逐渐成为“过去时”。只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方才知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于十年前拜师梁师,今年是梁师逝世七周年,作者也已经73岁。希望借这个机会,对梁师著作在禄命文化长河中的历史定位,谈些个人的思考:

第一块里程碑:《五行精纪》,纳音五行论命的巅峰之作;

第二块里程碑:《三命通会》,河图五行论命的巅峰之作;

今天,离《三命通会》的诞生已经过了五百年左右,第三块里程碑:《?》,其内容应该是:河图五行论命+纳音五行论命+江湖论命,但无论如何,其一定是建立在梁师系列著作的基础之上。

历史已经表明,中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后人的学术进步,都是站在历代先贤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的,明代《三命通会》的一些内容,大段原文照抄南宋《五行精纪》,就是明证。

历史的责任和担当,是梁师为禄命文化忙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的根本原因。

“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注三)

注一:以上考证工作,是我的学生丁仲赟先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我引用的。

注二:有关命理学文化断层的介绍,请参见倔作《胎命--七柱论命的原理和实务》

注三:引自元帅诗“八十书怀”

本文的完成,得到了陈茂泽先生、丁仲赟先生、王化斌先生、傅品锋先生的支持和提点,特此致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