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看疾病水多(八字看疾病水多还是水少)

几分真心 2023-07-09 08:10:23 网友上传

壬水冬生无太阳,比劫一片克六亲

乾造  戊辰  甲子  壬子 庚子

壬子日生子月子时,水势浩荡,可知一生漂泊,四处流浪,在外打工,工作不定。

古籍有云:四柱全阳,定知难有阴尊。此造庚偏印为母,水多金沉,庚死在子,父母离异,为何母没有出事,仅是离异呢?留待易友思考,此处不说。

水主智,聪明,头脑灵活,奈何水冬生飘荡,旺水滔滔,四柱无火,学历不高,初中毕业。

壬日遇三羊刃,凶命。七杀居年,出身清贫而性格顽劣;羊刃三见,性格太刚;比劫一片,争财克妻,四柱无财,主晚婚,或娶历经世故女子为妻。实为娶已婚带孩的女人为妻。

微信:z1494227560

水肿产生原因

水肿病在中医学文献中记载很多。《黄帝内经》把肿胀病分为水肿、腹胀、鼓胀三类。张仲景《金匮要略》论水肿,则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并列入黄汗一病,称为五水。

元代李东垣论肿胀则分为寒热二型。明代李梴论水肿,则分为阴阳二水。明代李士材论水肿,则分为虚实二种。明代张景岳对本病则分为气肿和水肿。

清代陈修园则集其大成而作了总结,曰:“肿成手按论纷纷,水气同源不必分。”又在他著的《医学三字经》一书上,则大书特书曰:“水肿病,有阴阳,便清利,殃,便短数,阳水伤。”余认为,陈修园的论述简捷了当,不仅阐明了中医学经典的奥妙深意,而且启发了后学者入门捷径。

盖论水肿病者,不论如何分类,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阴阳。

以阴阳为八纲之纲,包括表里、寒热、虚实在内。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又曰:“审其阴阳,以别柔刚。”可见在水肿病分类上,能认清之为虚寒,就会识别阳水之为实热。寒则温之,热则清之,虚则补之,实则泄之。

这是任何人在辨证论治上,不能否定的基本原则。定期健康体检,及时早期发现异常体征,做出正确诊断和有效处理措施,将疾病消灭于萌芽时期,为健康提供了超前保障,成为促进身心健康的时尚。

一.水肿病生成之原因

水肿病的诱因虽多,但概况来说,不外乎“外感内伤”四字而已。外感寒湿或汗出当风,以致外窍闭塞,水气郁结肌表而肿者,此外因也。内伤饮食或,以致脾肾阳虚,不能化气御水而肿者,此内因也。例如《黄帝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又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盖以脾为阴土,胃为阳土。

按五行来说,脾胃在人身上,如渠道之堤坝。膀胱为壬水,肾为癸水,肾与膀胱,在人身上如流水之源泉。脾阳不振,难以御水;肾阳不振,难以化气。当此脾肾两虚之际,如再遇外感寒湿或内伤生冷,都可使水分侵袭水道,蔓延日久,则水道瘀塞而泛滥。留于上则头面肿,留于中则腹胀大,留于下则腿脚肿。

此即《黄帝内经》所谓“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以三焦职司决渎之官,决渎失职,影响肺之节制,脾之运输,肾之储藏,因而水道瘀塞。此肿之所由来矣。故常见水肿病,有的头面、眼睑先肿,有的腹先胀大,有的下肢先肿,有的全身同时俱肿,这正是以水逆流之趋势,而定其肿部之先后也。

二.病的色脉证候

病,一般面色苍白,脉缓而柔濡,舌质肥嫩而上浮水气,但亦有舌苔黄白腻厚,而口并不干。此因脾脏被水侵袭,胃腑消化功能减退,故见黄腻之象。自不能以苔见黄色,而认为是热肿。病一般小便量少,而次数亦不甚多,但有时小便发黄,此因肾阳不足,膀胱之气化功能薄弱,以致废水淤滞,阻碍新陈代谢,不能按常规排泄,安得不变色而发黄哉?故亦不能执《黄帝内经》“水液浑浊,皆属于热”之说,而误认为是阳水。

三.治疗法则和方药

余在临床上,常见到的是多而阳水少,故对本病认为是脾阳衰败,命火不足。故确定以“温补脾肾,利水行气”八字为主。常用方剂以加减“实脾饮”,配合“金匮肾气丸”二方为主,只要加减得法,配合适当,则左右逢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矣。

1.实脾饮原方

茯苓 白术 木瓜 甘草 木香 大腹皮 草蔻 干姜 附子 厚朴

2.方解

此方茯苓、白术配甘草,即能培补脾土,又能渗湿利水。草蔻、干姜配附子,即能燥脾暖胃,又能温补肾阳。木香配厚朴、大腹皮,妙在不但温中消胀,实有行气利水之能。陈修园说:“气道调,江河决。”又说:“气行水亦行。”这是他的临床经验实践,而非空谈理论。有人说“实脾饮”内之木瓜,似不相宜,以木瓜有促使尿短作用,而不知脾虚肝旺,木来贼土,脾土之不实,乃因肝木之有余。木瓜在此方内的作用是直接以柔肝而间接以实脾。五行互相制约之妙,还要在于辨证用药之时,机动灵活地运用耳。

3.加减法

水肿病本来是一种比较复杂难治的慢性病,在治疗上不管用经方或时方,必须在辨证用药时灵活运用。余在临床辨证上,对“实脾饮”一方,作如下加减,虽不能尽如人意,但确实摸索了点滴经验。兹介绍如下:

小便少者,重加茯苓,配泽泻、猪苓等,以泄膀胱之水邪。头面肿甚者,加麻黄,以开鬼门,取陈修园的“上窍通,下窍泄,外窍开,水源凿”之义。腹肿胀甚者,重加木香、厚朴、陈皮、大腹皮、牵牛子(二丑)等,使水气并行,取陈修园说的“气道调,江河决”之义。腹痛加白芍,以平肝木之邪。

咳嗽加苏子、杏仁,以宣肺家之气。腰痛者,加杜仲,配服“金匮肾气丸”以固其本,取《黄帝内经》“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之说。下肢肿甚者,加防己。日久肿不消而正气虚弱者,加重白术、黄芪、党参之类,所谓扶正以祛邪也。连服数剂,多有收获。

四.配服“金匮肾气丸”的意义

以肾为先天之本,又系水火二脏。《黄帝内经》说:“孤阳不生,独阴不长。”又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水肿病由于肾火衰微,真阳不足,以致气化失调,上不能交通心脏之火,以助脾脏之阳,脾阳虚而不能散津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所以水势逆流而肿也。

但在治疗上若专以利水为主,而肾脏真阴反受其害。肝肾子母攸关,水不涵木,母病及子,势必病变横生。故常见有些水肿病,愈后复发,时肿时消,反复无常,正是由于治疗时未顾及肾阴耳。“金匮肾气丸”即“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其目的是以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等壮水之主,以制阳亢;以肉桂、附子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阳兼补,水火并济,扶正祛邪,莫善于此。

前人在临床实践中,又于此方内加车前子、牛膝二味,既能引药下行,又能调节水道,又名“加减金匮肾气丸”,或别名为“济生肾气丸”。久服不但肿胀全消,而且永不再发,免去后遗症之患。

结语:根据本人多年来治疗水肿病的经验,认为“加减金匮肾气丸”一方,在水肿病初期配合加减“实脾饮”等汤剂服之,有较强的蓄积性作用。服之日久,自然能发挥其养精蓄锐之威力,消肿较快。在水肿消失后,持续服之,有较强的恢复作用,可以巩固已取得的疗效。

其次,余又认为水肿病不宜用泻水之峻剂。盖水肿病多由脾肾两虚,阳气不振,演变而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泻之不当,则正气被劫而益虚,水邪骤散而后聚。即或暂取一时之效,实非长治久安之计。唯有平补平泄,补泄兼施一法,虽然有时消肿较缓,但正长邪消,精神内守,可免水邪卷土重来之患。

八字命理精华:论灾煞口诀之病灾

病灾原不看喜用,命局五行看平衡。

失衡之处即为病,病在年柱为头疼。

病在月柱病在胸,病在日柱腹部疼。

病在时柱为下肢,五行所示各自明。

木主头发和肝胆,肢体也属木五行。

火主眼目和血液,还主系统为神经。

土为皮面和腰肌,脾胃脏器也应承。

金为牙齿和喉咙,还主骨骼与肺胸。

水主膀胱和肾脏,还管生殖等系统。

命局过旺必有病,过弱也主病来生。

虚浮无根又受克,过弱五行就是病。

无克无泄旺五行,岁运旺之憋成病。

受旺五行所克者,必然也是病五行。

木多金缺金有病,土多金埋金不行。

火多木焚木遭殃,五行生克仔细评。

还可表面看病根,被冲五行可查病。

被合被化也看病,寒暖燥湿病查清。

土旺无泄脾胃漲,辰戌相冲胃受伤。

水多土荡胃出血,土弱火旺胃溃疡。

火旺土旺金水弱,中老年后血要稠。

四柱无水火土厚,血管受阻壁增厚。

地支水旺干克火,心脏不好心中忧。

土多金埋火又旺,辛弱定把肺炎生。

金旺金弱气管炎,水多湿重肺气肿。

酉被冲克有肺病,金被火克咳潄重。

日主衰弱食伤重,头昏脑胀神经痛。

甲乙无根肩周炎,甲木火多精神病。

金木相战神经损,夏木无火关节痛。

金火相战早土盛,金脆水枯糖尿病。

火旺土焦庚出干,三六合火病已成。

柱中水多子卯刑,乙不透干必肝病。

卯木被酉冲克重,无救定有肝胆病。

丙火若是遭水克,眼睛昏暗必生病。

丙辛相合防近视,羊刃重重防耳聋。

辛加卯上易唇缺,卯辰相加必有刑。

刃逢戌未犯支刑,四肢有病是一定。

三丁两丙克到金,口舌生疮闹心疼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