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称重七两二怎么来的(七两二命格)

作茧自缚 2023-08-19 10:40:00 网友上传

武当八字功:练一次只需10分钟,简单易学,不出偏,久练强身健体

(欢迎关注本账号!请点击右上“关注”!谢谢!)

一、八字功法简介

八字功法,属道家武当派功法之一,它是张有光老师师从薛金山老师以健身而得。此功功法简单易学,动作舒展大方,而且得气快,不出偏,深为练功者所喜爱。久练能祛病健身,增长力气。

练本功不多费时,一次只需10分钟。本功初练时,在调息的掌握上可根据自己身体的强弱程度,对呼吸的深浅自行调节,以练一个字呼吸一次为准。有了一定的功夫后既可两三个字呼吸一次,也可将八个字一口气练完。但须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注意身体的反应,以不憋气、不心烦为度。

本功在每个动作中如伸展、屈握、环抱等都要求先用阴柔之力(内力),只在动作的最后加重力量,使之刚柔相济。每个动作在吸气时均要提肛收肾、脚趾抓地,这样可提高功率和医疗作用。每次练功最好练8个循环,身体状况好的可稍增加。练完功后,以精神健旺、自感舒适为度。

练本功随着练功时间的增加,脊椎及后脑勺(玉枕穴)会有异乎寻常的与日俱增的热感,并使处于耷拉状态的(指40岁以上的男性)往上提,像青少年一样壮实,待下丹田(小腹)发出咕咕噜噜的响声,便说明完成“气沉丹田”这步很重要的功夫了。

二、八字功法的练功方法

预备式:

早晨面向东、晚上面向西,全身放松,两腿直立,两腿分开与肩同宽,排除杂念,意守下丹田(小腹部),两眼微闭,先呼后吸,做深呼吸两三分钟(图1),然后按提、举、推、拿、拉、按、抱、捶的次序练功。每个动作的双手在吸气时应先用阴柔之力,在调动内力的同时加重力量,呼气时放松;每个动作的双脚应在吸气时十趾抓地并同时提肛收肾,呼气时放松。

1.提:

腰向前弯,使腰与腿成90°,同时两臂下垂,手指指向地面(图2-1),然后先将四指并拢,后将四指抓紧抓实,将拇指搭在食指和中指的前面(图2-2),接着十趾抓地,提肛收肾,如提石锁状用力将两个拳头向胯前提,同时将腰伸直,两小臂放平与上臂成直角,拳头向内(图2-3),提时要深吸气,两拳头提到胯前,全身放松,同时长呼气。

2.举:

接上式,将收到胯前的两拳抓紧抓实,如举重状,同时十趾抓地、提肛,用力将两臂向上直举(图3-1),并深吸气。动作完毕后,将全身放松,在长呼气时徐徐将两臂下移,使两手置于胯部(图3-2)。

3.推:

接上式将胯部手掌翘起,手指向上,用力向前推(同时十趾抓地、提肛收肾),如推墙状,直至两臂伸直与肩平(图4),推时深吸气,吸完了要在全身放松中长呼气,但两臂仍保持平直。

5.拉:

接上式,先将两臂展开如大雁展翅状,拳背在上,拳头抓紧抓实(图6-1),十趾抓地、提肛收肾,用力将两臂的拳头往腋下收,同时深吸气(图6-2),两拳头到腋下后,在全身放松中长呼气。

6.按:

接上式,将腋下的手展开,手心向下,在十趾抓地、提肛收肾的同时,挺起胸膛,在深吸气中将两手用力,往胯部向下、向后按(图7)至两臂同身体成30°。然后长呼气。

7.抱:

接上式,两臂两手在十趾抓地、提肛收肾深吸气中,并像抱大树状用力抱圆(图8-1)。到两手的手指尖接近时,在全身放松中,两掌变拳,拳心向上,轻收至胯部(图8-2)。

8.捶:

接上式将拳背翻上来,抓紧抓实,十趾抓地,提肛收肾,在深吸气中用力将拳头向前戳。待两臂伸直(图9),吸气完了,全身放松,双臂徐徐下落至体侧,同时长呼气(图10)。

由此,回到预备姿势,即为本功法的一个循环。一般可练8个循环或更多一些,收功后可散步片刻。

收功后可在室外站桩或室内静坐,以收动静结合、练养并重之宏效。

注意:饱食后禁忌练功。

附:

提、举、拿、拉、捶拳头抓实时的形状(见图11)。

本账号内相关文章推荐:

气功:正宗少林静禅功,入禅则静、静中求纯、纯静为安,简单易学

七式简易罗汉功,有利于体质增强、精气神力充足、延年益寿

少林基本内养功,释德建大师亲授,老少咸宜的功法

释永信亲自为你演练的神奇的少林和尚健身十二法(图解)

古传壮腰八段功:源自2千年前先秦时期,内炼精气神,外炼筋肌骨

(各位爱好者,您们好!本账号将向大家呈现各类搏击、功夫、散打、武术等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国内外搏击、散打等赛事新闻、评论。欢迎关注本账号!请点击右上方“关注”!谢谢!)

痛惜!云南36岁民警不幸去世,他生前的故事让人泪目

6月14日

丽江市公安局古城分局交警大队

民警杨学光不幸去世

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6岁

杨学光,男,彝族,1987年2月生,党员,生前系云南省丽江市公安局古城分局交警大队三级警长。淘汰黄标车、脱贫攻坚、抗击疫情……从警12年来,他在各类疑难险重中啃下一个又一个的“硬骨头”。因工作成绩突出,曾被公安部、共青团中央通报表扬为“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民警”,被评定为“优秀公务员”5次并被授予个人三等功1次,荣立市公安局个人三等功1次,荣获嘉奖5次、各类先进个人3次。

勇挑重担:奔走千里报废黄标车

2018年8月,古城区治理淘汰黄标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交警大队重点车辆管理中队,全区1239辆黄标车的治理淘汰重任落到了中队负责人杨学光的肩上。

此后的4个月中,他主动取消所有周末,带领工作组连续奋战。“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

“通过不厌其烦地做群众工作,我们首先完成了城里的79辆黄标车的淘汰。”但随着工作的推进,杨学光发现余下的黄标车,要么不在丽江甚至已经跑去了省外,要么因多次转手已无法联系到车主,工作一时无从下手。

“有一辆无法联系到的大型普通客车黄标车,疑似在成都及周边组织非法旅客运输,存在较大交通安全隐患。”当时的情景,杨学光还记得很清楚,离整治黄标车的任务结束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但仍有少量黄标车无法取得联系,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我们仅仅知道其大概的方位,但我和另一名战友历时7天,驾车行驶5000多公里,几经周折,终于在成都找到并将其依法报废。”面对僵局,杨学光重整思路,能联系上的就及时做车主工作进行淘汰;联系不上的就通过分析车辆行踪动向后,分门别类逐个击破。

4个月下来,他带领工作组克服重重困难,逐渐摸索出一套符合古城区实际的淘汰治理经验,随后还在丽江市其他县推广使用,也使全区全部黄标车的淘汰任务如期完成。

治理淘汰黄标车,还仅仅是杨学光啃下众多“硬骨头”中的一个。

脱贫攻坚:把村民当亲人

出行不便、住房条件差、群众意识落后,甚至饮用水都有困难……被抽调至古城区扶贫办参加脱贫攻坚任务的杨学光,刚到扶贫点的第一天,眼前的景象让他傻了眼。

“那段时间,我基本上都吃住在村里,每天挨家挨户走访做群众工作。”杨学光具体负责扶贫点的水、电、路、住房等民生项目改造的综合协调工作,他通过不断地走访、帮扶,亲身感受着扶贫点一点一滴的变化。

“看到扶贫点的群众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感受到了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杨学光与工作队成员为期半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圆满完成扶贫点的工作任务。

“村民们紧紧拉着我们的手不放,说不完的都是感谢的话。”工作队离开扶贫点时,很多村民到村口相送,此情此景,让杨学光动容。“有位老人给我打了好几次电话,叫我去他家里做客,但一直没空去。如果有机会来城里,我告诉老人一定到家里来,但老人又总担心会给我添麻烦。”扶贫的那段时间,杨学光和村民从陌生人变成了亲人。

冲在一线,是杨学光的工作准则。

抗击疫情:“阿加阿加(不要怕)”

“接到单位电话,直接就上前线了。”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丽江原有的宁静。

领了一个口罩后,杨学光带领一个增援小组的警力,匆匆赶往丽江东侧的树底疫情防控点报到。

从古城区树底防控点到宁蒗的子布河防控点,有约20公里的路,开车半小时、走路近4小时。疫情发生后,大量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加之全市客运班线车停运,途径树底回宁蒗的返乡群众不断增多。返乡群众被送至树底防控点后,所有车辆就必须原路返回丽江城区,群众只能往宁蒗方向步行回家。

一时间,防控点登记的人员大量聚集,增加了工作量和互相感染的风险。“当时返乡群众都很焦虑,担心不能及时回家,我们就多想办法、多一些关心关怀。”这最后20公里的“返乡路”,让来自宁蒗的杨学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立即向防控点临时党支部报告情况,及时联合运政等部门,采取要求出租车需将乘客直接送至宁蒗子布河卡点、严厉打击非法营运等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群众“返乡难”和聚集感染的风险。

“阿加阿加(彝语:不要怕)!”“回家后居家隔离,不要出来串门了!”……杨学光用彝语不断地安抚着现场人员的情绪。同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他及时向指挥部建言献策:“丽江和宁蒗的进出城口,也要设立劝返执勤点,对不符合通行条件的车辆进行提前劝返,以免车辆人员往返跑!”

“自觉做好自我隔离和防护、服从临时党支部指挥、禁止扎堆就餐和相互递烟……”对待战友,杨学光兼顾“严管”与“厚爱”。

繁重的抗“疫”工作中,也有让他动容的时刻。

饱含热泪 向“洋芋车队”敬礼

“我与故乡的洋芋擦肩而过,家乡人民朴实的爱感动了我。”在树底执勤的一天下午,满载宁蒗牦牛坪村民为武汉捐赠洋芋的车队经过防控点时,杨学光流着眼泪深深地敬礼目送车队。

“今天经过的洋芋车队,让我热泪盈眶。当下,如果有一条路我不能选择,那就是后退的路;如果有一条路我必须选择,那就是冲锋的路。”夜深人静的执勤空隙,坐在金沙江边防控点的火堆旁,杨学光在抗疫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话。

“光杆司令”凭一己之力干出亮点

“客运旅游运输企业牵系千家万户,交通安全责任重于泰山。”2016年1月,杨学光被调至新成立的重点车辆管理中队,开始探索对辖区12家“两客一危”(客运、旅游、危化品运输车)运输企业、12家有校车的幼儿园,共882辆重点车辆1068名驾驶人进行系统性管理。

因警力有限,中队刚成立时只有杨学光一人,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专职管理重点车辆和驾驶人的模式当时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先例,之前只有交通秩序管理经验的杨学光,只能从学习文件规定、摸清车辆及驾驶人情况、建立台账等最基础的工作做起。

“刚开始,有些驾驶人抱着‘走形式、凑热闹’的心态,让家人代学、代签等情况突出;甚至部分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也认为这是交警队在‘找麻烦、推责任’,工作推进非常困难。”交通事故的预防,警示教育和安全理念至关重要。语重心长地反复沟通不起作用,杨学光只能屡次在企业及驾驶人大会上“不留情面”地进行严厉批评。

渐渐地,驾驶人和企业的观念开始发生了改变,杨学光也把“两客一危”交通安全源头监管干出了实效、干出了亮点。近年来,更是实现了辖区重点车辆“零伤亡”目标,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温情为民:硬汉也“可爱”

“那是我这辈子坐过的最有温度、最有幸福感的小面包!也真正体会到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有一年的国庆黄金周,在丽大高速环岛执勤的杨学光,及时拦下一辆营运面包车,请其送两位着急赶飞机却因身处城郊打不到车的杭州游客到机场。

“希望帮我传递对这位交警的感谢!不单是为没延误飞机,更是为丽江交警身上彰显的人性的美善真诚!”年长的游客一回到杭州,就迫不及待地学会开通微博,专门找到“丽江交警”官方微博动情地留言。

因时间匆忙而未能留下杨学光任何信息的游客,在网上多方搜索后,正好找到一张杨学光往年黄金周在高速环岛执勤的照片。该游客又先后在网上发布了“感恩遇上最可爱的人”“感动有了回应”等状态。

杨学光,一路走好!

转自:“丽江古城警方”微信公众号

来源: 云南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