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八字算命(林夕水平如何)

及時行樂 2023-09-17 14:40:34 网友整理

资深八字命理解析:为什么太聪明的人,往往命都不太好?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强极则辱”,出自金庸的《书剑恩仇录》,乾隆送给陈家洛一块玉,上面刻的字。

金庸笔下的男主大多身弱,经常犹豫不决,顾虑重重。这其中陈家洛最为明显,是身最弱的男主,没有之一,最大特点就是患得患失,活得憋屈。

那么身弱的人为何活得辛苦?

因为控制不住自己强烈的认知和情绪。

1

食伤——慧极必伤

食伤最易出天才,他们聪慧过人,悟性很高,不仅能看透人情世故,还能体会出更多世态炎凉。

可也正因为这样的聪明,他们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痛苦。

为人世事洞明,把事情看得透彻,听起来非常有格调,怎么会是坏事?

知道这个世界运转的本质,就会看到很多阴暗面。有些阴暗是来自于客观规律,有些是来自于人性。

无论哪一种,作为个人都无法改变,于是聪明人容易走向两个极端:

要么是思虑重重,痛苦至极;

要么沉醉在幻想中,逃避现实(比如酗酒)。

韩寒有句话说得好:知道太多的人往往死得很痛苦,想知道太多的人往往活得很痛苦。

典型人物:郭嘉。

郭嘉不如诸葛亮出名,只因为一点,他活得太短了,36岁就病故。注意,不是死于非命,纯粹是身体太差,名医奇药也救不活。

郭嘉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之一,洞察秋毫,善出奇计。在别人争论扯皮的时候,他往往一针见血,看透本质,是曹操身边公认的第一谋士。

明明身体不好,却特别喜欢喝酒;

明明体弱怕冷,却一再催促曹操北伐袁绍,最终自己在北伐途中命丧河北寒地。

后人很多不理解,位极人臣,为什么不愿意好好活着?

对于郭嘉这种太过聪慧的人,看明白了太多事情,也就对生命缺乏敬畏之心。

说白了,他求生欲不强。

聪明人总是因为太相信自己的能力,而成了拜自己教的信徒。

2

叔本华在《论天才》里曾经说过:天才比一般的人更加敏感与狂热,他们靠着敏锐的触觉在生活中领悟着常人所没有的感触,并把它们抽取表现出来。

聪明人对这个世界的缺点都看得很清楚,时刻保持清醒,为人类的现状感到痛苦,或是为其他人的愚蠢感到悲愤。

他们总是能撕开人性漂亮美丽的外衣,直指人们心中的贪婪、仇恨、欲望。

因此他们所担忧的东西,要比普通人多的多,担忧程度也更深,更容易看到事情的消极面。

如果没有正确的看待自己,就很容易产生精神创伤,对自己和世界有着错误的观念,让生活陷入波折与混乱。

林夕也是这样的聪明人。

高晓松在《非常道》里说:写词这件事,就是老天赏饭,有多高的天赋,就能写出多高的作品。

在这点上,他对林夕佩服得五体投地:

“林夕写《你快乐所以我快乐》,13韵里,最难押的就e这个音,一共才十几个字,有的韵,上百字,上千字,e这个音,林夕都敢写,‘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这还不算什么,下面他愣是来一句:‘由我来重蹈你覆辙’,这个‘覆辙’的‘辙’都能入韵,一个字就叫人望尘莫及。”

林夕的天赋毋庸置疑,1985年凭借一首《曾经》进入歌坛后至今,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写了4000多首歌。

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

也许全世界我也可以忘记。只是不愿意失去你的消息,你掌心的痣,我总记得在哪里。

三餐一宿也共一双,到底会是谁。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

愿凭一阕词,诉尽世间痴。

他的词里写出了爱情的悲欢离合,写出了成长的喜怒哀乐,我们愿意听他的歌伤心一会,也愿意听他的歌欣慰一会儿。

轻描淡写,也伤人三分。

尽管他在词里把感情和人生都看的很透,但生活中还是被困在痴恋黄耀明的感情里不可自拔,以至于患上了抑郁症。

他在《七友》里说到:“重生者走得的都走,谁人又为天使忧愁?”

林夕的歌词从自我解剖,到后来的探究禅理,万境归空成为这群聪明人大多的归宿。

3

任何一种道法到极致都会伴随好与坏的结果,印重的人,之所以能在世俗中活得幸福,是因为他们的焦虑和重覆思考过程比较少。

对待结果可以合理调整自己的期待值,外界的结果干扰很难影响他们的本心。

这一点很值得食伤的聪明人学习。

食伤的聪明人在“天赋异禀”的这条路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受伤阈值”会很低。

由于天赋的原因,这类人早年经历相对顺遂,基本处于“众星捧月”的生活状态中。

自身的天赋+身边人的鼓励和正面反馈,往往会造成他们对人生和未来有很高的期望值。

因此早年顺风顺水的天之骄子,是很难体会世间百态的,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比较少,整体幸福阈值很高。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遇到的“不确定事件”开始增多,有些人甚至不能在普通程度的挫败中维持继续前进的动力。

受挫最严重的甚至会放弃掉继续生活的勇气,一代“伤仲永”便出现了。

所以合理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补印),是食伤型聪明人毕生都要修炼的技能。

此路不通时,别忘了条条大路通罗马;

自我否定时,别忘了你在别人眼中的肯定;

没了这颗树,别忘了你身后郁郁葱葱的森林。

对你们来说,生的终点,不是在山水踏尽时,亦不是在生命结束后,而是在于放下包袱的那一刻。

为何林夕是最杰出词人?一个特质令他与众不同

今天和大家聊个关于作词的故事。

我有一个圈内的朋友,算是个小有名气的业余作词人,他一直把梁先生视为引领者,就在昨天,他在社交媒体上这么问:

“为什么一般人成不了林夕呢?”

嗯,我个人觉得这是个耐人寻味的好问题,所以借着今天的推送回答一下。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清楚梁先生其人。

梁先生全名梁伟文,笔名林夕,香港乐坛的两个伟文之一。

靠梁先生引进门,你才能看见黄先生,可前提是,你首先得在那个门里。

这话一直到如今都有很多人说,可到如今就把这话弄明白的人,少之又少。

林夕是一个填词人,除此之外,他还当过大学助教、电台总监、唱片公司总经理。

他的身份很多。

上述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一个有志于写好词的年轻人,试图以林夕为目标去打动大家,首先需要明确下面几个基本要素。

要素A:不是说你一定要香港中文大学毕业,但起码得有同等成分的积累、知识结构,以及基本阅历。

要素B:林夕自己说过,每一个真正写词的人,都要至少先写10副歌词放在旁边,这是无法取巧的。

要素C:如果你已经侥幸完成了前两条,还必须有足够的经历和感受。

这样的一个你,才能在写词的时候,有更强的代入感和情绪性,换言之,也就更加贴近生活和感情。

现在,让我们回到问题本身:

为什么一般的词人成不了林夕呢?

理智告诉我们,普通词人想要达到要素A这样成分的积累,需要花极长的时间去经历和沉淀。

要素B我们可以暂时略过不提,我相信每个热爱歌词,愿意研究好歌词的朋友们,最终都能做到。

然后是要素C,经历和感受,那些同样需要时间和感受去沉淀的东西。

很显然,成为一个合格词人的基本想法,是当你意识到自己遇到了和要素C有关的经历和感受之后,还能够用要素A赋予你的能力表达出来。

做到了上面这一切,你才恰好合格。

成为一个合格的词人,只是一个热爱作词的朋友接近林夕的第一步。

也是最小的那一步。

这基本意味着,在这三大要素之外,还有远比上面更重要的两个节点。

第一个节点叫做天赋。

天赋的意思是“并不是每个人一看到张国荣,就能写出那样的自我”。

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天空海阔 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第二个节点叫做幸福。

说到这个节点,也许有朋友会觉得奇怪:

怎么要写出高水平的词和是否幸福还有关联吗?当然有关联。

周杰伦年轻时的歌和他临近结婚时不是一个水平。

周杰伦临近结婚时的歌和他婚后的歌更不是一个水平。

这显然不是因为他真的打算接受自己江郎才尽的事实,而是因为真正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问题来了:林夕很幸福吗?当然不。

文章憎命达,这个“达”是生活顺遂的意思。

稍有文学理解能力的朋友们很容易明白这句话的内在含义。

音乐,尤其是词作,其实同样如此。

梁先生是一个常年抑郁症患者,尽管他接受采访时并非每次都坦然承认。

他为啥抑郁呢?因为他足够纠结。

他为啥纠结呢?因为他这辈子的心思都放在了一个注定不属于他的人身上。

总有朋友问我——你说林夕为啥明白这么多种求而不得的心情和感受。

我也总是回答——如果你这辈子的心思都放在一个注定不属于你的人身上,求而不得的感受你也会很清楚,区别在哪儿呢?

区别在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做不到上文的要素A,作词人们愿意相信自己可以感同身受,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得出来。

所以,所谓“以林夕为首的,极具意象化的歌词”是什么意思呢?

不仅是“你是千堆雪我是长街,怕日出一到彼此瓦解”,也不仅是“黄是你的姓红是你爱的,就当做常识”——

更应该是那些明知求而不得,最后让自己释然的存在。

综上所述,为何一般人成不了林夕呢?

你得积累深厚,你得底蕴绵长,你得经历丰富,你还得洞察世情。

光是这样还不太行——你还得心有所感,感为所想,想为所写。

最后,你这辈子还得“确实没那么幸福”。

有个终其一生求而不得的人,自然就最好了。

明白了这个角度,一般人也许不那么容易纠结。

因为很多人根本纠结不到一辈子,就会自动放弃这一切了。

这么看来,虽说成为一个言辞犀利,写透人生的,洒脱的黄伟文,虽然也不那么容易,可相比于成为林夕,还是要简单一些。

毕竟世间大部分人,都不见得能拥有真正美满的人生。

如此,也就无所谓结果如何了。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