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皇后八字(武则天八字属于什么命格)

浮生若梦 2023-07-08 13:55:19 网络

新皇登基,前朝妃嫔如何度过余生?除了皇太后,其余人只干2件事

清朝入关以后,顺治皇帝打算“循前明旧典”创设后宫制度,但如此制度难分等级、难辨尊卑,以致“议定而未行”;康熙皇帝登基以后,以中宫皇后统领后宫妃嫔,并设“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景仁、承乾、翊坤、储秀等东西十二宫。

更重要的是,康熙皇帝为前朝后妃明确了安置办法,《清史稿·后妃列传》有载:

帝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居慈宁、寿康、宁寿诸宫。先朝妃、嫔称太妃、太嫔,随皇太后同居,与嗣皇帝,年皆逾五十,乃始得相见。

也就是说,太皇太后、皇太后以居住于慈宁宫为主宫,其余太贵妃、太妃、太嫔等随居寿康、宁寿等宫。紫禁城中这个特殊的片区,汇聚着前朝皇帝的遗孀,所以也被时人称为“寡妇院”。

慈宁宫居住过顺治皇帝的生母——孝庄文皇后和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清朝历来讲究“以孝治天下”,顺治、康熙、乾隆又都以孝闻名,所以孝庄文皇后居于慈宁宫的45年和孝圣宪皇后居于慈宁宫的42年中,“寡妇院”一点也不冷清,除了皇帝经常前来请安外,太后的庆寿大典也在此处举行。

皇太后万寿节的当天,前朝遗孀们能够汇聚一堂、饮酒作乐,享受着并不常见的热闹。但万寿节毕竟每年一次,隆重而盛大的整寿庆典,更是每十年才举行一次。那么,其余的时间中,这些前朝妃嫔们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1、生活悲苦,以活计换钱银

“寡妇院”中皇太后和其余妃嫔的待遇有着天壤之别,根据《钦定大清会典则例》的记载,皇太后每年可得 “黄金二十两、白银两千两、兽皮一百二十四条、绸布缎纱一百六十匹、银纽扣四百个”等等,每日的膳食供应更是后宫中的顶级规格。尤其是康熙朝以后,皇太后讲究个“以天下养”,可谓享尽荣华富贵。

而其余遗孀“供给有定量、例银并不丰盈”,再加上前朝妃嫔年过五十才能和皇帝见面,以致诸多前朝妃嫔甚至过着勉强维持温饱的悲惨生活。于是,这些妃嫔便会想尽办法赚点银两,以贴补自己的日常开销。

《清稗类钞》对此有着明确记载:

先朝嫔御退居别宫者,每月分例银至薄,不足自给,往往作针黹,令内监鬻于市肆。

也就是说,《如懿传》中被打入冷宫的如懿那拉氏,自己打络子交由侍卫凌云彻送出宫外变卖的桥段演绎,并非虚构,而是有着历史依据的。大多数时间里,这些孤苦的前朝妃嫔都在忙于活计,以便换些银钱,改善生活。

2、寂寞非常,佛前沉淀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后宫位分的逐步提升,再加上拥有了同皇帝见面机会后,前朝妃嫔的生活待遇就会逐步提高,自然就不用再忙于活计。只是,缺少了日常针线活的打发时间,这些妃嫔便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坐看花开花落,四季轮回,孤寂、落寞,毫无生气、百无聊赖。

为了寻求精神解脱,她们只能求助于虚无缥缈的佛,整日诵读佛经,于佛前寻找解脱之法。于是,诸如英华殿、慈荫楼、宝相楼等佛堂便逐渐出现慈宁宫中的建筑群中。焚香礼佛、麻木心灵、消耗时间,才是前朝妃嫔真正的日常生活。

英华殿佛堂

后记

“八旗选秀”,三年一期,并不随着皇帝逐渐步入老年而停止。只要皇帝愿意,他的后宫妃嫔队伍就会逐渐壮大到一个惊人的数字,只是这些妃嫔能够成功侍寝的并不多,能得皇帝恩宠的更是少之又少。皇帝一旦驾崩,这些从未得到皇帝恩宠的妃嫔,既无高等位分,又无皇子可依靠,只能随居于皇太后身边,孤苦无依、冷落寂寞的了此残生。

若只是寂寞,只是冷清,倒也罢了。奈何,这些前朝妃嫔甚至连日常生活也难以保证,只得用些针线活换来活下去的保障。如此来看,偌大的紫禁城还真就是钱钟书先生书中的“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却拼命想出来。

参考文献:《清史稿·后妃列传》、《钦定大清会典则例》、《清稗类钞》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