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八字算时辰(算八字时辰怎么算)

凉话刺骨 2023-07-29 09:00:01 网络

学会怎么推算生辰八字,我就可以自己给自己批命

人的星命,均能用生辰八字推算出吉凶、善恶。所谓八字,即出生年月日时所对应的干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此十字称为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此十二字称为地支。

按照顺序用天干一字,地支一字,互相配合,组成干支。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等等。 生肖属相也有十二个,分别代表地支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我们先来推算年的干支,比如今年是狗年,天干按顺序排列到“戊”,狗的地支为“戌”,组合起来今年就是戊戌年。

算好年的干支,接下来再算月的干支,算之前一定要记住:甲年己年的正月为丙寅;乙年庚年的正月为戊寅;丙年辛年的正月为庚寅;丁年壬年的正月为壬寅;戊年癸年的正月为甲寅。比如还是今年,刚才已得知今年是戊戌年(戊年癸年的正月为甲寅),那今年的正月就是甲寅月,二月就是乙卯月。

推算日的干支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干支纪日从几千年前开始至今,一直没有中断和错乱,这是现今已知世界最庞大使用时间最长的纪日法。所以排算日的干支,没必要太劳心,直接翻万年历就行。从万年历上可以看到今天是正月二十六甲辰日。

最后是算时的干支,这里的时不是指小时,而是指时辰。现代人把一天分为二十四小时,而传统历法是把一天分为十二时辰,所以传统历法的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按照地支的排列换算成现代的时间:子时 ( 23时至01时) 、丑时( 01时至03时)、寅时( 03时至05时)、卯时( 05时至07时)、辰时( 07时至09时)、巳时( 09 时至11时)、午时( 11时至13时)、未时( 13时至15时)、申时( 15时至17时)、酉时( 17时至19时)、戌时( 19时至21时)、亥时( 21时至23时) 排算时的干支还有个技巧,但是要记一个十日内子时的口诀:甲日已日为甲子;乙日庚日为丙子;丙日辛日为戊子;丁日壬日为庚子;戊日癸日为壬子。牢牢记住这个口诀,排算时的干支时依次往下排。例如我们刚才已经推算出今天日的干支是甲辰日,根据口诀中甲日已日为甲子,今天的子时就是甲子时,丑时就是乙丑时,以此类推。

如果有个小孩是今天中午12点出生的,我们就可以推算出来他的八字是:戊戌、甲寅、甲辰、庚午。

好,知道了生辰八字,我们就可以根据命理书来“批八字”,推算出吉凶、善恶。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儿。你学会了吗?

新生儿的生辰八字,月与时辰怎么知道?

生辰八字,简称八字,是指一个人出生时的干支历日期;年月日时共四柱干支,每柱两字,合共八个字。

现在方便多了,手机日历打开,年月日的干支一目了然,但时辰呢?很多人都知道子丑寅卯时间段,却不知天干。在历书中,年的干支与日的干支基本都有,而月与时的天干可以依据年、日的干支按口诀推算得出。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把这两张图片保存下来。

生辰八字都是啥,古人如何用天干地支来表述具体日期的

无论是在古装电视剧中,还是在老人的传统观念里,生辰八字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在确定姻缘、占卜吉凶时,都要用到生辰八字,绝大部分人都大概明白生辰八字,就是古人表述出生日期的方式,但生辰八字究竟是哪八字,分别对应怎样的时间,却很少有人能完全说清楚。

一、生辰八字

所谓生辰八字,其实就是用天干地支表述年、月、日、时的方式。天干地支记录时间的方式,在中国已经有很悠远的历史,据资料考证早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存在。《世本·作篇》记载:“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尚书正义》解释说:“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

考古发现最早记载的天干地支是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这证明天干地支记录时间的方法在商朝时已经非常完善。

甲骨文中的天干地支

生辰八字,顾名思义就是八个字,使用天干地支中的每两个字表达年、月、日、时。

例如:2022年7月14日22时,即为:壬寅年丁未月戊辰日癸亥时,去掉年月日就是“壬寅丁未戊辰癸亥”八字,也称之为“四柱。”

二、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的历法,即是使用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组合表达时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两两组合,一轮为六十个,俗称为“一甲子”。

天干地支组合

我们常说的年逾花甲,其中的花甲就是指天干地支的一个循环即为六十年。

三、天干地支对于年的表述

在古代,纪年的方式除了使用统治者的年号(年号为汉武帝首创)外,天干地支是最精确的表述。在表述重大事件时通常也使用干支表述,如:壬寅宫变、辛酉、戊戌变法、甲午战争等。

在采用公历纪年之后,为了方便理解,也探索出了一套公历纪年与天干地支换算的公式。

简单地说就是确定公元1年的干支即辛酉,60年一循环,用公历年份除以60,余数为几对照表格就能找到对应年份的干支了。

年份对照表

例如:1990年=1990/60=33余10,10对应上表即为庚午;

2022年=2022/60=33余42,42对应上表即为壬寅。

计算公元前时略有不同,公元前是用负数进行计算,因为没有公元0年的,所以最后结果要加1.

如:公元前145年=-145/60=2余-25,表示为从后往前数,加上60换算为正,-25+60+1=36,对照上表,即为丙申。

值得注意的是,干支纪年并不是以农历春节为分界,而是以立春为界,立春之前皆为上一年的干支,立春之后为下一年的干支。

意思就是,如果你在立春之前出生,虽然农历已经过了春节,但你的八字仍然是上年的,过了立春之后才是下一年的。

四、天干地支对月份的表述

月份共有12个月份,对应地支刚好也是12,月份的地支是不变的,根据不同的年份,改变天干即可,因为每年12个月,每五年月份的干支就重复一次,算下来10天干,共有五组年份与月份对照。

月份对照表

例如:2022年7月14日,2022年为壬寅年,天干为壬,对应第四列,7月应该为戊申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干支表述时间的方法,对应的不是公历也不是阴历,对应的是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两个节气为1个月,即为:立春—雨水—惊蛰,为正月;惊蛰—春分—清明为二月,依此类推。

7月14日为小暑和大暑之间,应该为六月,对应上表即为乙未月。

五、天干地支对于日的表述

天干地支对于日的表述,即日柱的计算方法是最为复杂的,同时也是应用最多的,古代在记录时间时使用频率也是最高的,在查阅古文典籍时经常会遇到,五月壬寅、十月丁巳、十一月癸丑等表述,不懂得换算的话,经常会看的云里雾里,一知半解,搞不懂前一个时间跟后一个时间究竟隔了多少天。

日柱的干支表述也是以10天干与12地支组合形成,以60天为一轮进行有序的循环,为与公历进行换算,许多专家也探索了很多方法,有借助日柱推算表格来计算,也有不借助表格的推送方式。

如:张云鹤日柱公式

=5×年-60×【年/12】+【年/4】-【年/100】+【年/400】+30×月-59×【月/2】+【月/9】-【月/10】+【月/11】-【月/12】+【2/月】+日+38+R

R为调节数:计算1月份且闰年时,R=-1;计算2月份且平年时R=1。其他情况下R=0。

【】中的计算取整数。计算出结果后除以60,得出余数,即为从甲子往后数第几个,如果得出数为0,即为60癸亥。

如:2022年7月14日。

=5×2022-【2022/12】+【2022/4】-【2022/100】+【2022/400】+30×7-59×【7/2】+【7/9】-【7/10】+【7/11】-【7/12】+【2/7】+14+38+0

=10110-60+168+505-20+5+210-59×3+0+0+0+0+0+14+38+0

=605

605除以60,余5,即为天干地支的第五个戊辰日。

六、天干地支对于时的表述

古人将一天24个小时,分成了12个时辰,每个时辰2小时,与地支的数量,刚好也能对应,与月份的计算方式类似,时辰的地支时不变的,仅天干进行改变,每5天循环一次,共分5组,如下表。

时辰对照表

即每日的干支中,天干有第一行中的哪一个,就对应上表的时间。

如:2022年7月15日子时,2022年7月15日为壬寅年丁未月己巳日,己巳日包含天干己,子时即为甲子时。

以上为天干地支对时间的表述,也是生辰八字的具体含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