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人的八字(长寿人的八字命理)

饕餮少女 2023-07-09 13:40:12 网友投稿

如何看出你具有富贵长寿之命呢?

富贵和长寿可以说是每一个尚存思想的人都迫切追求的,就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富贵和长寿也难以双全。即使有家财万贯也难以购得人的寿命,而长寿也不能换来富贵,这些其实都是命理而定。

贵人之相

头发稀疏而颜色黑亮,额头丰润而宽广,天中、天庭无暇,日月角突起者,是贵人之相;又额头有王字形的纹理,会有出人意外的飞黄腾达。“重瞳”,即有两个瞳孔的人,是生于贫寒卑贱之家却能晋迁到高位的人。

富豪之相

现今实业界的名人,有很多是未曾继承双亲的财产而仅靠一双手奋斗出来的,即所谓“白手起家”者。若仔细调查这些人的幼年、青年时代,大致上都是名不见经传的穷人家出身的,他们能够成为今日的富豪,都是因具备着成为富豪的运势,同时也具备富豪之相。

头顶头发稀疏、光亮、浑圆,耳朵上半部稍微突出,耳角胖嘟嘟的样子,整体看来不小,额头宽广,颜色淡红光亮者,是富豪之相。鼻子比较大,鼻尖稍微突出,且颐的骨头向两旁突出,肉多丰厚,色泽鲜明者,乃是富者之相,若其颐并不丰满,但正面相看时看不到耳朵者,也是富者之相。

长寿之相

财富只要靠某种程度的努力即可获得,而寿命却是不可多得的,尤其要活到八九十岁的高龄,更需要造化的恩赐。大抵长寿之相貌,基本具备如下特征。

眉毛在人相上又称“长寿官”,故眉毛端正,成一字形或稍成新月形者,有五十岁以上的寿命。又若长有一两根很长的眉毛,颜色鲜丽,眼睛、鼻子、嘴巴间的距离宽裕且闪着光泽,脸看起来不肥不瘦相当均衡,使人一看就感觉此人品格高洁者,是长寿之相。

揭秘算命术的起源和发展,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你的命运前程?

大家好,我是雅风,上一期我们讲到天干地支和生辰八字。然后很多朋友就在评论区留言或者是私信我,想让我帮忙看一下八字。有要算命的,有要看运程的,还有想合婚的,但这些信息我都没有回复,为什么呢?看完本文您就明白答案了。

算命呢其实是民间的俗称,学术上的专业称谓叫做预测或测算,中国的算命术源远流长,而且种类繁多,理论核心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以及易经八卦,系统繁杂而深奥,狭义的算命即指的是对人的生辰八字进行批解和推断,并预测命主的六亲,性格,婚姻,事业,财运等是非与优劣。广义的算命则包含了紫薇斗数,面相手相,八卦六爻,奇门遁甲,地理风水等等,那么算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算命一般是指根据个人的生辰八字,面部,五官和手纹的特定规律来推断命运的一种特别的行业,原始算命的产生和流行主要是远古时期人类社会生产力和认知能力的不足所造成的结果,在人类社会的初期,畜牧业和农业高度依赖于自然条件,那个时候没有天气预报、也没有饲料化肥、更没有现代的一些防病抗灾的手段,人们把风霜,雨露、干旱、雷电等自然现象看作是天地的意志或是当作某种神灵的指示,所以就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极端崇拜,认为是上天安排着人类的一切,为了不让自身遭受灾难,古人就开始使用人为的方法来祈祷上天,比如祭祀、巫师、还有宗教,而巫师的占卜之术就是算命这个行业的雏形,在我国古代或者西方中世纪时,巫师以及宗教首领的地位可以说相当于今天的科学院院士,早在商周时期,天命这种说法就已经在一些人的心里扎根了。

孔夫子就是一个相信天命的人;然而像孔子这种知识渊博的圣人,按说是不应该相信命运的,而且孔子也说过君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同时孔子也说过五十而知天命这种话,为什么孔子也会相信命运呢?我们从孔子的经历中可以找到答案,我们知道孔子是单亲家庭,从小受尽磨难,命运多舛;但这同时养成了他好学习不服输的性格;最后在民间办学,形成了一股很有影响力的团体,并且后来成功地由在野党变成了执政党,进入统治集团,官居大司寇,行摄相事;相当于代理总理。

相传他在40岁的时候考虑要不要入仕做官,结果占了一个贲卦,以后我们会讲,山火贲,意思看起来光鲜,实际只是装饰而已;虽然孔子很有能力,但做官也不可能做到太高,国君不会给你实权的;所以孔子没有入仕,而是继续教书,到了孔子五十岁的时候,鲁国国君己被三桓架空,也就是鲁国三家最有势力的卿大夫,而三桓也被自己的家臣架空,由于国君需要新的政治力量来制约三桓,而三桓也需要孔子来制约家臣,所以邀请孔子入仕做官,于是入朝为官,行摄宰相之权,算是做到顶了;但是由于国君和三桓惧怕孔子做大做强,最后还是变相收回了权力,这时孔子又占得一卦,为火山旅,于是孔子离开了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在长达十四年的周游期间,运气好的时候被卫灵公奉为上宾,粟6万石,但还是山火贲、没有实权,而运气差的时候,在宋国被司马桓魋追杀;更惨的是在去楚国的路上占得一卦,为泽水困,结果被军队围困于陈蔡之间,断粮七日,险些饿死;在回鲁国之前被人称作累累若丧家之狗。

我们以后会讲到六爻之中初难知、上易知,所以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到五十岁以后不用算也知道了;踌躇满志的孔子带领弟子风尘仆仆奔走列国,四处推广自己的政治主张,很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可是却四处碰壁,后来才深深醒悟到,个人无论怎样优秀也无法改变冥冥之中左右他人生的手,他把这个看不见的手归结为命运,他不仅知天命,而且是一个畏天命的人。孔子为了宣扬伦理道德,还表达了: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的思想;所以孔子后来和弟子们在周易中加进了注解性质的十篇文章,统称为十翼,也就是易传;几乎与此同时、齐国大夫邹衍创立了五行学说,与易经的阴阳学说相结合、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致汉代再有董仲舒、京房等人的发扬光大,逐渐形成了一套有理论有方法的卜卦算命系统,这里有一大批学问家的参与和倡导,可以说盘根错节,阵容强大。

我国算命术的兴起大致于两汉,主要见于班固的《白虎通义》和王充的《论衡》,两部著作里提到有人利用干支推究命理,此后三国时的管辂lu,东晋的郭璞,南北朝时的竹陶、弘景等人都对算命术有所研究和补充,但理论粗糙,方法简单,范围也比较狭窄;到了唐朝,李虚中粗通阴阳五行,基本确定了以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的干支,推断其一生的富贵寿夭和吉凶祸福;经五代宋初的徐子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演化为以出生的年月日时、四柱八字算命法;算命术进入了成熟和完善阶段,可见八字算术从萌生到定型,始终依赖干支计时这个因素,这种算命术,适应了人类预知和掌握命运的心理愿望,自产生以来就受到了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的推崇,再加上历代文人学士的大力倡导推动,致使八字算命术不断得到加工整理,丰富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极为复杂的算命系统。

明清两代,八字算命术,更加普及,风靡朝野,并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难以把握,因此就很自然的信奉起那些大知识分子的观点了,而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也乐意接受这一套理论,并且不断地加以推广利用,从此以后那些时运不济的人,则习惯于乐天知命,而不是怨天尤人了。天命观经过大批学者的倡导,从统治者到平民百姓,信命之风,非常盛行。

算命学的出现是易经文化的一个派生,也使易经的太极阴阳文化与人的生老病死现象紧密结合起来,八字干支算命术,其实就是易经八卦,阴阳五行的具体应用,在当今社会、大家提到易经、周易,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算命,提起算命,很多人就等同于周易,其实两者并不是划等号的,从发展历史来看,周易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演算体系,而算命学真正意义上的出现是在唐朝中晚期,理论体系完备则是在北宋时期。而算命术,是以易经的天干地支、阴阳五行来推算的,但它只是易经术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层次,也可以说是创新应用,但并不是易经的全部。总结起来就是说易经包括算命学,而算命学只是易经文化的一小部分内容而已。

算命术是人类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它之所以深入一些人心中,并且长达千年之久,是因为它迎合了一些人的心理,人们期望能从算命先生那里得到自己未来的答案,即使不如人意,也希望算命先生可以告诉化解的办法,而真正化解的方法就在易经当中,易经其实就是古圣先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模拟天地万物运行规律而制定的。所以周易本身就是古人对天地自然规律的认识,于是古人就慢慢根据这些规律,总结出了最淳朴的经验预测方法,根据经验去判断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对于未来做出一个简单的预测,并参照以往的经验教训来尽可能地化解灾祸;

但为什么后世的算命就慢慢变了味道、传得神乎其神,而被认为是迷信呢,因为本身就是一个预测类的学术,很容易会发展成骗术,因为人们对变化莫测的浩瀚宇宙充满着恐惧和好奇、对自身的前途命运和吉凶祸福又充满了期待和担心,人们害怕灾难,希望自己一生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希望自己拥有更多金钱和权力等等,只要是能满足自己的欲望,人们总是希望自己长寿,能够享受荣华富贵;当然这种想法并没有错,因为人们需要一个心理寄托。现实生活中的磨难和挫折非常打击人们脆弱的心灵,时间长了就会觉得冥冥之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控制,于是就想把精神寄托在什么东西上,以求自己获得好运,而那些骗子正是利用了人内心的弱点进行行骗的,所以说易经这些知识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和生活智慧,在好人手中就是宝贝,在坏人手中就是骗术。

算命只能是在确实无能为力,无法抉择时的一种精神寄托,而真正想做的事,或者必须要做的事,又岂能因为凶祸而放弃呢?同样那些违背伦理道德的事,违背法律和原则的事,又怎么能因为有好处而肆意妄为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孔子周游列国14年,虽然受尽磨难,但他后来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不正说明了他乐天知命的伟大格局吗?

讲到这里,朋友们应该明白,为什么我没有回复一些粉丝和网友的留言了,八字测算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的人有很多,甚至包括很多双胞胎在内,八字相同,但命运并不相同,因为除了年月日时这四柱八字之外,有时还需要精确到分和秒,另外在地方时辰上,中原和边疆地区又有所不同,在季节上,冬令时和夏令时也有所不同,很可能父母有时也会记错时辰,还有就是性别以及兄弟姐妹当中的排行,甚至母亲怀孕时的地理位置、也就是先天风水,都是影响八字命理的关键因素,如果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在内,那么八字测算无疑是一项大数据工程,恐怕只有现在大型云计算才能处理这些数据了,况且,在你找人算命的时候,如果这个先生说你是好命,而另外一个先生说你是烂命,你又该相信谁呢?所以最重要的不是算先天的命,而是改后天的命,

《礼记·经解》篇中说: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易传·文言传·》中也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见,先天的命运虽然存在,但人们后天的种种修为,才是改变命运的必由之路;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个人和家庭,也必然会有更多的祸殃。所谓的趋吉避凶,趋福避祸,不是那些算命大师所能带给你的,而是通过你自己积德行善而改变的;我们之前讲过,易经的流派有道家易,儒家易和术家易,但无论哪一派,都离不开易经的阴阳变化,也都逃不开世事的因果轮回。所以说易经最大的功用不是算命,而是易理,阴阳相互转化,祸福相互依存,吉能转变为凶,凶也能转化为吉,所以把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经验以及教训上升为处世理论,归入哲学范畴,从而指导人们积德向善,要远比迷信吉凶的预测更能让人心安理得。

好,这里是雅风国学,如果您喜欢我的内容,敬请关注点赞评论和转发,谢谢大家!

散文:长寿的“八字真经”

最近读《海上文坛》发表的赵长天先生的《我还年轻——百岁老人翟俊千自述》一文,仿佛读到了一部长寿的真经。这位哲人的思想品德给人一种清爽的精神洗礼。他的形象,我怎么也想像不出,他既是那样的亲切朴素,又是那样的高不可攀。他像一阵清风,他像一座雪山;他是那样的轻快,又是那样的洁白;他似乎掠天而过,又似乎岿然不动。超尘脱俗,不可仰止。

翟俊千先生,今年不是九十九岁,就是一百岁了。他是1921年法国里昂大学的法学博士、周总理的同学,民革的创始人,民革章程起草的法律顾问。他三十四岁当暨南大学副校长,后来又任汕头市长。历任中山大学、北平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在香港还办过大学。现在是上海文史馆名誉馆员。他的资历和学位不为不显赫,但是对于他自己来说,这些事好像是都不曾发生过似的,在他的心里没有留下任何荣耀的痕迹。他很轻松,也很自然。别人奇怪地问他身体为什么那样健壮?他说了养生的八个字:忘年、寡欲、乐观、知足。他的身心健康没有受到一点关于功名利禄的折磨和损害。他不喜欢人们自叹年老,他总是认为自己还年轻,还要干。他认为越干精神越好,脑筋也是越用越好,现在照常做祖国统一工作。几年前,他帮助一位美国妇女登上了长城,当这位美国朋友得知他已经九十二岁时,惊得目瞪口呆。他诙谐地哈哈大笑:“不是东亚病夫了吧?”他说人生总是有波折的,要想得开,平心静气,千万不要苦闷,要处之泰然。只有精神好,才有好体魄。老先生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期间,他的做上海同仁医院院长的大儿子被“”弄死了,老先生精神上所经受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然而这位高贤还是挺过来了。

他总是说欲望不要太多,不要总是以为自己不得了,得了最高学位,也只是一个起点。在他的眼前,总是有个无边无际的宇宙;学问也是如此,无边无际。至于个人,就太渺小了。他说:“我一生无所求。”就是从法国回来当第一任华侨大学副校长也不是自己去争取的,而是老校长蔡元培让他当的。他总是忘记个人,忘记过去,摆脱了一切精神枷锁,走上了一条净化的道路。

他一家五口住在二十八平方米的两间简易的楼房里,别人劝他申请。他说:“按上海平均每人住不到四个平方的水平,我五口人住二十八平方,应该很好了。这方面不要看得太重。我们也不是说要做苦行僧,要顺乎自然,不要勉强。”先生的乐观

和知足于此可见一斑。看来无欲、无我的人生态度,是先生长寿的基本要素。百岁老人,如此清新,可谓出污泥而不染。这种洁身自好的品格,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百岁国医大师干祖望长寿秘诀:八字养生法

干祖望,临床60多年,执教40多年,从事医疗专业写作50多年,享年104岁。著有《名医名方录》、《尤

出生于1912年9月的干祖望,是全国著名老中医、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创始人。

80多岁时,干老还能爬16层楼去病房查房,连续站着作3小时的学术报告。90多岁时,还给病人看病。98岁的时候,虽听力下降,只能靠文字交流,仍然思维敏捷,视物清楚,还看书看报写文章、批改论文。104岁干老去世。

干老对于养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一生从未抽过烟,55岁开始戒酒,72岁时干祖望生了一场霉菌性肺炎之后,每年冬季进补30克高丽参,90岁后饮少量鹿茸酒,此外就不再进补药了。干老总结出八字养生妙法:童心蚁食龟欲猴行。

●童心,即赤子之心,像孩童一样无邪开朗没有烦恼;

●蚁食,即像蚂蚁一样什么都能吃,像蚂蚁一样什么都吃得少;

●龟欲,龟无欲望,一贯不争不闹,遇事不意气,以退为务,以柔克刚;

●猴行,即思想方面反应敏捷,行动方面活泼轻快,保持精神饱满。

此法是干祖望身体力行50年的一套养生法,他年过百岁时,尚未退休,照常出勤上班;半天门诊,头不晕腰不痛,思路清晰;做报告2~3小时,站着讲学,情状同年轻人;至于创作,经常超过子夜12点才睡觉;病房在16层楼,一贯不坐电梯。 他说:“我的养生之道,在50年前早已开始实践了,只是主观上尚不知在保健养生。50年后回头看去,才发觉的确为很好的养生方法,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令我虽已进入晚年而精神体力不逊青壮年。自此以后开始关注,并有意识地予以深入观察、探讨总结,同时勤求古训新知以接轨于理论。”

童心永留存

“童心”即赤子之心。一为纯洁无邪:因为无邪则心田宽畅开朗而没有烦恼。无邪之心,更没有损人、欺人、捉弄人、打击别人的邪念。“敬人者人恒敬之”,身边有这样多的感情温暖,心情也更加舒畅、轻松而愉快。二为简单:不会穷思瞎想而绞尽脑汁,一心用在事业上。善于助人其乐无穷,算计他人则自寻烦恼。三为乐观:童心都是无忧无虑的旁观者,少为七情所伤,长期在“泰上忘情”的境界中,则“形全精复,与天为一”而长生了。

蚁食不损寿

“蚁食”,一为不拣食,像蚂蚁一样什么都能吃,只要无害身心的食物,不需要过分求冷、热、精、细、美味。卫生当然要讲,但也不必过于苛求。二为吃得少:像蚂蚁一样吃得少。狼吞虎咽恣食饱餐为患的,早已众所周知。梁章钜《退庵随笔摄生》的“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是食多与食少利弊的最好总结。

龟欲心舒畅

“龟欲”,龟被视为长寿的象征,更具“与世无争”、“一无奢望”的习性。一者,不意气用事,遇事以退为务,以柔克刚。孔子强调:“戒之在斗”,是有深远意义的。但另一方面必须指出,我们的“龟缩”,是指名、利、富、贵而言。凡涉及大是大非,则应挺身而出,否则这样的养生是“苟活”!二者,龟无欲望,一贯不争不闹。从大至狮虎、小至蚁蝼都有角斗,而自古以来少见到乌龟打架。儒家的“知足常乐”、道教的“欲界六天”、佛门的“欲尘”学说,都极言“贪”与“欲”对人的危害性。“贪”与“欲”的基础是“想”,如你什么都不“想”,那么也不会有“贪”、“欲”之念的产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能得成全无二三”,索性像龟一样“寡欲”,则心境舒畅怡然。

猴行身敏捷

“猴行”,猴子反应敏捷、行动轻快,具有朝气与活力。要做到这一点,一言以蔽之,曰:“勤劳不懒”。猴子的长处有两点:

其一,多动。多动不一定就指跑步、打拳。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少坐车子、电梯,以自己行走为主。另一层意思是多动脑筋,尤其是在自己的事业上多动脑。脑子多动了,脑细胞才更发达。

其二,戒惰。干祖望的戒惰,是平常少坐多立,乐于坐硬板凳,正襟危坐,一直可保持英姿焕发、精神饱满。

干祖望说,养生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理念,并付诸行动;抛弃那些保健养生之大敌。首先,最有害身体的是吸烟。吸烟的害处罄竹难书,早已众所周知,不再细述。其次是酒。酒尚有些有益之处。但对“一日不可无此君”者言,也如同慢性自杀。《顾松圆医镜》:“烟为辛热之魁,酒为湿热之最……极能伤阴,断不可用。”在古时早已洞察了这两敌。第三则是滥用药物。药物对人来说,是治病、急救之品,而不是养生品。凡小病大药、浅病重药、无病进药,都是有害而无益于身体健康的。

⊙版权声明:文章选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ynzywx@qq(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孟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