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8日的八字(1958年11月8日农历是什么时间)

樱花飘落 2023-08-27 00:47:10 网友分享

面带微笑意气风发,雷锋这张照片你可能没见过!背后故事公开

今年是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题词60周年。65年前,18岁的雷锋从湖南长沙前往鞍钢途中,留下了他与武汉长江大桥的合影。这是雷锋生前最喜欢的照片之一。

去鞍钢前夕,他把自己的原名“雷正兴”改为“雷锋”。鞍钢与铁有关,“雷锋”寓意“去鞍钢打冲锋”。雷锋与武汉长江大桥的合影是怎么来的?是谁拍的?原片现在何处?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寻访。

雷锋长江大桥留影

面带微笑意气风发

1958年,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下的留影。

年轻的雷锋面露微笑,站在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堡下,右手手臂上搭着毛衣,左手提着白色有图案的手提包。一股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雷锋年谱》记载:“1958年11月13日上午8时,列车到达武昌站,需要换车,要停留七八个小时。雷锋与几位老乡参观了武汉长江大桥,在桥头拍留念照。”

1957年10月15日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被誉“万里长江第一桥”。

铁路作家赵伟东在他所著《大武汉铁路往事》中提到,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留影后,跟同伴走上了桥面,还逛了武昌的商店。

大桥照相馆:

照片是我们拍的

近日,王孝云看到雷锋与武汉长江大桥合影非常激动。记者史强 摄

“这就是我们照相馆拍的啊。”近日,一看到雷锋和武汉长江大桥的这张合影,今年85岁的王孝云几乎脱口而出说了这句话。

武汉国营大桥照相馆成立于1957年,1958年建立的外拍点位于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堡下,是当时桥下唯一一家为游客和市民拍摄纪念照的照相馆。王孝云一直在外拍点工作。

王孝云回忆,当时照相馆有3个固定大桥拍摄点,“雷锋这张照片的拍摄点位正是其中之一”。雷锋这张黑白照片规格是6x6英寸,大小约4张一寸照拼在一起。

那时每张照片0.8元—1.2元。大桥照相馆一般会冲洗两张照片,连同底片一起寄给游客,照相馆不会留存游客照片。

战友乔安山:

雷锋最爱的三张照片之一

2012年3月5日,《长江日报》刊发《本报追寻雷锋在汉唯一照片》。

雷锋牺牲时,其生前战友乔安山就在现场。今年82岁的他确认了雷锋与武汉长江大桥合影的真实存在,他说这张照片是雷锋生前最爱的照片之一。

雷锋生前战友薛三元曾担任过雷锋的班长和排长,他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回忆,雷锋遗物中就有这张照片。

2012年3月5日,《长江日报》刊发《本报追寻雷锋在汉唯一照片》,配发了雷锋与武汉长江大桥的合影。文中乔安山回忆说,雷锋很喜欢照相,众多的照片中,雷锋最爱3张,其中两张是在前拍的,还有一张就是在武汉长江大桥前的留影。乔安山说,雷锋当时告诉他,这就是咱们新中国成立后修的大桥,底下跑火车,上头跑汽车,多漂亮。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雷锋留影的武汉长江大桥下

他们传承着雷锋精神

2月24日,雷锋专题藏品收藏家黄德宝带着藏品《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来到雷锋65年前在大桥拍摄之处,宣讲雷锋精神、缅怀雷锋。记者高勇 摄

时光走过65年,雷锋和武汉长江大桥的合影成为几代武汉人共同的记忆。

英雄的城市学雷锋蔚然成风,在大桥下,在长江边,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雷锋精神广为弘扬、赓续传承。

守桥战士:

“雷锋”在这里生根发芽

武警战士在长江大桥铁路桥面巡逻。记者何晓刚 摄

武警战士袁小西在武汉长江大桥上守护了12个春秋,他说:“中队荣誉室里珍藏着雷锋和长江大桥的合影,对我们是一种激励。”战士们永远站着最挺拔的军姿,时刻守护着“万里长江第一桥”的安全与畅通。

大桥养护工人:

做永不松动的螺丝钉

武汉桥工段长江大桥车间工人在大桥铁路桥面留影。记者何晓刚 摄

44岁的黄志国是中铁集团武汉桥工段长江大桥车间养护工人,作为“桥三代”,他说:“父亲曾给我看过雷锋和大桥的合影。他说,长江大桥上有一百万颗铆钉,雷身上的‘钉子’精神,就是养护大桥所需要的铆钉精神啊!”

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

每天擦亮“学雷锋”标牌

长江救援志愿队总队长张建民(前排右五)与汉阳门支队部分队员在长江大桥下留影。记者何晓刚 摄

今年68岁的张建民是长江救援志愿队总队长,他曾和队员在长江中救起遇险人员20余人。“别看我年纪大了,我还是能为大家服务的。”救援队办公室桌上摆放着“学雷锋便民利民志愿服务岗”的标识牌。这块牌子,张建民每天都要擦一擦。

莲花湖民间湖长:

带学生一起守护湖泊

莲花湖民间湖长张爱华(左三)和学生们在大桥留影。记者何晓刚 摄

每周五下午,晴川初级中学七年级的学生们就会跟着莲花湖民间湖长、劳技课老师张爱华来到大桥下的莲花湖做志愿服务,清理湖面、捡拾湖边垃圾。张爱华说,雷锋精神一直都在,奉献光荣,劳动光荣。

交通引导志愿者:

帮人指路,“活地图”这样炼成

志愿者谭爱华在长江大桥下为游客指引交通线路。记者何晓刚 摄

当了十余年志愿者的谭爱华经常在中华路码头对面的十字路口引导交通。“以前人家找我问路,我也说不清楚”,谭爱华记下游客问题,回家用电脑搜索,有时也亲自往热门景点跑,变成了“活地图”。“我执勤的地方刚好能看到长江大桥,看到大桥就想到雷,浑身使不完的劲儿。”

长江日报出品

栏目主编:赵翰露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笪曦

来源:作者:长江日报

单位职工退休申请书范文大全,先收藏起来以后直接照搬就是

【导语】退休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劳动者退休后的基本生活而实行的一种福利制度。退休制度的设计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减少社会贫富差距意义重大。下面是励志台Lztai整理分享的单位职工退休申请书范文,欢迎阅读与借鉴。【更多文书范文请访问励志台Lztai】

【篇一】

化隆县社会劳动保险局:

本人xxx,女,现年49岁,系化xxx汽车站(县交通局所属单位)一名普通售票员,至今为此职业奉献了33个春夏秋冬,本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的退休年龄还相差近一年。

可是本人身体孱弱,长期忙碌于售票员工种,积劳成疾,患支气管哮喘、心脏病、胆囊炎、胃病、妇科病等病症,多年来,长期患病后在县、市内各大医院治疗,效果甚微,昂贵的治疗费及药费远远超过了自己微薄的月薪收入,逼迫无奈之下,转借、积攒亲朋好友数几十万元钱,已成负债累累,这已给家人及亲友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本人在上班期间多次突发心脏病、哮喘、胃病等,时常晕倒在工作岗位上,现已落下脑震荡后遗症,基本丧失记忆力和部分语言功能,肢体功能显著下降,每每售票时出现不必要的差错,导致站领导、同事、司机和旅客的极大不满和痛骂,自己从中赔了不少票款,也使给单位蒙受极大地经济和名誉损失。可见已接近知命之年的我实在不适宜此项工种,医院多次劝我要求回家休息、疗养。

我为了还债,省吃俭用,多么渴望汽车站纳入地方财政的范围之内,好在临终前无债一身轻,给后代一个交代,更不想背个负债累累的骂名,可眼下我单位根本无法纳入财政所列。

鉴于以上缘由,本人已力不从心,其条件基本符合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的相关文件之规定,恳请社保局领导核实情况,给予本人退休为荷。

此致

敬礼!

申请人:励志台Lztai

20xx年xx月xx日

【篇二】

尊敬的领导:

我叫xxx,男性,1958年11月1日{农历9月20日}生人,现年50周岁。于1976年12月26日进入原山东塑料机械厂工作,冷作工。进厂后认真努力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支持与关怀。多年任班长、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为我厂的发展壮大贡献了自己应有的力量,同时也贡献了我最宝贵的青春。我十分热爱我们厂,所以,我无怨无悔。但是,因长年在高噪音,高强度体力的劳动中自己身体出现了病状。所以,我于1998年申请了厂内病退,并得到了批准。

今欣闻政府关怀,我倍感党恩无限。在此,我首先感谢党!感谢政府!

因年龄已过半百,体弱多病,特向领导提出病退休申请。望批准为盼!

此致

敬礼!

申请人:励志台Lztai

20xx年xx月xx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