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官(虚寒证)

牛奶煮萝莉 2023-08-14 15:05:51 网友分享

百病由寒起,体内有寒气的人,身体常有4种不适,4个方法驱寒养阳

寒来暑往,秋去春来。特别是在冬天,很多人都是“要有风度,不要温度”。这就很容易造成寒气在体内堆积,而当寒气在体内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危及你的健康。在生活中我们周围的一些人经常怕冷,而且他们还经常手脚冰冷,脸色苍白。这种人就是我们所说的体内寒气重的人。

俗话说:“十人九寒湿”,“百病由寒起”。体质寒冷的人大部分时间手脚都很冷,尤其害怕冬天。相对而言,生活中很多女性朋友的体内寒气会相对重一些。体内寒气重的人抵抗力弱,很容易就会因为体内寒气重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百病寒起,身体中有寒气的人,一般会有这4种表现

1、食欲不振

当身体寒冷时,脾脏也会受到影响,输送水分的能力也会降低。人们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会减弱,表现出食欲不振、腹泻和腹胀。这种情况发生后,精神也会相对较差,比如说经常打哈欠,感到疲倦和虚弱等。

2、关节疼痛

当气候变化或持续下雨时,许多中老年人的膝盖、肘部和脚踝会肿胀疼痛。尤其是当脚关节疼痛时,患者会害怕走路,如果可以的话会休息。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患有风湿病或关节炎。但还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体内寒气过重,这时就需要及时调整。

3、手掌发青

由于寒“滞缩”的特点,经络气血循环一般受寒体质者的影响,气滞血瘀的趋势明显。一般来说,对于体质寒冷的人来说,最常见的是“脾胃虚证”。由于脾脏支配四肢肌肉,四肢气血不足更为常见,尤其是手掌的“大鱼际”部分,正好对应“足阳脾经”。这里的颜色会变得发蓝,甚至是青色这些都是寒性体质的表现。

4、易胖不易瘦

许多人会认为你的身体正在发胖,因为你吃得太多了。事实上,有一种脂肪与寒性体质有关。如果把身体里的阳气比作锅炉,那就相当于“加热”身体。然而,体质是寒性的人往往阳气较弱,因此他们无法为身体提供更多的温暖。为了不让热量消失,身体会积聚更多的皮下脂肪,因此身体会变得越来越胖。

体内寒气重影响健康,学会这4招,让你更健康

1、坚持运动

经常锻炼会促进体内的阳气,产生热能,有助于驱除体内多余的寒气。晚上睡觉前,也可以用一只手的手掌紧贴肚脐,另一只手的手掌放在手背上,用自己适当的力量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按摩两分钟,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改善体温,促进消化,有助于祛寒除湿。

2、多晒太阳

身体寒气重的人需要合理调整身体,以改善身体寒气重的症状。一般来说,身体寒气重的人需要在平时适当地暴露在阳光下。但是,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喜欢呆在屋子里,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他们非常喜欢打开空调。然而,这种做法还会导致身体感冒的进一步恶化。

而适当的晒太阳不仅可以补充阳气,还可以提高免疫功能,达到杀菌的效果。在晒太阳的过程中,人体合成的维生素D也会增加,这可以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满足牙齿和骨骼对钙的需求,也有利于健康。因此,想要改善寒性体质的人应该增加户外活动,通过晒太阳帮助消除体内的寒气,使身体保持正常状态。

3、热水泡脚

如果阳虚的人想补充阳气,建议他们每天晚上9点左右可以用热水来泡脚。此时,体内肾经气血相对较弱,在这个时候泡脚可以为身体补充热量,加速血管扩张,使肾经络更快地获得血液营养,起到补肾的作用。

4、保证充足的睡眠

体内寒气过重很容易会对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如果你想改善身体寒冷,你应该在平时通过合理的睡眠来照顾你的身体。如果体质偏寒的人睡眠不足,他们可能会降低器官功能,导致更严重的寒气入侵。在正常情况下,人们需要在11点之前入睡。如果能从睡眠方面入手,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逐步改善器官功能,保持阴阳平衡,当阳气充足时,体内寒气重的症状就会被逐渐改善。

此外,在平时体寒的人更应该注意保养自己。他们不应该长时间接触生冷的食物,包括水果、冷饮、生鱼片等,他们都应该少吃。平时多接触温水、阳光、注意保暖、吃一些牛羊汤等温热食物,加强锻炼,提高血液循环速度。这样,身体会产生更多的热量,驱走体内的寒气,更好的帮助我们维护身体健康。

都是怕冷,性质不同,恶寒、畏寒之别!

恶寒和畏寒大有不同。具体在于发病机理、诱因、临床表现等:一、机理:恶寒一般多为实证、表证,病程短。畏寒一般多为阳虚证,病程长。二、诱因:恶寒大多是由于身体遭受到了邪气的入侵,阳气被邪气遏制,出现肌肉收缩导致发生恶寒。而畏寒可能是因为自身阳虚阴盛或机体机能失调所造成的。三、表现:1.恶寒:常出现恶风有汗或无汗,常有怕风、多汗、肢冷、面色苍白、身体疲倦无力等。虽加衣仍感寒冷,寒冷不能缓解。故有云有一份恶寒便有一份外感。2.畏寒:畏寒大多出现怕冷、乏力、虚弱、精神萎靡等症状。加衣症状可以缓解症状。

脾胃虚寒,腹泻、呕吐,腹痛,分享三味药,补气益脾,缓急止痛

夏天到了,又到了吃西瓜,吃雪糕,吹空调的快乐季节了。那么会有人说,我脾胃差,夏天再热我也不敢吃凉的东西,一吃就拉肚子,太难受了,这该怎么办呢?

那我建议脾胃虚寒的人呢,夏天一定要备上理中丸。那还会有人问还分好多种呀,到底哪种更适合我呢?

那么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理中丸的三种分类,让大家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首先我们先来讲一讲理中丸。

理中丸全方由人参、干姜、甘草、白术组成。方中干姜辛热,温中焦脾胃,助阳祛寒,还治疗拉肚子。

人参益气健脾;白术健脾燥湿,二者负责健脾。炙甘草益气和中,缓急止痛。四药合用,温中焦之阳气,祛中焦之寒邪,健中焦之运化,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的功效。

如果你有脾胃虚寒,拉肚子,呕吐腹痛,还不想喝水不想吃饭的可以用它。

那如果你不光呕吐腹泻,手足还不温,怕冷,肚脐以下都是凉的,那就用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了附子,附子性辛、甘、大热,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的等功效,增强了温补脾胃的效果。

如果你腹痛呕吐腹泻的同时,伴随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尿频,食少便溏症状的话,那就用桂附理中丸。桂附理中丸是在附子理中丸的基础上加了肉桂。肉桂性辛味甘大热,具有补火壮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的作用,比附子理中丸升阳祛寒的作用更强。

总之这三个药,温阳散寒的作用一个比一个强,像太阳一样驱邪散寒,温补脾阳。如果你的脾胃虚寒,吃凉的就拉肚子的话,可以参考一下这三味药。

当然,如果你的情况比较复杂,或者不清楚自身情况的,建议还是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自己不要盲目用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