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风生辰八字(李淳风八字算命)

煮酒送别 2023-08-19 02:17:38 用户分享

野史:李世民问武则天:我走了,你咋办?武:青灯古佛,了却余生

贞观二十三年的夏日,一缕残阳映射在题着“含风殿”三个大字的楠木匾额上。

朱漆大门外静候着大批的宫女侍从,时不时有抽泣声传出,气氛异常肃穆。

门内,躺在龙床上的唐太宗李世民呼吸声越发息弱,已然到了弥留之际。

早些年间,民间一直传有“武代李唐”的说法,他曾因此龙颜大怒,欲杀光武姓之人,最终被众臣劝阻而作罢。

尽管之后多年都相安无事,他却始终顾虑重重。

驾崩前,他派人传召武则天,问道:“我走了以后,你有何打算?”

面对垂垂老矣的“夫君”,武则天沉吟片刻,回答道:“青灯古佛,了却余生。”

个性突出,无缘圣眷

李世民驾崩这一年,正是武则天踏入皇宫的第十二个年头,时间过得飞快,她人生中最明媚的日子已经逝去。

回想起初入宫时,她曾信心满满地安慰母亲杨氏:“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可这些年间,她的日子看似安安稳稳,实际上却寡淡如水。

李世民曾一时青睐于她,可从未真正亲近过她,甚至驾崩之前还对她质问一番,幸好她回答的八个字,及时救下了自己。

而二人十余年的情分,为何竟如此浅薄?

刚入宫后不久,唐太宗曾召武则天来甘露殿侍寝。

花好月圆之夜,二人正要就寝,窗外突然天色大变,闪电雷鸣。

不巧,一道闪电正击在甘露殿上方,只见屋顶一根横梁受力不稳,径直朝下坠落。

尽管事发突然,武则天却及时反应过来,迅速挡在李世民面前。

所幸横梁掉落的方向距床榻较远,二人没有大碍。

换做寻常女子,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会躲在男人身后。

可武则天却选择挺身而一心护驾,令李世民颇感惊奇。

“民女是皇上的秀女,理应护驾。”听到武则天不假思索地回答,李世民当即对她赞赏有加。

虽然那夜没能顺利侍寝,但武则天却得到了许多赏赐。

或许是她的独特魅力给李世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事后不久,李世民还特意为她起了个名字——“媚娘”。

“媚”在《诗经》中有记载,即“爱”、“喜爱”的意思,凭此足以见唐太宗对武则天的欣赏。

按理来说,像武则天这样一位美貌且独特的女性,应当及君王宠爱于一身,为皇室血脉开枝散叶。

可为何入宫十二年来,她却从来未能有身孕,名分也仅止步于“才人”?

抛开身体问题不谈,其根因源于她鲜明的性格特点。

李世民是个爱马之人,所拥有的宝马无数,其中一匹名为狮子骢的马最为独特。

此马由吐蕃进贡而来,性格异常刚烈,非常人能驯服,就连经验丰富的李世民也拿它没办法。

据《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曾下令,谁能驯服这匹烈马,必当重重有赏,可无一人敢应。

然而,当武则天知晓后,很快自告奋勇道:“妾能制之,只需三物。始则捶以铁鞭,不服,则击以铁挝,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尔。”

大致意思是,驯服此马只需要铁鞭、铁锤和匕首。

先用铁鞭抽打它,不屈服的话就拿铁锤来敲头,如若再行不通,就用匕首直接将其杀掉。

听到武则天这样一番话,李世民心中很是惊诧,追问道:“照你这么说,朕的良驹岂不是被你刺死了?”

“良驹应该成为君主的坐骑。驯服了就用,驯不服留它又有何用呢?”

这番不卑不亢地回答出乎了人们的意料,从一个柔弱的后宫女子口中,竟能说出这般犀利武断的想法,其气魄之勇猛完全不输于男性。

当着众人的面,李世民大肆赞扬了武则天的巧计。

但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对武则天渐渐疏远。

毕竟对于女性而言,“乖顺”、“贤惠”才是常态。

作为后宫的女人更是如此,她们不必操劳于柴米油盐家务事,只需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一心做好皇帝的枕边人足矣。

而武则天身上过于凸显的刚毅之气与她的身份格格不入,自然得不到皇帝的青睐。

预言风起,难逃天命

自古天子都信奉天命,李世民也不例外。

他手下有袁天罡与李淳风两位著名相士,都是辨观天象的高手。

一日,李淳风夜观星宿,发现太白星起,紫薇落得异常天象,连忙起卦占卜,竟得出“帝传三代,武代李兴”的结果。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李淳风闭关占卜期间,他的预测很快被有心之人传播开来,就连民间巷陌的寻常百姓也略闻一二。

随着“武代李唐”的说法越来越响,李世民终于按捺不住,命人将李淳风召来,秘密询问这件事情:“帝传三代,武代李兴,此事当真?”

见李淳风神情凝重地低头默认,李世民顿时焦虑不安,连忙追问武氏是何人。

“天机不可泄露。”

听到这个回答,李世民寝食难安,频频召集心腹大臣前来商议对策。

此人既能得天下,那必然手握兵权,说不定和“武将”有所关联。

于是,李世民便择日举办酒宴,邀请朝中所有的功勋武将前来参加。

觥筹交错间,李世民趁着酒过三巡的热闹氛围号召大家,轮流讲讲自己的生平故事。

当轮到一个叫做李君羡的将领时,他说自己的别名叫做“五娘子”,惹得众臣纷纷大笑。

但李世民却笑不出来,“五”与“武”发音完全一致,想必“武氏”就是此人。

酒宴结束后,李世民当即找了个由头革除了李君羡的军职,流放到偏远地区。

时隔不久,御史上奏弹劾李君羡,称其不务正业,经常与一个道士来往密切,行迹十分可疑,似乎意图谋反。

李世民派人秘密调查,竟果真如此,于是下令将其杀掉。

尽管除掉了李君羡,李世民仍不敢掉以轻心,“武代李唐”的说法一日不破,他便一日不得安寝。

皇宫里姓武的人不多,武则天正是其中一位。

一次,他让李淳风根据武则天的生辰八字卜算,得到的结果是“此女可保大唐三百年伟业。”

这句话令李世民有些不解,身为帝王,维护江山社稷的安稳乃头等大事。

为了将隐患扼杀在摇篮里,他提出杀光包括武则天在内的武氏之人,却遭到了李淳风的劝阻:“天之所命,人不能违。”

天下那么大,即使杀掉一个,也会出现另一个,如此逆天而为,只会引发更大得灾祸,倒不如顺其自然反而会有希望。

李世民思虑再三,再次派心腹将宫中有关“武”的人彻查一番。

当得知一无所获后,他才渐渐搁置了此事。

时间转瞬即逝,接下来的几年里朝中风平浪静,有关“武氏”的风波似乎是个幻觉,几乎无人再提及。

直到贞观二十三年,五十二岁的李世民龙体不堪重负。

在驾崩前夕,他突然回光返照一般,传召武则天前来问话:“我走了以后,你咋办?”

面对突如其来的质问,武则天难免有些困惑。

事实上,她在后宫莺莺燕燕中仅算作“无名之辈”,入宫多年来只换来了个“才人”的封号,侍寝的次数更是少之又少。

李世民这样问她,显然并不是因为儿女之情。

武则天深知这一点,便不动声色地答道:“青灯古佛,了却余生。”

按历朝历代规定,天子驾崩后,未曾诞下龙嗣的嫔妃一律入寺为尼。

听到武则天这样合情合理地回答后,李世民终于长舒一口气。

距离“帝传三代,武代李兴”的预言风波已过去许久,他也是时候该放下“心结”了。

再度归来,注定不凡

伴随着唐太宗李世民的驾崩,太子李治顺利继位登基,继续延续大唐基业的辉煌。

武则天履行承诺,削发为尼,进入感业寺为生。

然而,此时的她年仅二十六岁,后半生的光阴难道只能葬送在这僻壤之地了吗?

对于一向聪明果敢的武则天而言,答案当然不是。

在李世民生前最后几年时间里,太子李治曾多次入宫探望,与武则天因缘相识。

李治十分欣赏武则天,认为她的文采、学识包括美貌都是其他女子所不能及的。

一来二去之间,两人暗生情愫,经常在私下幽会。

除了贴身的侍女、随从以外,从未令旁人发觉。

因此,武则天实际上并不想出宫,可面对李世民的有意试探,她只得机智应变以保全性命。

而进入感业寺后,她便后悔了。

十二年的青春年华仿佛走马观花一般逝去,不受恩宠、没有子嗣,种种遭遇令她心中不甘,常常夜不能寐。

下定决心回宫后,武则天开始有所行动,她托人给李治带去自己亲手写的情诗《如意娘》,以维持李治对她的感情。

尽管自古帝王均无情,但武则天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有希望。

果然,一年后,绝佳的机会来临了。

永徽元年五月,李治入感业寺为先皇进香,再度与武则天相遇。

据《旧唐书》载,当时两人是“武氏泣,上亦潸然。”

此次相遇令两人旧情重燃,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与不舍,而这一切,被当时失宠的王皇后“恰好”目睹。

临走时,李治向武则天保证,他会想办法接她回宫。

很快,王皇后便主动向李治请求将武则天接回宫中,想借她之手打击萧淑妃的势头。

李治一听,自然无不应允。

于是,待三年服丧期满后,武则天再度入宫,迅速恢复圣宠,整日陪伴在皇帝身边。

这次“重生”,武则天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从前远离后宫争斗的她开始参与其中,不惜一切手段地巩固自身地位,短短几年,就将萧淑妃和王皇后一一扳倒。

在著名的“废王立武”事件中,武则天甚至不惜亲手杀掉自己刚出生的女儿,给王皇后带来致命一击,其背后的关陇集团也损失颇大。

不久,李治便公开向天下人宣称立武则天为皇后。

据《立武昭仪为皇后诏》记载道: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而两代帝王对待武则天的态度差别如此之大,除了武则天自身意识的觉醒,这也与李世民、李治不同的性格特征有所关系。

李世民自身气场强大、勇猛果断,是一位极具魄力的帝王,自然受不了“女儿身男儿心”的武则天;

而李治善良仁厚、优柔寡断,性格上缺少一定的大男子气概,正需要武则天这样有主见的贤内助。

因此,自封后大典结束后,李治在处理政务时总会咨询武则天的意见。

渐渐地,武则天在朝中树立起威信,影响力越来越大,与李治并称“二圣”。

在李治晚年病重期间,由武则天代理朝政,此时她的实际权力已达到一手遮天的地步。

李治病逝后,武则天统揽大权,并于公元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在统治期间,她通过镇压异已、草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等治国方略。

使唐朝形成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大唐达到了“政起开元,治宏贞观”的鼎盛局面。

这些政绩,无不显示出武则天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也充分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风范。

历朝后宫,粉黛如云,其中不乏拥有聪慧头脑的女子,可只有武则天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传统社会里唯一的女皇帝,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她的所言所为,彻底打破了中国社会长期以来一以贯之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伦理传统,完全颠覆了中国男权社会长期以来专有不贰的皇帝宝座。

李世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当年“帝传三代,武代李兴”的神秘预言最终还是应验了。

如果当初他没有刻意冷落武则天,而是加以宠爱,或许武则天会以温柔女子的形象伴之到老;

如果在意识到武则天的存在是个威胁时,及时将其除掉,那么大唐的发展将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然而世事无常,一切皆为命中注定。

关于那则“武代李兴”的预言,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武则天年幼时,袁天罡曾来到她的家中,对其母杨氏说:“我见你相貌非凡,宜室宜家自不必说,难得的是,有富贵慈祥之态,家中必有贵子。”

听到这话,杨氏立即将家中四个孩子都带到袁天罡面前看面相。

按照年龄大小,从两个男孩开始看起,袁天罡都连连摇头。

直到看见最小的孩子时,他惊叹道:“妙哉妙哉,龙骧虎步,龙瞳凤颈,此乃伏羲之相,贵不可言。”

这番话令家中人十分惊奇,而这个孩子正是武则天。

天生的与众不同,注定了她今后的辉煌人生。

这位空前绝后的女皇帝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证实了女子也可称雄,为中国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是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然而,她对男性王朝的“背叛”,也使得她承受了太多的抨击与唾骂。

后半生受尽非议的她,死后为自己留下了无字墓碑,让是非功过由后人去评。

比起那些刻意用浓厚的笔墨去渲染自身成就的古人而言,这位女子更具有独到的眼界和宽广的胸襟。

太史李淳风预测出了八字真言,正是这八字真言揭示了武媚娘的一生

太史李淳风夜观天象,竟发现了大灾之相,李世民听闻此消息后急忙问起缘由,李淳风解释说自己看到了太白之星,天相命官中还夹有一张纸,纸上写着八个字“唐三代后,女主武王”,太白之星也称太白之妖,这女人恐怕已在宫中。

李世民听后忧心忡忡,他虽然不相信一个女人能夺走大唐江山,可为了万无一失还是询问王公公后宫之中是否有姓武的女子,王公公禀奏说后宫只有一位就是武才人,关乎江山的安危李世民自此不再宠幸武媚娘,自此武媚娘因为这一个预言失去了宠爱沦为了奴婢,李世民听后还是为了大唐的江山放弃了美人。可惜李世民想不到自己放弃了武媚娘竟然给了儿子李治可乘之机。

太史李淳风虽然预测出了八字真言,但是最终还是阻止不了之后发生的一切,预言始终成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